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3767336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主讲教师主讲教师:魏昌东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二章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第1 1专题: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专题: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一、故意杀人罪一、故意杀人罪(一)故意杀人罪的分类(一)故意杀人罪的分类中国刑法中国刑法外国典型国家刑法外国典型国家刑法(二)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中国)(二)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中国)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对象:“他人”具体范围确定行为实质内容: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的肌体,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死亡时期前终结行为方式

2、:作为或者不作为 物理方式或者心理方式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直接或者间接故意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故意杀人罪疑难问题分析(三)故意杀人罪疑难问题分析1 1、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具体范围具体范围2 2、“安乐死安乐死”的性质认定的性质认定历史与现在历史与现在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3 3、自杀行为的刑法评价、自杀行为的刑法评价相约自杀引起他人自杀(逼迫自杀)教唆自杀帮助自杀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3、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故意杀人罪疑难问题分析(三)故意杀人罪疑难问题分析1 1、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具体范围具体范围2 2、“安乐死安乐死”的性质认定的性质认定历史与现在历史与现在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3 3、自杀行为的刑法评价、自杀行为的刑法评价相约自杀引起他人自杀(逼迫自杀)教唆自杀帮助自杀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四)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

4、任(四)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罪的刑罚阶梯故意杀人罪的刑罚阶梯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故意伤害罪二、故意伤害罪 (一)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一)犯罪构成要件分析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重伤)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轻伤)本罪的法益:本罪的法益:身体的完整性机能的正常性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行为对象:行为对象:“他人的身体他人的身体”伤害“胎儿”性质认定伤害“自己胎儿”性质认定行为实质:行为实质: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他人的肌体特殊行为形式将难以治愈的疾病传染他人盗取他人血液的行为盗取他人血液的行为摘取他人人体器官的行为摘取他人人体器官

5、的行为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二)故意伤害罪疑难问题分析(二)故意伤害罪疑难问题分析1、法律拟制的故意伤害罪、法律拟制的故意伤害罪具体范围2、被害人承诺的伤害性质认定、被害人承诺的伤害性质认定具体范围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认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认定主观特征客观特征因果关系特征4 4、法定刑配置及其适用、法定刑配置及其适用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2专题侵犯性自治权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三、强奸罪强奸罪(一)(一)基本分类基本分类中国刑法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外国刑法以行为对象为标准的划分以行为对象为标准的划分德国刑法以行为范围为标准的划分以行为范围为标准的划分俄罗斯刑法以行为程度为标准的划分以行为程度为标准

6、的划分法国刑法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普通强奸(中国刑法)(二)普通强奸(中国刑法)法益特征法益特征中国刑法:女性的性自主权外国刑法:人的性自治权行为本质行为本质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非法性行为非法性行为“婚内”是否成立强奸“李本武与吉开桃”“王卫明与钱某”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

7、)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要件行为本质:行为本质:复合行为(复合行为(“强制奸淫强制奸淫”)1、“强制”的基本类型(1 1)暴力:使人不能反抗)暴力:使人不能反抗最广义广义狭义最狭义对象、程度与时间(2 2)胁迫:使人不敢反抗)胁迫:使人不敢反抗最广义广义狭义最狭义对象、程度与时间(3 3)其他手段:使人不知反抗)其他手段:使人不知反抗兜底条款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要件行为本质:行为本质:复合行为(复合行为(“强制奸淫强制奸淫”)1、“强制”的基本类型2、“奸淫”的基本内涵中国刑法中国刑法正常性行为秩序正常性行为秩序所规定的行为外国刑

8、法“性进入性进入”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主体要件主体要件已满已满1414周岁、精神正常的自然人周岁、精神正常的自然人性别特征:男性性别特征:男性强奸罪是否身份犯?女性只能成为强奸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或者间接正犯身份特征身份特征丈夫能否成为强奸妻子的犯罪主体?“丈夫”的法律意义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主观特征明知自已行为违背妇女意志,而决意强行奸淫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奸淫幼女(二)奸淫幼女法益特征法益特征幼女的身心健康行为对象行为对象未满14周岁的幼女刑法分则原理精析客观特征客观特征行为要件无须以实施复合行为为必须无须以实施复合行为为必须主观特征主观特征犯罪故意认识因素:以明知对象是未满14周岁的幼女为必须犯

9、罪构成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刑法分则原理精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罪问题的批复(法释(法释200320034 4号)号)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行为,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

10、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7条、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对于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强奸罪疑难问题分析(三)强奸罪疑难问题分析1 1、强奸罪的既遂判断标准、强奸罪的既遂判断标准“统一说”与“分立说”普通强奸:“插入说”奸淫幼女:“接触说”2 2、强奸罪结果加重犯、强奸罪结果加重犯主观特征客观特征因果关系特征刑法分则原理精析四、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四、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一)基本构成要件分析(一)基本构成要件分析法益特征法益特征女性的性羞耻心女性的性羞耻心行为特征行为特征行为本质:行为本质:伤害妇女性羞耻心,侵害妇

11、女性决定伤害妇女性羞耻心,侵害妇女性决定权,违反性行为秩序的行为权,违反性行为秩序的行为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内容行为内容复合行为:复合行为:“强制强制+ +猥亵猥亵” “强制强制+ +侮辱侮辱”“强制强制”的特殊性?的特殊性?“猥亵猥亵”的刑法意义的刑法意义违反正常性行为秩序违反正常性行为秩序“猥亵猥亵”与与“侮辱侮辱”的关系辨析的关系辨析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主体特征主体特征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妇女可否构为本罪主体?丈夫可否构成本罪主体?主观特征主观特征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本罪是否属于“倾向犯”“肯定说”与“否定说”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二)疑难问题分析(二)疑难问题分析 1、罪质界限辨析本罪与强奸罪的

12、界限(1)法益性质 不同(2)行为本质不同(3)主体范围不同(4)故意内容不同 2、结果加重犯定性本罪的暴力程度本罪的暴力程度 界限界限本罪结果加重犯的定性本罪结果加重犯的定性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罪名思考:猥亵儿童罪本罪行为对象本罪行为方法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第3 3专题专题 侵犯人身自由权犯罪侵犯人身自由权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五、非法拘禁罪五、非法拘禁罪(一)构成要件分析(一)构成要件分析法益特征他人身体活动自由“现实的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对象特征“他人”“他人”的范围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特征作为与不作为的非法拘禁有形与无形的非法拘禁主观特征犯罪故意主体特征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

13、)罪刑规范分析(二)罪刑规范分析1 1、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成立条件2 2、转化犯、转化犯成立条件法律拟制3 3、为索要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为索要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适用条件“索要”、“债务”、“他人”4 4、不真正身份犯、不真正身份犯刑法意义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疑难问题分析(三)疑难问题分析1 1、238238条第二款的性质条第二款的性质 拟制性规定?拟制性规定?提示性规定?提示性规定?2 2、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刑法分则原理精析六、绑架罪六、绑架罪(一)基本类型(一)基本类型“勒索型”绑架行为目的“人质型”绑架行为目的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构成要件分析(

14、二)构成要件分析法益内容单一法益与复合法益的分坡单一法益与复合法益的分坡行为内容(1 1)行为单复的分坡)行为单复的分坡单一行为犯、复合行为犯单一行为犯、复合行为犯(2 2)行为本质)行为本质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害人安危的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害人安危的担忧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担忧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特定目的支配下的剥夺人身自由行为特定目的支配下的剥夺人身自由行为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主体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要件犯罪故意“主观的超过要素主观的超过要素”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三)疑难问题分析(三)疑难问题分析1 1、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绑架罪的既遂标准2 2、绑架罪与相关犯罪的

15、界限、绑架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目的不同目的不同行为方法不同行为方法不同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界限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界限刑法分则原理精析3 3、法定刑配置的不足、法定刑配置的不足4 4、结果加重犯规定、结果加重犯规定成立条件成立条件5 5、包容犯规定、包容犯规定如何理解绑架,并且如何理解绑架,并且“杀害被绑架人杀害被绑架人”?是否包括杀人的未遂?是否包括杀人的未遂?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七、拐卖妇女、儿童罪七、拐卖妇女、儿童罪(二)构成要件分析(二)构成要件分析法益特征法益特征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拐卖妇女、儿童是否包括

16、征得其同意的行为拐卖妇女、儿童是否包括征得其同意的行为行为内容行为内容单一行为与复合行为分歧单一行为与复合行为分歧行为对象:行为对象:妇女、未满妇女、未满1414周岁的儿童周岁的儿童身份特征身份特征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本质行为本质将妇女、儿童作为商品出卖,所换取的是妇女、儿童的身价将妇女、儿童作为商品出卖,所换取的是妇女、儿童的身价行为类型行为类型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已满已满1616周岁的自然人周岁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主观要件犯罪故意,且以出卖为目的犯罪故意,且以出卖为目的拐卖妇女、儿童是是否实际上获利,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拐卖妇女、儿童

17、是是否实际上获利,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疑难问题分析(二)疑难问题分析1 1、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2 2、罪与非罪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3 3、罪质界限分析、罪质界限分析(1 1)与诈骗罪的界限)与诈骗罪的界限“放鸽子放鸽子”行为的分析行为的分析(2 2)与绑架罪的界限)与绑架罪的界限目的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刑法分则原理精析4 4、本罪的法定刑规定、本罪的法定刑规定包容犯包容犯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数罪并罚数罪并罚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八、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八、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一)构成要件特征分析(一)构成要件特征分析法

18、益特征法益特征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行为特征行为特征实施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收买收买”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作为被拐卖妇女、儿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作为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代价,将妇女、儿童买归自己占有或支童的代价,将妇女、儿童买归自己占有或支配。配。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主观特征主观特征犯罪故意但不得出于出卖的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产生出卖的意图并出卖妇女、儿童的,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疑难问题分析(二)疑难问题分析1 1、罪质界限、罪质界限本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界限2 2、罪数规定、罪数规定(1)数罪并罚规定(2)转化犯规定特殊情形特殊情形刑法分则原理精析3 3

19、、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定购”行为的认定“对合犯”4 4、减轻处罚规定、减轻处罚规定理解与适用刑法分则原理精析本专题其他重点罪名:本专题其他重点罪名:第242条规定第一款:提示性规定第二款:拟制性规定强迫劳动罪刑法修正案(八)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第4 4专题专题 侵犯民主权利犯罪侵犯民主权利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本专题重点罪名:本专题重点罪名: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通信自由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第第5 5专题专题 侵犯名誉权

20、的犯罪侵犯名誉权的犯罪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九、侮辱罪九、侮辱罪(一)基本构成要件分析(一)基本构成要件分析法益特征法益特征他人的名誉权他人的名誉权外部名誉外部名誉内部名誉内部名誉主观名誉主观名誉刑法分则原理精析行为特征行为特征行为本质行为本质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的表示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的表示行为方式行为方式暴力侮辱暴力侮辱言词侮辱言词侮辱文字侮辱文字侮辱行为前提行为前提公然实施公然实施采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可能知悉的方式采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可能知悉的方式行为程度行为程度“情节严重情节严重”刑法分则原理精析(二)疑难问题分析(二)疑难问题分析1 1、罪质界限罪质界限本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2 2、犯罪故意内容的分析犯罪故意内容的分析倾向犯的认定3 3、犯罪性质犯罪性质“告诉才处理”刑法分则原理精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