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3295549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第九课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第9课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第一框第一框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已进人已进人2121世纪。世纪。21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适进、日新月异的时代,是知识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适进、日新月异的时代,是知识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加速社会变革的世纪。在面向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加速社会变革的世纪。在面向2l2l世纪的知识社世纪的知识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是创新,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创新。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是创新,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创新

2、。 创新源自于科技实践活动,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新源自于科技实践活动,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能赋予人们的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求真的理性和创新的意识,科学精神能赋予人们的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求真的理性和创新的意识,是创新的精神动力。科学思想是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运用的思想观念、它是创新的精神动力。科学思想是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运用的思想观念、它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方法是人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是创新的武器。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

3、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是创新的武器。一、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科学的思维方法1.什么是科学思维法?2.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方法?观看视频:创新发明1.控制方法2.信息方法3.系统方法4.结构-功能法方法5.模型化方法c.施控主体不断依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对受控客体的作用,最终达到系统目标的过程。e.把系统的运动过程当做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过程和规律的认识。b.人们从认识单个实物前进到认识作为整体的系统a.用实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d.通过研究模型来解释事物原型的形态、特点和本质的方法。二、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二、科学思维方法在

4、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二、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二、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发动,规范着思维运行的方向和侧重点。2.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三、科学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的关系三、科学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的关系三、科学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的关系三、科学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的关系1.什么是辨证思维方法?什么是辨证思维方法?2.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哪些?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哪些?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性而展开的思维,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到具体第二框第二框

5、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作用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作用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作用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作用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作用:1.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思维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思维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这是利用了什么方式的思维?这是利用了什么方式的思维?二、自觉培养创新意识二、自觉培养创新意识1.什么是创新意识?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激发出创造新的事物和观念的一种意识。2.如何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自觉培养求知欲。其次,自觉培养大胆设想的精神。最后,自觉培养怀疑精神。三、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三、努力提高创新能力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可以通过哪三条途径呢?1.深化基本的思维方法,使它更加完善,更加多样化。2.将各种方法进行移植和杂交。3.尝试创造新的思维方法,适应当代实践活动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作业:作业:举例说明你对几种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