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3185802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1 / 26 教育学简答题集锦 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1、启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题或原理; 2、要注意掌握一些教育概念、命题或远离背后的理论假设; 3、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4、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教育书刊。 三、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2、2、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3、教育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也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教育的函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指出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 ”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样教育。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偏狭义的教育,还指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

3、社会主义教育。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教育主要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 没有专门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容简单,只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知识,没有阶级性。 七、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 它包括奴隶社会与其教育和封建社会与其教育。 特点是教育基本与生产相脱离, 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基本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所垄断, 其主要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采用个别教学,具有封闭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八、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

4、人才。学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与其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备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九、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学校是一种执行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有别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其他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特点。其公益性特点表现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相分离。 十、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与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按排的文化;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

5、,主要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风俗、习惯、民约、传统、时尚、规等一种亚文化。 . . . . 2 / 26 十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涵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十三、如何理解儿童个体的发展?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教育不等于发展。 十四、儿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十五、在儿童发展中,如何有效地保证教育的主导作用?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

6、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十六、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十七、目前应如何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首先, 从社会与政府的角度看, 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与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教师培训,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再次,从教师自身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或

7、社会的认可。 十八、在我国担任教师职位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1、具备各级务类相应教师资格; 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4、具备学历、学位以与工作年限的要求;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十九、教师考核的容包括哪些?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二十、教师考核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二十一、制定教育目的有何意义?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具体其功能表现在三点: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二十二、 “

8、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涵是什么? 其一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 二十三、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 . . . . 3 / 26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十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

9、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十五、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容? 1、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2、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二十六、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二十七、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十八、美育的功能是什么? 1、直接功能即育美; 2、间接功能即一种潜功能;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

10、 3、超越性功能即超美育功能。 二十九、智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智育与德育、美育、体育等相并列,构成一个教育容的完整架构。他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而教学则是所有各育都可能具有的教育形式,智育以教学为自己重要的途径。 三十、简述研究课程的意义: 1、 有助于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 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三十一、简要评析课程本质的定义: 课程是知识: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认知水平加以编排; 课程是经验: 是相对于前一种观点的批评和反思的基础

11、上出现和形成的。 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承受了的东西,才称的上是课程; 课程是活动:这是一种新的观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三十二、简述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同一基础上强灵活性,在多样基础上强调控性。 三十三、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容: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三十四、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

12、、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与的围之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 . . . 4 / 26 三十五、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传授和学习系统和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上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三十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首先,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取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赐教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普与成为可能。其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再次,由于学生是按

13、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2、班级授课的局限性:首先,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机会较少, 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三,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第四,强调统一,难以适应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五,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老师负责, 彼此之间没有分工合作, 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三十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的的明确; 2、教学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充分发挥。 三十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1、计算机辅助教

14、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三十九、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四十、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十一、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与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十二、简述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

15、多样化。 四十三、简述量力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四十四、简述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 4、讲究教学艺术。 . . . . 5 / 26 四十五、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和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四十六、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四十七、简述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事项。 1

16、、保证讲授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讲究语言艺术;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使用。 四十八、简述运用谈话法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充分的准备;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3、在谈话完毕时要进行总结。 四十九、简述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事项。 1、选好讨论题目;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3、善于引导。 五十、简述运用练习法应注意的事项。 1、提出明确要求; 2、选择恰当的方式; 3、做好事后的检查; 4、坚持严格要求。 五十一、简述布置作业应当遵循的要求。 1、作业的容,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

17、固,技能的训练服务。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时间和难易程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与时批改。 五十三、简述课外活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开发学生的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际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十四、简述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五十五、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班集体是

18、学生形成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地; 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 五十六、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与方法。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作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 . . . 6 / 26 五十七、简述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的要点。 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五十八、简述少先队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2、自然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十九、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以技能形成为导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全体的参与。 六十、咨询

19、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严格为来访学生。 六十一、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的辅导;7、职业发展指导。 六十二、简述提高信度的一般方法: 1、题量不能太少;2、成绩要拉开档次;3、多出客观题;4、建立详细的评分指南;5、评分要认真。 六十三、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试题容;2、选择试题类型;3、评分;4、测验分数的解释。 六十四、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 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3、倡导自我评价; 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在的学习愿望.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

21、断地被 “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与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伯尔认为,如果承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

22、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 . . . . 7 / 26 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23、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表达.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

24、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25、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 . . . 8 / 26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 与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 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 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 4 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

26、,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

27、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与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 . . . 9 / 26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

28、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

29、着是否承受有关的信息和承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当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

30、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1,社会适应良好 2,人际关系和谐 3,性

31、别角色分化 4,自我意识良好 5,情感态度稳定 6,人格结构健全 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 . . . 10 / 26 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代币

32、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示法.观察教师呈现的例(榜样). 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

33、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

34、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与其它教学活动. . . . . 11 / 26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

35、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

36、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

37、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正确课堂气氛的出现.

38、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

39、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 . . . 12 / 26 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行为检查单填写

40、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简述罗

41、森塔尔效应(15.1) 罗森塔尔等将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 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育学论述题 1 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答: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

42、面的因素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环境教育,即社会因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与其阶段 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围 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 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控制

43、、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即有遗传后天环境的教育等。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涵和实质和理解。 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的容构成有以下六点: 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 . . . . 13 / 26 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

44、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与增强学生自我平

45、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承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4 你怎样理解“优等生” “差等生”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 答:优等生就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获得很好的发展的学生,或者说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发展比较全面的

46、学生。 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 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优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第一,对他们实行跳级制,使他们早日成才。 第二,加大学习量,提高教育要求,以使他们发展得更好。 第三,对优等生更应严格要求,切忌只抓学习不抓思想。 第四,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等生,既要表扬也要批评他们的短处。 差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第一,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他们的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同学一样都 是集体中的一分子。 第二,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 第三,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如果能按以上的教育方法,想信优等生会发展得

47、更好,差等生会迎头赶上,从德智体向优等生靠拢。 5 为什么说活动课程的是针对传统学科课程的弊端提出来的?它的进步意义在哪里?试分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借鉴其合理成分之外,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引起注意? 答:因为传纺学科的课程呆板、枯燥、忽视儿童需要的弊端,现活动课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传统学科的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通过解决学习者面临的各种问题,重构经验, 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强调课程适合儿童兴趣, 需要经验, 在培养学生自律创造性、自学能力以与个性发展方面都 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活动课程有了新的发展,力图使其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当前,活动课程还应该注重地区性,城镇与

48、农村学生的发展来区别、因为地区、城镇、农村的学生智力、视野、知识差别还挺大,需要分别对待。 6 论述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五个阶段来掌握知识。 答: 学生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和掌握知识须经历一个过程具有一种因期性的规律,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基本阶段对提高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 引起动机,引起动机方法有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生 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 增强教学容的吸引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向学生提出引人思考的 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

49、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感知知识,一般有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两种。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访问、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力劳动等方式直接接触所学事物,从而获得感性认识;间接感知主要是通过教师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电化教学 手段等为学生提供的形成。 三,理解知识,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感性材料,要动用典型事例说明教材的主旨,以奠定理解 . . . . 14 / 26 知识的基础,其次,要给概念经明确的定义,概念的表述要简明、准确,使于学生掌握。再者要引导学生弄清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已有概念来促进新的概念的形成。 四、巩固知识,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记忆

50、的指财,以促进其记忆力的发展。 五、运用知识,也就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7 论述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以系统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 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的价值,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喻小学课本讲到林巧稚小时候上生物课时老师提问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是圆形、绿色。老师不直接回答把他们带到树林里,让学生采集树叶,然后加到教室里,这时同学就回答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多种答案。

51、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 以促进从知识到思想的转化。 在教学中应从正面教育学生,童第周小时候学习成绩差,经过努力来成为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知识,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 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 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 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 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派认为, 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教学 中传授知识只有一种手段,目的是训练学生

52、的思维,其实在教学 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知识不等于智力,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两者并行才是最好的方法。 9 联系实际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答: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 “言行一致” 、 “言行不一”就是人们对一个人思想品德作为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 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然实现的, 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知、行、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

53、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行成的观念,与与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情,即思想道德情感 ,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所产生的心体验。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指人的部的思想品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即要重视客观存在的联系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知、情、意、行是教育学生采用的教育模式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个的。 10 结合实际谈谈教

54、师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点在德育过程中,即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 (2)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3)知行统一、言

55、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行的时候,要以身作则,教师当学生表率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1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过程中教育者即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严格要求他们, 通过两者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 . . . . 15 / 26 展、严格要求与新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想结合原则, 就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 要在严格的过程中表达对学生尊重信任,热

56、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不然不可缺少, 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教师平时如果尊重学生,一定得到学生的加倍尊重,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相信他们的学生为人等,肯定会给学生的发展机会,反而处处不放心、不信任导致结果可想而知。所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并行是教育 学生的最正确方法。 1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答:说理法是通过事实道理,与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和教育方法。说理法的功能在于:能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雄辩有力的事实,使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品德要求、准则等;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分清是非,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和升华;增强品德言行的理

57、智性。说理的具体方式,有讲理、讲演、报告、座谈讨论、谈心、对话、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等。说理要有性、针对性、真实性,说理也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比喻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好动,爱说话。教师在教育时只能利用说理教育法来教育,讲明好动是活泼的表达,爱说话是小学生的特点,但好动说话都影响自己学习,又影响别人的学习,这样学生一定会认识到他们存在的缺点如何改正。 13 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答:特点是指某事物与其它事物相比较而具有的独特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性等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任务的全面性, 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复杂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他要根据教

58、育目的,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者的接班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这一点在 2000 年前孔子就提倡过,已实践 2000年了, 说明因材施教是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现对教育容方法和手段等的的不断创新上。同时突出在教育机智上。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学生从小学生一年级到高中需要 12 年。 教师劳动更有示性,教师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去教育学生。平时教师应处处作为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语言行为来影响学生。 14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59、答: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务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和准则, 教师应做到: “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归纳起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对学生的对集体等方面。对事:忠诚热爱,对工作精益求精精,对学生真心热爱,对教师团结协作。教师只有做到以上四点才能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 者,缺一不可。一所学校如果缺乏团结协作,不管教师综合素质如何?都不能发挥整体作用,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点来弥补缺点,学校真正能培养出国家所必须的人才。对于敬业方面,现大部分教师还是做得不错,值得肯定。关于对学生往往关心优等

60、生,放弃落后生、差生,特别是中学最突出。这样做就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待今后加以整改。 心理学论述 1评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部构造完形;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4)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5)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2试述布鲁钠的认知结构学

61、习论/ (1)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 . . . 16 / 26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6)提倡发现学习。 3评述奥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 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从客观条

62、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围之的。 (4)从主观条件来看, 首先,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 意义即心理意义。 (5)奥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但是,奥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述

63、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 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4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教育启示?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 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5)教

64、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6)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 (7)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8)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

65、的, 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类型中, 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 (3)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4)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

66、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谈教师为什么应该全面关心学生?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另一个层次的需要,它们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 . . . 17 / 26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

67、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说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一是直接发生途径, 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是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

68、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使之转化为新的学习需要。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并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

69、度, 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 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紧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说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样,学习者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70、(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模型,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 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甲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5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谈谈学生对学习结果的不同归因对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

71、进行了系统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四个因素。即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维度;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在的因素(能力、努力),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

72、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 (4)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因此也就不可能激发下一步的活动动机。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容。 (2)合理编排教学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

73、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 . . . . 18 / 26 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表达、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容的掌握, 而且可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

74、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1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谈谈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缺点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具有一定的难度。 (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围,提高直观的效果。缺点是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仅凭模象直观容易

75、产生认识错误。 (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与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缺点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效果好。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运用实物直观的效果较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如果

76、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可以采取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证实、辅助作用。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结合中学教学的,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 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77、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4 运用记忆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说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3

78、)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4)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 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与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 . . . 19 / 26 1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1)明确练习的目

79、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对于复杂的技能应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阶段,掌握局部技能后,再过渡到完整、复杂的技能。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7)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与时改进。 2试述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2)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1)分阶段进行。因为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所谓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81、 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与其操作方式, 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扩大其迁移价值。 有关研究说明, 定向映象的完备性、 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言语在原型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5)教师在集体教学 中还应注意学

82、生的个别差异 1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1)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述性知识的, 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3)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4)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利用策略等。 2、试举例说明常用的复述策略的方法? (1)深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

83、习; (5)合理进行复习(6) 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7)排除相互干扰(8)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9)多种感官参与(10)复习形式多样化(11)画线 1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 . . 20 / 26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举例

84、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塑造策略? (1)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

85、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86、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试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当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

87、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8)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根据实际,分析一例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原因) ,并提出具体的矫正措施? 评分说明:只要说对一种心理障碍的名称,得 2 分;描述了表现得 2 分;分析了原因得 2分 f 提出的措施恰当得 4 分。 4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系统脱敏法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 (1)系统脱敏法是利用条件反射法与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具体步骤为: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 然后要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 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 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

88、,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3)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时,掌握的要点有:第一,帮助求诊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要求求诊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第二,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参照时,要求求诊者不发生任何回避行为或意向。因为回避能强化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第三,每一次治疗后,要与求诊者进行讨论,对其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求诊者适应性行为。 5试述代币疗法的优点? (1)可以与时进行强化。预期行为发生后,往往很难给予立即的实物强化,代币可以弥补这一时间上的延搁。 (2)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代币来对预期行为进行强化。 (3)使用代币可以无需间断地进行强化,从而弥补了有时候

89、弥补行为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 . . . . 21 / 26 按顺序进行。 而又不可能将实物强化物分割成很多部分来给予的缺陷。 (4)使用代币所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其他强化作用的发挥。 (5)获得实物奖励,可能使获奖者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强化的作用,而代币可避免饱足感的产生。 (6)代币可满足获奖者对实物强化的不同偏好。 (7)弗斯特等人发现,将多种强化实物结合,其作用可以累加,因此,采用可换取多种实物的代币,较之单的实物强化,其激励作用更大。 6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疗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1)确定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2)确定实质性强化措施的性质,如代币的用途等; (3)让求诊

90、者相信代币的作用; (4)规定完成各项特定行为时给予代币的量、 实际强化物的价值以与如发生不良行为是否要扣回代币等, 1。试述加涅的教学事项理论的主要容? (1)引起学生注意。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条件。 (2)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作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 (3)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4)呈现教学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提供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保持。 (6)展现

91、学习行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而学习是在的心理活动,如果要想确定教学之后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展现其外显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迁移。 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分工合作,是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伺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

92、败是大家的荣辱;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作合理安排。 (2)密切配合,是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每个人。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 (5)团体历程,是指由团体活动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 1联系实际,谈谈在课堂中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

93、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1)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2)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形成认同感。 (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4)肯定与鼓励学生符合群体规和群体期待的行为。 3联系

94、实际,谈谈如何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1)运用先人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先人为主策略是指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 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先人为主策略主要关注于确 . . . . 22 / 26 立行为的标准、 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 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2)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说来,课堂行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3)行为矫正与

95、心理辅导。采用行为矫正以与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1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2)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对教育事业浓厚的兴趣、先进的价值观、良好的性格, (3)高尚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 (4)深厚的知识基础。包括高深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5)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 (6)具有适宜的教育行为。包括的管理风格、合理地运

96、用规则与奖惩、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2 谈谈专家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 (1)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2)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3)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新教师往往一上课就开始讲一些较难的和使人迷惑的教学容, 而不注意此时学生还未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4)专家教师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 (5)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6)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

97、学策略, 并能灵活应用。 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7)在对学生发出的非言语线索上,专家教师常利用这种线索来判 断和调整教学,而新教师往往只注意课堂中的细节,也难以解释他们看到的事情间的联系。 3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校风可使学校成员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得到统一,对个人行为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并能防御外来不良因素的侵袭干扰。所以,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培养监控能力的实质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活

98、动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而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心理学途径。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进行分析。 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所谓间接经验,即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书本知识,理性认识;所谓的直接经验,即学生亲自实践而获得的感性认识

99、.教学过程中直接一间接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任何知识都是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论述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答: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以系统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的价值,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喻小学课本讲到林巧稚小时候上生物课时老师提问树叶是什么形状 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 . .

100、 . . 23 / 26 是圆形,绿色.老师不直接回答把他们带到树林里,让学生采集树叶,然后加到教室里,这时同学就回答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多种答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以促进从知识到思想的转化.在教学中应从正面教育学生,童第周小时候学习成绩差,经过努力来成为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思想的提高又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 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根据你的的教学实际经验,分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动,又有非智力因素

101、的活动.主要由兴趣,叫维,情感,动机,意志,信念,性格等要素组成.一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在认知中发展.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天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一种驱力用于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源泉.二要按照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一般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本身,增强教学容的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启发性,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动机,肖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四、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

102、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人类认识规律的反映.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地联系实际 .三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一方面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最正确效果. 贯彻一,这一原

103、则的基本要求: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创造的教学环境. 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认识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灵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现实的教育基础.在做思想工作时,更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

10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容,不断发现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台可以灵活利用广播,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我们需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试论如何有效地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合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一三结合教育合

105、力的重要意义三结合教育盒和的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二三结合教育盒和的基本形式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教育讲座 3、结合实际,分析教师应该如何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德育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边续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要注意抓媸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青少年成长的的各个阶段,要注意教育影响前后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第二,学校部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一致和连贯.第三,要努力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使学校,家庭,社

106、会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主力连贯一致 . . . . 24 / 26 2、联系实际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次教育就可完全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二、 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的等等)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对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的制约作用. 三、德育过程是多因素参与(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根据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立竿见影,而应当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

107、人,长抓不懈.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反复,反复抓. 二、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 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 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 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 规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

108、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3、实行班级管理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 “抓在细微处, 落在实效中” , 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 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 导向、 育人的功能, 班主任要积极组织、 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

109、关系。 11 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案例:某学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 没想到, 一去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 原来只想逃一上午的课, 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老师则以为生病请假了。后来双方对不上号,才知道他是有事了。这个学生被找回来以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怎么处理呢? 答:应该说,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固然有错,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首先反省的应该是老师和学校。 班主任应找这位学生谈心, 表示理解他这次的行为, 承认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希望他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要主

110、动与老师沟通,而不要擅自离开学校。学校应该规定,如果学生对老师要讲的知识已经掌握了,可以不听课,可去校图书馆自学。 12 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对这种班主任事后的建议。 案例:上课铃响后,某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一于当众大声斥责说: “#,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很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 ”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一声。老师问: “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 “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 ”学生的反诘让者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 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

111、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 ”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答: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是经常的。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 又是参谋, 朋友、 顾问, 如在上例中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冷静下来以后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教师“要面子” ,学生也“要面子” ,于是主动向学生道歉,沟通了师生之感情,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 . . . 25 / 26 13、有人说: “实践主体教育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任性发展。而老师不必规和引导。 ”这种说确吗?为什么? 错。因为: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

112、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学生是有着自己特定的学习与发展方式的自己成长的主体。 20 有的老师说: “我有粉笔、黑板、课本教学的成绩,并不比那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差。我又何必去用那些时髦的东西呢?”请评论这一观点。 答:首先肯定这些老师的成绩,但是不足的。其次,使用多媒体比较形象,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承受,他比粉笔、黑板、课本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再次,多媒体是一种多效率的,他比粉笔,黑板使用起来比较快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 25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认识: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

113、现代人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必须站在超越人类自身的高度上看待人,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换句话说,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能够把人与自然同时纳入自己的视野,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定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装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建立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答: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而且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人们会感觉到一种精神的放松,灵魂的安宁。而长期脱离自然万物生活就会变得灼热,污秽、枯燥犹如沙漠中的跋涉。 (罗素语)古往今来,多少热情地讴歌过大自然给予人的莫大愉悦,这绝非偶然

114、或娇情。所以,大自然应该成为现代人文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现代人不公需要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界还必须善待自然,曾几何时,人类看着自己的力量一天天壮大,看着自己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误以为自己可以完全征服自然, 大自然界的无情报复让人类懂得了自己不能站在大自然的对面, 是要置身大自然之中,人不仅应该与和谐相处,而且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实,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涵之一。 26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案例: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宝”字。老师问明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扬

115、,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到教室说, 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 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 11 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 答:很妥当,这位老师虽然没对那位

116、拿了字典的女生说一个字,但是教育行为已经完成了,无疑,老师的举止要对这位学生产生了难忘的积极影响。 富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应该把教育活动看作一种与人打交道的活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顾与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 教育容,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需要,和感受,即不仅要通过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具体的知识,技能等,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完整的意义。 一、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 1 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 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 ,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

117、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2 分) 2老师的做法,表达了教育的人道精神,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5 分) 3老师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 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 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的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 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这些都的发挥,教育活动就会成为外在于学生的苦差事,让学生强制承受的苦闷的生活,最终又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呢?(2 分) 二、

118、老师的做法并不妥当。因为: . . . . 26 / 26 1老师出于保护学生的心理,动机无可厚非,但老师为此而不惜自己做假,当众隐瞒了自己完全知道的事实,这样做并不好,至少有了不讲诚信、欺骗学生之嫌。(2 分) 2学生无论有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做不道德的事情,而老师过于强调客观原因而忽略学生行为失当暴露出来的问题与其可能导致的更大的危险,基本上只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种表面的善良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自掏腰包的做法并不可取。(5 分) 3老师煞费苦心营造一种所谓的“人文环境” ,其行为是否妥当,案例情节说明在“数年以后”才从学生的来信中得到肯定,这是不是也太冒险了一点?如果这位学生

119、在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占小便宜没事儿”的侥幸心理呢?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因此还是应该即时说清楚,再个别加以解决为好。(5 分) 27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案例: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视,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 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 女孩惨白着脸象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去了。后来

120、,老师通地让女孩子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为什么是真正的美和美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答: 人文教育特别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 用心领悟那些高尚、 高雅的情感。真切的情感产生于真实的生活。 如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去实践他们的人文情怀, 那么他们从书本上或艺术作品中所学到的人文知识,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将是肤浅的,脆弱和缺乏根基的。 若严格说来生活中任何活动都含有人文因素,都可以看作是做人的过程,所以,做人的锻炼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比如洒水扫地做起。 当然, 仅仅是洒水扫地并不必然能培养出自觉、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平常事还要看怎么做。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在平常事中养成不平常的良好习惯,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 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 学校中的人际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方面, 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每个学生本人都是人际关系环境的重要创造者。 教育者应努力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创造一种宽松、平等、 、和谐、友爱、合作的人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