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ppt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91MB
约53页
文档ID:573893997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ppt_第1页
1/5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v教学重点:教学重点:v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深刻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经济文化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的艰巨性和长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期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v教学难点:教学难点:v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义道路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三、社会主义发展多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发展多路的多样性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发展 Ø社会主义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在拉丁文一词,在拉丁文socilis里,意思是指社会的、共同的、集体里,意思是指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共同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共同的、集体的社会制度显然它是包括了社会的、集体的社会制度显然它是包括了社会中所有的人,它是为所有的人谋中所有的人,它是为所有的人谋幸福幸福的社会的社会制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ü1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特点ü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16世纪初世纪初ü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即:ü16-17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ü18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ü19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A A、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早期资本主义发迹史的判,提供了研究早期资本主义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B B、、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思想来源 3 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l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p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学社会主义18481848年,年,《《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1)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v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v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有制的革命v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v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v(2)(2)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基本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v(3)(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这里的这里的““同时同时””指同一个历史时期指同一个历史时期v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状况发生了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v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v在这一理论在基础上,列宁在这一理论在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领导俄国取胜利的结论,并且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列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会主义的探索v(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v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v列宁(列宁(1870-1924)领导的苏维埃)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v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战时共产主义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时期 v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精辟的论述:v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实践的过程v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放在首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v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v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系列措施 2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索v((1 1))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及争论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及争论v((2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3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战略强调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强调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的转变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排斥市场机制,指令性计划经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排斥市场机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管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文化体制文化体制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舆论一律误的唯一标准,舆论一律 v19361936年统计,在全国生年统计,在全国生产基金中,国家所有制产基金中,国家所有制占占90%90%,集体所有制占,集体所有制占8.7%8.7%,在工业产值中,,在工业产值中,国家所有制占国家所有制占97.3%97.3%,集,集体所有制占体所有制占2.6%2.6%,在农,在农业产值中,国家所有制业产值中,国家所有制占占76%76%,集体所有制占,集体所有制占20.3%20.3%。

((4 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第一,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5 5))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Ø第一,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第一,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Ø第二,经济上管的过死,总体效益较差第二,经济上管的过死,总体效益较差Ø第三,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第三,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崇拜盛行,思想僵化Ø第四,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第四,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v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1212个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从苏联一国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从苏联一国发展到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拥有世界展到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拥有世界1/31/3人口人口和和1/41/4土地的强大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形成了。

土地的强大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形成了6060年年代,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代,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51975年,柬埔寨、年,柬埔寨、老挝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加上苏联,共产党领老挝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加上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16国 战后社会主义阵营战后社会主义阵营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v1 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2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v19541954年社会主义国家缔年社会主义国家缔结结《《华沙条约华沙条约》》,苏、,苏、波、德、捷、罗、匈、波、德、捷、罗、匈、保、阿八国参加,保、阿八国参加,19621962年以前中国曾派观察员年以前中国曾派观察员出席会议出席会议。

v19491949年苏、波、捷、罗、年苏、波、捷、罗、匈、保六国成立经济互匈、保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阿、德、助委员会,后来阿、德、蒙、古、越五国加入,蒙、古、越五国加入,中国和南、老、朝曾以中国和南、老、朝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一些例观察员身份出席一些例会 v19501950年年2 2月月1414日,中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日,中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条约共有条约共有6 6条,主要内容为: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或行动;双方对有关两国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或行动;双方对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

条约于同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条约于同年年4 4月月1111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3030年19791979年年4 4月月我国决定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我国决定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3 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 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二)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失败v1 1、、1989-19911989-1991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国家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国家 v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个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自己培植起来的官僚特权集团,它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不代表最关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果终于被人民群众抛弃了。

v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确有今天这样的程度,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是苏联东欧归根到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错误的方针错误路线,错误的方针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所造成的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v第一,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第一,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左”的错误v第二,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第二,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v第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第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v(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v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级专政,因为:v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v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v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v(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v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v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 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 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 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 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 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人权人权”入宪入宪 v20042004年年0303月月1414日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人权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权””。

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着一定的历史联系v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月反从多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月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数意志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原则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v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

要实现建设高度的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肃过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密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等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等 中国的民主在进步中国的民主在进步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v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v(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论述v(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深化和发展v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v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v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分配””制度 v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v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v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v(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v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v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并不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v(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v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v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v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v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v(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v第一,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第一,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点v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v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道路u第一,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u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u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v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v(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v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一帆风顺v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v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又有挑战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v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v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v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v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v(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v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v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v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地位和作用 v(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v(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党v(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v(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v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心v(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v(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v(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主义政党的领导 思考题:思考题:v1 1、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早产论””??v2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成就和弊端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成就和弊端是什么?什么?v3 3、从苏东剧变中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的历史经、从苏东剧变中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验教训是什么?v4 4、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建设的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前景的认识。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前景的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