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3644178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0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358(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 100 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 120各数的因数吗? 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教师指名汇报。

2、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动手给 20 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 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 120 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 齐读 20 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1 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

3、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 做一做。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 20 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 73 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 1 到 100 这 100 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 100 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因为质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

4、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教材第 24 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 100 以内的质数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 100 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附:100 以内质数顺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 1、2 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5、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出示 12 页的图 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 师:像这样,我们就说 2 和 6

6、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也是 6 的倍数。 问:因为 26=12,所以 12 是倍数,2 和 6 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 12 页的图 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 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 12 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 可以说 12 是 12 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 和 12 都是 12的因数。 112=51。问:11 是 2 的倍

7、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 11除以 2 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小结: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两个非零整数相乘得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因数,另一个整数是前两个数的倍数。 三、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上面三组算式中,我们知识道 12 的因数有 1、2、3、4、6 和12。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找找 18 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板书:18 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明: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

8、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方法一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方法二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找。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 36 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仔

9、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30、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指名个别全班交流,其它同桌互查。 4、观察思考: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上面这种表示的方法外,还

10、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为什么找不完?强调要写省略号。(只要用2 去乘 1、乘 2、乘 3、乘 4、因为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那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1、2 小题。 补充提问:3 和 5 的最小倍数分别是多少?有最大倍数吗? 由此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师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学生对此部分教学内容疑问。如学生没有疑问,则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因为 50.8=

11、4,所以 5 和 0.8是 4 的因数, 4 是 5 和 0.8 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五、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 1、4、5 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 26=12 所以 2 是 12 的因数,6 也是 12 的因数; 12 是 2 的倍数,12

12、也是 6 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 12 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 p12 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 12 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 18 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 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

13、=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18=18,29=18)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 36 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

14、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 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 2 去乘 1、乘 2、乘 3、乘 4、) 那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15、1、2 小题:找 3 和 5 的倍数。 汇报 3 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 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 3 分别乘以 1,2,3,倍) 5 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 的倍数 3 的倍数 5 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

16、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 14 题 蒙氏数学教案 目地要求 1、学习在众多的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放在一起。 2、在操作中感知和探索物体的共同特征。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 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红、黄、蓝呼啦圈各一个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彩色鱼”,红、黄、蓝圆形卡片每人一张,幼儿的衣服、裤子等,各类玩具若干。 3、操作册第 1 册第 5-6 页。 内容与指导 一、早谈: 二、科学领域:(计算) 蒙氏数学归类 (一)预备活动。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司机。幼儿每人一张圆形卡片当方向盘,一边念儿歌(儿歌附后)一边办小司机在线上开车走,儿歌结束后,请幼儿找到与

17、汽车相同颜色的停车场(呼啦圈)站好。提醒幼儿安静地走在红线上。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超市游戏”中的水果和蔬菜图片。 师:小司机讲许多水果和蔬菜运到了超市里,你们看一看有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说出名称) 师小结:请小朋友把他们归类摆放在货架上。(请个别幼儿操作) 2、教师与幼儿一起按类别分类。 师:这些蔬菜和水果都在一起,卖起来不方便,我们将他们归为两类。 (师讲白菜、萝卜、苹果、梨分别放在两个货架上作标记) 师:请小朋友看看,刚才陈老师排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一排是蔬菜、一排是水果。) (三)分组活动(第二次活动) 第一组:按名称归类。幼儿利用“超市游戏”中的物品图片按名称归

18、类,可归类为水果、蔬菜和生活用品三类。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蔬菜、生活用品各放一排。 第二组:操作“彩色鱼”。请幼儿经彩色鱼按大小分类摆放。 师:请小朋友将彩色鱼同样大小的摆在一起。 (四)游戏活动 游戏“汽车停”。幼儿站在自己的呼啦圈里面,教师发出口令,站在相应颜色呼啦圈里的幼儿做蹲下的动作。“红汽车停、红汽车停,红汽车停完黄汽车停。黄汽车停、黄汽车停,黄汽车停完蓝汽车停”各组可交换位置玩游戏。 师:老师说什么颜色停,什么颜色要蹲下来。如红汽车停,红色呼啦圈里面的小朋友就要蹲下来。 1、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请小朋友把桌上的学具一个一个地放进学具袋子里面。 附: 小司机 方向盘,手中握,

19、 我当司机把车开。 红灯亮了停下来, 绿灯亮了往前开。 嘟,嘟,嘟, 嘀,嘀,嘀, 我的小车跑得快。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能通过辨认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2.在游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彩关系,发展观察、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与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能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活动难点 在游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彩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能说出 1-2 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2.物质准备 (1)教具:“色板”,磁性黑板一块,红、黄、蓝三色标识卡,红、黄、蓝皱纹纸大花各一朵,歌曲找朋友,钢琴曲化蝶,红、

20、黄、蓝皱纹纸剪成的彩条,红、黄、蓝三色蝴蝶图片若干张。 (2)学具:“色板”,白色图画纸每人三张,红、黄、蓝色广告色三盘,水彩笔,涂有半边颜色的蝴蝶图案若干份,操作册第1 册第 1-2 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幼儿每人胸前分别戴上红、黄、蓝色的蝴蝶图片,教师手持红、黄、蓝色大花。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线上游戏:师幼在钢琴曲化蝶的音乐声中一起变换两臂动作-叉腰、侧平举、振翅做蝴蝶飞状。 师:“请红蝴蝶飞到和你颜色一样的花朵前面游戏吧!”(同样方法请黄、蓝色的蝴蝶对应找花游戏) 2.集体活动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三朵花,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花的颜色分别为“红花、黄花、

21、蓝花”。 依次出示教具“色板”中的红、黄、蓝色板各两块,采用蒙氏“三阶段数学法”引导幼儿认识三种颜色并说出名称“红色、黄色、蓝色”。 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再将红、黄、蓝三色色板拿在手中:“红色在哪里?请你们把红色的色板请出来吧!”教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吗?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请你们讲讲。”启发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出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 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2)颜色配对。 教师出示红、黄、蓝色板各一块放在黑板上,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红色、黄色、蓝色说它们太孤单了,想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帮它们找个好朋友吧!”出示三种颜色

22、的另一块色板,请幼儿将它们对应排放在磁性黑板上原有三种颜色色板的旁边,让幼儿感受相同颜色的配对。 幼儿集体操作学具“色板”,进行颜色配对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印色。给幼儿提供三张白色图画纸和三盘广告色(红、黄、蓝),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色彩标识卡在白纸上用手蘸广告颜料进行拓印。 第二组:操作学具“色板”。将相同颜色的两块色板放在一起,并说出每块色板的颜色名称。 第三组:“彩蝶纷飞”涂色活动。将涂有半边颜色的蝴蝶图片发给幼儿,请幼儿将蝴蝶的另一半涂上相同的颜色。 4.游戏活动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进行游戏。音乐停止,请佩戴相同色蝴蝶图

23、片的幼儿手拉手站在一起。师:“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根据颜色来选择的。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2)游戏“彩色的路”。 地面上铺设有三条用皱纹纸剪成的红、黄、蓝色彩纸,请幼儿根据胸前蝴蝶图片的颜色对应找路“飞回”到线上。 师:“蝴蝶们,我们今天玩累了,请找一条和你的颜色一样的小路飞回家休息吧!”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 1 册第 1-2 页的活动。 (2)颜色想像:教师任意说一种颜色,请幼儿说出含有该颜色的事物,比比看谁说得多。 2.家庭延伸 (1)谈话活动“我喜欢的颜色”。家长请孩子说出喜爱的颜色

24、及理由。 (2)请家长引导孩子将相同颜色的衣服进行分类整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第二册第三章,312 第 24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 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 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 的联系。 (2)能力目标: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2、定理的证明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 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

25、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 学生的审美情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使 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使 他们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 达标进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动脑思考、口答。二、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1、一般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那些特殊性质?把问题作

26、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2 给学生留下悬念。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按照要求,把两腰叠在一起。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问题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辨疑由观察发现的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 问题1、此命题的题设、结论分别是什么? 2、怎样写出已知、求证? 3、怎样证明? 电脑演示 1 投影学生证明过程,并由其讲述 从而引出定理

2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通过电脑演示,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联想,突破引辅助线的难关,并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继续观察图形 问题1、指出全等三角形中还有哪些 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又有什么性质? 设问、质疑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辨疑一般三角形是否具有这一性质呢? 电脑演示 2 从而引出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三线合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填

28、空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在ABC 中 (1)AB=AC,ADBC, =,=; (2)AB=AC,AD 是中线, =,; (3)AB=AC,AD 是角平分线, ,=。 通过电脑演示,引出推论 1,并引入填空、强调推论 1 的运用方法。 电脑演示给学生对推抡 1 留下深刻印象,并通过填空了解推论1 的运用方法。五、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达标练习一 A 组:根据等腰三角的形性质定理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一个锐角都等于多少度?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40, 则它的底角为多少度?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40,则它的顶角为多少度? B 组: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若等腰三

29、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40,则它的其余各角为多少度?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120,则它的其余各角为多少度? (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各等于多少度? 从而引出推论 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题目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拾阶而上。沟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联系,并引出推论 2。 A 组口答练习 B 组讨论后回答。 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让学生获得从问题中探索共同的属性和规律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标练习二 A 组:等腰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直角分成两个角,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B 组:已

30、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求顶架上B、C、 BAD、CAD 的度数。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A 组口答 B 组独立解答. 加深理解定理及推论 1,能初步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论证。布置作业:1、看书:P1P3 2、课本 P5 想一想 教案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基础知识和初步推论证明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训练学生会分析证明思路的任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主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时,我分

31、别从几个方面作了精心策划: 1、创设丰富的旧知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唤起与形成新知相关的旧知,从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 2、提供可探索性的问题,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发现规律,证实结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3、在巩固应用时,训练题组的设计具有阶梯性,加强了变式训练,便于及时反馈。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4、利用直观教

32、具及电化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触发学生求知心向的生成,自觉地努力调集思维和旧知纷纷指向新知,成为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助推器”。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丛燕燕 2000 年 4 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沪教版(2) 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两、三不计算的应用题。 3.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评价关注点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操作习惯;学业成果:简单应

33、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PPT 课件教学环节目标指向师生活动评价关注点一、复习引入 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说出下列题中的等量关系: 1、爸爸的年龄比小胖大 27 岁。 2、买 3 支钢笔的价钱可以买 4 支铅笔。 3、小亚带一些钱去买东西,找回 1.2 元。 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2.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两、三不计算的应用题。 1、出示例题 1: 小胖带了 80 元去电影院买电影票,他一共买了 5 张儿童票,售票员找给他 5 元,儿童票多少元一张?问:你能用方程来解答吗?2、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三种解法: 解:设儿童票 x 元一

34、张. 805x=5, 5x=805, 5x=75, x=755,x=15 答:儿童票 15 元一张。 解:设儿童票 x 元一张 5x+5=80、解:设儿童票 x 元一张.5x=8054、说说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符合事情的发展顺序)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用去的钱=付出的前-找回的钱 5、怎样检验?检验方程是否符合题意。 检验 x=15 是否是方程的解。 小结:顺着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很方便。 1、出示例题 2: 小胖用 5 元钱先买了一瓶橙汁,找回的钱正好可以买 2 瓶单价为1.2 元的矿泉水,这瓶橙汁的价钱是多少?问: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35、?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1、先独立尝试,说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在组内交流、反馈、尝试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2、同时呈现几种不同等量关系的方程。 可能有: 5x=21.2 x=521.2 x21.2=5 521.2=x 问:你能看懂吗?等量关系分别是什么?有没有错误的?组内讨论交流。 3、反馈。等量关系: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找回的钱=付出的钱用去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错误:x=521.2 521.2=x 方程的一边只有未知数,没有体现方程的思想。 2、能根据问题正确设未知数。 3、能正确列出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3、初步体会利用

36、等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1、小胖从家到学校要走 1020 米。他走了 3 分钟后,离学校还有765 米。求小胖的速度。 2、码头有 80 吨货物,运走了一部分后,剩下的如果用载重 4 吨的卡车来运,需要 16 辆卡车才能运完,问已经运走了多少吨?3、小花猫和小白猫去钓鱼,小白猫钓到 7 条鱼,比小花猫少钓到 5 条鱼,小花猫钓到几条鱼?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2.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板 书 设 计列方程解决问题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解:设儿童 X 元一张。 80-5X=5 5X=80-5 5X=75 X=15 答:儿童票 15 元一张。 非书面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