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4418596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8.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练习: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一)(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一样深,梦一样美- 孙犁小说作品阅读理解( 一)山里的春天孙犁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 “ 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 ”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 “ 没有!还有什么鸡蛋? ”我说: “ 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我走了出来。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长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家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走。我两个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长说: “ 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

2、四边去,好种玉菱子。辛苦你了。”说完,村长笑一笑走了。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塔,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我想山里的土质坏,还费这么大劲;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出产多么大啊,够他娘儿两个吃的了。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 “ 同志,休息

3、一下吧。我和你谈谈。”我说: “ 谈什么呀? ”她说: “ 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我问: “ 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她狠狠地说: “ 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 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 急了,

4、母亲们说: “ 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 没人拉你们啊! ”可是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子, 给我们送衣服, 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 她们说:“ 只是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我喝了几口水, 就又开始翻沙。 在挑的时候, 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 “ 你在家里也种地? ”我说: “ 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她又问: “ 家里有大人孩子吗? ”我说: “ 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岁了。”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 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人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 ”我说:

5、“ 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家都尊敬。”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 “ 呀你家里的进步!”我说: “ 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女人说: “ 有人给她种地吗? ”我说: “ 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 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 早打到屯里。 我们八路军的弟兄, 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

6、样。”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 “ 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我说: “ 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这时候,女孩子跑到那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子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把枪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一九四四年( 选 自 孙犁全集第一卷,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3 分)A .我向年轻的女人买鸡蛋,她却很生气地喊叫着拒绝了,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她为什么这样生气?从而吸引读者带着兴趣读下去,一探究竟。B .小说注重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 我 ”因挑沙土费劲,想到家里菜园出产大够妻女吃的,表现了作为战士的 我 ”的人情味,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C .年轻女人听了 “ 我”说妻子不仅不骂我,还 鼓 励 “ 我”不要想家后脸红了一下,说 “ 呀, 你家里的进步! ”语带讽刺,说明她还没有放下抱怨。D .小说文风朴实,写的只是山乡日常的田间劳作,却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地表现了同仇敌气抗击日寇、团结互助丰衣足食的时代精神。7 . 小说为什么以春天为背景?

8、请简要分析。( 6分)8 . 小说是怎样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6 . C项, “ 语带讽刺,说明她还没有放下抱怨”错误, “ 脸红了一下”说明年轻女人在对比中认识到自己的“ 落后”,感到不好意思,说的话表达的是对“ 我”妻子的称赞。故选C o7 .便于呈现矛盾,展开故事情节。年轻女人为春天无法耕种而发愁生怨,最终因为八路军帮助而化解困难。利于表达主题。春天是耕种的季节,八路军帮助军属耕种,带来春天般的温暧。寄寓希望之意。春天是播种粮食和希望的季节,春天军民联手耕种,来日将收获粮食;军民一心抗日,必将收获抗战的胜利。 ( 每 条2分)8 .设置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9、年轻女人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她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暗线是“ 我”参加八路军,家里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以 “ 我”的视角来叙事。写 “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事件真实可信,增加亲切感。多用对话形式。用对话交代相关的情节,以 “ 我 ”和 “ 她”之口自述自家的事情,使叙事摇曳多姿,避免平铺直叙。先抑后扬。“ 她”先是因丈夫参军不能给家里干地里活满怀抱怨,最后感受到八路军和老百姓一家亲,露出笑容,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 答 出 3 条即可,每 条2 分)走出以后孙犁南都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

10、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

11、,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的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会考考。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

12、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 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 王振中就来了。 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的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 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 ”她红着脸说:“ 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

13、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 叫她去试试。 临走, 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的非常快。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那个

14、村庄,正在薄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 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 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 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 “ 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 可不是我自己解决, 我已经向

15、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选 自 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故事环境,烘托美好的风土人情,体现孙犁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一贯特点。B .前文从房东女儿写起,引出小说主人公,通过比较映衬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引导读者加深了对主人公的了解。C . “ 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的神情,暗示王振中因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快, “ 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了对他人的信赖。D .

16、 “ 我”既是王振中离开家庭参加抗日工作的促成者,又是她成长过程的见证人,这样安排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5. 请简要分析王振中的形象特点。6. 小 说 以 “ 走出以后”为题,反映了抗战期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案:4 . C “ 体现了对他人的信赖”错误,从后文描写看( 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 “ 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的不是对他人的信赖,而是内心的不快5 . 从房东介绍,可见出身贫苦,仁义懂事;从踊跃报名考学,可见积极上进;从坚决离家,主动告状,可见做事果断,有主见、有新思想;从照料伤员,读懂德文,可见成长迅速。6 . ( 1 )根据地普通群众对抗日工作热心,抗日热情高涨

17、;( 2)青年人接受新思想,冲破阻碍,投身抗日,并迅速成长;( 3)军民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4 )民众还有一定封建意识和落后思想残余。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 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这种颜色, 我就叫它“ 阜平蓝” 或是“ 山地蓝”

18、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

19、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 我听了很不高兴。 这样冷天, 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 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你怎么骂人?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 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近的杨树叶,这该是

20、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 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 “ 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

21、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 说什么? ”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 “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不会求人做一双? ”“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我给你做。” 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 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 她用手一指, “ 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 我在河边上洗了脸。 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 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

22、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 怎么沾了我的光? ”“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

23、够了。”“ 够干什么了? ”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 母亲、 父亲和我, 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象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象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

24、安回来,在磺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 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 “ 干什么用? 我 问 。“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 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 还象小时那样, 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 9 4 9 年

25、1 2 月。( 选 自 白洋淀纪事,有删改)7 .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 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B . 女孩子之所以反对“ 我” 在河的上流洗脸, 是因为她觉得“ 我 ”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C . 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 “ 送袜子”到 “ 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D . 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8 . 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妞儿的形象?请结合

26、文本概括分析。( 6分 )9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 散文化小说”或 “ 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6分)答案:7. 答案:B。B项对女孩子心理的解读不正确,反 对 “ 我 ”在上流洗脸,应该主要是源于对陌生人的戒备和性格里的泼辣。8. 答:( 1 )语言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 “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 2 )外貌描写。小说通过“ 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等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 3 )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 我 ”的对话, “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侧面表现了妞

27、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 ( 每 条2分,答 出3点,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9. 答:( 1 ) 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 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 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2 ) 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3 )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 纺纱织布、 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每 条2分,答 出3点,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嘱 咐孙犁水生望着树林的

28、疏密, 辨别自己的村庄, 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 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 还有自己女人, 正在青春, 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的很慢, 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 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 你 !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 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

29、里, 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 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 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 个 “ 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 “ 还睡去吧。”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 再也睡不着。女人说:“ 你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 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

30、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 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 水生想起父亲, 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 扫荡”里奔跑喘息、 ,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 一切, 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 那走得远远的人, 早一天胜利回来吧! ”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 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 诉说着翻来复去的题目:“ 你爹哩, 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

31、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 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水生说:“ 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 又无力地仄在炕上。 过了好半天, 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

32、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 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 背上冰床, 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鸳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 “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 他老人家焦愁死了

33、。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 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一九 四 六 年 河 间 ( 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 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表现出水生对家深沉的思念、对即将到来的重逢的渴望,也有对家人的担心。B .孩 子 “ 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

34、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 表现了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抗战做出的贡献。C.小 说 以 “ 嘱咐”为题,是因为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写八年分别、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 嘱咐”。D.小说没有描写前线的刀光剑影,也没有刻画根据地人民反“ 扫荡”斗争的英勇悲壮, 而是通过极普通的生活和平淡写实的笔调,抒写出夫妻间的家国情怀。8 . 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9 . 小说中多用对话, 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7 . D (“ 也没有刻画根据地人民反 扫荡,斗争的英勇

35、悲壮”不正确,事实上, 小说是花了一些笔墨刻画根据地人民反“ 扫荡”斗争的英勇悲壮的。)8 . 乐观坚强、 温柔刚毅。 八年离别的相思之苦, 八年的风风雨雨,不尽的辛酸,写得深沉含蓄,对敌人的恨,对丈夫的爱,全装在这个农村青年妇女心中。深明大义、支持抗战。男人在前方打仗,女人在后方支援,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勤劳善良,关爱家人。抗战八年中,她要躲避日本鬼子,养育孩子,照顾老人,操持家务,为老人送终。 ( 每 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 合理即给分)9. 补充交代故事内容。人物对话中,读者可以了解水生抗战八年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水生说第二天要参加战斗,引出了下文的分别场景。折

36、射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如回到家中的对话表现了彼此深深的思念。 ( 每 点2分)鱼苇之事孙犁很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印象也淡了。近日,一位妇女,闲时和我谈些她家乡的事,引起我对水乡的怀念。她家住在D村。这个小地方,曾有一京二卫三D村之称。原来是个水旱码头,很是繁华热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橘林立。旱路通往保定,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我记得在同口教书时,前往保定,就是在这里吃午饭,但当时的街道市面,都忘记了。她家很贫苦, 父亲好赌博, 曾在赌场上把土改分得的地当场卖掉,家里的人都哭了。但他有妻子和五个小孩,也要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一年之中,他

37、除去赌博,不是给人家去打坯,换些粮食;就是在河边治鱼,卖些零钱。她是头大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为生活操劳了。她先学会编席,母亲告诫她,织席这勾当, “ 抬头误三根,低头一大片”,整天忙得连梳头洗脸的工夫都没有。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就给她讲故事。她回忆说,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故事中,总是有一个傻子,傻子又总是很走运,常常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娶到漂亮的媳妇,发家致富。有一年,发了一场大水,她家的房被冲倒了,于是一家人只能搬到堤坡上,临时搭了一间小屋。秋后,水渐渐落去,河里出了鱼,全村的人,买网捕捞。买一片大缙,要一百多元,她家买不起。父亲买了几丈蚊帐布,缝制了一具小缙。小网有小网的好处

38、,除去她父亲,母亲和她都可以去搬缗捕鱼了。鱼实在很多,特别是一种名叫石鲤的小鱼,浮满了河面。这种小鱼,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炖熟了,上面漂着一层黄油,别提多香了。外地的鱼贩子都来了,就地收货加工。但因为鱼太多,后来就只收大鱼,不收小鱼。她只好自己卤了,和大弟弟挑到上高地集市上去卖。她从小逃过荒,出过工,也作过运输,就是没有卖过东西。她看好一个地段,把鱼放在地下,和弟弟站在那里,弟弟比她还腼腆,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赶集的人从他们眼前走过,可是没有一个人照顾他们的鱼。她想吆喝几声, 心里十分害臊, 喊不出来, 最后还是红着脸吆喝起来:“ 买鱼呀,好香的鱼!”过了一会儿,又喊:

39、“ 买鱼呀,贱卖呀!”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几个人蹲在她们的摊子前面了。买卖开始了,她掌秤,弟弟收钱。卖出几份以后,围上来的人更多了,你挑我拣,她简直忙不过来。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她很兴奋,买卖做得也很顺利,不到晌午,鱼就卖完了,一共卖了十多元。赶紧收摊,带着弟弟去赶集。她手里有十五元钱。她手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但她除去衣食二字,没有想到要买什么别的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父亲。“ 谁要这件皮袄? ”有一个老太太,提着一件破旧的短皮袄,在大声吆喝。她心里一动。天渐渐凉了,父亲一早一晚还要去河上搬缙。她只见过别人家的老人穿皮袄。她

40、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的父亲穿皮袄,现在,好像父亲也有穿一件皮袄的份儿了。她走上前去,摸了摸皮袄。毛色很旧,有的地方还露着皮子。但这总是一件皮袄。她问:“ 多少钱? ”“ 不还价,你给十五元。”老太太说。“ 值吗? ”“ 不值,你就走你的。”老太太又吆喝起来。她走了几步,终于又回去,把钱交给老太太,换来这件皮袄。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并不冷, 她还是往自己身上披了披这件皮袄,确实暖和呀。现在,父亲早已去世,她讲起这段事情,还很得意。她对我说,为了不再织席,她和家在这个大城市的人结了婚,现在很少再回娘家住。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更不会有鱼;也没有人再织席,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

41、老的故事。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头简洁的叙事和抒情,既引出了下文有关“ 她”的故事,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使作品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感伤。B . 小 说 中 的 “ 她”和父亲瑕瑜互现,充分体现了 “ 圆形人物”的特点。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能给人以真实性和亲切感。C. 作品中的外地鱼贩子和卖旧皮袄的老太太是作为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他们是薄情寡义、唯利是图的奸商代表。D .作品体现了孙犁小说一贯的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又朴素凝练。如 “ 帆橘林立”,寥寥数字便勾画出水乡之美,读来如饮甘泉。8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6

42、分)( 1 )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2分 )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4分)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9 .有人评价孙犁的作品有“ 叙事平淡而意蕴丰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6分 )答案:7 . C( 人物形象分析失当。 要善于从作品主旨出发来观照人物,本文的主体情感在于“ 怀念”而 非 “ 批判”)8 . ( 1 )运用动作描写( 或 “ 细节描写”)( 1分), 生动细致地刻画出“ 她”捡拾五元钱时既紧张害怕又兴奋的心情。( 1分)( 2 ) “ 她”的故事和“ 母亲”

43、所讲述的故事一样,都给人一种时代辽远的感觉。( 2分)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对那段贫苦而温情的生活的留恋。( 2分)9 . 对贫苦家庭中脉脉亲情的歌颂。父亲虽然嗜赌,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艰难地替别人打坯,冒寒去河边治鱼,身上体现出对家人的责任与关怀。对艰难岁月中勤劳坚忍的赞美。大水后人民的生产自救,姐弟俩艰难的叫卖, 都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艰苦岁月中人民特有的勤劳和坚忍品质。对底层人民中乐观善良的褒扬。 “ 母亲”千篇一律的古老故事,蕴含了底层劳动人民内心善良的品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对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的感叹。当年繁华热闹的D村不复存在,曾经朴素自然的劳动场景不再传承,河流已经干涸,无不流

44、露出作者对传统生活的留恋与时代变迁的感叹。( 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如果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亦可)邢兰孙犁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痔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去年冬天, 我随了一个部队机关住在鲜姜台。 我的工作是刻蜡纸,油印东西。 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 那

45、几天正冷得怪。我躲在屋里, 把门紧紧闭住, 西北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 我一坐下来,刻不上两行字,手便冻得红肿僵硬了,脚更是受不了。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 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 就请他坐坐, 并且说:“ 冷得怪呢,这屋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唔,这是你的房子? ”我觉得主人到了。“ 是咱家的。”他紧接着又向我说,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我便说: “ 不要吧,老乡,现在柴很贵。”他好像没注意我这些话,只是问我是烧炕,还是烤手脚。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不多会,

46、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我也蹲下去。他向我说: “ 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后来, 我知道了邢兰的详细情况。 从小就放牛, 佃地种, 干长工,直到现在,家境也不好,孩子冬天都没有裤子穿。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但是, 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 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

47、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而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看样子,你会觉得他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是出人意外的英勇地做了。去年冬天,敌 人 “ 扫荡”这一带的时候。邢兰在一天夜里,赤着脚穿着单衫,爬过三条高山,为部队探到平阳街口去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一些坏家伙看来,简直是有瘾。近几天,鲜姜台附近有汉奸活动,夜间,电线常常被割断。邢兰自动地担任作侦察的工作。 每天傍晚在地里做了一天, 回家吃过晚饭,我便看见他斜披了一件破棉袍, 嘴里哼着歌, 走下坡去。 我问他一句:“ 哪里去? ”他就眯眯眼: “ 还是那件事”按照

48、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实在他是勉强做去的。有一天, 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 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合作社做几架木犁。还有一天,我瞧见他,赤着背,在山坡下打坯,用那石杵,用力敲打着泥土。而那天只是二月初八。如果能拿 水浒传上一个名字来呼唤他,我愿意叫他“ 拼命三郎”。一个小个子,腰里像士兵一样系了一条皮带,嘴上有时候也含着一个文明样式的烟斗。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 怪物” 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

49、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在晚上, 我拿过他的口琴来看, 是蝴蝶牌的, 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 “ 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1 9 4 0年3月2 3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写邢兰“ 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痹症”,又写他身长不过五尺, “ 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说明他体弱、矮小。B .小说写了邢兰每天拿来当时很贵的柴火给“

50、我”烧火取暖,表现了当时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援和深厚情感。C .不论是从小放牛,还是现在参加抗日工作,人们从没看见或听见他愁眉不展或唉声叹气过,表明邢兰是个乐天派。D .小说首尾照应,内蕴丰富,最后一句“ 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表明了作者对邢兰无限崇敬的感情。8 .文章为何称邢兰为“ 拼命三郎”和 “ 怪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9. 小 说 以 “ 我”为视角布局谋篇,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7 . C (“ 人们”不对,是“ 我”)8 . 称邢兰为“ 拼命三郎”:( 1 )爱护战士。尽管邢兰家境不好,仍然倾其所有支援抗日部队。将贵重的柴火给部队

51、的同志取暖。 ( 财物方面)( 2 )支持抗日。尽管他矮小、气弱、营养不良仍然拼命为抗日事业做着工作。如 “ 任 了 两 个 团长的团长” “ 冬夜为部队探路” “ 白天干活晚上做侦察工作”。 ( 革命工作方面)( 3 )坚强。尽管他矮小体弱,仍然拼命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如 “ 扛树干” “ 赤膊打土坯”。 ( 日常生活方面)(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称邢兰为“ 怪物”:有高雅的精神追求。邢兰在大榆树上吹奏口琴,有高雅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9 . ( 1 )以 “ 我”为视角谋篇布局,突出了小说的真实

52、性。 ( 总述)( 2 )这样组织材料更加灵活,很好地推动情节发展。 ( 情节方面)( 3 )这样便于议论抒情( 议论抒情更加自然),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使邢兰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感人。 ( 人物方面)( 4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革命、参与革命,奉献革命的精神。 ( 主题方面)( 共6分。每 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风 云 初 记 ( 节选)孙犁第二天清早,她 ( 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她们路过蠡县、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

53、一处的热烈欢迎。黄昏的时候, 她们到了子午镇。 秋分一下车, 就有人悄悄告诉她:“ 庆山回来了,现在五龙堂;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秋分没站稳脚,就奔到河口上来。船上的人和她开玩笑说: “ 不回来, 你整天等, 整宿盼; 一下子回来了, 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船上,秋分就看见在她们小屋门口,围着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里,有一个高高的个儿,穿一身山地里浅蓝裤褂的人, 站在门前, 和乡亲们说笑。 她凭着夫妻间难言的感觉,立时就认出那是自己一别十年的亲人。她从船上跳下来,腿脚全有些发软,忽然一阵心酸,倒想坐在河滩上嚎啕大哭一场。人们冲着她招手、喊叫,丈夫也转过身

54、来望着她,秋分红着脸爬上堤坡。乡亲们见她来了,说笑着走散了,庆山望着她笑了笑,也转身进小屋里去。公公从河滩里背回一捆青草,撒给那几只卧在小南窗下面休息的山羊。高四海摸着一只大公羊的轼角说:“ 你也还没有吃饭吧?快到屋里和他一块儿做点吃的。”秋分走进屋里来, 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轿, 刚刚登上这家的门限。她觉得这小屋变得和往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 自己的丈夫,那个高个儿,正坐在炕沿上望着她,她忍不住热泪,赶快走到锅台那里点火去了。她家烧的是煤,埋在热灰下面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她的手一触风箱把,炉灶里立时就冒起青烟,腾起火苗儿的红光来。望着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静下来。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用全

55、身的力量揉和了, 细心切成面条儿, 把所有的油盐酱醋当了佐料。 水开了,她揭开锅盖,滚腾的水纷纷窜了出来,秋分两手捧着又细又长、好像永远扯不断的面条儿,下到锅里去。忽 然 ,在炕角里,有一个小娃子尖声哭叫了起来。高庆山吓了一跳 ,回头一看,一个不到两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脚的哭着。“ 唔 ! 这是哪里来的? ” 庆山立起身来, 望着秋分。 “ 哪里来的? ”秋分笑着说, “ 远道来的。你不用多心吧,这是今年热天,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要不,你哪里有这么现成的儿子哩!”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

56、了。吃饭的时候,高翔赶来了,两个老同志见面,拉着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庆山从里边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高翔说: “ 这是我的介绍信,组织上叫我交你的,还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换了一身便衣,赶上一群山羊。路上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和你碰的又这样巧。”高翔看完了信说: “ 你来的正好。在军事上,我既没有经验,新近遇到的情况又很复杂。你先不用到高阳去,就帮我在这里完成一个任务吧!”庆山正要问什么任务,高翔的爹领着小女孩来看儿子了。秋分拉着小女孩问: “ 你找谁来了?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 “ 俺爹!”秋分指着高翔,小女孩没想到她的爹竟是一个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过去,高翔过来把她抱起。秋分又逗她: “ 谁叫你

57、来找爹? ”小女孩笑着说: “ 俺娘!”引得人们全笑了。庆山对高翔说: “ 我好像从没见过她,长的这样高了!”秋分说:“ 你哪里见过她,你们走的时候, 她娘刚刚坐了月子!”高翔拍拍怀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着说: “ 我马上要和庆山哥谈谈这里的情况,开展工作,你们先到外边去玩一会儿。”高四海、高翔的父亲抱着孩子出去了,秋分嘛着嘴说: “ 我听听也不行吗? ”“ 不行,”高翔说, “ 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 等着你考察! ”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他两个在屋里谈着, 秋分她们就坐在堤坡上等着, 天上出着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着:“ 又出来一颗,爷爷

58、,那边又出来了一颗!”一直等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他们还没有谈完。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 “ 你说盼儿子有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高四海抽着烟没有说话,大烟锅里的火星飞扬到河滩里去。儿子回来,老人高兴,心里也有些沉重。他们回来了,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着闹事了。那些狂热,那些斗争、流血的景象和牺牲了的伙伴的声音、面貌,一时又都在老人的眼前,在晚秋的田野里浮现出来,旋转起来。 老人有些激动, 也感到深深的痛苦。自从儿子出走, 斗争失败,这十年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当爹娘的, 当妻子的是怎样熬过了这十年的白天和黑夜啊?再闹起来! 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绅,这次是和日本。人家的兵强

59、马壮,占了中国这么大的地面,国家的军队全叫人家赶的飞天落地,就凭老百姓这点土枪土炮,能够战胜敌人?他思想着,身边的草上已经汪着深夜的露水,高翔的小女孩打着呵欠躺在她爷爷的怀里睡着了。( 节选自孙犁 风云初记)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高翔、高庆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斗争,小说开头写他们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这反映了人民对抗日斗争的衷心支持和保家卫国的激昂情绪。B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为主,并辅以语言、动作描写。面对高翔的拒绝,秋分以一句“ 等着你考察! ”流露出不满的情绪。C .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胜的战争场面

60、,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为了抗击侵路者而造成的父子分离、夫妻离散、父女不相识。D. 小说的结尾借高庆山父亲高四海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交代了时代背景,既表现了老人复杂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8 . “ 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请结合作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9 .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 6分)答案:7. 【B】B项, “ 以心理描写为主”错误; “ 流露出不满”不准确,于文无据。故选B。8 . 这个孩子具有比喻( 象征)意义,他的悲惨命运,与祖国的多灾多难相似;同时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61、,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2分)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 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当他怀着庄重、神圣的心情抱起孩子,心里涌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 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所以他的眼角湿了。( 4分)9 . 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发生在秋分、 高翔、 高庆山等人物之间的故事,以全知全能的角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遵循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小说叙事从“ 第二天清早” “ 黄昏的时候”“给他们点着灯”“ 天上出着星星” 直到“ 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以时间顺序推进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小说主要通过写秋分与乡

62、亲、与公公高四海、与丈夫高庆山、与高翔以及与高翔的女儿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打破常规控制叙述节奏。作为战争题材作品,小说并未聚焦战争的紧张激烈残酷,而是以舒缓的节奏描写人民面对侵略者的积极姿态,以相对轻松的氛围表现对抗战的乐观自信。 ( 每 点 2 分,答 对 3点即可)吴召儿孙犁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

63、一个名字: “ 吴召儿!”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 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 她红着脸转过身来, 笑着问我:“ 念书吗? ”“ 对 !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鹏的叫唤。十 一 月 “ 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

64、。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 “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 我说。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 “ 这 是 反 扫 荡 呀 ,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 “ 走吧,同志! ”说着就跑下坡去。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 “ 我们先到哪里? ”“ 先到神仙山! ”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

65、“ 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 “ 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 ”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以后每天黎明, 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

66、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 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 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 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 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 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

67、召儿说: “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 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 “ 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 ”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

68、激荡的大河的时候, 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1 9 4 9 年 1 1 月( 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 说 写 “ 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了我党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群众的文化教育,更表现出和群众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B .写吴召儿出场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掩藏东西,也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认真动听、紧张激动的念书声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C.对 “ 村长”和 “ 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其外形、行为、语

69、言也富有个性,其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百姓对党领导的抗战的支持。D.小说结尾给“ 我 ”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无尽牵挂;最后则坚信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8 . 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 红棉袄”?请简要分析。9. 孙 犁 的 “ 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此篇也不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 B8 .烘托吴召儿美丽、热情、活泼、率真、乐观、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助推故事情节的开展。9 .乐观主义精神方面:从 衣 ( 衣着单薄、单一)、食 ( 挨饿、吃倭瓜)、住 (

70、 住牛棚马圈)、行 ( 爬神仙山)等,可见虽然当时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大家却“ 上山唱歌”,快乐地生活战斗,由此,可观照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内心、乐观的精神。浪漫主义气息方面:选材上,写战争,却选取一位美丽、活泼的年轻女性为主人公,给血与火的战争增添浪漫气息;写景上,逼真、明丽,情景相生,极富画面感;语言上,清新、质朴、优美、生动,抒情味浓。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

71、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网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

72、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 用力吹着火, 火照进他的眼, 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 “ 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 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 ”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 小心你的眼! ”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73、“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 ”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

74、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 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 我派了人去抬他们, 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 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 !他大声喊:好 !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

75、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 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 . “ 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

76、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C .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 “ 我 ”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D .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 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 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8 . 小 说 中 “ 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9 . “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 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7 . B8 .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

77、,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9. 【 示例】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 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荷花淀( 节选)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78、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 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 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 睡

79、了。”“ 小华哩? ” “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 “ 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 “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

80、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

81、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第二天, 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 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

82、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B .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 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C. 作 为 “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D .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5

83、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6分 )( 1 ) “ 你总是很积极的。”( 2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6 . 小说开头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4 . D ( 水生父亲及儿子也是实写。)5 ( 1 )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1分) “ 总是”有一丝不满与嗔怪,( 1分 ) “ 很积极”又是对丈夫的称赞。( 1分)( 2 )表现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 1分 )“ 眼泪”和 “ 答应”表现的不是水生嫂的懦弱, 而是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 2分 ) ( 共6分,意思对即可。)6 . ( 1 )为故事情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

84、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2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 3 )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4 )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木匠的女儿孙犁这个小村庄的主要街道, 应该说是那条东西街,其实也不到半里长。街的两头,房舍比较整齐,人家过得比较富裕,接连几户都是大梢门。进善家的梢门里,分为东西两户,原是兄弟分家,看来过去的日子,是相当势派的,现在却都有些没落了。进善的哥哥,幼年时念了几年书,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进善幼

85、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他是在束鹿旧城学的徒。学成以后,进善结了婚,就回家过日子来了。附近村庄人家有些零星木活,就请他去做。闲时他还种几亩田地,不误农活。可是,当他有了一儿一女以后,他的老婆因为过于劳累,得肺病死去了。进善就得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原来很是精神利索的进善,就一下变得愁眉不展,外出做活也不方便,日子也就越来越困难了。女儿名叫小杏。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出息得像个大人。长得很俊俏,特别引人注目。贫苦无依的生活, 在旧社会, 只能给女孩子带来不幸。 越长得好,其不幸的可能就越大。在绝望之余,她从一面小破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容色。她希望能找到一门好些的婆家, 但等她结了婚

86、,不只丈夫不能叫她满意,那位刁钻古怪的婆婆,也实在不能令人忍受。虽然这是一个不到一百户的小村庄,但它也是一个社会。它有贫穷富贵,有尊荣耻辱,有士农工商,有兴亡成败。她家对门有一位在县里当教育局长的,她和他好上了。一九三七年,这一带的国民党政府逃往南方,局长也跟着走了。自从成立了抗日县政府, 抗日县长常到这村里来,日子长了, 和这一家人都熟识了,小杏又和这位县长好上了,她的弟弟给县长当了通讯员,背上了盒子枪。一九三八年冬天,日本人占据了县城。屯集在河南省的国民党军队张荫梧部,正在实行“ 曲线救国”,配合日军,企图消灭八路军。那位局长,跟随张荫梧多年了,有一天,又突然回到了村里。他回到村庄没几天,

87、县城的日军和伪军“ 扫荡”了这个村庄。日本人在各家搜索时, 在进善的女儿房中, 搜出一件农村少有的雨衣, 就吊打小杏,小杏说是那位局长穿的,日本人就不再追究,回县城去了。日本人走时,是在黄昏,人们惶惶不安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街上又响起枪声来。随后,在村东野外的高沙岗上,传来了局长呼救的声音,他被枪毙在高岗之上。日本人四处安插据点, 在离这个村庄三里地的子文镇,盖了一个炮楼, 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 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县长, 通过亲戚朋友,到敌占区北平躲身子去了。小杏的弟弟,经过一些坏人的引诱怂恿,带着县长的两支枪,投降了附近的炮楼,当了一名伪军。在一九四三年以后,根据地形势稍有转机时,八路军夜晚把

88、他掏了出来,枪毙示众。小杏在二十几岁上,经历了这些生活感情上的动乱、打击,得了她母亲那样致命的疾病,不久就死了。在烽烟炮火的激荡中,她几乎还没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进善是个乐天派,并没有倒下去。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县里要为死难的抗日军民兴建一座纪念塔,在四乡搜罗能工巧匠。村里推荐了他, 他很高兴地接受了雕刻塔上飞檐门窗的任务。 这些都是木工细活,附近各县,能有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少了。塔建成以后,前来游览的人,无不对他的手艺啧啧称赞。回到家来, 他孤独一人, 不久就得了病, 又过了两年, 才死去了。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89、一项是( 3分)A .文章既有行为、外貌、心理等方面的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同时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使文章意蕴丰富。B .进善家没落的原因是他老婆得病去世之后,有两个儿女需要他一人抚养,他外出做木工活也不方便,不能挣钱来养家糊口。C .文章中说那位局长“ 又突然回到了村里。他回到村庄没几天,县城的日军和伪军 扫荡 了这个村庄”,这表明日军和伪军的到来与局长有关。D .从 “ 她几乎还没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可看出作者对小杏的惋惜、同情。5 . 文章中的进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 . 从全文看,文章的主人公是“ 木匠的女儿”还 是 “

90、木匠”?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案:4 . B5 . ( 1 )勤劳能干。他不仅做零星木活,而且闲时种田地,不误农活;妻子死后,他自己一人抚养两个孩子。( 2 )手艺精湛。抗战胜利后县里搜罗能工巧匠修纪念塔,村里推荐了他,他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3 )性格乐观。他家庭变故多,但他没有被生活压垮。6. ( 示 例1)主人公是“ 木匠的女儿”。( 1)从标题看, “ 女儿”是中心词,主人公当是女儿。( 2)从文章篇幅看,文章一多半的篇幅都在写与“ 女儿”有关的内容。( 3 )从线索看,文章大部分内容是通过“ 女儿”这一线索贯穿起来的。( 示 例2)主人公是“ 木匠”。( 1)从行文看,开篇以进善为核心写进善的家庭情况以及进善学手艺的事情, 结尾又以进善去世结束全篇,首尾圆合于“ 木匠”。( 2)从人物关系看,文章所写到的家庭人物,是 以 “ 木匠”为核心的,无论是他的哥哥,还是他的妻子儿女,都 是 “ 木匠”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3 )从内容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的是“ 木匠”子女的故事,其实也就是“ 木匠”的故事,同时这些故事也交代了 “ 木匠”生活的时代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