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2839214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音系统 古汉语史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通常说的上古音指的是从西周初年到汉末长达一千二百余年时间里的汉语音系,一般拿诗经音做代表。其实上古距离我们今天已经很遥远了,那个时代没有象中古那样留下有文字记录的韵书,更没有录音材料传给后世,那么我们的古音学家是怎样研究出上古语音系统的呢?清代学者对先秦的古韵研究卓有成就,主要是靠两种材料:一是先秦韵文,特别是诗经里的韵脚;二是汉字的谐声偏旁(声符)。利用诗经研究上古韵部,采用的是韵脚字系联法(丝贯绳牵法);利用汉字的谐声偏旁,采用谐声字归纳法。 邶风终风二章:霾、来、来、思 邶风泉水一章:淇、思、姬、谋 邶风雄雉三章:思、来 鄘风载驰四章:

2、尤、思、之 卫风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 卫风氓六章:思、哉 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秦风终南一章:梅、裘、哉 王风君子于役一章:期、哉、埘、来、思 卫风竹竿一章:淇、思、之 小雅四月四章:梅、尤 小雅黍苗二章:牛、哉我 俄峨饿鹅娥蛾義儀蟻議皮 波彼陂被破跛颇簸如何看待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观点?小雅六月:“四牡修广,其大有颙颙。薄伐猃狁,以奏肤公公。”小雅大田二章:“去其螟螣螣,及其蟊贼贼。”二上古韵部的研究(一)“叶韵”说及其流弊 语音随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今天读诗经觉得有些地方不押韵,就是语音发生变化的结果。但是过去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古代的语音

3、和后代的语音是一样的,之所以有不和谐的韵脚,是因为古人临时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改读某些字,以求押韵,于是就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都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 “叶韵”,也称“协韵”。比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南北朝人沈重毛诗音就在“南”字下注:“协句,宜乃林反”,说明当时“南”与“音”的韵已经不相同了,为了读起来和谐押韵,要把“南”(中古读那含切, “覃”韵)临时改读为“乃林切”(“侵”韵)。对于这种“叶韵”的做法,在唐朝时就有人提出了异议,唐初陆德明就说:“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宋代的朱熹是“叶韵说”的代表人物,他在诗集注

4、中大量使用“叶韵”。有时候,同一个字,意义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为了和不同的字押韵就任意改变这个字的读音,例如: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集注“家:叶古胡反。”(音“姑”)召南行露二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集注“家:叶音谷。”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召南行露三章:“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集注“家:叶格空反。”(音“公”)这样,一个字就有多种读音,可以和任何一个韵脚押韵,完全失去了客观标准。“叶韵”说不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语言,所以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但它的影响却很深,直到明代的陈第才

5、第一次明确指出“叶韵”说的错误,并提出了“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论断。(二)清代以来的古韵分部(前修未密,后出转精) 清代学者古音研究的相关成果及评价可参考: 王力清代古音学,中华书局,1992(1)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昆山千灯镇人,明末清初的经学大师,古音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著有音学五书,分古韵10部: 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东部 东冬钟江 (举平以赅上去入)脂部 脂之微齐佳皆灰咍,支半,尤半鱼部 鱼虞模侯,麻半真部 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宵部 萧宵肴豪幽,尤半歌部 歌戈,麻半,支半阳部 阳唐,庚半耕部 耕清青,庚半蒸部 蒸登

6、侵部 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成就:离析广韵,把广韵同属一韵的、但做诗经韵脚的字分成两个部分,归入两个或多个韵部,如:中古支韵支枝吹岐斯卑雌知危衰等字归入第二部(脂) 为皮披仪池牺施驰离奇猗移等字归入第六部(歌)(2)江永(3)段玉裁(4)孔广森(5)戴震(6)王念孙(7)江有诰(8)黄侃 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中古麻韵花家车奢牙邪巴瑕等归第三部(鱼) 麻嗟差加嘉沙等归第六部(歌)中古尤韵尤邮牛丘裘谋等归第二部(脂) 忧鸠流留秋愁洲周休等归第五部(宵)中古庚韵庚京英明盟兄衡兵横等归第七部(阳) 平苹惊鸣荆生牲等归第八部(耕)不足:草创之初,难免粗疏。江永古韵标准例言部分评价:“(顾炎武)古音表分十

7、部,离合处尚有未精,其分配入声多未当,此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2)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人,精于三礼,天文数学、乐律音韵,古音学代表作古韵标准,分13部,在顾炎武基础上多出3部: 鱼宵鱼宵幽 真真元 侵 侵谈(3)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壇人,师承戴震,精于音韵、训诂,兼通经史,代表作说文解字注,古音学著作六书音均表,分17部: 之、脂、支三分(最大发明)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段玉裁:“今试取诗经韵表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观之(即之、脂、支)其分用乃截然,且自三百篇外,凡群经有韵之文,及楚骚、诸子、秦汉六朝词章所用,皆分别谨严。” 真文

8、分部 幽侯分立(4)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山东曲阜人,师事戴震,致力于经史小学研究,尤精三礼及公羊春秋,古音学代表作诗声类,分古韵18部,其最大发明是将东部分为东冬两部。(5)戴震(1725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少时从学于江永,深通天文、历算、音韵、训诂。古音学方面,著有声类表,以及答段若膺论韵等,乾嘉时期皖派考据大师。其古音学研究成就就是提出了阴、阳、入三声分立相配的格局,将入声韵独立出来分成十类,在段玉裁的基础上,从鱼部包含的入声韵分出药、铎;从支部分出锡;从脂部包含的一部分入声韵分出月部、祭部;从侵部分出缉;从谈部分出叶;从之部分出职;从侯部分出屋;从真部和脂部部

9、分入声韵分出质部。(但戴震不承认侯幽分立、真文分立)(6)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江苏高邮人,受业于戴震,精于音韵、文字、训诂之学。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等都是考证精确的著作,在古音学方面,写有群经诗经楚辞韵读(见于罗振玉所辑高邮王氏遗书),分古韵21部(不承认东冬分立)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将段玉裁真部的入声字独立出一个质部(王氏称作至部)。 将段玉裁脂部的入声字独立出一个月部(王氏称作祭部,包括戴氏的月、祭)。 将段玉裁侵部的入声字独立出一个缉部。 将段玉裁谈部的入声字独立出一个叶部。(7)江有诰(?1851),字晋三,安徽歙县人,古音学代表作音学十书,分部基本上跟王念孙相同,只

10、是采用了孔广森的东冬分部,不接受王氏的质部。(8)章炳麟(18681936),字太炎,浙江余杭人,古音学研究成果主要见于文始 和国故论衡,分古音23部,在王念孙21部基础上: 接受孔广森的东冬分立 从段玉裁脂部入声韵分出来队部(王力叫物部)。(9)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章炳麟的弟子。古音学成果有音略、声韵通例等,是民国古音学开创人,分古韵28部,比章氏多出5部,即章氏的之支鱼侯宵幽六部,黄侃分为之职、支锡、鱼铎、侯屋、宵沃幽十一部,黄氏古音研究的最大贡献是阴、阳、入三分,把入声完全独立出来,他继承了戴震的传统,但比戴震分得更细和更彻底。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10)王

11、力(19001986)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分古韵29部(诗经时代),后来在音韵学初步汉语语音史中增加了冬部(认为它在战国时期才从侵部中分出来),分古韵30部。 采用阴、阳、入三声分立相配形式,这是继承了戴震、黄侃格局。 建立了一个微部(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从脂部里分出来。 (三)各家分部参差的主要原因(1)对韵例看法不同。某字押韵,某字不入韵,某处换韵,各家处理情况不同就会导致分部结果有异。鄘风柏舟一章:“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2)对合韵的看法不同。所谓合韵就是指邻近的韵互相通押。讲古韵不能完全不讲合韵,例如“母”

12、字在诗经中共入韵17次,其中16次跟之部字相押,但也有1次入鱼部:鄘风蝃蝀二章:“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三上古声母的研究三上古声母的研究(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1 谐声字:谐声字也就是形声字,形声字是从字的形体结构来说的,一个合体谐声字:谐声字也就是形声字,形声字是从字的形体结构来说的,一个合体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符(也叫意符、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也叫音符、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符(也叫意符、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也叫音符、声旁)构成,叫做形声字。而谐声字是从字的读音关系来说的,一个包含了声旁)构成,叫做形

13、声字。而谐声字是从字的读音关系来说的,一个包含了声符的合体字跟它的声符之间必定有读音上的联系,这是声符的合体字跟它的声符之间必定有读音上的联系,这是“声音和谐声音和谐”的关的关系,就叫做谐声字。一个声符,可以用作很多字的声符,那么这样一组谐声系,就叫做谐声字。一个声符,可以用作很多字的声符,那么这样一组谐声字,在声母和韵部方面都有联系。古音学家认为在造字时代,谐声字和它的字,在声母和韵部方面都有联系。古音学家认为在造字时代,谐声字和它的声符读音一般来说,是相同或相近的。声符读音一般来说,是相同或相近的。 我我 俄峨饿鹅娥蛾義儀蟻議俄峨饿鹅娥蛾義儀蟻議 台台 笞笞 非非 悲辈悲辈 登登 澄橙澄橙

14、2 声训:就是古人经常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被释词,声训作为一种训声训:就是古人经常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被释词,声训作为一种训诂方法,在汉代很盛行(刘熙诂方法,在汉代很盛行(刘熙释名释名)。)。 释名释名:“冬,终也。冬,终也。” 释名释名:“房,旁也,室之两旁也。房,旁也,室之两旁也。”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3 古读:是指古代的音读,汉代以前的注音材料,包括直音、读若、读如,早古读:是指古代的音读,汉代以前的注音材料,包括直音、读若、读如,早期如服虔、应劭的反切等都是古读范围内的。期如服虔、应劭的反切等都是古读范围内的。 说文说文:“娓,顺也。读若媚。娓,顺也。读若媚。”4 异文

15、:指的是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之间,或原文与引文之间,在文字或语句异文:指的是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之间,或原文与引文之间,在文字或语句方面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造成异文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异体字、同义词、错方面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造成异文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异体字、同义词、错讹、衍文、脱文、别字等,其中由别字形成的通假异文大多是同音字代替。讹、衍文、脱文、别字等,其中由别字形成的通假异文大多是同音字代替。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私),背厶谓之公。: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私),背厶谓之公。说文说文释释“厶厶”字引字引韩非子韩非子:“韩非韩非曰: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仓颉

16、作字,自营为厶。”方法:谐声字、声训、古读、通假异文集证法方法:谐声字、声训、古读、通假异文集证法(二)上古声母的研究(二)上古声母的研究1钱大昕钱大昕 十驾斋养心录十驾斋养心录(1)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诗经诗经邶风邶风谷风谷风四章:四章:“凡民有丧,匍匐就之。凡民有丧,匍匐就之。”礼记礼记檀弓下檀弓下引作引作“扶扶服服”;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引作引作“扶伏扶伏”。释名释名:“望,茫也,远视茫茫也。望,茫也,远视茫茫也。”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2)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说文说文:“冲,读若动。冲,读若动。”左传左传中的中的“陈完陈完”,史记史记谓之谓之“田完田完”。 彖椽彖椽 笃竺笃竺 湯暢

17、湯暢2 章炳麟章炳麟 国故论衡国故论衡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左传左传:“不义不暱,厚将崩。不义不暱,厚将崩。” 说文说文引引左传左传:“不义不。不义不。”释名释名:“男,任也。男,任也。” 女女 如奴如奴 3 曾运乾曾运乾 喻母古读考喻母古读考 (1)喻三归匣)喻三归匣公羊传公羊传庄公十八年庄公十八年注:注:“ 之为言惑也。之为言惑也。”说文说文:“沄。读若混。沄。读若混。” 云魂云魂 爰缓爰缓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2)喻四归定)喻四归定易易涣涣:“匪夷所思。匪夷所思。”释文:释文:“夷,荀本作弟夷,荀本作弟”说文说文:“,读若弟。,读若弟。” 释名释名:“妻之姊妹曰姨。姨

18、,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妻之姊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也地也地 舀稻舀稻 弋代弋代(三)上古的声母系统(见教材(三)上古的声母系统(见教材P201)四上古声调的研究四上古声调的研究 上古声调的研究象上古韵部的研究一样,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清人基上古声调的研究象上古韵部的研究一样,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清人基本上都认为上古有声调,但对上古声调特色及多少的看法则各有不同,主要本上都认为上古有声调,但对上古声调特色及多少的看法则各有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五派:可以分为五派: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一)顾炎武(一)顾炎武“四声一贯四声一贯”说、江永的四声说说、江永的四声说

19、顾炎武顾炎武音学五书音学五书音论古人四声一贯音论古人四声一贯: “四声之论虽起于江左,然古人之诗已自有迟疾轻重之分;故平多韵平,仄多四声之论虽起于江左,然古人之诗已自有迟疾轻重之分;故平多韵平,仄多韵仄。亦有不尽然者,而上或转为平,去或转为平上,入或转为平上去,则韵仄。亦有不尽然者,而上或转为平,去或转为平上,入或转为平上去,则在歌者之抑扬高下而已,故四声可以并用。在歌者之抑扬高下而已,故四声可以并用。” 江永江永古韵标注古韵标注例言例言:“四声虽起江左,按之实有其声,不容增减,此后四声虽起江左,按之实有其声,不容增减,此后人补前人未备之一端。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人补

20、前人未备之一端。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有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有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歌曲,正以杂用四声为节奏,诗韵何独不然?歌曲,正以杂用四声为节奏,诗韵何独不然?” (二)段玉裁(二)段玉裁“古无去声古无去声”说说 段玉裁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六书音均表:“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韵也。考周秦汉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韵也。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

21、备,而与古不侔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而去声备于魏晋。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而去声备于魏晋。” 肃(屋):啸(啸)肃(屋):啸(啸) 各(铎):路(暮)各(铎):路(暮) 列(薛):例(祭)列(薛):例(祭) 上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 (三)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三)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 二人都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声,并认为每个字的声调古今不一定相同。二人都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声,并认为每个字的声调古今不一定相同。相比顾炎武、江永,他们跟段玉裁一样,认识到

22、上古的声调不同于中古的声相比顾炎武、江永,他们跟段玉裁一样,认识到上古的声调不同于中古的声调,但他们没有把上古去、入联系的紧密关系揭示出来。调,但他们没有把上古去、入联系的紧密关系揭示出来。 (四)王力的(四)王力的“古无去声说古无去声说” 舒声舒声 平声平声 促声促声 长入长入 去声去声 上声上声 短入短入 王力王力汉语语音史汉语语音史:“我所订的上古声调系统,和段玉裁所订的上古声调系我所订的上古声调系统,和段玉裁所订的上古声调系统基本一致。段氏所谓平上为一类,就是我所谓舒声;所谓去入为一类,就统基本一致。段氏所谓平上为一类,就是我所谓舒声;所谓去入为一类,就是我所谓促声。只是我把入声分为长短两类,和段氏稍有不同。为什么上古是我所谓促声。只是我把入声分为长短两类,和段氏稍有不同。为什么上古入声应该分为两类呢?假如上古入声没有两类,后来就没有分化的条件了。入声应该分为两类呢?假如上古入声没有两类,后来就没有分化的条件了。 (五)唐作藩(五)唐作藩“四声五调四声五调”说说 (从(从诗经诗经用韵看上古的声调,用韵看上古的声调,语言学论丛语言学论丛31辑)辑) 平、上、去、入平、上、去、入 长入长入 短入短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