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3795704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奠中书院国学讲座庄子谈快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 子 讲 快 乐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贵琥牛贵琥国 学 讲 座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我们怎么讲庄子: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探索人生的快乐和修养。第一篇逍遥游,讲什么是快乐。第二篇齐物论,使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有那些。从理论上解决。第三篇养生主,讲将此理论运用于个人的养生。第四篇人间世,讲将此理论运用于社会。第五篇德充符,讲修养在精神而不在形体。第六篇讲如何学习。第七篇讲将此理论运用于治理国家。我们讲讲内七篇。 第一篇:逍遥游逍遥:快乐。什么是快乐? 庄子举大鹏和(小鸟)蜩、鸴鳩的例子来说明。 大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2、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鸴鸠 :“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与鸴鸠该不该笑大鹏?蜩与鷽鸠不该笑。因为有大小的不同。各有所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适

3、莽苍者,三飱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蜩与鸴鸠是可悲的。不能囿于自己的小知。 鹏是不是比蜩与鸴鸠强?蜩与鸴鸠逍遥不逍遥?两者都是逍遥的。因为大小是相对的。于是逍遥也是相对的。但蜩与鸴鸠(斥鷃)是自足的逍遥自足就眼界不开阔,不知小大之辨,就不知自己的无知,就进不到更高的层次中去。任何人都一样。所以庄子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凡是有点本事有点成就的人,有满足的人就是蜩与鸴鸠。就不超脱,只能是低层次的逍遥。不是真逍遥。“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无待才逍遥。是绝对的逍遥。逍遥是什么?逍遥有层次,要不断的追求。能不能达到无待?有没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

5、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各有所适,得其所就逍遥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

6、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圣人无名 为名不逍遥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7、。”第二讲 齐物论我们快乐吗?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造成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来源于矛盾、冲突。来自于是非。超脱不了就苦恼。“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人们的矛盾、是非,来源于人各自的成心,也即偏见。“夫随

8、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实际上是非是不存在的。是非的产生是由于观察的角度的不同而已。解决矛盾的办法:以明来破除。“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1、正反看问题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

9、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2、通达的看问题,不要固执。“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

10、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3、不要用一己之智,为片面所蔽。要通。“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之所以是非是不

11、存在的,是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靠不住的。“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非,认识是要不断发展的,所以不要辨而是实事求是,谦虚一点,动态的全面的看问题才对。“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

12、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所以互相尊重、理解是重要的。“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辩是无益的“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

13、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作出判断的标准很难是固定的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

14、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鱿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大宗师)谢谢听讲请提问题交流思考题:1、如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使自己和他人都快乐。2、人常说遇事要想得开,如何做到真的想得开?3、既然一切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可以没有是非观念?又如何开展工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