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4008526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内容货币政策的含义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信用活动调控信用活动和信贷总量和信贷总量信贷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外汇政策利率政策利率政策一般价格水平一般价格水平就业率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内容货币政策的内容内涵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外延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管理信用活动的管理信用活动的规模、结构和价格规模、结构和价格调控市场利率调控市场利率间接控制信用规模

2、间接控制信用规模调控汇率,实施外汇调控汇率,实施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严重社会总需求严重落后于总供给落后于总供给增加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供应量带动社会带动社会总需求总需求刺激经济刺激经济协调增长协调增长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购入有价证券购入有价证券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类型紧缩性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严重社会总需求严重膨胀膨胀减少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供应量抑制社会抑制社会总需求总需求实现货币实现货币供求均衡供求均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法定

3、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类型均衡性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总供给基本平衡保持货币保持货币供求均衡供求均衡适应国家总的适应国家总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适应货币流通的适应货币流通的自身要求,币值稳定自身要求,币值稳定适应社会总需求适应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和总供给的平衡选择货币政策类型的考虑因素选择货币政策类型的考虑因素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特征货币政策是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共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并非直接针对银行或厂商等经济单位。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

4、求的政策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调整投资需求调整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消费需求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特征货币政策是对宏观经济进行间接调控运用经济手段作用于资金供给,而非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货币政策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短期内:各种具体的货币政策措施短期内:各种具体的货币政策措施长期内: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长期内: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概述4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制定央行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国家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央行最高管理层例如美国货币政策决策权实际控制在美联储手中。央行独立性较弱的国家货币政策决策权由中央政府和央行最高管理层分担。中央政府:

5、重大货币政策变动的决策权央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部分调整权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制定机构美国美联储理事会:制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审查并决定贴现率公开市场委员会:领导公开市场操作12家联储银行:制定贴现率中国国务院:货币政策最终决策权央行行长负责制,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各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方采用行政手段货币政策概述v货币政策的功能保持币制稳定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适当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本国经济稳定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

6、危机 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u要点小结货币政策的定义及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特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间接调控宏观经济长期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工具传导机制(途径)传导机制(途径)操作目标操作目标 中间目标中间目标稳定币值稳定币值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金融稳定能以一定精度能以一定精度达到的目标:达到的目标: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和利率通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准确实现工具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的政策变量: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准

7、备金准备金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物价稳定一般物价水平短期内没有显著剧烈波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相对稳定、持续稳定,从币值稳定目标演变而来。物价上升的类型: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失调。通胀和通缩对经济有负面影响,央行目标:把物价高峰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内。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充分就业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者,都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到工作。充分就业100%就业,需要扣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自愿失业。一般认为失业率3%以下。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一国一定时期内生

8、产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静态)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增加(动态)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长期稳定而且有限度的增长。影响因素:社会劳动力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积累社会积累的增加。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创造和维持适宜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全部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的基本平衡。一般以1年为期,也有以若干年为周期。巨额逆差: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停滞巨额顺差:本币升值,国内物价上涨通过影响利率、汇率,影响国际收支降低资本项目逆差:提高利率降低贸易逆差:本币贬值墨西哥金融危机u1994年12月,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比索贬值15%,引发了汇

9、市股市狂泻的金融危机。u前任政府使用汇率为抗通胀手段,盯住美元,导致本国币值高估,进口远超出口,经常项目逆差严重,5年扩大了7倍。u用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资本项目盈余是投机性较强的短期外国资本,93年达到300亿美元。u对外国间接投资和短期债券高度依赖。u比索贬值导致外国资本撤走,3天内汇价暴跌40%,三月内股市蒸发50%。u汇市与股市的联动性。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金融稳定货币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金融稳定是避免金融危机的前提。恶性通胀或对外贬值易导致货币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利率不稳引发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如购房和金融资产投资。亚洲金融危机u1997年7月2日,

10、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u主要原因分析:u外汇政策不当:固定汇率+金融自由化u利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维持固定汇率u外债结构不合理,短期居多u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发展瓶颈,出口受抑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放松银根放松银根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总需求总需求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提供了一份“政策选择的菜单”社会临界

11、点: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程度。失业率失业率通通货货膨膨胀胀率率社会临界点社会临界点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要加快经济增长,就必须配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而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又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要稳定物价,必须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这种政策又可能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投资投资信用信用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根本上,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有效需求不足时,效果显著充分就业时,ADAS,引发物价不稳实

12、践中,二者难以兼顾: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滞胀”。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引起进口增加,使得贸易收支状况变坏。引进外资可能形成资本项目逆差。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进口需求进口需求破坏贸易破坏贸易收支状况收支

13、状况为促进经济为促进经济引进外资引进外资资本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逆差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四大目标难以兼顾,不同时期四大目标难以兼顾,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要进行取舍货币政策目标要进行取舍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选择理论单目标论鉴于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只能抓其一。稳定物价派与经济增长派。双目标论兼顾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多目标论及时调整,相机抉择。经济紧缩经济紧缩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经济高涨经济高涨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演进v20世纪30年代之前稳定币值和汇率。v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从稳定货币向充分就业过渡。v20世纪5

14、0年代后期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目标重点。v20世纪60年代以后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直接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比如,年通接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比如,年通货膨胀率为货膨胀率为1%3%),以此加强公众对),以此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我国货币政策目标1995年后,转为单一目标包括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币值稳定是基础,促增长

15、是最终目的。“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意义具有具有宏观性宏观性的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对各类金融机构起作用对各类金融机构起作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间目标具有具有微观性微观性的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变更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变更】控制控制启动器启动器指令指令传导器传导器反馈反馈显示器显示器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中间目标的标准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对其

16、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调节。直接作用影响,传导途径短。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对其进行迅速、精确的测量,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GDP与M1,M2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中间目标的标准相关性中间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统计上的相关性。不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性越强越好。抗干扰性受外来因素和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的经济变量。便于区分政策效果和非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准备金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非借入准备金非借入准备金准备金总额准备金总额商业银行通过央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商业银行通过央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商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商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17、形成影响银行超额准备金、借入准备金影响银行超额准备金、借入准备金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信用总规模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信用总规模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准备金特点:可测性:强 可控性:较强(法定存款准备金) 相关性:较高缺点:不适合日常的货币政策工具,频繁调整会扰乱存款机构的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通货金融市场落后,现金流通率较高时,尤其适用。选择理由基础货币更易控制。其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

18、操作指标基础货币优点:可控性较好:央行是唯一控制渠道,还考虑社会公众的通货持有量。相关性较好: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可测性好:央行的负债,及时掌握信息。缺点:受货币乘数的波动及放大作用影响较深。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国际演变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国际演变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利率选择理由(优点)直接反映货币和信用的供求及变化状况可控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可较为有效地控制。可测性:利率水平和结构可及时获得相关性: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各个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高。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主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主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货币政策目标

19、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利率实际操作中的缺点可测性存在问题:测量不完全准确,对于其内生性和外生性难以区分。可控性存在问题: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可控的仅为名义利率。抗干扰性较弱,易受心理预期,金融投机活动等非政策性因素影响。20世纪世纪90年代之后,利率成为欧美国家首选中间指标年代之后,利率成为欧美国家首选中间指标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按资产流动性划分的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M2=M1+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不可

20、避免地影响我国金层出不穷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金融业,融业,M2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证券交易保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证券交易保证金、外币存款等具有一定货币功能的金融资证金、外币存款等具有一定货币功能的金融资产原先并未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直到产原先并未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直到2001年年6月,证券交易保证金才在月,证券交易保证金才在M2中得到中得到体现。体现。短期流动资产是指在金融市场短期流动资产是指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情况下,短期国库券、发达的情况下,短期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的保单、商业票人寿保险公司的保单、商业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的贴现和变据等在金融市场上的贴现和变现的机会比较多,具有相当程

21、现的机会比较多,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度的流动性。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选择的理由(优点)可测性强:各层次货币反映在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便于测算。相关性强:其变动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抗干扰性强:作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MS方向相反,政策效果不易混淆。可控性强:MS=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在央行掌控之下。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缺点可测性易受公众持有现金比例变化的影响而削弱,难以精确测定。可控性: M0、M1、M2随层次深入而逐渐下降。随着金融市场发展控制重点向更广货币层次转移,测定和控制难度加大

22、。具有较大时滞,难以把握。MS与r不能同时作为中间目标以以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作作为为中中间间目目标标,当当货货币币需需求求发发生生意意外外波波动动时时,利利率率便便无无法法控控制。制。当当把把抑抑制制通通货货膨膨胀胀作作为为主主要要任任务务时时,往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往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M*r2r*r1Md2MdMd1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0以以利利率率作作为为中中间间目目标标,当当货货币币需需求求发发生生意意外外波波动动时时,则则无无法法控控制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当当经经济济增增长长成成为为主主要要目目标标时时,多多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M*r2

23、r*r1Md2MdMd1利率目标利率目标利利率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0利利率率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贷款量优点可测性较好:通过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表反映。可控性较好,信贷规模限额控制。相关性较强,尤其在银行信贷占主导地位的融资体系中。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贷款量缺点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情况下,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贷款规模的控制依靠行政手段,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难以确定正确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货币政策目标v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汇率选择理由:汇率可控性和可测性较强,且与最终目标(国际收支)有较强相关性。适用条件:开放性较强的经济

24、体,对外贸易成为决定总需求和供求均衡的重要因素。需要一个参照标准,可以是一国外汇,或者一篮子货币。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演进1978年以前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非典型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质上是一种直接的信贷配给手段,这是与当时大一统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相适应的。19781993信贷规模199319981993年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给量指标,1996年采用M1、M2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标志我国开始引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998年以后选择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间目标。2011年开始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概念,准备逐步采用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来替代M2一定时期内一定时期内(每

25、月、每季或每年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u要点小结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理解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及内容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准备金、基础货币、利率、货币供应量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货

26、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法法定定存存款款准准备备金金政政策策再再贴贴现现政政策策公公开开市市场场业业务务政政策策消消费费者者信信用用控控制制证证券券市市场场信信用用控控制制不不动动产产信信用用控控制制优优惠惠利利率率直直接接信信用用控控制制间间接接信信用用控控制制信用分配信用分配利率管制利率管制流动性流动性比率管制比率管制直接干预直接干预特别特别准备金准备金道义劝告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含义中央银行依法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

27、备金比率。从而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进而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凡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842,美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1913,美国,美国联邦储备法联邦储备法1935,美国,美国成为联储工具成为联储工具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内容存款准备金的界定我国央行只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央行调节货币供求的基础央行调节货币供求的基础商业银行保证业务经营的基础商业银行保证业务经营的基础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内容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商业银行存

28、缴央行的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例。影响派生存款系数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2004年4月25日起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我国实践中的差别准备金制u2008年5月,我国汶川地区发生地震灾害。为支持灾区建设,保持灾区流动性,人民银行对灾区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对待。 u2008年至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实行了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不同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u2010年末,针对信贷投放过猛,对工、农、中、建、民生、招商等6家商业银行实行了临时上调0.5个百分点的差额存款准备金政策。u2011年

29、1月,人民银行出台文件,提出将对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法人外资银行、财务公司和农信社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内容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确定计提基础: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从数量上看:欧美等国采取平均余额计提法;而我国则采用期末存款计提。从时间上看:我国规定旬末3-4天内上缴;而美国等国采用无时差准备金制度和时差准备金制度交替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内容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幅度幅度越大,对MS影响越大,一般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我国1984年以来45次调整中,每次调整幅度为0.5%的占九成以上。可充当存款

30、准备金资产的内容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制央行央行提高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减少减少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缩小缩小贷款规模贷款规模在货币乘数作用下在货币乘数作用下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缩小缩小市场利率市场利率上升上升投资消费投资消费减少减少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反之亦然反之亦然降低降低增加增加扩大扩大扩大扩大降低降低增加增加增加增加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作用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应对提现,保证流动性和清算能力。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央行履行职能的保障,组织联行清算,提供贷款和再

31、贴现。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乘数,调节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优点央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容易实施。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速度快、效果明显。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影响均等。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政策局限对经济震动很大。2011年2月,提高0.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令M2减少3600亿元。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易使超额准备率较低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如果要拯救这些机构,有可能违背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初衷。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的世界趋势我国1984年,最高40%最低20%的法定

32、存款准备金率,到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降低rd美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降低或取消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美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v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联储开始采取措施逐步降低法定准备率。1990年底,对非个人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欧洲货币负债等非交易性账户非交易性账户的法定准备金率,从3%降到了0。 2004年12月,美国交易性存款交易性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最初700万$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零700万至4760万$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3%4760万$以上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交易性存款在所有存款中的比重并不特别高,美国平

33、均的法定准备比率已经非常低。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政策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包括申请再贴现的金融机构的资格。影响商业银行再贴现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政策内容再贴现的条件(主体)多数国家规定为存款货币银行。我国规定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再贴现的对象(客体)多数国家规定为以商品为依据,能自行清偿的短期商业票据。再贴现的利率:短期利率,不超过一年。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可实行差别利率。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政策作用调整再贴现率,既影响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34、和贷款量,又影响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和资金需求。通过差别利率和再贴现资格可以影响信贷结构。货币政策告示作用,影响公众预期。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防范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政策优点最大优点是央行可凭之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并体现政策意图。一种市场信号,引导市场利率变化。央行最早和最基本的调控手段。政策效果相对温和,易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政策局限政策效果易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央行处于被动地位。调节方向缺乏弹性,不能在短期内任意改变。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政策含义央行在金融市场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

35、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买入有价证券买入有价证券增加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卖出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减少货币供给减少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政策内容根据需要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或临时性。长期性:保证存款货币机构的流动性。临时性:消除季节性流动性不足或过剩。选取操作机构。中间商的资金实力,业务规模,管理能力。决定交易方式:现券交易&回购交易。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政策作用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降

36、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政府财政收支的季节性波动。政府发新债,央行买旧债。抵消外汇储备流出流入带来的波动。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政策优点主动权完全在央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整。灵活精巧地进行小规模操作,准确达到政策目标。具有较强伸缩性,可经常、连续操作。极强的可逆转性,错误及时纠正。几乎无时滞,可迅速操作。货币政策工具v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政策局限操作细微,技术性较强,对操作要求高。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交易工具太少将制约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需要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分析u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美

37、联储:最经常使用的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也会使用再贴现政策,但极少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从1982年至今,一直将借入储备作为操作目标。借入储备:从央行通过借入储备:从央行通过贴现贷款贴现贷款获得的储备。获得的储备。非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商业银行储备商业银行储备受再贴现率的受再贴现率的 影影响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分析u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准备金需求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准备金供给准备金供给分为非借入准备(垂直部分)和借入准备。借入准备是商业银行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获得的准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分析u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法定准备金率政策的效应一般性货币

38、政策工具效应分析u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2.再贴现政策的效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分析u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3.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效应货币政策工具v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央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分期付款或贷款)予以控制。管理措施规定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付款的最低金额。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最长期限。规定能以消费信贷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耐用消费品种类。通胀通胀严格控制严格控制衰退衰退放松控制放松控制 货币政策工具v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以抑制过度投机。管控措施:

39、规定一定比例的证券保证金率。目的: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控制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 货币政策工具v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抵押贷款的管控。管控措施:规定最高贷款限额、最长期限、首付款、分摊还款最低金额等。目的: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房价泡沫。货币政策工具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动产信用控制我国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过热,国家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投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国家放开了住房信贷限制。21世纪初,中央银行再次采用了房地产信用控制措施,提高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取消优

40、惠利率,提高对第二套商品房贷款限制等措施,抑制房地产过热。货币政策工具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对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执行。央行对这些行业或企业的票据规定较低的贴现率。发展中国家使用较多,我国亦然。货币政策工具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优惠利率我国的实践我国享受优惠贷款利率的贷款有技术改造贷款、外贸出口产品收购贷款、粮棉油贷款、民政部门福利工厂贷款、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等4类22种。 对一些贷款项目在计息方法上给予优惠。对一般贷

41、款,银行采取每季度结转一次的计息方法,而对技术改造贷款,则采取“利随本清”的计息方法,推迟借款单位付息时间,减少利息支出。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中央银行从内部结构和数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信信用用分分配配利利率率管管制制流流动动性性比比率率管管制制直直接接干干预预特特别别准准备备金金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信用分配政策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其对整个信用规模的控制。在资金供给相对紧张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广泛采用。

42、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利率管制政策规定存贷款利率或最高限额是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优点:使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较为直接和迅速。缺点:利率随资金供求变化自动调整的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利率很难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美国Q条例颁布与废除u美联储Q条例规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度。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2.5%一直维持至1957年)。60年代之后美国通货膨胀率曾一度高达20%。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进行金融创新,货

43、币市场基金便随之应运而生。银行存款大量流向证券市场或转移至货币市场,造成“金融脱媒”现象。1986年4月,Q条例完全终结,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令商业银行为保持央行规定的比率,不得不减少长期贷款,增加流动性资产。后果:高流动性,低收益性,不利于银行盈利,但降低了经营风险。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直接干预政策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干预手段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

44、利率的惩罚性利率。直接干预商业银行吸储。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时,必须提留的坏账特别准备金。防备将来万一出现意料之外的坏账时,不至于无法应对而导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我国规定1996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提留新增贷款的1%作为坏账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政策不具备强制性,发挥作用需具备条件央行在该国金融体系中的绝对威望金融业运行秩序良好,法制意识强央行有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控制信用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方式逐步从以直接控制手段为主向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转变。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45、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政策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我国央行的“道义劝告”主要采取下达指导性文件或意见的形式进行。货币政策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政策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优点是较为灵活,但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是否具有较强的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 货币政策

46、工具v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政策窗口指导我国的实践1998.5 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1998.9 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1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1999.2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2000.2 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 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信贷计划1949-1979,统收统支,高度集权的信贷管理制度。1979-1984,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体制。1985-1997,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体制。1998至今,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体制。信信贷贷计计划划的的管管制制作作用用弱弱化化 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

47、政策工具的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2004,20年间经历了8次调整。2006年上调3次。2007年上调10次。2008年上调7次,下调2次。2010年上调6次。2011年上调6次,下调1次。2012年下调2次。 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大型、中小型金融机大型、中小型金融机构实施差额准备金率构实施差额准备金率应对全球金融应对全球金融风暴防衰退风暴防衰退经济过热的经济过热的冷处理冷处理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胀抑制通胀流动性趋紧流动性趋紧 利好中小企业利好中小企业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外汇占款持续上升:贸易顺差较

48、大。经济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产能过剩,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且效率降低。通胀压力大。 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再贴现和再贷款 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再贴现和再贷款我国再贴现政策中的问题票据市场发育不健全。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调整再贴现率对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不大。贴现率及再贴现利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再贴现业务的开展。再贴现的条件比较苛刻。货币政策工具v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始于1996年,目前尚处于发育阶段。短期国债发行量少,作为金融债券,社会公众不愿出售国债,因此市场流动性低。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是外汇,且

49、作为“对冲”其主动性不足而被动性有余。中国人民银行全部资产中,有价证劵资产比重太低,金融市场上有价证劵种类太少、期限结构不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规范。 货币政策工具4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我国偏爱使用准备金率的原因: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作用不明显,所以再贴现率的作用被削弱。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金融工具品种比美国少得多。我国央行将其变成日常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调整时间短,频率高,效果却不大明显。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手段,主要调整的是总量而不是结构。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利率变动没有形成有机的联动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巨额存贷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自身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