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优秀教学案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4470638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优秀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采 薇 优 秀 教 学 案 例 ( 共 8 页 )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2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 采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 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3 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

3、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古老的歌谣! 二、简介 从关关雎鸠到蒹葭苍苍,诗经早已在我们心中扎根。关于诗经的介绍,在老师印发的资料中有详细内容。今天学到的这一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今天我们4 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齐读)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四、诵读课文 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

4、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 教师配乐朗诵 五、品味经典 缘情入文轻吟低唱 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1-3 节:悲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5 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 为何而悲:思乡厌

5、战仇恨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 朗读 4-5 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

6、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6 如何表现:1.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 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 朗读 6 节:悲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为何要回家时还会觉得悲)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

7、来。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 为何而壮:追忆过去,痛定思痛(当初离家时的场景,如今回家的艰难) 如何表现:借景抒情意象杨柳、冬雪 7 1.借景抒情。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飘拂的柳丝这一意象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难怪后人把这四句论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朗读

8、 以境化文巧妙想象 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电影为何物,但他却分明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能用三个看来简单,其实却很动人的场景,将一个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间,我就像是一个演员,不,我就是那位战士.我的手指还有薇的清香,我的眼里也饱含着忧伤. 这样一首诗,千百年来被人们用同的方式诠释,用不同的方式纪念,有人挥毫书写,有人深情吟唱,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一首乐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们也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与爱意吧,我有个设想,将这首采薇的乐曲拍成一部 mtv 吧,我想按照情感线索分三个镜头来拍摄,第一个镜头我是这样安排的: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

9、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8 着地上的逐渐变硬的薇菜,不时抬起头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眼中闪烁着一丛烈火:时而幻化出家乡小桥流水,时而幻化出战场的刀光剑影 接下来的两个镜头,我想请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来帮我构思一下. 评语:1.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很生动的画面,很丰满的人物形象 2.把诗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3、真正把握了这位战士的情感脉搏 镜头二:一树的棠棣花灿烂地站在战地边的路口,军旗在料峭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驾着高大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呐喊着奋勇杀敌。看!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

10、披靡! 镜头三: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回想出征时杨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乡时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可家乡还是那个可爱的家乡吗?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让我们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抚平这位战士的心伤吧!(齐读) 六、拓展阅读:十五从军征 9 结束: 诗三百,思无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古人与我们在时空里隔绝,却灵魂中相望。诗经是一座宝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

11、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 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10 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