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2774973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放大电路的静静态分析态分析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1.1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图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T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为保证三极管为保证三极管T工作在放大区工作在放大区

2、, 发射结必须正向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偏置; 集电结必须反向偏置。集电结必须反向偏置。Rb与与UBB构成发射结正向构成发射结正向偏置电路偏置电路; Rc, UCC构成集电结反向偏置电路。构成集电结反向偏置电路。 (2)Rs信号源内阻;信号源内阻;Us信号源电压;信号源电压;Ui放大放大器输入信号。器输入信号。C1、 C2 耦合(极性)电容耦合(极性)电容,通交流隔直通交流隔直流。流。 图图2-1可改为图可改为图2-2单电源电路。单电源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图2 2 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图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共发射极

3、基本放大电路取消UBB ,调整Rb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图 2 - 2 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可画成如图 2 - 3(a)、(b)所示。 图2 3 基本共射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放大电路的分析: (1)静态分析: 求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即基极直流电流IB; 集电极直流电流I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直流电压UCE。 (2)动态分析: 求交流电压放大倍数、动态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4、.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2.2.1 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由图2 - 3(a)所示, 首先由基极回路求出静态时基极电流IBQ: 硅管锗管0.7(2-1)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求静态工作点的集电极电流ICQ 、UCEQ :(2-2)(2-3)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例2-1】 估算图2 -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UCC=12 V, Rc=3k, Rb=280k, 。 解解 根据公式(2 - 1)、(2 -2)、 (2 -3)得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

5、术文献出版社2.2.2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将图2 - 3(a)直流通路改画成图2 - 4(a)。 由图a、 b两端向左看, 其iCuCE关系由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确定, 如图2 - 4(b)所示。由图a、 b两端向右看, 其iCuCE关系由回路的电压方程表示: uCE=UCC iCRcuCE与iC是线性关系, 只需确定两点(0,Ucc/Rc )与(Ucc,0)即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图2 4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法静态工作点的图解法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解法求Q点的步骤: (1) 在

6、输出特性曲线所在坐标中, 按直流负载线方程uCE=UCC-iCRc, 作出直流负载线。 (2) 由基极回路求出IBQ。 (3) 找出iB=IBQ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 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Q点坐标的电流、电压值即为所求。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例2-2】如图2 - 5(a)所示电路, 已知Rb=280k, Rc=3k, UCC=12V,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 - 5(b)所示, 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图2 5 例 2 -2电路图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解解 首先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并作出直流负载

7、线: 然后, 由基极输入回路, 计算IBQ直流负载线与iB=IBQ=40A这一条特性曲线的交点, 即为Q点, 从图上查出IBQ=40 A, ICQ=2mA, UCEQ=6V, 与例2-1结果一致。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 Rb对对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图2 6 电路参数对Q点的影响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Rc对对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 Rc的变化, 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N点, 即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 Rc减小, N点上升, 直流负载线变陡, 工作点沿

8、iB=IBQ这一条特性曲线右移。 Rc增大, N点下降, 直流负载线变平坦, 工作点沿iB=IBQ这一条特性曲线向左移。如图2 - 6(b)所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UCC对对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 UCC的变化不仅影响IBQ, 还影响直流负载线, 因此, UCC对Q点的影响较复杂。 UCC上升, IBQ增大, 同时直流负载线M点和N点同时增大, 故直流负载线平行上移, 所以工作点向右上方移动。 UCC下降, IBQ下降, 同时直流负载线平行下移。所以工作点向左下方移动。如图2 - 6(c)所示。 实际调试中, 主要通过改变电阻Rb来改变静态工作

9、点, 而很少通过改变UCC来改变工作点。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3.1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1.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交流负载线的作法图图2 7 交流负载线的画法交流负载线的画法(略)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交流负载线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交流负载线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 交流负载线必通过静态工作点交流负载线必通过静态工作点, 因为当输入信号因为当输入信号ui的瞬时值为零时的瞬时值为零时, 如忽略电容如忽略电容C1和和C2的影响的影响, 则电路状态则电路状态

10、和静态时相同。和静态时相同。 (2) 另一特点是交流负载线的斜率由另一特点是交流负载线的斜率由 表示。表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过Q点, 作一条 的直线, 就是交流负载线。 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作一条 的辅助线(此线有无数条), 然后过Q点作一条平行于辅助线的线即为交流负载线, 如图2 - 7所示。 由于 , 故一般情况下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陡。 交流负载线也可以通过求出在uCE坐标的截距, 再与Q点相连即可得到。连接Q点和 点即为交流负载线。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例例2-3】作出图作出图2 - 5(a

11、)的交流负载线。已知特性曲线如的交流负载线。已知特性曲线如图图2- 5(b)所示所示, UCC=12V, Rc=3k, RL=3k, Rb=280k。解解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求出Q点, 如例2所示。 为方便将图2 - 5(b)重画于图2 - 8。 显然作一条辅助线, 使其取U=6 V、I=4mA, 连接该两点即为交流负载线的辅助线, 过Q点作辅助线的平行线, 即为交流负载线。可以看出 与按相一致。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2 8 例 2-3 中交流负载线的画法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交流波形的画法交流波形的画

12、法表 2-140604020402321264.567.56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仍以例2-3为例, 设输入交流信号电压为ui=Uimsint, 则基极电流将在IBQ上叠加ib, 即iB=IBQ+Ibmsint, 若 Ibm=20A, 则图图2-9 基极、基极、 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这是共e极放大电路的特征之一!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3.2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由三极管特性曲

13、线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由三极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图2 10 三极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曲线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图图2 11 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的非线性失真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放大电路存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Umax或峰-峰值Up - p。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是指: 当工作状态已定的前提下, 逐渐增大输入信号, 三极管尚未进入截止或饱和时, 输出所能获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如ui增大首先进入饱和区, 则最

14、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饱和区限制, Ucem=UCEQ-Uces; 如首先进入截止区,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截止区限制, Ucem=ICQR, 选取其中小的一个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值,如图2 - 12所示。 所以因为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2 1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关于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的步骤归纳如下关于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的步骤归纳如下: (1)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求出静态工作点Q。 (2) 作出交流负载线。 根据要求从交流负载线可画出输出电流、 电压波形, 或求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值。

15、3. 输入信号幅度过大引起失真:饱和失真、截止失真输入信号幅度过大引起失真:饱和失真、截止失真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3.3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 在小信号输入情况下,由输入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区,三极管发射结可用一个在小信号输入情况下,由输入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区,三极管发射结可用一个线性电阻来近似表示;由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区,其集电结可用受控电流源来线性电阻来近似表示;由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区,其集电结可用受控电流源来表示表示 。这样,三极管可用微变等效模型(图。这样,三极管可用微变等效模型(图2-13)表示。)表示。图图2

16、13 三极管微遍等效模型三极管微遍等效模型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3.4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1.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2.(1) 电压放大倍数Au。(2) 电流放大倍数Ai。(3) 功率放大倍数Ap。(4) 输入电阻ri。(5) 输出电阻ro。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实际中实际中, 也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也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ro, 测量原理图如图测量原理图如图2- 14 所示。所示。 第一步令第一步令RL时时, 测出放大器

17、开路电压测出放大器开路电压Uo。 第二步接入第二步接入RL, 测得相应电压为测得相应电压为Uo。而。而图2 14 ro测量原理图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共共e极放大电路极放大电路图图2 15 共共e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2) 电流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 由等效电路图2 - 15(b)可得IiIb, IoIc=Ib, 则考虑Rb的作用, 电流在输入端存在分流关系。考虑负载Rc、RL的影响, 电流在输出端也存在一个分流关系。第二章

18、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ri: 由图2 - 15(b)可直接看出 ri=Rbri, 式中由于 Ui=Ibrbe,所以 ri=rbe。当Rbrbe时, 则 ri=Rbrberbe (4)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ro: 由于当Us=0时, Ib=0, 从而受控源Ib=0, 因此可直接得出 ro=Rc 注意, 因ro常用来考虑带负载RL的能力, 所以, 求ro时不应含RL, 应将其断开。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 源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

19、 共共c极放大电路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射极输出器)图2 16 共c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电压放大倍数(2) 电流放大倍数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ri: 共c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高, 这是共c极电路的特点之一。 (4) 输出电阻ro图2 17 求ro等效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则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共共c极放大电路是一个具有极放大电路是一个具有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电压增益近似为近似为1

20、的放大电路。所以共的放大电路。所以共c极放大极放大电路可用来作输入级、电路可用来作输入级、 输出级输出级, 也可也可作为缓冲级作为缓冲级, 用来隔离它前后两级之用来隔离它前后两级之间的相互影响。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 温度上升温度上升, 反向饱和电流反向饱和电流ICBO增加增加, 穿透电流穿透电流ICEO=(1+)ICBO也增加。也增加。 反映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是反映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是使其上移。使其上移。 (2) 温度上升温度上升, 发射结电压发射结电压UBE下降下降, 在外加电压和电阻不变的

21、情在外加电压和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况下, 使基极电流使基极电流IB上升。上升。 (3) 温度上升温度上升, 使三极管的电流使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增大增大, 使特性曲线间距增使特性曲线间距增大。大。 图2 18 温度对Q点和输出波形的影响实线: 20时的特性曲线虚线: 50时的特性曲线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2 23 电流反馈式偏置电路(2-40)(2-41)(1)要保持基极电位要保持基极电位UB恒定恒定, 使它与使它与IB无关无关,(2) 由图由图2 - 23可得可得式式(2-41)说明说明UB与晶体管无关与晶体管无关, 不随不随温温度变化而改变度变

22、化而改变, 故故UB可认为恒定不变。可认为恒定不变。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由于IE=UE/Re, 所以要稳定工作点, 应使UE恒定, 不受UBE的影响, 因此要求满足条件稳定工作点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TIEIEReUBEIE(2-42)(2-43)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实际中公式(2 - 40)、 (2 - 42)满足如下关系:对硅管, UB=35V; 锗管, UB=13V。对图对图2 - 23所示静态工作点所示静态工作点,可按下述公式进行估算可按下述公式进行估算: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

23、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如要精确计算, 应按戴维宁定理, 将基极回路对直流等效为如图2 - 24所示, 然后按下式计算直流工作状态: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2 24 利用戴维宁定理后的等效电路图2 23 电流反馈式偏置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图2 25 图图2 - 23的微变等效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图图2 - 23的动态分析如下所述的动态分析如下所述: (1) 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2)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ri: 由图由图2 - 25可可得得(3)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ro: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

24、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例2-4】设图2 - 23中UCC=24V, Rb1=20k, Rb2=60k, Re=1.8 k, Rc=33k,=50 , UBE=0.7V,求其静态工作点。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5 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中,为了得到足够大的放大倍数或者使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达到指标要求,一个放大电路往往由多级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由输入级、中间级及输出级组成,如图2-37所示。于是,可以分别考虑输入级如何与信号源配合,输出级如何满足负载的要求,中间级如何保证放大倍数足够大。各级放大电路可以针对自己的任务来满足技术指

25、标的要求,本章只讨论由输入级到输出级组成的多级小信号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37 多级放大电路框图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5.1 级间耦合方式级间耦合方式 多级放大电路是将各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这种级间连接方式称为耦合。要求前级的输出信号通过耦合不失真地传输到后级的输入端。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三种形式。下面分别介绍三种耦合方式。 1. 阻容耦合阻容耦合 阻容耦合是利用电容器作为耦合元件将前级和后级连接起来。这个电容器称为耦合电容,如图2-38所示。第一级的输出信号通

26、过电容器C2和第二级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38 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38 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直流通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阻容耦合的优点是:前级和后级直流通路彼此隔开,每一级的静态工件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便于分析和设计电路。因此,阻容耦合在多级交流放大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阻容耦合的缺点是:信号在通过耦合电容加到下一级时会大幅衰减,对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很难传输。在集成电路里制造大电容很困难,不利于

27、集成化。所以,阻容耦合只适用于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 变压器耦合是利用变压器将前级的输出端与后级的输入端连接起来,这种耦合方式称为变压器耦合,如图2-39所示。将V1的输出信号经过变压器T1送到V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V2的输出信号经T2耦合到负载RL上。Rb11、Rb12和Rb21、Rb22分别为V1管和V2管的偏置电阻,Cb2是Rb21和Rb22的旁路电容,用于防止信号被偏置电阻所衰减。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39 变压器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

28、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变压器耦合的优点是:由于变压器不能传输直流信号,且有隔直作用,因此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变压器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还能够进行阻抗、电压、电流变换。变压器耦合的缺点是:体积大、笨重等,不能实现集成化应用。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直接耦合直接耦合 直接耦合是将前级放大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直接相连的耦合方式,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如图3.4所示。直接耦合所用元件少,体积小,低频特性好,便于集成化。直接耦合的缺点是:由于失去隔离作用,使前级和后级的直流通路相通,静态电位相互牵制,使得各级静态工作点相

29、互影响。另外还存在着零点漂移现象。现讨论如下: (1)静态工作点相互牵制。如图2-40所示,不论V1管集电极电位在耦合前有多高,接入第二级后,被V2管的基极钳制在0.7V左右,致使V2管处于临界饱和状态,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 40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零点漂移现象。由于温度变化等原因,使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因而,零点漂移的大小主要由温度所决定。 要使用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

30、电路,必须解决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和零点漂移问题,解决方法我们将在差动式放大电路中讨论。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5.2耦合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耦合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 信号源和输入级之间的关系信号源和输入级之间的关系 信号源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入级的输入电阻就是它的负载,因此可归结为信号源与负载的关系。如图2-41所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可用下面两式计算: (31) (32)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1 信号源内阻、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对输入信号的影响(a)信号源内阻降低输入电压; (b)信号源内阻

31、降低输入电流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各级间关系各级间关系 中间级级间的相互关系归结为:前级的输出信号为后级的信号源,其输出电阻为信号源内阻,后级的输入电阻为前级的负载电阻。如图2-41示,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为第一级的负载,第三级的输入电阻为第二级的负载,依次类推。 1)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因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所以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即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连乘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例例2-6电路如图2-38所示,

32、已知UCC=6V,Rb1=430,Rc1=2k,Rb2=270k,Rc2=1.5k,rbe2=1.2k,1=2=50,C1=C2=C3=10F,rbe1=1.6k,求:(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解解 (1)电压放大倍数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一般说来,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输入级的输入电阻, 而输出电阻就是输出级的输出电阻。由于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所以, 在设计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时,

33、主要考虑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要求, 而放大倍数的要求由中间级完成。 具体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时, 可直接利用已有的公式。但要注意, 有的电路形式, 要考虑后级对输入级电阻的影响和前一级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例2-7】 在图2 - 42为三级放大电路中。图图2 42 三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三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已知: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均为=50。试求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解 图示放大电路, 第一级是射极输出器, 第二、 三级都是具有电

34、流反馈的工作点稳定电路, 均是阻容耦合, 所以各级静态工作点均可单独计算。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一级: 第二级: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三级: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电压放大倍数: 第一级: 第一级是射极输出级, 其电压放大倍数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二级: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三级: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即为第一级输入电阻输出

35、电阻: 输出电阻即为第三级的输出电阻 ro=ro3=Rc3=3k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在工程上电压放大倍数常用分贝表示,折算公式为上题用分贝可表示为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5.3 组合放大电路组合放大电路 根据前面分析:三种基本组态电路的性能各有特点,根据三种组态电路不同的特点,将其中任意两种组态相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放大电路,使其更适合实际电路的需要。如图2-43所示,电路增益主要由共射极电路提供,共集电极电路主要用来提高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

36、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电压放大倍数 因为 所以 式中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3 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a)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 (b)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交流通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 2-43 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a)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 (b)共集共射极组合电路交流通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5.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放大器所放大的信号并非单一频率,例如,语言、音乐信号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Hz,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在0

37、6MHz,还有其它范围。所以,要求放大电路对信号频率范围内的所有频率都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输出才能不失真地重显输入信号。实际电路中存在的电容、电感元件及三极管本身的结电容效应,对交流信号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不同频率具有不同的放大效果。因这种原因所产生的失真称为频率失真。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2-44所示。从幅频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在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曲线平坦,这个频率范围称为中频区。在中频区之外的低频区和高频区,放大倍数都要下降。 引起低频区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耦合电容C1、C2及Ce的

38、容抗随频率下降而增大所引起。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4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a)电路;(b)幅频特性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高频区放大倍数的下降原因是由于三极管结电容和杂散电容的容抗随频率增加而减小所引起。结电容通常为几十到几百皮法,杂散电容也不大,因而频率不高时可视为开路。在高频时输入的电流被分流,使得IC减小,输出电压降低,导致高频区电压增益下降,如图2-45所示。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5 高频通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39、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通频带通频带 把放大倍数Aum下降到 时对应的频率称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夹在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fBW。 两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2-46 所示。由图可见,多级放大电路虽然提高了中频区的放大倍数,但通频带变窄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6 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6 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2-47 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第二章 基本

40、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6 差动式放大电路差动式放大电路 前面提到了在多级放大电路中采用直接耦合存在着两个特殊问题,一是静态工作点的相互影响,二是零点漂移。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可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6.1 基本差动式放大电路基本差动式放大电路 图2.48所示为基本差动式放大电路,它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单管共射极电路组成。差动式放大电路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要求电路对称,即V1、V2的特性相同,外接电阻对称相等,各元件的温度特性相同,即Rb1=Rb2,Rc1=Rc2,RS1=RS2。 图2.48

41、基本差动式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1) 静态分析 静态时Ui1=Ui2=0。由于电路左右对称,输入信号为零时,IC1=IC2,UC1=UC2,则输出电压 Uo=UC1-UC2=0 当电源电压波动或温度变化时,两管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位同时发生变化。输出电压仍然为零。可见,尽管各管的零漂存在,但输出电压为零,从而使得零漂得到抑制。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动态分析 (1)差模输入。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即Ui1=-Ui2),这种输入方式称为差模输入。差模输

42、入信号差模输出电压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即差动式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单管共射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由于Rbrbe,如果接上RL,则式中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由于两管对称,RL的中点电位不变相当于交流的地电位,对于单管来讲负载是RL的一半,即 RL。输入电阻 ri=2(RS+rbe) (36) 因此输入回路经两个管的发射极和两个RS,则 输出电阻 ro=2Rc (37) 因此输出端经过两个Rc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共模输入。在差动

43、式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加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即Ui1=Ui2),这种输入方式称为共模输入。共模输入信号用Uic表示。共模输入时(Uic=Ui1=Ui2)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称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用Ac表示。在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输入信号相同,输出端电压Uo=Uo1-Uo2=0,故Ac=Uo/Ui=0,即输出电压为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零。这种情况称为理想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在差动式放大电路中,无论是电源电压波动或温度变化都会使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位发生相同的变化,相当于在两输入端加入共模信号。

44、由于电路的完全对称性,使得共模输出电压为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0,从而抑制了零点漂移。这时电路只放大差模信号。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 在理想状态下,即电路完全对称时,差动式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实际电路中,差动式放大电路不可能做到绝对对称,这时Uo0,Ac0,即共模输出电压不等于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不等于零,Ac=Uo/Ui。为了衡量差动式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引入共模抑制比,用KCMRR表示。(38)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共模抑制比的大小反映了差动式放大电路差模

45、电压放大倍数是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的KCMRR倍,(39)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由上式可以看出,KCMRR越大,差动式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有用信号)的能力越强,抑制共模信号(无用信号)的能力越强,即KCMRR越大越好。理想差动式电路的共模抑制比KCMRR。后面我们将讨论如何提高共模抑制比。由于KCMRR|Ad/Ac|,即在保证Aud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Ac,从而提高KCMRR。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2.2 带带Re的差动式放大电路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上面介绍的基本差动式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是靠电路两侧的

46、对称性来实现的。但对于各管自身的工作点漂移没有抑制作用,若采用单端输出,则差模和共模放大倍数相等,这时KCMRR1,失去了差动式放大电路的作用。即使是双端输出,由于实际电路的不完全对称性,仍然有共模电压输出。改进方法是在不降低Aud的情况下,降低Ac从而提高共模抑制比。带公共Re的差动式放大电路如图3.13所示,这种电路也称为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由于KCMRR是由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下面分别分析Re对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13 带Re的差动式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47、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 如图3.14所示,由于流过Re的电流为IE1和IE2之和,又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则IE1=IE2,流过Re的电流为2IE1。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14直流等效电路(a)直流偏置电路;(b)直流等效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 加Re后,当温度上升时,由于IC1和IC2同时增大,稳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关于负反馈在第四节讲解。 T(C) IC1 IC1 IC2 IC2 IEUR

48、eUEUBE1IB1 UBE2IB2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Re越大工作点越稳定,但Re过大会导致过UE高使静态电流减小,加入负电源-UEE可补偿Re上的压降。 3.动态分析 (1)Re对差模信号的影响。如图3.15所示,加入差模信号时由于Ui1=-Ui2,则IE1=-IE2,流过Re的电流IE=IE1+IE2=0。对差模信号来讲,Re上没有信号压降,即Re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没有影响。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15 Re对差模放大倍数的影响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

49、文献出版社 (2)Re对共模信号的影响。如图3.16加入共模信号时 , 由 于 Ui1=Ui2, 则 IE1=IE2, 流 过 Re1的 电 流IE=IE1+IE2=2IE1,UE=2IE1Re,对于共模信号可以等效成每管发射极接入2Re的电阻。 其中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即Re使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减小,而且Re越大,Ac越 小,KCMRR越大。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不加Re时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16 输入共模信号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

50、16 输入共模信号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2.3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具有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通过对带Re的差动式放大电路的分析可知,Re越大,KCMRR越大,但增大Re,相应的UEE也要增大。显然,使用过高的UEE是不合适的。此外,Re直流能耗也相应增大。所以,靠增大Re来提高共模抑制比是不现实的。 设想,在不增大UEE时,如果Re,Ac0,则KCMRR,这是最理想的。为解决这个问题,用恒流源电路来代替Re,电路如图3.17(a)所示。V3管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无论V1、V2管有无信号输入,Ib3恒定,IC3恒定,所以V3称为恒流管。

51、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17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17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 3.17中 IC3=IE3, 由 于 IC3恒 定 , IE3恒 定 , 则IE0,这时动态电阻rd为 恒流源对动态信号呈现出高达几兆欧的电阻,而直流压降不大,可以不增大UEE。rd相当于Re,所以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无影响。对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相 当 于 接 了 一 个 无 穷 大 的 Re, 所 以 Ac0, 这 时KCM

52、RR。实现了在不增加UEE的同时,提高了共模抑制比的目的。恒流源电路可用恒流源符号表示,如图3.17(b)所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2.4 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由于差动式放大电路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所以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分别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不同的输入、输出方式。 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电路如图3.18所示,其中,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式中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

53、文献出版社 此电路适用于输入、输出不需要接地,对称输入, 对称输出的场合。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18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如图3.19所示,信号从一只管子(指V1)的基极与地之间输入,另一只管子的基极接地,表面上似乎两管不是工作在差动状态,但是,若将发射极公共电阻Re换成恒流源,那么,IC1的任何增加将等于IC2的减少,也就是说,输出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将和差动输入(即双端输入)时一样。此时,V1、V2管的发射极电位UE将随着输入电

54、压Ui而变化,变化量为Ui/2,于是,V1管的Ube=Ui-Ui/2=Ui/2,V2管的Ube=0-Ui/2=-Ui/2。这样来看,单端输入的实质还是双端输入,可以将它归结为双端输入的问题。所以,它的Ad、ri、ro的估算与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情况相同。 此电路适用于单端输入转换成双端输出的场合。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图3.20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接法。信号只从一只管子的基极与地之间接入,输出信号从一只管子的集电极与地之间输出,输出电压只有双端输出的一半,电压放大倍数Aud也只有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式中 输入电阻

55、 输出电阻 (310) (312)(311)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此电路适用于输入输出均有一端接地的场合。 图3.20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图3.21所示电路,其输入方式和双端输入相同,输出方式和单端输出相同,它的Ad、ii、ro的计算和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相同。此电路适用于双端输入转换成单端输出的场合。 从几种电路的接法来看,只有输出方式对差模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有影响,不论哪一种输入方式,只要是双端输出,其差模放大倍数就等于单管放大倍数,单端输出差

56、模电压放大倍数为双端输出的一半。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3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器的区别是,电压放大器是多级放大器的前级,它主要对小信号进行电压放大,主要技术指标为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等。而功率放大电路则是多级放大器的最后一级,它要带动一定负载,如扬声器、电动机、仪表、继电器等,所以,功率放大电路要求获得一定的不失真输出功率。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

57、点及分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1. 特点特点 (1)输出功率足够大。为获得足够大的输出功率,功放管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范围应很大。为此,它们常常工作在大信号状态,接近极限工作状态。 (2)效率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指负载上得到的信号功率与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之比。对于小信号电压放大器来讲,由于输出功率较小,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也小,因此效率问题就不需要考虑。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非线性失真小。功率放大器是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电压、电流摆动幅度很大,极易超出管子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而进入非线性区造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因此,功率放大器比小信号的电压放大

58、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严重。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设备对失真问题要求很严,因此,要采取措施减小失真,使之满足负载的要求。 (4)保护及散热。功放管承受高电压、大电流,因而功放管的保护及散热问题也应重视。功率放大器工作点的动态范围大,因此只适宜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功率放大器一般是根据功放管工作点选择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有甲类、乙类及甲乙类功率放大器。当静态工作点Q设在负载线性段的中点,整个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IC通过时,如图3.22(a)所示,称为甲类功放。若将静态工作点Q设在横轴上,则IC仅在半个信号周

59、期内通过,其输出波形被削掉一半,如图3.22(b)所示,称为乙类功放。若将静态工作点设在线性区的下部靠近截止区,则其IC的流通时间为多半个信号周期,输出波形被削掉一部分。如图3.22(c)所示,称为甲乙类功放。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a)甲类功放;(b)乙类功放;(c)甲乙类功放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a)甲类功放;(b)乙类功放;(c)甲乙类功放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a)甲类功放;(

60、b)乙类功放;(c)甲乙类功放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2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乙类互补对称功放 如果电路处在甲类放大状态,则静态工作电流大,因而效率低。若用一个管子组成甲乙类或乙类放大电路,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真现象。乙类互补对称功放,既可保持静态时功耗小,又可减小失真,如图3.23所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4 ui为正半周时的工作情况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选用两个特性接近的管子,使之都工作在乙类状态。一个在正弦信号

61、的正半周工作,另一个在负半周工作,便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 2. 分析计算分析计算 由于在正常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V1、V2管交替对称各工作半周,因此,分析V1、V2管工作的半周情况,可推知整个放大器的电压、电流波形。现以V1管工作的半周情况为例进行分析。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当ui=0时,iB1=iB=0,iC1=iC=0,uCE1=uCE=UCC。电路工作在Q点,如图3.24所示,当ui0时,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为-1/Rc。因此,过Q点作斜率为-1/RL的直线即为交流负载线。如输入信号ui足够大,则可求出Ic的最大幅值Icm和Uce的最大幅值

62、Ucem=UCC-Uces=IcmRLUCC。根据以上分析,可求出工作在乙类的互补对称电路的输出功率Po、管耗PV、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PU和效率。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4 ui为正半周时的工作情况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输出功率Po。输出功率用输出电压有效值和输出电流有效值的乘积来表示。设输出电压的幅值为Uom,则 因为 即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管耗PV。设uo=Uomsint时,则V1管的管耗为两管管耗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63、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直流供给功率PU。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包括负载得到的功率和V1、V2管消耗的功率两部分。 当ui=0时: 当ui0时: 则 (4)效率。 当UomUCC时: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由于UomUCC忽略了管子的饱和压降Uces,所以实 际效率比这个数值要低一些。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3 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效率比较高,但由于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存在有死区,而形成交越失真。采用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如图3.25所示),可以克服交越失真问题。其原理是静态时

64、,在V1、V2管上产生的压降为V3、V4管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正偏电压,使之处于微导通状态。由于电路对称,静态时iC1=iC2,io=0,Uo=0。有信号时,由于电路工作在甲乙类,即使ui很小,也基本上可线性放大。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5 二极管偏置互补对称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但上述偏置方法的偏置电压不易调整,而在图3.26所示电路中,设流入V4管的基极电流远小于流过R1、R2的电流,则可求出Uce4=UBE4(R1+R2)/R2。因此,利用V4管的UBE4基本为一固定值(0.60.7V),只要适当

65、调节R1、R2的比值,就可改变V1、V2管的偏压值。这种方法常称为UBE扩大电路,在集成电路中经常用到。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6 扩大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4 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 复合管复合管 在功率放大电路中,如果负载电阻较小,并要求得到较大的功率,则电路必须为负载提供很大的电流。如RL=4,额定功率PN=16W,则由PN=I2RL可得负载电流有效值为2A,若管子的=20,则基极电流IB=100mA。一般很难从前级获得这样大的电流,因

66、此需设法进行电流放大。通常在电路中采用复合管。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所谓复合管就是把两只或两只以上的三极管适当地连接起来等效成一只三极管。连接时,应遵守两条规则:在串联点,必须保证电流的连续性;在并接点,必须保证总电流为两个管子电流的代数和。复合管的连接形式共有四种,如图3.27所示。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7 复合管的四种连接形式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7 复合管的四种连接形式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7 复合

67、管的四种连接形式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3.27 复合管的四种连接形式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观察图3.27可知: (1)复合管的极性取决于推动级。即V1为NPN型,则复合管就为NPN型。 (2)输出功率的大小取决于输出管V2。 (3)若V1和V2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1、2,则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12。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利用图3.27(a)、(b)形式的复合管代替图3.25中的V和V管,就构成了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输出级,如图3.28所示。它可以降低对前级推动电流的要求,不过其直接为负载RL提供电流的两个末级对管V3、V4的类型截然不同。在大功率情况下,两者很难选配到完全对称。图3.29则与之不同,其两个末级对管是同一类型,因此比较容易配对。这种电路被称为准互补对称电路。电路中Re1、Re2的作用是使V3和V管能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8 复合管互补对称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李春茂 主编(主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3.29 准互补对称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