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4526482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节文言文翻译18998(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对应学生用书 p148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字字落实,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不可凭大意去翻译。如直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就需要把“师” “所以” “传道” “受业” “解惑”及判断句式

2、“者也”一一译出,翻译成“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才能说符合标准。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所谓“信” ,就是“真实” ;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所谓“达” ,就是“通达” ;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所谓“雅” ,就是“典雅” ;侧重于译文本身的锤炼,要求译文选词精准生动,甚至能再现原文的文采神韵。这三个方面,高考的要求着重在前两个方面,尤其注重第一个方面“信” ,也就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直译为主” 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 大多数词语, 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直译为主”

3、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也是保证达到 “字字落实” 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 ,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 “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如翻译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一句,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 ,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 。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 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 这类试题在高考翻译题中虽不多见,但我们还是要有这方面的积累。 1比喻。比喻修辞在翻

4、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译:天下人像云一样地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地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 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2借代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例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 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 译为“平民百姓”“百姓”。 类似的还有“缙绅”代官员, “三尺”代法律或剑,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5、(2)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 例句中“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 这里用来指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 又如“杏坛”代“教育界” , “朱门”代“富贵人家” , “社稷”代“国家” , “干戈”代“战争” , “桑梓”代“故乡” , “祝融”代“火灾” , “纨绔”代“富家不肖子” , “明眸皓齿”代“美人” , “笔墨”代“文章” , “而立”代“三十岁” , “杜康”代“酒” , “丹青”代“史册” , “钟鼎” “山林”代“在朝” “在野”等。 3互文 互文, 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 交互见义,

6、合并而完整达意, 不可直译。 如: (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2)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若主人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 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 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以下几例类推。 (3)通五经,贯六艺。(范晔张衡传) 译:贯通五经六艺。 这些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组合时,把同一成分放到一起,再翻译。 4婉辞 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帝王

7、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生下我才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 例句中“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5用典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例句中, “封狼居胥”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所以应翻译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 (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

8、滕王阁序) 译: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例句,引用了列子汤问中的典故,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1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1)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 (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译文:_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_ (4)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_ 解析(1)“畏匿”是两个词, 须直译; “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 不必逐一翻译。 (2)“九重之上”不能

9、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 (3)“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夕”要意译其义。 (4)“下车”“视事”是专用语,需意译;“乞骸骨”是退休的委婉说法,需意译。 答案(1)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2)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3)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 (4)张衡一上任就治理严厉。上任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2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_

10、(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_ (3)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_ (4)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_ 解析(1)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2)“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3)“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4)“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 (5)“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 答案(1)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2)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3)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

11、起帽子。 (4)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5)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二、落实文言文翻译三大得分点 对应学生用书 p150 文言文翻译是按得分点赋分的。一个句子的翻译,考生若能译出大意往往就可以得 1 分或 2 分,这提醒我们在翻译时任何一个词都不要放过,因为“大意”相较关键得分点要容易。重要命题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这三个得分点在前几节中已详细讲解,此处仅作简要说明。 关键实词 作为得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12、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关键虚词 作为得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 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 考生要灵活运用学

13、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 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倒装句: 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 如: 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 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

14、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不悦, 谓妻曰: “少君生富骄, 习美饰, 而吾实贫贱, 不敢当礼。 ”妻曰:“(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 (1)重要实词:_ 译文:_ _ (2)重要实词:_ 译文:_ _ 答案(1)重要实词:就(接近,根据语境可译为“跟随”)、奇(意动用法)、妻(名词用作动词)、资贿(财货,这里指“嫁妆”)。 译文: 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

15、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 (2)重要实词:大人(重要名词,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奉承(古今异义词)。 译文: 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 【参考译文】渤海郡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 鲍宣不高兴, 就对妻子说: “你生在富贵人家, 习惯穿漂亮的衣服, 戴漂亮的首饰,可是我实在是贫穷低贱,不敢承受这样的厚礼。 ”妻子说: “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

16、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 ”鲍宣笑着说: “(你)能这样,这是我的愿望。 ”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一起拉着简陋的车子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的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她)修习为妇之道,同乡的人都称赞她。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 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陈涉世家) 关键虚词:_ 译文:_ _ 答案关键虚词:与(同、和)、之(第一个,动词,去、往

17、;第二个,音节助词,无实义)。 译文: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伙伴们说:“如果将来谁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 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 具以实告解。 解曰: “公杀之固当, 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

18、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1)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2)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有删改) (1)句式类型:_ 译文:_ _ (2)句式类型:_ 译文:_ _ 答案(1)句式类型:被动句和判断句。 译文:在乡里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

19、(“见”“也”分别为被动句和判断句的标志) (2)句式类型:被动句和省略句。 译文: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争着被他任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争为用”,既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 “为”表被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参考译文】 郭解, 是轵县人, 字翁伯。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 同别人喝酒,让人家把酒饮尽。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就强行给人家灌酒。人家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逃跑了。郭解姐姐愤怒地说道:“凭弟弟翁伯的仁义,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竟然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路上,不埋葬,想以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处境窘

20、迫,自己投案,把真实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郭解。郭解说: “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无理。 ”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着他走。只有一个人两脚张开,像箕似的坐在地上,傲慢地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掉那个人。郭解说:“在乡里居住,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啊!”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迫切需要的,轮到他服徭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 ”以后每到服徭役时,多次放过他,县中官吏都没找他。他对此感到奇怪,探究事情的原因,竟然是郭解让人免除了他的徭役。于是,他就赤裸上身去找郭解谢罪。少

21、年们听到这个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品行。 郭解到别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双方都满意, 然后才敢去喝人家的酒, 吃人家的饭。 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 争着被他任用。乡里的少年及邻近县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有很多,门口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 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作解释)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

22、者是心耳。(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2)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根)言: “为今之计, 当节其大者, 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 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3)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1)关键实词:_ 关键虚词:_ 文言句式:

23、_ _ 译文:_ _ (2)关键实词:_ 关键虚词:_ 文言句式:_ _ 译文:_ _ (3)关键实词:_ 关键虚词:_ 文言句式:_ _ 译文:_ _ 答案(1)关键实词: “累”译为“拖累”; “贤”,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贤良的人; “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 关键虚词:“则”,副词,那么;“且”,副词,将要。 文言句式:“一累于物”为被动句, “于”表被动。 译文: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2)关键实词:“请”,请求;“嘉美”,赞美。 关键虚词:“以为”是古今异义词, “以(之)为”的

24、省略,译为“把(他)任命为”。 文言句式:“遂请罢钱塘制造局”为省略句,翻译时要加以补充为“(他)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译文:(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3)关键实词: “幸”, 宠臣; “侧目”, 直译为“斜眼看”, 意译为“愤怒”; “交”,轮流;“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书。 关键虚词:“所以”, “所”与“以中伤之者”构成名词性短语, “以” ,用来; “之” ,代词,代指张根。 文言句式: “不之罪也”为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翻译时宾语要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上)不罪之也” 。 译文: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用来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

25、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参考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进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 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希望陛下清心寡欲, 来消除祸乱的源头。 ”(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张根)说: “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个宅第,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造一

26、个宅第的费用。 拿宅第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 犹恐不够, 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 ”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三、文言文翻译六法 对应学生用书 p151 通过前面的步骤,我们找到了翻译的采分点,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我们可以用上保留、替换、补充、删略、调序、变通六种方法。 保留法 “保留法”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朝代

27、、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一般保留不译。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1)继勋入朝, 会契丹入汴, 军士喧噪, 请立思恭为州帅, 思恭谕以祸福, 拒而弗从, 乃止。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

28、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 ,有删改) (1)保留词语:_ 关键词语:_ 关键句式:_ 译文:_ _ (2)保留词语:_ 关键词语:_ 关键句式:_ 译文:_ _ 解析(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思恭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思恭以祸福谕”, “

29、(军士)乃止(喧闹)”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2)翻译时,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斗志”“钱帛”可保留不译;人名不用翻译;“贾勇”译为“勇猛”, “矫”译为“假借、假托”;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思恭募先登者军士厚赏”。 答案(1)保留词语:继勋、朝、契丹、汴、军士、思恭、帅。 关键词语:会、谕、祸福、乃。 关键句式:“思恭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 “(军士)乃止(喧闹)”(省略句)。 译文: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

30、才停止(喧闹)。 (2)保留词语:斗志、思恭、军士、钱帛。 关键词语:募、贾勇、矫、供、给。 关键句式:“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定语后置句)。 译文: 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 没有斗志, 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 【参考译文】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祖先的功勋被推荐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后)奉表章入朝,被任命为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年,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做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

31、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结在一起,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因害怕不能抵挡,准备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 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 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 没有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太宗即位, 升迁做将作监、泰州知州。(段思恭)因为擅自借官库白银制造器具犯法,又无端以进贡为名,用

32、低价买来狨毛虎皮作为马骑饰物,被通判王廷范揭发。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替换法 “替换法”即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常见的情况有: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 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 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 少得句云: “明月生东隅, 清辉照北床

33、。 ”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 ,有删节) (1)译文:_ _ (2)译文:_ _ 解析(1)重点是把“生”“喜”“习”“好”“视”“声利”等词解释为“出身”“喜欢”“习气”“崇尚”“把看”“名利”; “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 要补充省略的介词“于”。 (2)重点是把“出”“知”“誓”“以”“污”解释为“出任” “做知县”“发誓”“因为”“玷污”; “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 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 答案(1)

34、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梁熙)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 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梁熙)在咸宁做

35、官半年,回朝后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补充法 “补充法”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一句中“见”后省略了宾语“景象”,翻译时应该补充完整。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即日引军分行, 未至城三十里, 止营。 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

36、以来, 汤因让之: “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 食度且尽, 恐无以自还, 愿与大臣审计策。 ”郅支单于怒, 引兵攻, 战不利, 遁入城。汉兵围之。 (节选自汉书陈汤传) (1)增补词语:_ 关键词语:_ 译文:_ _ (2)增补词语:_ 关键词语:_ 译文:_ _ 解析(1)“无循行”译为“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选举”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推荐、举荐”;“坐”是“获罪”的意思。(2)“罢”是“疲劳”的意思; “度”译为“估计” ;“计策”译为“考虑策划” 。 答案(1)增补词语:(张勃)坐削户二百,会(张勃)薨。 关键词语:无循

37、行、选举、坐。 译文: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 (2)增补词语:(我们的)兵来道远,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 关键词语:罢、度、计策。 译文:(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 【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从小喜欢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

38、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很久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兵西域。当天就带领军队分道前进,离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营。郅支单于派使者责问汉军为何而来,陈汤于是责备单于道: “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 为什么单于失去主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呢! (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 粮草估计也将用完, 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 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 ”郅支单于大怒,率领军队攻打汉军,作战不利,退入城中。汉兵包围了他们。 删略法 “删

39、略法”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文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略法)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译文:_ _ 解 析 可

40、删 削 词 语 为 “ 乎 ”“ 而 ”“ 焉 ” 。 关 键 词 语 为 “ 至 ”“ 其中”“下”“掣”“则”。 答案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 【参考译文】我在村中居住,闲来无事,喜爱钓鱼游玩。钓鱼的技术虽不好,却也了解其中的乐趣。 在初夏、 中秋的时候, 吃完早饭后走出家门, 远远望见村中的池塘, 天气晴朗,水面上碧波荡漾,赶快(回家)整理出钓竿,拿着篮子前去。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

41、钓到大鱼。不久,看到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就慢慢地牵动它,但它仍旧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手脚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稳鱼竿,转动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静得和先前一样。好久浮子才动了一动,见有动静(我)急忙抬起鱼竿却什么也没有。 调序法 “调序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定语后置句, 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 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

42、中“甚矣,汝之不惠”, 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句, 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顿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 ”景定元年, 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 明年卒, 年八十有三。 崔福者, 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因厚遣之。(2)福

43、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 (节选自宋史陈传) (1)关键词语:_ 调整句式:_ _ 译文:_ _ (2)关键词语:_ 调整句式:_ _ 译文:_ _ 解析(1)“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 应该调整为“有何功”。 (2)注意“福不乐为鉴用”为被动句,翻译成带有“被”的句子;“托以葬女擅归”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以葬女托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亦不于制置司闻”。 答案(1)关键词语:不佞、徒、苟、逃。 调整句式:“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

44、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 (2)关键词语:击、托、闻。 调整句式:“福不乐为鉴用”(被动句), “托以葬女擅归”(状语后置句), “亦不闻于制置司”(状语后置句)。 译文: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报告。 【参考译文】陈,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陈)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贼寇,贼寇的首领前来投降,陈认为他是在力量耗尽之后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强盗的功劳,陈叩头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

45、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被授予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崔福,原本是强盗,曾经被官军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军籍,因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又屡次跟随陈剿捕强盗,累积功劳升到刺史、大将军。正赶上淮兵发出警报,步兵统帅王鉴发兵,王鉴请求崔福同行, 陈便隆重地给他们送行。 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 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报告。王鉴很生气,请求一定要治崔福轻慢军令之罪。正赶上陈也憎恶忌惮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 变通法 “变通法”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有时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

46、确翻译,尤其是碰到了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便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对比喻句的翻译, 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 如果不能保留, 只译出本体即可。 如 过秦论 中 “金城千里”句,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译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 “三尺” “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 “法律”“富家子弟” 。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 “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 “上厕所” 。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

47、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 ,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1)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2)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1)译文:_ _ (2)译文:_ _ 解析(1)“丁父忧”这里运用了委婉的说法,翻译为“父亲离世或父亲的丧事”;“服阕”运用了委婉的说法,翻译为“服丧完毕”。(2)“入觐”运用了委婉的说法,应翻译为“入朝朝见天子”, “引疾”应翻译为“托病辞官”。 答案(1)等到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满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历名山大川。 (2)恰好文正公入朝觐见皇帝, 皇上向他询问朱筠, (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做官,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参考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京师,十三岁通晓五经 , 在文学上很有名声。 先生年少时杰出卓异, 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 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出名,被文学大家认可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满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历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觐见皇帝,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做官,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