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3371136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3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整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专业方案 一、管网布置与敷设 (一)管网布置 1、城镇供热管网的布置应在城镇规划的指导下,根据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其他管线及构筑物、园林绿地、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城镇供热管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热管道应布置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2 城镇道路上的供热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布置在车行道以外,同一条管线应只沿街道的一侧布置;3 通过非建筑区的供热管道宜沿道路布置;4 供热管道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山洪易发地、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5 供热管道宜避开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和重要的农田基本设施;6 供热管道应避开重要

2、的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等;7 供热管道宜与铁路或公路的隧道及桥梁合建。 3、管道穿越建筑时可采用非开挖方法敷设,当采用开槽施工法敷设在专用通行管沟内时管径不应大于 300mm。 4、供热管道设置在综合管廊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水管道可与给水管道、通信线路、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同舱设置;2 蒸汽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3 供热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设置。 5、庭院管网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和热量计量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热力入口处。当建筑热力入口不具备安装调节和计量装置条件时,可根据建筑使用特点、热负荷变化规律、室内系统形式、供热介质温度及压力、调节

3、控制方式等,分别设置管网。2 当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 供水温度不同时, 宜在建筑热力入口处设置二次循环水泵或混水泵。 3 生活热水系统应设循环水管道。 4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的前提下,宜减少建筑热力入口的数量。 (二)管道敷设 1、城镇道路上和居住区内的供热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与环境协调。工厂区的供热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2、地下敷设宜采用直埋敷设,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 和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 的有关规定。 3、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可与其他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

4、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敷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4、供热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宜采用不通行管沟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当采用通行管沟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 5、当通行管沟内需要在沟内更换管道时,人行通道宽度还不应小于管道外径加 0.1m。 6、综合管廊相关尺寸应预留管道及其排气、排水、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输、维护作业所需空间。 7、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应有照明和通风。人员在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内工作时,其内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 8、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应设逃生口。沟内管道为热水管道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 400m,为蒸汽管道时逃生口间距不

5、应大于 100m。 9、综合管廊或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安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孔间距不应大于 400m; 2 安装孔宽度不应小于 0.6m,且应满足管道和管路附件进出的需要; 3 安装孔的长度应满足 6m 或 12m 长的管进入综合管廊或管沟的需要。 10、供热管道管沟的外表面、 直埋敷设管道或地上敷设管道的保温结构表面与建(构)筑物、道路、铁路及其他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标准规定。 11、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区域时,管道保温结构或跨越设施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在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 0.

6、3m。 12、供热管道穿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热管道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2 供热管道跨越通航河流时,净宽与净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 的规定。3 供热管道跨越不通航河流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与 30 年一遇的最高水位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 0.5m。4 供热管道河底敷设时,应选择远离滩险、港口和锚地的稳定河段,埋设深度不应妨碍河道整治,并应保证管道安全。穿越级级航道河流时,管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规划航道底设计标高 2m 以下;穿越其他河流时,管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稳定河床底 1m 以下;穿越灌溉渠道时,管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渠底设计标高

7、0.5m 以下。5 在河底敷设时,供热管道应进行抗浮和防冲刷设计。 13、供热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宜垂直相交。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角度不得小于 60;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角度不得小于 45。 14、地下敷设供热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时, 交叉段的一侧应留有抽管检修地段。 15、套管敷设时,穿越管道应采用预制保温管;采用钢套管时,套管内、外表面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16、地下敷设供热管道和管沟坡度不宜小于 0.002,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 17、地下敷设供热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0.2m;2 直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

8、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 和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 的有关规定。 18、给水排水管道或电缆穿入供热管沟时,应加套管或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 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供热管道的检修和管沟的排水,套管伸出管沟外的单侧长度不应小于1m。 19、燃气管道不得穿过供热管沟。 当供热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 300mm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入管沟。 20、管沟敷设的供热管道进入建筑物或穿过构筑物时,穿墙处的管沟应采取封堵措施。 21、建筑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建筑地下室或楼梯间。当设在室外检查井内时, 检查井的防水及排水

9、设施应能满足设备、 控制阀和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三)管道材料及连接 1、城镇供热管道钢管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 2、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3、庭院管网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1.0MPa 时, 工作管可选择满足设计条件的塑料管。用于生活热水供应的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的规定。 4、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制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2 管道与阀门等管路附件连接宜采用焊接; 当阀门等管路附件需要拆卸时, 应采用法兰连接。3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m 的放气阀,可采用螺纹连接。4 塑料

10、管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5 塑料管道与阀门、钢制管道及管件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 5、供热管道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 6、阀门的公称压力应按设计工况下的压力、温度等级选用。 7、钢制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弯头的壁厚不应小于直管壁厚, 焊接弯头应采用双面焊接。2 焊制三通应对支管开孔进行补强;承受干管轴向荷载较大的直埋敷设管道,应对三通干管进行轴向补强。3 异径管的制作应采用压制或钢板卷制,壁厚不应小于大直径管道壁厚。4 放气阀与主管连接的管道应采用厚壁管。 (四)热补偿 1、供热管道应利用管道的转角管段进行自然补偿。 2、补偿器的设计压力应与管道设计压力一致。管道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补偿器安装时的

11、冷紧。 3、选用套筒补偿器时,应计算补偿器安装长度,补偿器应留有不小于 50mm的补偿裕量。 4、管沟或地上敷设的管道采用轴向型补偿器时,管道上应设置防止管道偏心、扭转的导向支架。采用其他形式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应设置导向支架。 5、采用球形补偿器、铰链型波纹管补偿器和旋转补偿器,且补偿管段较长时,应采取减小管道摩擦力的措施。 6、当两条管道上下平行布置,且上面管道的托架固定在下面管道上时,应考虑两管道在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的不同热位移, 上面的管道支座不得自托架上滑落。 7、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宜采用无补偿敷设,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 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

12、附件与设施 1、供热管网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水、 蒸汽管网干线、 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2 热水管网输送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2000m 3000m ;输配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 1000m1500m。3 长输管线上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 4000m5000m。4 管道在进出综合管廊时,应在综合管廊外设置阀门。 2、热水供热管网的关断阀和分段阀均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 3、热水、凝结水管道的高点(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的高点)应设置放气装置。 4、热水管道放水装置的排放时间应符合规定。 5、热水、凝结水管道的放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

13、 低点宜设置放水装置; 2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500mm 的干管,在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分段阀门前宜设阻力小的永久性除污装置;3 当管线在穿越河流、 池塘等设施的低点设置除污及放水装置有困难时, 应在穿越管段介质流向上游的管道上设置除污及放水装置。 6、蒸汽管道的低点和垂直升高的管段前应设置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同一坡向的管段,顺坡每隔 400m500m,逆坡每隔 200m300m,应设置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 7、经常疏水装置排出的凝结水,宜排入凝结水管道。当不能排入凝结水管时,应降温后排放,排放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 的规定。 8、工作

14、压力大于或等于 1.6MPa,且公称直径不小于 500mm 的热水管道或公称直径不小于 300mm 的蒸汽管道的阀门应设置旁通阀。 旁通阀的直径宜为主阀门直径的 1/10。 9、当动态水力分析需延长输送干线分段阀门关闭时间时,宜采用主阀并联旁通阀的方式。旁通阀直径可取主阀直径的1/4。主阀和旁通阀应按顺序操作,旁通阀必须在全开状态时主阀方可进行关闭操作,主阀关闭后才能关闭旁通阀。 10、由监控系统远程操作的阀门, 旁通阀应与主阀连锁控制,主阀和旁通阀操作顺序应符合规定。 11、热水管网宜设置管道泄漏报警系统。 12、地下敷设管道的检查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1.8m;2 人行通

15、道宽度不应小于 0.6m;3 干管保温结构表面与检查井地面距离不应小于 0.6m; 4 人孔直径不应小于 0.7m, 人孔数量不应少于 2 个, 并应对角布置,人孔应避开检查井内的管路附件;5 检查井内至少应设置 1 个集水坑,并应设置于人孔下方;6 检查井地面应低于管沟内底 0.3m 以上;7 检查井内爬梯应设置安全护栏,爬梯高度大于 4m 时应设置中间平台。 13、当检查井内需更换的管路附件不能从人孔进出时, 应在检查井顶板上设安装口或密封型可拆卸盖板。 安装口或可拆卸盖板的尺寸和位置应保证需更换管路附件的出入和便于安装。 14、当检查井内设置电动阀门时, 应采取措施控制检查井内空气温度、

16、 湿度满足电气装置的技术要求。 15、当地下敷设管道只需安装放气阀门时, 可不设检查井, 仅在地面设检查井口,放气阀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工作人员在地面上操作。 16、中高支架地上敷设的管道,安装阀门、放水、放气、除污装置、热量计(流量计)的地方应设置操作平台。在跨越河流、峡谷等地段,应沿管道设置检修便桥。 17、中高支架操作平台的尺寸应保证维修人员的操作。检修便桥宽度不应小于 0.6m。平台或便桥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18、露天安装的电动阀门, 其驱动装置和电气部分的防护等级应满足环境条件,并应有防止无关人员操作的防护措施。 19、地上敷设管道与地下敷设管道连接处,地面不得积水,连接处的地下

17、构筑物或直埋管道的外护管应高出地面 0.3m 以上,管道穿入构筑物的孔洞及直埋管道的保温层应采取防止雨水进入的措施。 20、管道活动支座应采用滑动支座或刚性吊架。 当管道敷设于高支架、 悬臂支架、通行管沟或综合管廊内时,宜采用滚动支座或使用减摩材料的滑动支座;当管道运行时有垂直位移且对邻近支座的荷载影响较大时, 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弹簧吊架。 21、管路附件的设置应满足产品对安装直管段和防护等级的要求。 22、热水庭院管网在建筑热力入口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水、回水管上应设置阀门、温度计、压力表;2 供水、回水管之间宜设置连通管;3 供水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过滤器应位于调节阀、流量计、热量表之前

18、;4 供暖、通风、 空调系统应分系统设置水力平衡调节装置, 生活热水系统循环管上应按环路分别设置水力平衡调节装置。水力平衡调节装置的安装应满足产品的要求。 二、管道应力和作用力计算 (一)管道应力计算应采用应力分类法。 管道由内压、 持续外荷载引起的一次应力验算应采用弹性分析和极限分析; 管道由热胀冷缩及其他位移受约束产生的二次应力和管件上的峰值应力应采用满足必要疲劳次数的许用应力范围进行验算。 (二)管道应力计算时,供热介质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选取:1 蒸汽管道计算压力和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取锅炉、汽轮机抽(排)汽口、减温减压装置排汽口的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2 热水管网供水、回水管道的计算压力

19、均应取热源主循环泵或中继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主循环泵或中继泵与管道最低点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取供热管网设计供水温度。3 分布循环水泵式热水管网供水、 回水管道的计算压力应取所有分布循环泵中最高出口的压力加上该循环泵与管道最低点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 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取供热管网设计供水温度。4 凝结水管道计算压力应取用户凝结水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 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取用户凝结水箱的最高水温。5 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全年运行的管道,地下敷设时宜取30,地上敷设时宜取 15;只在供暖期运行的管道,地下敷设时宜取 10,地上敷设时宜取 5。 (三)地上敷

20、设、管沟敷设钢质管道的应力验算应符合规定。 (四)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的热伸长量计算及应力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81的规定。 (五)计算供热管道对固定点的作用力时, 应根据升温或降温, 选择最不利的工况和最大温差进行计算。 当管道安装温度低于工作循环最低温度时, 应选用安装温度进行计算。 (六)管道对固定点的作用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 管道热胀冷缩受约束产生的作用力;2 内压产生的不平衡力;3 活动端位移产生的作用力。 (七)固定点两侧管段作用力合成时应符合下列原则:1 地上敷设、管沟敷设管道和直埋敷设蒸汽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点两侧管段由热胀冷缩受

21、约束引起的作用力和活动端位移产生的作用力的合力相互抵消时, 较小方向作用力应乘以 0.7 的抵消系数;2)固定点两侧内压不平衡力的抵消系数应取 1.0;3)当固定点承受几个支管的作用力时,应取几个支管不同时升温或降温产生作用力的最不利组合值。2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固定点两侧管段土壤摩擦力下降造成的轴向力变化的差异, 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合成; 2)固定点两侧管段由热胀受约束引起的作用力和活动端作用力的合力相互抵消时,较小方向作用力应乘以 0.8 的抵消系数; 当固定点两侧管段均为锚固段时, 抵消系数应取 0.9。 三、厂站 (一)一般规定 1、中继泵站、热力站、隔压站应采取

22、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措施,不应对环境产生干扰。噪声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的规定。 2、中继泵站、热力站、隔压站的站房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3、热力站的安全出口和安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蒸汽热力站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2 当热水热力站、中继泵站、隔压站的站房长度大于 12m 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4 门或安装洞(孔)的尺寸应满足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进出;5 多层站房应设置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及安全防护措施。 4、站内管道和设备排出的水应引向排水系统。当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室外排水管道时,应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 5、

23、站内应设置必要的起重设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需起重的设备数量较少且起重重量小于 2t 时, 应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 2 当需起重的设备数量较多且起重重量小于 2t 时, 宜采用手动单轨或单梁吊车; 3 当起重重量大于 2t 时,应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6、站内地坪到屋面梁底(屋架下弦)的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时,不应小于 3m;2 当采用单轨、单梁、桥式吊车时,应保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所越过的物体顶部之间有 0.5m 以上的净距; 3 当采用桥式吊车时,除符合第 2 款规定外,还应满足吊车安装和检修的需要。 7、站内宜设集中检修场地,集中检修场地的面积应根据

24、需检修设备的要求确定,并应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 0.7m 的通道。当不设集中检修场地时,应在设备周围留有检修空间。 8、站内管道及管件材质应符合规定,选用的压力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9、站内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站内闭式水管道及设备的高点应设放气阀,低点应设放水阀。 10、站内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柜、仪表柜等设备。 11、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置支、吊架,施加在设备上的管道荷载应符合设备要求。 12、位置较高而且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及管路附件处应设置操作平台、 扶梯和安全防护栏杆等设施。 13、中继泵站、隔压站、热力站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

25、火规范) GB50016 的有关规定。 (二)中继泵站 1、水泵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两台水泵及水泵至墙壁间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电动机容量小于或等于 55kW 时,不应小于 1.0m; 2)当电动机容量大干 55kW 时,不应小于 1.2m。 2 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水泵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0.6m。3 当就地检修时,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应能拆卸,每台水泵一侧应留有不小于水泵宽度加 0.5m 的通道。 4 中继泵站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1.2m。 5 水泵基础应高出站内地坪 0.3m 以上。 2、中继泵吸入母管和压出母管之间应设置有止回阀的旁通管,旁通管宜与母管等径。 3、中继泵站

26、水泵入口处应设除污装置。 (三)热水热力站和隔压站 1、民用热力站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不具备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力站住飞热范围不应超出本街区。热力站宜采用全自动供热机组。 2、热水管网与用户供暖系统的连接方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用户供暖系统应采用间接连接, 1)建筑物供暖系统高度高于管网水压图供水压力线或静水压线,2 ) 供暖系统承压能力低于供热管网田水压力或静水压力,3 ) 管网资用压头低于用户供暖系统阻力, 且不宜采用加压泵;4 ) 管网的温度低于用户供暖系统的温度;5 ) 直接连接时管网失水率过大及安全可靠性不能保证。 2 当热水管网水力工况能保证

27、用户内部系统不汽化、 不超过用户内部系统的允许压力、管网资用压头大于用户系统阻力时,用户系统可采用直接连接。当采用直接连接, 且用户供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低于管网设计供水温度时, 应采用有混水降温装置的直接连接。 3、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小时, 生活热水换热器与供暖系统可采用并联连接; 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 生活热水换热器与供暖系统宜采用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4、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泵流量不应小于所有用户的设计流量之和;2 水泵扬程不应小于换热器、站内管道设备、室外管线和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阻力之和;3 水泵应选用调速泵。 5、供暖系统混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

28、规定:混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混水点后用户系统的总阻力。采用混水泵时,不宜少于2 台。 6、当热力站人口处管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热力站需要时,可设加压泵。加压泵应采用调速泵。 7、分布循环泵式供热管网系统,热力站的分布循环泵宜设置在热力站供水管道上,当供热介质温度大于 80 时应采用高温水泵。 8、间接连接供暖系统补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补水能力应根据系统水容量和供水温度等条件按下列规定取用:1) 当设计供水温度高于 65 时,可取系统循环流量的4 %5% ;2 ) 当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低于65 时,可取系统循环流量的1 % 2 % 。补水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30 kPa 50 k

29、Pa 。补水水泵数量不宜少于 2 台,可不设备用泵。补水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按 1 5 min 30 min 的补水能力设置。 9、间接连接供暖系统的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泵吸入口附近。定压值应保证系统满水,且任何一点供暖系统不超压。定压装置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或氮气、蒸汽、 空气定压装置或补水水泵定压装置等。 气体定压应采用空气与水用隔膜隔离的装置。定压系统应设超压向动排水装置。 10、换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间接连接系统应选用工作可靠、传热性能良好的换热器, 生活热水系统还应根据水质情况选用易于清除水垢的换热设备。2 换热器计算时应计入换热表面污垢的影响, 传热系数计算应计入污垢修正系数; 计

30、算容积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时应计入水垢热阻。3 换热器可不设备用,换热器台数的选择和单台能力的确定应能适应热负荷的分期增长, 并应满足供热可靠性的需要。4 热水供应系统换热器换热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有足够的储水容积时,可按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选择;2 ) 当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或有相当的储水容积时,可按最大小时热负荷选择;3 ) 当无储水容积时, 应按最大秒流量选择。 11、换热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换热器、换热机组和 l 吸收式热泵的布置,应留有操作和维护检修的空间,2 并联工作的换热器应按同程连接设计;3 并联工作的换热器,每台换热器一、二次。 IJ;挂、州口应设置阀rJ; 4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应在每台换热器上设安全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