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3228623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赛汀的使用及护理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药每瓶含浓缩曲妥珠单抗粉末440 mg,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粉剂,配制成溶液后可供静脉输注。溶剂为灭菌注射用水20ml,含1.1%苯乙醇作为防腐剂,为无色液体。适应症适应症适用于治疗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作为单一药物治疗已接受过1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 ;与紫杉类药物合用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药理作用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部位。用法用量作为单一药物或与其它化疗药合用时建议按下列初次负荷量和维持量给药。 初次负荷剂量初次负荷剂量 :建议初次负:建议初次负荷量为荷量为4 mg/k

2、g, 90分钟内分钟内静脉输入。应观察病人是否出静脉输入。应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发热,寒战或其它输注相关症状。现发热,寒战或其它输注相关症状。停止输注可控制这些症状,停止输注可控制这些症状,待症状消失后可继续输注。待症状消失后可继续输注。 维持剂量维持剂量 :建议每周用量:建议每周用量为为2 mg/kg。如初次负荷量。如初次负荷量可耐受,则此剂量可于可耐受,则此剂量可于30分钟内输完。分钟内输完。配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粉剂中,静止片刻,切忌剧烈振动摇晃,使药液成为无颗粒透明液体,其浓度为21 mg/mL。根据医嘱从小瓶中抽出后加入250 mL 0.9% NaCl中,(5%的葡萄

3、糖液不可使用,因其可使蛋白凝固。)输液袋轻轻翻转混匀,防止气泡产生。贮藏注意事项本药用配套提供的注射用灭菌水溶解后在2-8C冰箱中可稳定保存28天。配好的溶液中含防腐剂,因此可多次使用。28天后剩余的溶液应弃去。 如果注射用水中不含防腐剂,则配好的赫赛汀溶液应该马上使用。含0.9%NaCl的配好的赫赛汀输注液,可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袋中2-8C条件下稳定保存24小时。30C条件下,稀释后的赫赛汀液最长可稳定保存24小时。但由于稀释后的赫赛汀不含有效浓度的防腐剂,配置和稀释后溶液最好还是保存在2-8C冰箱内。从微生物学角度看赫赛汀输注液应马上使用。除非稀释是在严格控制和证实为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否则

4、稀释后的溶液不能保存。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焦虑,抑郁,眩晕 失眠,感觉异常,嗜睡。 心血管 :血管扩张。 消化系统 :厌食,便秘,腹 泻,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呕吐和恶心。 代谢 :周围水肿,水肿。 呼吸 :哮喘,咳嗽增多,呼吸困难, 鼻出血,肺部疾病,胸腔积液,咽炎,鼻炎,鼻窦炎。 肌肉骨骼 :关节痛,肌肉疼痛。 心脏毒性第一次输注本药时,约40%患者会出现通常包括寒战和/或发热等的症候群。这些症状一般为轻或中度,很少需停用,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治疗。禁忌症对曲妥珠单抗或其它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治疗前护理 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协助做好血、

5、尿、大便3大常规检查,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片。用药前做好用药知识宣教。治疗时护理治疗前预处理:给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如百服宁1片口服)、抗组胺药(如异丙嗪25 mg肌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滴注),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首次赫赛汀治疗过程中,首次赫赛汀治疗过程中,输液速度要慢,无不适则输液速度要慢,无不适则过半小时后再适当调快过半小时后再适当调快治疗时护理心电监护应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发热、寒战时嘱病人多饮水,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或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立即予吸氧吸入,并观察疗效。出现恶心呕吐时嘱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少量多餐,清淡饮食,或遵医嘱应用止吐药。发生不良反应时,嘱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嘱患者勿紧张,给予心理支持勿紧张,给予心理支持小提示 赫赛汀为生物制剂,分子不稳定,对血管的刺激性大,容易导致静脉炎。因此注意保护患者静脉;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确保赫赛汀全部输注血管内。小结 赫赛汀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治疗HER一2阳性病人的效果好,副反应少,给乳腺癌病人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护士应掌握配制的溶媒和使用剂量,控制好用药的时间,掌握剩余药液保存方法,熟悉药物副反应及相应对策,才能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