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3939436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 一、选择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

2、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为国以礼 由也为之 B方六七十 且知方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 D 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

4、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如

5、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 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 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子路率尔而对 鼓瑟希,铿尔 求也为之 夫子何哂由也 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 20 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

6、少年,均指不到 20 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二、其他 10给加点字注音。 率 (_) 尔 饥馑 (_) 哂 (_) 之 俟 (_) 章甫(_) 铿(_)尔 冠(_)者 舞雩(_) 喟(_)然 11(1)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_) 方: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_)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_) (2)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_) 子路率尔

7、而对曰 (_) 12(3)如: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_)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_) 如:宗庙之事,如会同 (_) (4)以: 则何以哉 (_) 以吾一日长乎尔 (_) 加之以师旅 (_) (5)而: 子路率尔而对曰 (_) 舍瑟而作 (_) 而:非诸侯而何 (_) 13通假释义 鼓瑟希 “希”同“_”,_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_”,_ 14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15一词多义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_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名词,_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副词_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

8、,_ 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_ 加 加之以师旅 动词,_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动词,_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动词,_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动词,_ 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动词,_ 唯求则非邦也与 语气助词,_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动词,_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动词,_ 16一词多义 让 其言不让 形容词,_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动词,_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动词,_ 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_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_ 宗庙之事,如会同 连词,_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 连词,_ 加之以师旅 介词,_ 则何以哉 动词,_ 毋吾以也 动词,_ 而 子路率尔

9、而对曰 连词,_ 舍瑟而作 连词,_ 非诸侯而何 连词,_ 17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摄: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_ 比:比及三年 介词,_ 俟: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动词,_ 会:如会同 动词,_ 18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 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 (2)动词的活用 异乎三子者之撰 (3)形容词的活用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9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正常语序为_ 不吾知也 正常语序为_ 则何以哉 正常语序为_ (2)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正常语序为_ 异乎三子者之撰 正常语序为_ 浴乎沂,风乎舞雩 正常语序为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

10、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 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

11、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 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12、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殆:懈怠 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D学者宗之宗:尊崇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2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

13、“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

14、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 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 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

15、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 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悬: 悬挂, 此处意思是存在。軸: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豁,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16、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 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 有能赎之者, 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且:连词,表示转折。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

17、: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2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 2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2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德蝤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29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 25 字)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2)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动词,治理/动词,治理。 B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纵横/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C如:连词,或者/连词,或者。 D或:代词,有人/代词,有人。 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