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4473780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医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满分 主要评价点 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 评价结果 A (1.0) C (0.6) 等级 得分 1.教学 团队 (20 分) 1.1课程负责人 (10 分) 10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能全面组织开展课程建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有编著教材、 出版专著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课程负责人能为人师表,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具讲师资格。 调查相关教师、学生,查看有关信息资料。 1.2队伍结构 及整体素

2、质 (10 分) 5 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与梯队建设 师资队伍结构(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等)合理,教学梯队建设良好;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50%,有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学术梯队,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并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师资队伍结构(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等)基本合理,教学梯队建设较好;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30%,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查看教学人员配置情况及人员信息资料。 5 师资的培养 有明确的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和政策,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效果显著。实验技术队伍数量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结构合理。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多途径培养青

3、年教师。实验技术队伍数量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查看培养计划与实施效果。 2.教学 条件 (20 分) 2.1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4 分) 4 教材建设与 选用 教材建设规划和措施得力, 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 (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严格遵守教材选用规定,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选用比例95%,效果优良;具有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含图书资料、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学生自学材料等) ,使用率高,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组织参加省部级或校级教材编写; 认真执行教材选用规定, 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选用比例85%,效果好;有 3 本以上主要参考书,(含图书资料、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学生自学材料

4、等) ,使用率高,实验教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查看教材实物。 2.2实验教学 环境 (8 分) 4 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 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实验室设施先进,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符合国家规定,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达 100%;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有系统设计,方法先进。设备完好率95%。见习课事先准备好病人或病案。 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符合国家规定,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达 90%;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有设计,具有综合性。设备完好率90%。 在 教 学大 纲 中无 实 验内 容 的课 程 不评估 2.2项 实物及相关记录 2 4

5、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制度健全,并组织实施;开放实验项目5个,安排专人管理开放实验室,接待学生多、效果好,开放使用记录详实。 有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有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训练,使用记录比较详实。 实物及相关记录 2.3课程中心 建设 (8 分) 8 网 络 资 源 建设,网络教学硬件和软件环境 “课程中心”建设内容(教师信息、课程介绍、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件、复习思考题、模拟考卷及拓展学习资料或资源等)充实,完成率达 95%以上,并保持每轮教学前均进行更新,及时进行网络答疑讨论, 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课程中心”建设内容(教师信息、课程介绍、教学日历

6、、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件、复习思考题、模拟考卷及拓展学习资料或资源等)齐全,完成率达 85%。已建设课程网站,并将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上网。 查看学校“课程中心”平台。 3.教学 改革 (30 分) 3.1课程建设 (5 分) 5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理念先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课程负责人能带领课程组成员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课程建设目标具有先进性,能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反映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课程建设理念和定位准确, 课程负责人能带领课程组成员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 课程建设目标能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设目标

7、思路清晰,任务具体。 查看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 (5 分) 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跟教学大纲要求,能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将教改教研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成效显著;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配置合理, 综合性实验项目50%,有设计性实验项目。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将教改教研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配置基本合理,综合性实验项目20%。 查看教案及有关教学档案资料、听课。 3.3教学方法 及手段 (8 分) 5 教学方法 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

8、教,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讲授中采用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探究知识、 应用知识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实验指导示范规范、步骤清楚、表达准确;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启发和指导。 能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讲授中结合案例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 应用知识的意识;实验指导示范规范、步骤清楚、表达准确;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启发和指导。 听课、 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 3 3 教学手段 具有配套的教学设备、教具,合理、高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优良。 具有配套的教学设备、教具,合

9、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听课、查看评价材料、学生座谈会。 3.4教学改革 研究 (6 分) 6 教研教改活动及成果 专业课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数占专业教师数的 100%,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科研人数40%;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近 3 年人均发表有 CN 刊号的论文 1篇。积极申请教改课题,教改有计划、措施明确,近 3年课程组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项,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1 篇/5 人。 专业课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数占专业教师数的80%,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科研人数20%;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近 3年人均发表有 CN 刊号的论文 1篇。有教改课题,教改计划

10、、措施合理,近 3 年课程组完成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 项。 查看实物、活动记录、总结等资料。 3.5考试改革 (6 分) 3 考试内容 积极进行考试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思维方式及其能力的考察; 有较为科学、 系统的试题库 (难度、区分度科学) ;试卷分析项目全面、有书面分析报告,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进行了考试改革,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能力进行考察;建立了试题库(难度、区分度较科学) ;试卷分析成绩呈近似正态分布。 查看试卷、 题库、考试分析资料、调查有关学生。 3 考试方法 根据考核内容和课程性质采取适当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对促进

11、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实行教考分立,课程考试教考分立比例50%。 根据考核内容和课程性质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查看试卷、 试题、调查有关学生。 4.教学 管理 (13 分) 4.1教学档案 建设 (5 分) 5 教学档案管理 有健全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教案及年轻教师讲稿齐全、规范,符合大纲要求,反映授课特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试卷分析、教学活动记录等资料齐全、规范;试题库或试卷库完整。 有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各种教学档案资料基本齐全;试题库或试卷库较完整。 查看教学档案管理

12、办法、教学档案实物、总结资料。 4.2教学管理 制度 (4 分) 4 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有健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在试讲、学院和学系同行听课、教学检查、教学研讨、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等教学活动,以及集体备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实践、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中执行严格,落实到位。 有基本健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各种教学活动、各教学环节中执行情况较好。 查看教学管理制度、实物、总结资料。 4 4.3考试管理 (4 分) 4 考试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制定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成立考试管理责任小组,在考试题库、试卷、考试过程等方面有明确的责任人,落实良好。 有基本规范的考试

13、管理制度; 考试管理过程中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人, 基本能遵照考试管理制度执行。 查看考试管理制度;巡考。 5.教学 效果 (12 分) 5.1课堂质量 (4 分) 4 统考或抽测 成绩 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考试成绩分布合理,统考课程及格率90%。 学生能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 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考试成绩分布合理,统考课程及格率80%。 统考成绩随机抽考、考试成绩分析材料。 5.2同行评价 (4 分) 4 专家、后续课评价 在同行评教中,该课程 90%以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后续课程教师反映好,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基础。 在同行评教中,该课程 80%

14、以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后续课程教师反映较好,认为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同行评价材料、问卷调查、网上评价材料、教师座谈会。 5.3学生评价 (4 分) 4 学生评教 在学生评教中,该课程 90%以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近 3 年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平均成绩90 分,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在学生评教中,该课程 80%以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近 3 年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平均成绩85 分,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学生评教材料、问卷调查、网上评价材料。 6.特色 项目 (5 分) 课程特色 (5 分) 5 课程特色 具有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氛围良好,在我校具有一定影响力。 形成了课程建设特色,

15、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特色介绍、总结材 料 和 实 际 效果。 5 说 明 1本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是在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而成。 2本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 6 项,二级指标 17 项,共 21 个主要观测点。针对每个观测点,分出A、B、C、D 四个质量等级。指标体系中给出了 A、C 两个等级的评估标准,实际评估时,当某项目质量达不到 A 级标准,又高于 C 级标准时,评为 B;达不到 C 级标准,则评为 D。每一项目均应给出对应分数。 3评估等级: 优秀:得分90 分,且有特色分,无 D,C 级3 项;不合格:得分60 分或 D3 项。 4部分评估指标操作说明: 二级指标 主要评价点 评估标准指标 A C 1.2 队伍结构 及 整 体素质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 构 与 梯队建设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40%, 公共基础课30% 20%,25%区间内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 45 岁 50,55区间内 30-50 岁教师比例 80% 60%,70%区间内 40 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 90%, 公共基础课70% 50%,60区间内 5附设于理论课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与原理论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参加评估。 6. 纯理论课程或纯实验课程评估时根据实际观测点评分,未涉及的指标不评分,实际得分换算为百分制后即为最终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