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2840832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5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绿线中的 12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绿线中的

2、 12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 108 位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 (生齐说)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 (1)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读准字音,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 (2)试着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学习 枪棒 押解 理睬 白昼 衣裳 羞惭 灰溜溜 款待 推辞 较量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骗吃骗喝 指生读,小组读,齐读。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课

3、文朗读,指几位小朋友一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3)齐读课文,并再次思考如何给课文分段。 (4)讨论如何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部分 (第 23 自然段) 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 接受洪教头挑战。 第三部分(第 47 自然段)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 (对话、动作、精彩场面) 第四部分(第 8 自然段)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三、生字书写指导 四、学生当堂进行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4、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 23 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 23 小节。 (1) 自由读。 思考: 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 洪教头、 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细读,讨论。 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 面对洪教

5、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 47 小节。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叙述比武的过程。 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3、讲读第 8 小

6、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 三、 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4、少年王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简介相关常识 1、 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简单介绍。 2、王冕:元代诗人,代表作:墨梅:吾家洗砚

7、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引导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把生字的音读准。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3)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5、读后交流。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说。 (3)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王冕所处的时代,家乡和幼年遭遇 。 第二部分:王冕到秦家放牛的情景。 第三部分:王冕学画的情景。 第四部分:王冕离开秦家,绘画学诗。 三、学习词语 朗读课题。 1、指名读词语。 2、说说词语意思。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

8、编辑-欢迎下载 四、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 1、相机出示: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 (1)自由读。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 )说: 去放牛。 ” 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

9、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 二、紧扣重点事例 体会王冕“好学” 1、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 2、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 3、自由读课文 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 4、学生交流 。 (3) 、指导朗读。 过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1) 、我们也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听录音) (2) 、学生自读,想象。 (3) 、指导朗读 。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10、 (4) 、指导背诵 。 (5)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见到这么美的景色都会把它画下来呢? 过渡:生活的贫困使王冕不得不放弃了上学堂读书,不读书他真的快活吗? 三、抓住关键语句 感悟王冕“孝顺” 、出示第二自然段 、提问:当时他为什么还说快活? 、学生交流。 、提问: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课文哪些也写到了? 速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 、学生交流。 () 、齐读句子。 四、巧设关键问题,学生情感升华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5、黄鹤楼送别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会读古

11、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文诗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初步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题: 1. 课件出示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自读。 (2)指读正音。 (3)齐读。 2.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指名试说) 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评议,再

12、读: 暮春三月 依依惜别 孟浩然 饯行 饮酒 暂时 友谊 烟雾迷蒙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唯见 3.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 四人一组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还有什么不懂的? (2) 对李白、孟浩然的了解,师随机补充。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练读自己最生疏的段落。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同桌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的,并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记录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生字书写指导 五、课堂作业: 1、书上的生字描红 2、书写习字贴,师巡视指导。 3、正确、流利、有感

13、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2、能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文包诗”课文的作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引入情境。 1、读课题,结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仰望李白为孟浩然饯行的黄鹤楼,留给你怎样的感受? 3、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三月前面加上“烟花”两字

1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5、在这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在这繁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登上高高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二)读第 2、3 自然段。读读想想,你从这些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1、 提问:分别之际,两人为什么不痛快地述说心中的不舍之情,而是一会儿仰望蓝天,一会儿远眺江边景色?“触动”是什么意思? 2、谁能把他们的这份一触即发的惜别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出示李白和孟

15、浩然的对话 a)提问:课文中,李白的话用了几个“您”?说明了什么?出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理解:夫子、兄长和老师)还有吗?(敬仰) b)可见,李白非常敬重、仰慕孟浩然的。 c)你能从李白说的这三句话中看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 d)可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李白说这话的时候心情怎样呢?(伤感、难舍之情)你们能把这种既敬重又伤感的心情读出来吗? 4、孟浩然作为兄长和老师听到李白的这番饱含真情的话,他又是怎样劝慰李白的呢?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何意思? 2) “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怎样理解? 3)怎样读好这句劝慰的话? 4、学生分角色朗读

16、对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2、 能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 背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文包诗”课文的作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一、整体入手,引入情境。 齐读课文。 二、目送吟诗,想象意境。 1、 教师引读下文:多么感人的画面哪!不忍别,终须别。岸边生读课文 2、 友人的

17、船渐渐远去,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3、根据省略号设计提问。这一江春水送去的不仅是孟浩然本人,它还送去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送去了 , 送去了 ,送去了 。 4、饱满的真情,横溢的才情,让年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学习古诗。 1)指名朗读。 2)你能说说这首诗和刚才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吗? 3)联系课文内容:找找哪几段讲的是一、二两句诗的意思,哪几节讲的是三、四两句诗的意思?并找出课文中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学生说,师生评议。 5)品诗(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景色美:烟花三月

18、、碧空、长江天际流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好友要分离。 ) 6) 朗诵古诗。 7)背诵古诗。 三、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6、清平乐 村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词及词人有所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还有词中的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 (板书: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

19、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3、通过预习,同学们,你对词有什么了解呢?对作者辛弃疾又有什么了解?指生交流,师总结。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指生读,读准词中的字音,对于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交流。 过渡:词我们都会读了,那么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2、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指导书写

20、四、课堂作业: 1、课文后面的生字描红。 2、硬笔习字册的书写,师巡视指导。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够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于课文中易读错的、易理解错的字词再一次进行复习。 2、齐读课文,它描绘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二、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

21、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A、在这两句话中,你有哪些字词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那么这两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B、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 “檐” 、 “吴音” 、 “相媚好” 、 “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学生交流: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他们的形象

22、。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配乐朗读。 三、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师过渡: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 ,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 ,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

23、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习作 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

24、深的内容写下来。 (也可以自己命题) 。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注意抓住关键之处写详细、写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具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一转眼,我们的学期进入了尾声。今天我们的习作内容非常丰富,你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下来。具体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本次习作的题目。 二、审题。 1、启发谈话: 今天出示的几个作文题,

25、大家看看,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1)题目有: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冬天。 盼春节。 (2)要求:一是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二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指导。 1、你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回忆你的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个人谈谈,在小组中交流。 3、在班级里谈,老师和同学交流。 三、范文启发 、教师出示搜集到的范文,电脑出示。 、同学们阅读,寻找灵感,汲取创作的源泉。 、师生交流。 、朗读,指导。 、分篇谈构思,谈写作意向。 四、确定写作内容 1、学生确定写作内容,开始创作(草稿) 。 2、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26、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也可以自己命题) 。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注意抓住关键之处写详细、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佳作欣赏: 选取学生中写得比较典型的,语言优美的,让全班学习,让学生有所启发。 三、全班进行习作修改 1、与同桌的习作对换,给同桌改一改。 2、修改的内容包括:错别字、句子是

27、否通顺、重点是否突出。 3、前后座位再交换修改。 4、学生自读自改,定稿。 四、习作誊写 学生誊写作文,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 7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我国历史上中的各个朝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为民族历史而骄傲的情感。 2、写好钢笔字:通过描红,临写,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整体布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朝代历史。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着 5000 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自

28、豪呀!我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并背诵朝代歌 。 2、多媒体出示,示范读。 3、对于朝代歌里的这些朝代,你了解多少?个别交流。 4、教师将朝代歌里的各个朝代分解出来,并作简短介绍,特别要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 (附朝代歌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5、学生自读。 6、互读。 7、分组读。 8、在每一个朝代,都会涌现出一批名人志士。请学生说说了解那些朝代以及那个朝代的名人。 9、学生熟读并背诵。 10、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根据题目,明确要求。 (

29、2)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情况小结。 (3)学生仿写。 (4)教师巡视,提出要求:注意行款布局,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教学时,注意联系水浒传进行想象,不必解释每个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大致理解即可。 2、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成语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诵读与欣赏) 1、出示: (12 个成语) (1)指名读题,弄清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不认识的字可

30、以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 (3)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 (4)大体上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 部分成语解释: 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中林冲等人因遭官府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用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替天行道:按照天意,在人间做正义的事业。或者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与“

31、志在千里”同义。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小组内朗读。 (3)指名朗读。 3、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读。 (3) 集体背。 (4)指名背。 二、总结:提示为口语交际部分内容作准备。 三、课堂作业: 1、抄写 12 条成语。 2、继续背诵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以故事擂台赛形式讲水浒故事,尽量做到流利、通顺、有感情。 2、练习写好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难点:练习口语交际,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导入: 播放水浒传电视连续剧的片头曲(有林冲、宋江等人物图片出现的

32、)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 ,感受到了梁山 108 位好汉中排名第六的林冲的英雄形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讲水浒传中的故事,我想问问同学们,这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那么喜欢他呢? 2、审题。 (1)启发谈话:看来同学们对水浒故事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我们不光要知道,还要会说,会清楚地告诉别人。所以,我们要好好练习自己的口语。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练习说故事。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提供一个利于学生交际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际。 ) 3、指导。 (1)回忆看过的水浒故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 (指名说) 水浒故事选: 1、拳打镇关西 2、倒拔杨柳树 3、棒打洪教头 4、杨志卖刀 5、智取生辰纲 6、景阳冈打虎 7、醉打蒋门神 8、李逵斗张顺 (2)小组说 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故事好好练习(鼓励声情并茂地讲) 。 (3)老师巡视。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师生评议。 4、反馈。 二、课堂总结 哪些同学声音洪亮,举止大方? 老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点评。 三、作业: 课后继续读读水浒传或其他名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