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言文中的借物喻人 —— 《爱莲说》 《马说》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题 2、 理解文中的借物喻人的手法 3、 写作中正确使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中正确使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文言文《爱莲说》和《马说》 ,从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来看,都有一个“说”字,那么在这里,说应该怎样理解呢? 二、 理解题目中的“说” 说,是一种文体,好像现在的议论文,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那么,爱莲说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原因,马说就是说说马的事,谈谈马的事 三、 下面先来学习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把不会读的字的字音标注上 2、 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语速稍慢些 3、 齐读课文,然后根据课下注释自行疏通文意,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 4、 展示译文 四、 文章的大意疏通了, 从文题我们也知道作者周敦颐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那么莲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着他,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写莲的句子 1、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2、 这些句子都写出了莲的什么特点。
3、 分析“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 年) ,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 襟怀淡泊, 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 岁) ,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周敦颐为官期间,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 从写作背景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如此的爱莲,其实写这篇文章是想表明他的人生态度:在尘世中像莲花一样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既然是为了写人,又不直接写人,却要写花,用花的品格来反映人物的品格,这种写法叫什么?借物喻人 六、 介绍借物喻人 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七、 学习《马说》 1、 老师读课文 2、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 展示译文 八、 作者笔下的千里马是一批什么样的千里马? 九、 《马说》的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 (公元 1071 年) , 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 岁) ,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十、 介绍托物寓意 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十一、借物喻人如何在写作中正确使用 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十二、欣赏使用借物喻人的文章 十三、推荐几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白杨礼赞》作者:茅 盾 《行 道 树》作者:张晓风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