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3921676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7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ppt(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上海市语文高考试题v早早兴兴白居易v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注】觉:醒。v1.白居易,字乐天,号_。v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v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v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v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v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1.香山居士2.Bv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

2、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v【鉴赏鉴赏】v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v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

3、,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v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

4、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v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v秦中吟秦中吟歌舞歌舞(唐)白居易v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5、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v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v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v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1、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v【鉴赏鉴赏】v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v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