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2001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3MB
约135页
文档ID:572721547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2001_第1页
1/135

第 1 页共 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5004595 高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高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2001 年版年版) 条条 文文 说说 明明 19950503 发布 发布 19951101 实施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总 局 联合发布 第 2 页共 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高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GB 5004595 (2001 年版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 :1995 年 11 月 1 日 条 文 说 明 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 2001 北 京 第 3 页共 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修订说明修订说明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 号文的要求 由我部消防局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北京市消防局公安部天津四川消防科研所共同修订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遵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有关标准规范并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范共有九章和两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电气等 鉴于本规范是综合性的防火技术规范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请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我部消防局(邮编 10074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一九九五年五月 第 4 页共 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目目 录录 1 总 则........................................................................................6 2 术 语......................................................................................12 3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6 4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24 4.1 一般规定 ................................................................................... 24 4.2 防火间距 ................................................................................... 30 4.3 消防车道 ................................................................................... 33 5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36 5.1 防火和防烟分区........................................................................ 36 5.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41 5.3 电梯井和管道井........................................................................ 43 5.4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44 5.5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46 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47 6.1 一般规定 ................................................................................... 47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59 6.3 消防电梯 ................................................................................... 64 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68 7.1 一般规定 ................................................................................... 68 7.2 消防用水量 ............................................................................... 70 7.3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 77 7.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82 7.5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 ............................................................ 90 7.6 灭火设备 ................................................................................... 93 8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96 8.1 一般规定 ................................................................................... 96 8.2 自然排烟 ..................................................................................101 8.3 机械防烟 ..................................................................................104 第 5 页共 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8.4 机械排烟 ..................................................................................110 8.5 通风和空气调节.......................................................................118 9 电 气.................................................................................... 123 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123 9.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29 9.3 灯 具....................................................................................131 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 9.4.19.4.4133 第 6 页共 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1 总 总 则则 1.0.1 本条是对原规范第 1.0.1 条的部分修改本条主要是讲制定修订本规范的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它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而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根据调查截至 1991 年底止全国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共有 13000 余幢其中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近 70 幢可以预料在今后将会建造更多的高层建筑 原规范从 1982 年颁布以来对各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 10 年多的时间中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防火设计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国外也有不少新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有不少教训值得认真吸取国内外许多高层建筑火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对防火设计缺乏考虑或考虑不周密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有的还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影响1980 年美国 27 层的米高饭店火灾烧死 84 人烧伤 679人1988 年元旦泰国曼谷第一酒店发生火灾大火延烧了 3h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大楼内的可燃装修家具陈设等物经济损失十分惨重烧死 13 人烧伤 81人 我国有不少城市建造的高层建筑由于防火设计考虑不周存在许多潜在隐患大火时有发生1985 年 4 月 19 日哈尔滨市天鹅饭店第十一层楼发生火灾烧毁 6间客房烧坏 12 间走道吊灯大部分被烧毁家具陈设也被大火吞噬死亡 10人受伤 7 人经济损失 25 万余元1990 年 1 月 10 日新疆奎屯市商贸大厦发生火灾大火延烧了 6h全大楼的百货商品化为灰烬经济损失达 700 万元1991 年5 月 28 日大连市的大连饭店因其走廊聚氨泡沫板被灯泡表面高温烤着起火烧死 5 人(其中 1 名为外宾)烧伤 19 人(其中外宾 3 人)烧毁建筑面积为 2200m2经济损失 62 万余元1992 年 3 月 21 日沈阳市 21 层(高 80m)的金三角大厦起火烧毁各种灯具和装饰材料直接经济损失约 43 万余元 由此可见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多年实践以及发生火灾的经验教训适时修改完善原规范内容并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贯彻这些防火要求对于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 1.0.2 本条是对原规范第 1.0.2 条部分内容的修改 本条主要是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针对 第 7 页共 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旅馆综合楼以及重要的图书楼档案楼办公楼科研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有的高层建筑还有可燃物品库房一旦起火燃烧猛烈容易蔓延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 0.3m/s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 0.5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 34m/s如一座高度为 100m 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例如韩国汉城 22 层的大然阁旅馆二楼咖啡间的液化石油气瓶爆炸起火烟火很快蔓延到整个咖啡间和休息厅并相继通过楼梯和其它竖向管井迅速向上蔓延顷刻之间全楼变成一座火塔大火烧了约 9h烧死 163 人烧伤 60 人烧毁大楼内全部家具装修等造成了严重损失助长火势蔓延的因素较多其中风对高层建筑火灾就有较大的影响因为风速是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相应加大的据测定在建筑物 10m 高的风速为 5m/s 时在30m 高处的风速为 8.7m/s在 60m 高处的风速为 12.3m/s在 90m 高处的风速为15.0m/s由于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 二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也会长些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种竖井拔气力大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难有些城市从国外购置了为数很有限的登高消防车而大多数建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即使有高度也不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等原因往往停止运转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的不利条件 三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消防人员难以堵截火势蔓延 第 8 页共 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缺乏实战经验指挥水平不高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按一般的火灾规模考虑的当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其消防用水量显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建筑物内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到达起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四火险隐患多一些高层综合性的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险隐患多如有的建筑设有商业营业厅可燃物仓库人员密集的礼堂餐厅等有的办公建筑出租给十几家或几十家单位使用安全管理不统一潜在火险隐患多一旦起火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火灾实例证明这类建筑发生火灾火势蔓延更快扑救疏散更为困难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1.0.3 本条是对原规范第 1.0.3 条部分内容的修改 一本条规定删除了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规定原规范自 1982 年公布之前国内建造 100m 以上的高层建筑为数甚少(一幢是广州的白云宾馆另一幢是正在施工中的南京金陵饭店)缺乏这方面的实际防火设计经验从 1985 年以后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截至 1991 年底止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已在 70 幢以上现举例如表 1 超高层建筑举例 表 1 超高层建筑举例 表 1 序号 建筑名称 层数 高度 (m) 用 途 1 北京京广大厦 52 208 旅馆办公公寓 2 北京京城大厦 51 183.5 旅馆办公公寓 3 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39 156.4 旅馆办公公寓 4 广州花园饭店主楼 32 124 旅馆办公等 5 广州华侨大厦扩建楼 39 130.3 旅馆等 6 广州国际大厦 62 197.2 办公旅馆等 7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50 160 办公等 8 深圳亚洲大酒店 37 114 旅馆办公等 9 广州珠江商业大厦 33 112 商业旅馆办公等 10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42 165 商业旅馆办公等 11 上海瑞金饭店 29 107 办公旅馆等 第 9 页共 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续表 1 续表 1 序号 建筑名称 层数 高度 (m) 用 途 12 上海联谊大厦 30 107 办公旅馆等 13 上海静安希尔顿饭店 43 140 旅馆办公等 14 上海锦江宾馆 43 153 旅馆等 15 深圳航空大厦 41 133 办公旅馆等 16 北京国际饭店 29 102 旅馆等 17 南京金陵饭店 37 109 旅馆等 18 上海虹桥宾馆 31 110 旅馆 19 上海电讯大楼 20 125 电讯通讯 20 沈阳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32 130 综合用途 21 深圳外贸中心 88 310 综合用途 22 华鲁创律国际大厦 68 245 综合用途 23 深圳贤成大厦 55 227 综合用途 二本条删除了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限制其依据是: 1.国内已经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包括国外设计的工程)在防火设计上除了符合新修订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外没有更高的措施 2.总结了国内高层建筑实际防火设计经验 如表 1 中列出的高层建筑都分别作了较深入的了解将其合理部分行之有效的内容吸收到本规范中来 3.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防火规范没有封顶我们认为是符合实际需要是合理的 4.吸收了国外有关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美国的希尔顿大厦 高 443m109 层世界贸易中心高 442.8m110 层日本的阳光大厦高 240m60 层香港的中银大厦高 370m75 层)防火设计的合理内容 三将电信广播邮政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和科研楼等包括在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内其理由是: 1.据调查电信广播邮政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和科研楼等这一类高层建筑虽然其内部设备与其它民用建筑有所不同但在防火设计要求方面相同的比较多如总图布置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灭火设施通风空气调节以及防排烟和消防用电等防火设计要求上大体相同对某些要求不同的部分在本规范中则区别情况分别作了规定 2.上述高层建筑内虽然不少设备比较精密 价值高 但大多属于一般火灾危险性 第 10 页共 1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与其它民用建筑基本相同为确保重点部位和设备的安全在防火设计要求上要严一些在本规范中则区别对待 四本条规定的高层民用建筑的起始高度或层数是根据下列情况提出的: 1.登高消防器材我国目前不少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只有部分城市配备了登高消防车从火灾扑救实践来看登高消防车扑救 24m 左右高度以下的建筑火灾最为有效再高一些的建筑就不能满足需要了 2.消防车供水能力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装备虽然有所改善从国外购进了登高消防车但为数有限而大多数城市消防装备特别是扑救高层建筑的消防装备没有多大改善大多数的通用消防车在最不利情况下直接吸水扑救火灾的最大高度约为 24m 左右 3.住宅建筑定为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原因除了考虑上述因素以外还考虑它占的数量约占全部高层建筑的 40%50%不论是塔式或板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离火灾发生时蔓延扩大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做了区别对待 4.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必须符合规定的服务网点如超出规定或第二层也设置商业网点应视为商住楼对待不应以商业服务网点对待 5.参考了国外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 国外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不尽相同这主要是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消防装备等情况来确定的 中美日等几个国家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如表 2 高层建筑起始高度划分界线表 表 2 高层建筑起始高度划分界线表 表 2 国 别 起始高度 中国(本规范) 住宅10 层及 10 层以上其它建筑24m 德 国 22m(至底层室内地板面) 法 国 住宅50m其它建筑28m 日 本 31m(11 层) 比利时 25m(至室外地面) 英 国 24.3m 原苏联 住宅10 层及 10 层以上其它建筑7 层 美 国 2225m 或 7 层以上 1.0.4 本规范不适用范围的说明: 1.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 24m 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这是因为这 第 11 页共 1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类建筑空间大容纳人数多防火要求不同故本规范未包括在内 2.附建和单建的人民防空工程地下室的设计及其防火设计 可分别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地下室设计规范(GBJ8879)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9887)进行设计本规范未包括在内是适当的 3.高层工业建筑(指高层厂房和库房)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补充了高层工业建筑防火设计的内容在设计中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执行 1.0.5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建筑高度超过 250m 的民用建筑数量还不多在防火措施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尽管本规范总结了国内高层建筑设计防火经验和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高层建筑防火应采取的措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于建筑高度超过 250m 的民用建筑需要对消防给水安全疏散和消防的装备水平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适当的防火措施因此为了保证高层建筑设计的防火安全加强宏观控制本条规定凡是建筑高度超过 250m 的民用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本条所称特殊的防火措施是指设计中采取了本规范未作规定的或突破了本规范规定的防火措施 第 12 页共 1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2 术 术 语语 2.0.1 裙房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超过 24m 的附属建筑一律按高层建筑对待本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系指高层建筑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瞭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 2.0.3 耐火极限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系指对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以小时计 一标准升温试验时炉内温度的上升随时间而变化如图 1 及表 3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图中表示时间温度相互关系的代表数值列于随时间而变化的升温表 第 13 页共 1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随时间而变化的升温表 表 3 随时间而变化的升温表 表 3 时 间 t(min) 炉 内 温 度 T-T0() 5 556 10 659 15 718 30 821 60 925 90 986 120 1029 180 1090 240 1133 360 1193 试验中实测的时间平均温度曲线下的面积与时间温度标准曲线下的面积的允许误差: 1.在开始试验的 10min 及 10min 以内为15% 2.开始试验 10min以上至 30min范围内为10% 试验进行到 30min以后为5% 3.当试验进行到 10min 以后的任何时间内 任何一个测温点的炉内温度与相应时间的标准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00 二压力条件试验开始 10min 以后炉内应保持正压即按规定的布点(测试点)测得炉内压力应高于室内气压 1.00.5mm 水柱 三判定构件耐火条件在通常情况下试验的持续时间从试件受到火作用时起直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等任一条件出现即到了耐火极限具体判定条件如下: 1.失去支持能力非承重构件失去支持能力的表现为自身解体或垮塌梁楼板等受弯承重构件挠曲率发生突变为失去支持能力的情况当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楼板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跨度总挠度值分别达到试件计算长度的 2%3.5%和 5%时则表明试件失去支持能力 2.完整性楼板隔墙等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在试验中当出现穿透裂缝或穿火的孔隙时表明试件的完整性被破坏 3.隔火作用具有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 试验中背火面测点测得的平均温度升到 140(不包括背火面的起始温度)或背火面测温点任一测点的温度到达 220时则表明试件失去隔火作用 第 14 页共 1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2.0.42.0.6 一本规范一直沿用建规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叫法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一词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一致将非燃烧体改为不燃烧体 二只要按照 GB 5464GB 8625GB 8626 规定标准试验材料燃烧性能均分别适用于本规范中的不燃难燃和燃烧材料(亦可称可燃材料)及其制作的建筑构件 三塑料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分级可按 GB 862488 的规定原则确定其燃烧性能级别 2.0.7 综合楼 一民用综合楼种类较多形式各异使用功能均在两种及两种以上 二综合楼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为:若干层作商场若干层作写字楼层(办公用)若干层作高级公寓若干层作办公室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车间仓库若干层作银行经营金融业务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办公室等等 2.0.8 商住楼商住楼目前发展较快如广东深圳特区在临街的高层建筑中有不少为商住楼其它沿海内地城市也较多 商住楼的形式一般是下面若干层为商业营业厅其上面为塔式普通或高级住宅 2.0.9 网局级电力调度楼网局级电力调度楼可调度若干个省(区)电力业务工作楼如中南电力调度楼华北电力调度楼东北电力调度楼等 2.0.102.0.11 一高级旅馆指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较大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具有星级条件的旅馆 二高级住宅指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如何掌握这些原则呢?一是看装修复杂程度二是看是否有满铺地毯三是看家具陈设高档与否四是设有空调系统四者均具备应视为高级住宅如北京京广大厦中的公寓广州的中国大酒店公寓楼等 2.0.12 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对于评定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总的原则是性质重要(有关国防国计民生的重要科研楼等)建筑装修标准高(与普通建筑相比造价相差悬殊)设备资料贵重(主要指高精尖的设备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机密性大价值高的资料) 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一般来说可燃物多火源或电源多发生火灾后也容易造成损失大影响大的后果因此必须作为重点保护 第 15 页共 1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2.0.16 挡烟垂壁 一此条亦是沿用原规范名词解释内容实践表明该解释较正确是可行的故保留了此项内容 二挡烟垂壁目前国内有厂家在试制但尚未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三国内合资工程或独资工程有采用的如北京市的长富宫饭店采用铝丝玻璃作挡烟垂壁国外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的高层公共建筑中有些采用铝丝玻璃不锈钢薄板等作挡烟垂壁 四挡烟垂壁的自动控制主要指平时固定在吊顶平面上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时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就自动下垂起阻挡烟气作用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第 16 页共 1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3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3.0.1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本条是根据各种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易程度等将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两类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不同高层建筑类别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烟排烟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既保障各种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又能节约投资的目的 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从消防的角度将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民用建筑定为一类这类高层建筑有的同时具备上述几方面的因素有的则具有较为突出的一二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医院病房楼不计高度皆划为一类这是根据病人行动不便疏散困难的特点来决定的 在实践过程中普遍感到原规范不分面积大小一律将高度大于 24m 的商业楼展览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等划分成一类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建造这些高层民用建筑其建筑高度虽超过 24m但每层建筑面积却不大加上经济条件所限就难以行得通因此在这次修改中作了适当的调整 在原规范中有些高层民用建筑未予明确例如:电力调度楼综合楼商住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等有的高层民用建筑已经制定了行业等级标准在这次修改中作了补充 已有行业标准的(如广播电视建筑等) 参照其标准进行了协调纳入分类中来以利本规范的统一要求例如中央级省级计划单列市级广播电视楼网局级省级计划单列市级电力调度楼等划为一类余下的为二类等 本条使用了高级旅馆高级住宅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楼中央级省级计划单列市级邮政楼广播电视楼防灾指挥调度楼以及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楼商住楼等名词主要是与有关规范协调以利贯彻执行对本条未列出的高层建筑可参照本条划分类别的基本标准确定其相应类别 3.0.2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对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和各主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作了规定 这次修改仍将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两级主要是根据原规范十几年的实践和执行情况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需要和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现实情况并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建规和当前以及将来国内外发展的现实状况确定的 第 17 页共 1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据对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南京成都福州厦门武汉深圳等市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建成和正在设计施工的高层民用建筑1980 年以前其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或称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居多高层公共建筑则采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居多而旅馆(包括宾馆饭店酒店等)采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三者兼而有之进入 80 年代以后由于建筑功能高度和层数等要求均在不断提高以及抗震设计的要求三大常规结构体系难以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更高要求从而以结构整体性更好空间受力为特征的筒体结构体系为主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如圆筒体矩形筒体筒中筒结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特点是比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性更好可建高度更高受力性能更好 上述几种结构类型绝大多数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承重构件均能满足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故将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为一二级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二要求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是抵抗火灾的需要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说明只要高层建筑主体承重构件耐火能力高即使着火后其室内装修物品陈设家具等被烧毁其建筑主体也不致垮塌表 4 为高层建筑火灾案例 第 18 页共 1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高层建筑火灾实例举例 表 4 高层建筑火灾实例举例 表 4 序 号 建筑名称 层 数 起火 年月 燃烧 时间 主体结构 承重类别 燃烧情况 (主体结构) 1 美国 纽约第一商场 50 1970 年 8 月 5h 以上 钢筋混凝土结构 柱梁楼板层面板局部被烧坏 2 哥伦比亚 阿维 安卡大楼 36 1973 年 7 月 12h 以上 钢筋混凝土结构 部分承重构件被烧坏 3 巴西 焦马大楼 25 1974 年 2 月 10h 以上 钢筋混凝土结构 部分承重构件被烧坏 4 韩国 釜山旅馆 10 1984 年 1 月 3h 左右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个别承重构件被烧坏 5 日本 大洋百货商店 7 1973 年 11 月 2.5h 左右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少数承重构件被烧坏 6 加拿大 诺托达田医院 12 1989 年 2 月 3h 以上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部分承重构件被烧损 7 巴西 安得拉斯大楼 31 1972 年 2 月 12h 左右 钢筋混凝土结构 部分承重构件被烧损 8 香港 大重工业楼 16 1984 年 9 月 68h 左右 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当部分承重构件烧损较严重 9 杭州 西冷宾馆 7 1981 年 8 月 9h 左右 钢筋混凝土结构 少数承重构件烧损 10 广州 南方大厦 11 1983 年 90h 左右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部分承重构件烧损严重 11 东北 某旅社大楼 7 1969 年 2 月 钢筋混凝土结构 局部烧损较严重 从表 4 所列举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和其它高层建筑火灾实例都可以说明:只要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耐火性高即使其室内装修物品陈设家具等乃至局部构件被烧损高层建筑并未倒塌同时还说明:被烧高层建筑在修复过程中只要对火烧较严重的承重柱梁楼板等承重构件进行修复补强即可全部修复使用 三本条所规定的各种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结合原规范十多年的实践以及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可行的高层民用建筑目前常用的柱梁墙楼板等主要承重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均达到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有的大大的超过了本条所规定的要求见表 5 从表 5 可以看出墙柱梁的耐火极限均能达到一二级高层民用建筑的要求非预应力梁板尚能满足或接近本规范的要求预应力楼板的耐火极限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而且差距较大但这种构件由于省材料经济效益很大目前在高层 第 19 页共 1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住宅和一些公共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考虑到防火安全的需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等构件如达不到本规范表 3.0.2 规定的耐火极限时必须采取增加主筋(受力筋)的保护层厚度采取喷涂防火材料或其它防火措施提高其耐火能力使其达到本规定的要求的耐火极限事实证明只要建筑材料部门和施工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加强耐火实验研究工作使这种构件的耐火极限达到规定要求是不难做到的甚至可以超过本规定的要求 建筑构件的实际耐火极限 与本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对比 表 5 建筑构件的实际耐火极限 与本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对比 表 5 本规范规定 的耐火极限 (h) 构 件 名 称 结构厚度或 截面最小 尺寸(cm2) 实际耐火 极 限 (h) 一级 二级 普通粘土砖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实心墙 2427 5.5010.50 承 重 墙 轻质混凝土砌砖墙 37 5.50 2.00 2.00 钢筋混凝土柱 3030 2050 3050 3.00 3.00 3.50 3.00 2.50 钢筋混凝土梁 主筋保护层厚度 2.5cm 2.00 2.00 1.50 四边筒支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或现浇整体式梁板 主筋保护层厚度 为 12cm 1.001.50 (板厚 8cm 时) 1.50 1.00 非承重外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10cm 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3.75 1.00 1.00 隔 墙 房间隔墙 1+9(空 气 层 填 矿棉)+1 的石膏龙骨纤维石膏板 1.00 0.75 0.50 钢筋混凝土屋顶承重构件 其主筋保护层厚为 2.5cm 2.00 1.50 1.00 四本规范表 3.0.2 中规定的某些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比原规范的耐火极限有所降低防火墙降低了 1h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和住宅单元之间的墙的耐火极限均相应降低了 0.5h其依据如下: 1.经分析24 起高层建筑火灾中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连续延烧为 12h 的占起火总数的 91%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连续延烧 23h 的占 5% 2.楼房建筑从耐火要求来说因为该构件是承重人或物的是建筑构件最基本的耐火构件其耐火极限没有降低能够基本保证安全的条件故根据高层建筑结构 第 20 页共 2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种类的发展降低些要求是可行的 3.在既保障消防安全又满足高层钢结构建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部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作了相应调整 五吊顶与其它承重构件有所区别因为它不是火灾发生时直接危及建筑物的主要构件所以对吊顶耐火极限要求主要是考虑在火灾发生时能保证一定的疏散时间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经验教训看其吊顶应当比单层或多层建筑的吊顶要求要严些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作吊顶的耐火性能好的不燃烧材料如:石膏板石棉板岩棉板硅酸铝板硅酸钠板陶瓷复合棉板等这些不燃烧材料板材配以轻钢龙骨就是不燃烧材料吊顶在目前兴建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非常可喜的在今后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施工中应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各地仍有一部分已建新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尤其在公共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木吊顶搁栅木板吊顶等可燃装修材料这是不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的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应尽量避免采用可燃装修材料作吊顶由于有些高层建筑近期内难以做到全部使用不燃材料如必须采用可燃材料时为了改善和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损失对木竹等可燃装修材料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处理的一般方法是在木材等表面涂刷防火涂料或在加工时浸渍防火浸剂提高其防火耐火能力以达到本规范规定的要求 六目前我国已研制了许多种防火涂料浸剂等有的已经用于工程实际经历了火灾的考验证明了其良好的防火效果 3.0.3 本条是原规范中的注释这次改为正式条文 3.0.4 本条是在原条文基础上修改补充的 本条对不同类别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其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裙房应采用的耐火等级作了具体规定 一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例如:医院病房楼大型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楼中央级和省广播电视楼省级邮政楼和防灾指挥调度楼高级旅馆大型的藏书楼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不仅规模大而且性质重要设备贵重功能复杂还有风道空调等竖向管井多有的还要使用大量的可燃装修材料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往往成为火灾蔓延的途径有的住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和病人等紧急疏散十分困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疏散和扑救都很困难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或伤亡事故因此对此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比二类建筑物高一些故仍规定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第 21 页共 2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二考虑到高层主体建筑及与其相连的裙房在重要性和扑救疏散难度等方面有所差别对其耐火要求不应一刀切但是与主体建筑相连的裙房耐火能力也不能太低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执行原规范十多年的实践以及目前的常规做法故仍规定与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相连的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三地下室空气流通不像在地上那样可以直接排到室外发生火灾时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烟雾大疏散和扑救都非常困难为了有利于防止火灾向地面以上部分和其它部位蔓延本规范仍规定其耐火等级应为一级是符合我国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发展建设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 3.0.53.0.6 此两条是原规范的注释这次改为正式条文 3.0.7 本条保留了原条文本条对高层民用建筑内存放可燃物如:图书馆的书库棉花麻化学纤维及其织物毛丝及其织物如房间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 200kg/m2则其梁楼板隔墙等组成构件的耐火极限应提高要求这是因为: 一根据调查有些高层民用建筑例如:商业楼除了营业大厅外附设有周转用仓库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衣服棉毛麻丝及其织物纸张布匹以及其它日用百货物品且所存放的可燃物重量一般在 200500kg/m2一些藏书楼档案楼等可燃物品重量一般在 400600kg/m2火灾实例说明这类建筑物或房间发生火灾时抢救物资和扑救火灾非常困难而且楼板梁是直接承受可燃物品和被烧的构件被烧垮的可能性较大些同样其四周隔墙柱等也是受火烧构件也容易被火烧坏从而导致火灾很快蔓延到相邻房间和部位甚至整个建筑物被烧毁扩大灾情所以要求其耐火极限提高 0.50h 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根据每平方米地板面积的可燃物愈多(即火灾荷载愈多)则燃烧时间就愈长的道理也需要适当的提高其构件的耐火极限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可燃物多少与时间的关系见表 6 第 22 页共 2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火灾荷载与燃烧的时间关系 表 6 火灾荷载与燃烧的时间关系 表 6 可燃物数量 (磅英尺 2)(kgm2) 热 量 (英热量单位英尺 2) 燃烧时间相当标准 温度曲线的时间(h) 5(24) 40000 0.50 10(49) 80000 1.00 15(73) 120000 1.50 20(98) 160000 2.OO 30(147) 240000 3.00 40(195) 320000 4.50 50(244) 380000 7.00 60(293) 432000 8.00 70(342) 500000 9.00 注一个英热量单位252 卡 从表 6 可以看出根据不同可燃物数量的多少对建筑结构构件分别提出不同耐火极限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考虑到这些建筑物房间内的可燃物的数量不是固定的目前国内又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资料故本规范中规定可燃物超过 200kg/m2的房间其梁楼板隔墙等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在本规范第 3.0.2 条规定的基础上相应提高 0.50h安装有自动灭火系统的房间消防保护能力有提高对扑灭初起火灾有明显的效果不容易酿成大火所以对其组成构件的耐火极限可以不提高 3.0.8 本条对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应采取的相应防火措施作了规定是新增条文 玻璃幕墙当受到火烧或受热时易破碎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破碎事故造成火势迅速蔓延酿成大火灾危害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出现所谓的引火风道这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故本规范对采用玻璃幕墙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表 7 是国内外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实例 第 23 页共 2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实例 表 7 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实例 表 7 建筑物名称 层数 用 途 外墙特征 北京京广大厦 52 办公旅馆公寓等 有窗间墙 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39 办公展览等 有窗间墙 窗榄墙的玻璃幕墙 北京长富大厦 24 办公旅馆等 有窗间墙 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北京华威大厦 18 办公公寓商店等 有窗间墙 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昆明百货大楼 6 百货商店 无窗间墙 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武汉桥口百货楼 6 百货商店 无窗间墙 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美国亚持兰大海特摄政旅馆 23 旅 馆 黑色玻璃幕墙 香港交易所大楼 50 公共交易所旅馆等 金黄色玻璃幕墙 香港新鸿基大厦 50 办公商店旅馆等 茶色玻璃幕墙 针对目前国内外高层民用建筑玻璃幕墙的实际做法和发生火灾的经验教训本规范规定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采用岩棉矿棉玻璃棉硅酸铝棉等不燃烧材料是合理的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墙体(如轻质混凝土墙面)时填充材料也可采用阻燃泡沫塑料等难燃材料 为了防止火灾在垂直方向上迅速蔓延故本规范规定:对不设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必须在每层楼板外沿玻璃幕墙内侧设置高度不低于 0.80m 实体裙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应为不燃烧材料制成这样做有利于阻止和限制火灾垂直方向蔓延 我国广州福州厦门重庆昆明等市的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既无窗间墙也无窗槛墙这些高层民用建筑的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房间隔墙(水平方向上)之间的缝隙相当大 有的甚至大到 1520cm 一旦火灾发生就会成了 引火风道为此本规范规定玻璃幕墙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必须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阻止火势蔓延 3.0.9 本条是新增条文 本条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公用房间或部位的室内装修材料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4 页共 2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4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4.1.1 本条基本上保留了原条文本条对高层民用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作出了原则规定这是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容易蔓延和疏散扑灭难度大往往造成严重损失和重大伤亡事故及易燃易爆厂房仓库发生火灾时对高层建筑的威胁等因素确定的如某化肥厂因液化石油气槽车连接管被拉破大量液化气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炸死伤数十人在爆炸贮罐 70m 范围内的一座三层楼房全部震塌200m 外的房屋也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坏3km 外的百货公司的窗玻璃被破坏又如某市煤气厂液化石油气罐爆炸大火持续 20 多个小时燃烧面积达420000m2(附近苗圃被烧坏高压线被烧断造成 48 个工厂停电 26h)经济损失近500 万元北京某化工厂苯酚丙酮车间反应罐爆炸厂房和设备被炸坏数千平方米内烈火熊熊死 27 人伤 8 人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波及范围数百米死伤数十人经济损失 4000 余万元等等为了保障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吸取上述火灾教训并考虑目前各地高层建筑设置的实际情况本条提出必须注意合理布置总平面选择安全地点特别要避免在甲乙类厂(库)房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贮罐以及易燃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布置高层民用建筑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对高层民用建筑的危害 4.1.2 本条对布置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中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多油开关等保留了原条文的规定其理由是: 一 我国目前生产的快装锅炉 其工作压力一般为 0.11.3MPa 其蒸发量为 130t/h如果产品质量差安全保护设备失灵或操作不慎等都有导致发生爆炸的可能特别是燃油燃气的锅炉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故不宜在高层建筑内安装使用但考虑目前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尤其旧城区改造脱开高层建筑单独设置锅炉房困难较大目前国产锅炉本体材料生产质量与国外不相上下有差距之处是控制设备根据劳动部新颁布的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定的要求并参考了国外的一些做法本条对锅炉房的设置部位作了规定即如受条件限制锅炉房不能与高层建筑脱开布置时允许将其布置在高层建筑内但对燃油燃气锅炉的单台蒸发量和锅炉房的总蒸发量作了限制这样规定是为尽量减少一旦发生火灾所带来的危险性 第 25 页共 2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和发生爆炸的几率同时也考虑了一般规模的高层建筑对锅炉发热量的需求(1 台蒸发量为 2t/h 的锅炉其发热量为 1200000kcal/h每平方米采暖面积所需发热量为100kcal/h也就是说一台蒸发量为 2t/h 的锅炉可供 12000m2的房间采暖)另外还须符合本条 4.1.2.14.1.2.24.1.2.4 款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二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产生电弧时将使变压器内的绝缘油迅速发生热分解析出氢气甲烷乙烯等可燃气体压力骤增造成外壳爆裂大量喷油或者析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在电弧或火花的作用下引起燃烧爆炸变压器爆裂后高温的变压器油流到哪里就会烧到哪里致使火势蔓延如某水电站的变压器爆炸将厂房炸坏油火顺过道管沟电缆架蔓延从一楼烧到地下室又从地下室烧到二楼主控制室将控制室全部烧毁造成重大损失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多油开关等也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故规定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多油开关等不宜布置在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内对干式或不燃液体的变压器因其火灾危险性小不易发生爆炸故本条未作限制 三由于受到规划要求用地紧张基建投资等条件的限制如必须将可燃油油浸变压器等布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采取符合本条要求的防火措施 4.1.3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自备柴油发电机房离开高层建筑单独修建比较困难同时考虑柴油燃点较低发生火灾危险性较小故在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时也可布置在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灭火装置 4.1.4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显示控制中心是火灾的扑救指挥中心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要害部位之一应设在交通方便和发生火灾时不易延烧的部位故本条对消防控制室位置防火分离和安全出口作了规定 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不少建筑都设有消防控制室但也有的把消防控制室设于地下层交通极不方便的部位这样一旦发生大的火灾在消防控制室坚持工作的人员就很难撤出大楼故本条规定消防控制室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5 保留原条文据调查有些已建成的高层民用建筑内附设有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有的设在接近首层或低层部位有的设在顶层(如上海某百货公司顶层就设有一个能容纳千人的礼堂兼电影厅广州某大厦顶层设有能容纳二三百人的餐厅等)一旦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将给安全疏散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本条规定上述人员密集的厅室最好设在首层或二三层这样就能比较经济方便地 第 26 页共 2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在局部增设疏散楼梯使大量人流能在短时间内安全疏散如果设在其它层必须采取本条规定的 4 条防火措施 4.1.5A 本条是新增条文 一近几年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群死群伤火灾多发为保护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对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做出相应规定 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的房间如果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不利于人员疏散如某地一歌舞厅设置在袋形走道尽端火灾时歌舞厅疏散出口被烟火封堵人员无法逃生致使 13 人死亡 三为保证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员安全疏散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有关标准规定了这些场所的人数计算指标美国 NFPA101生命安全规范对这类场所人员密度指标的规定:无固定座位及较少集中使用的集会场所如礼堂礼拜堂舞池舞厅等 1.54 人/m2会议室餐厅宴会厅展览室健身房或休息室为 0.71 人/m2人员密度指标是按该场所净面积计算确定的 四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每个厅室的出口不少于两个的规定是考虑到当其中一个疏散出口被烟火封堵时人员可以通过另一个疏散出口逃生对于建筑面积小于 50m2的厅室面积不大人员数量较少疏散比较容易所以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 五一个厅室是指一个独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建筑面积限定在200m2是为了将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减少人员伤亡对此类场所没有规定采用防火墙而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与其它场所隔开是考虑到这类场所一般是后改建的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在构造上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又加强这类场所的防火分隔故做本条规定这类场所内的各房间之间隔墙的防火要求在本规范中已有相应规定本条不再做规定 六大多数火灾案例表明人员死亡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吸入有毒烟气而窒息死亡的因此对这类场所做出了防排烟要求 七疏散指示标志的合理设置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实际应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对安全疏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浓烟弥漫的情况下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顺利疏散避免造成伤亡事故为此特做本条规定本条所指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电致发光型(如灯光型电子显示型等)和光致发光型(如蓄光自发光型等)这些疏散指示标志适用于歌舞娱 第 27 页共 2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地下大空间场所作为辅助疏散指示标志使用 4.1.5B 本条是新增条文 一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极易燃烧难以扑救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甲乙类物品的商品不应布置(包括经营和储存)在半地下或地下各层的要求制定了本规定 二营业厅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时由于经营和储存的商品数量多火灾荷载大垂直疏散距离较长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扑救烟气排除和人员疏散都较为困难故规定不宜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规定不宜是考虑到如经营不燃或难燃的商品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三为最大限度减少火灾的危害同时考虑使用和经营的需要并参照国外有关标准和我国商场内的人员密度和管理等多方面情况对地下商店的总建筑面积做出了不应大于 20000m2并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的限定总建筑面积包括营业面积储存面积及其他配套服务面积等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解决目前实际工程中存在地下商店规模越建越大并采用防火卷帘门作防火分隔以致数万平方米的地下商店连成一片不利于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的问题 四关于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见 4.1.5A 条的说明 4.1.6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据调查一些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设在高层建筑的四层以上由于儿童缺乏逃生自救能力火灾时无法迅速疏散容易造成伤亡事故为此做出相应规定 4.1.7 对原条文的部分修改 一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实践经验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要迅速靠近起火建筑消防人员要尽快到达着火层(火场)一般是通过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出入口从楼梯间进入起火层开展对该层及其上下层的扑救作业 登高消防车功能试验证明高度在 5m进深在 4m 的附属建筑不会影响扑救作业故本条对其未加限制 二国内外不少火灾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本条规定的必要性1991 年 5月 28 日大连饭店(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云梯车救出无法逃生的人员1993 年 5 月13 日南昌万寿宫商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云梯车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座建筑倒塌之前6min云梯车把楼内所有人员疏散完毕1979 年 7 月 29 日肯尼亚内罗毕市市中心一座 17 层的办公楼发生火灾由于该大楼平面布置较为合理为使用登高 第 28 页共 2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消防车创造了条件减少了火灾损失1970 年 7 月 23 日美国新奥尔良市路易斯安纳旅馆发生火灾1973 年 11 月 28 日日本熊本县太洋百货商店大火1985 年 4 月19 日我国哈尔滨市天鹅饭店火灾都是由于平面布置比较合理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而救出了不少火场被困人员反之1984 年 1 月 4 日韩国釜山市一家旅馆发生火灾由于大楼总平面不合理周围都有裙房街道又狭窄交通拥挤尽管消防队出动数十辆各种消防车也无法靠近火场只能进入狭窄的街道和旅馆大楼背面进行人员抢救和灭火行动云梯车虽说能伸至楼顶但没有适当位置供它停靠消防队员只得从楼顶放下救生绳和绳梯让直升飞机发挥营救人员的作用 三由 1/3 周边改为 1/4 周边的理由是: 目前有些高层建筑特别是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平面布置为方形还有些高层办公楼旅馆等也是这样的平面布置因此根据基本满足扑救需要也照顾到这些实际情况故改为 1/4 周边不应布置相连的大裙房 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长边或 1/4 周边长度其目的要使登高消防车能展开工作所以在布置时要考虑这一基本要求 4.1.8 不少建筑物在地下室或其它层设有汽车停车库如深圳国贸中心北京长城饭店西苑饭店等均在地下层设有汽车库为了节约用地和方便管理使用与高层民用建筑结合在一起修建的停车库将会逐渐增加 根据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对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作了防火规定: 一为了使停车库火灾限制在一定范围一旦发生火灾不致威胁到高层其它部位的安全要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墙和 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二汽车库的出口应与建筑物的其它出口分开布置以避免发生火灾时造成混乱影响疏散和扑救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库其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4.1.9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容易燃烧爆炸的可燃气体其爆炸下限约 2%以下比重为空气的 1.52 倍火灾危险性大它通常以液态方式贮存在受压容器内当容器管道阀门等设备破损而泄漏时将迅速气化遇到明火就会燃烧爆炸如某厂家属宿舍一住户的液化石油气灶具阀门未关液化气外漏点火时发生爆炸数人伤亡建筑起火某住户的液化石油气瓶角阀破坏发生火灾烧毁了一个单元房屋 第 29 页共 2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并烧伤一人上海某住宅火灾抢出来的液化气瓶因未注意及时关闭阀门跑出的液化气遇明火发生爆炸死伤几十人 在国外高层建筑中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如韩国的大然阁饭店因二楼咖啡馆液化石油气瓶爆炸将 21 层的大楼全部烧毁死亡 164 人伤60 人巴西圣保罗市 31 层的安得拉斯大楼火灾由于液化石油气助长火势火焰窜出窗口十几米楼内装修全部烧毁死伤 340 多人 鉴于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危险性大和高层建筑运输不便如用电梯运输气瓶一旦液化气漏入电梯井容易发生严重爆炸事故等因素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故本条规定凡使用可燃气体的高层民用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设置管道煤气或管道液化石油气其具体设计要求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燃气灶开水器等燃气或其它一些可燃气体用具当设备管道损坏或操作有误时往往漏出大量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浓度时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开水器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饭店 15 楼和某办公楼煤气开水器因管理人员操作不慎点火时产生燃爆把本大楼的一些窗户玻璃震碎故作本条规定 4.1.10 在没有管道煤气的高层宾馆饭店等若使用丙类液体作燃料时其储罐设置的位置又无法满足本规范 4.2.5 条所规定的防火间距在采取必要的防火安全措施后也可直埋于高层主体建筑与其相连的附属建筑附近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或不限本条中所说的面向油罐一面 4.00m 范围内的建筑物外墙为防火墙时4.00m范围是指储罐两端和上下部各 4.00m 范围见图 2 4.1.11 本条为新增条文据调查目前全国 470 余个城市约有 1/3 左右的城市使 第 30 页共 3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用可燃气体作为燃料其中有一些是瓶装液化石油气当其使用于高层建筑时必须采用集中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气化间而后利用管道将燃气送至楼内 一我国近几年来有不少城市如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市江苏省的无锡常州南通苏州等市有不少宾馆饭店综合建筑等设有液化石油气气化间其容量少则 10 瓶以上多则三四十瓶(50kg/瓶) 二过去几年国家虽没有对液化石油气气化间在防火要求上作出规定但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参考了国外有关规定或安全资料作了大量工作在防火上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安全做法值得借鉴 三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外资料规定的基础上本条作了以下规定: 1.为了安全并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取得一致规定总储量不超过 1.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气化间可与高层建筑直接相连的裙房贴邻建造但不能与高层建筑主体贴邻建造 2.总储量超过 1.00m3且不超过 3.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气化间一定要独立建造且与高层主体建筑和直接相连的裙房保持 10m 以上的防火间距 3.瓶装液化石油气气化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这与高层主体建筑和高层主体建筑直接相连的裙房的耐火等级相吻合 4.为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应在总进出气管上设有紧急事故自动切断阀 5.为了迅速而有效地扑灭液化石油气火灾在气化间内必须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如 1211 或 1301CO2等灭火系统 6.液化石油气如接头阀门密封不严容易漏气达到爆炸浓度遇火源或高温作用容易发生爆炸起火因此应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 7.为了防止因电气火花而引起的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安装在气化间的灯具开关等必须采用防爆型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采用耐火电线 8.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一旦漏气容易积聚达到爆炸浓度发生爆炸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故作此规定 9.为了稀散可燃气体使之不能达到爆炸浓度气化间应根据条件采取人工或自然通风措施 4.2 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 第 31 页共 3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4.2.1 基本保留了原条文本条规定的防火间距主要是综合考虑满足消防扑救需要和防止火势向邻近建筑蔓延以及节约用地等几个因素并参照已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现状确定的 一满足消防扑救需要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需要使用消防水罐车曲臂车云梯登高消防车等车辆消防车辆停靠通行操作结合火灾实践经验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本条规定高层主体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m与其它三四级的低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耐火等级低火势蔓延威胁大故防火间距较一二级建筑相应提高为 11m 与 14m 二防止火势蔓延造成火势蔓延主要有飞火(与风力有关)热辐射和热对流等几个因素火灾实例证明在大风的情况下从火场飞出的火团可达数十米数百米甚至更远些显然如按这个因素确定防火间距势必与节约用地精神不符至于热对流对相邻建筑蔓延威胁比热辐射要小些因为热气流喷出门窗洞口后就向上升腾对相邻建筑的影响比热辐射小所以考虑这个因素的实际意义不大由此可见考虑防火间距的因素主要是热辐射强度 影响热辐射强度的因素较多诸如:发现和扑救火灾时间的长短建筑的长度和高度气象条件等但国内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试验数据国外虽有按热辐射强度理论计算防火间距的公式但都没有把影响热辐射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发现和扑救火灾早晚火灾持续时间)考虑进去因而计算出来的数据往往偏大在实际中难于行得通因此对热辐射也只能是结合一些火灾实例视其对传播火灾的作用予以粗略考虑 三节约用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修建高层建筑是要达到多占空间少占地的目的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兴建高层建筑是结合城市改造进行的一般都是拆迁旧房原地建起新高层建筑用地比较紧张本条规定的防火间距考虑了这个因素 据调查有不少高层民用建筑底层周围常常布置一些附属建筑如附设商店邮电营业厅餐厅休息厅以及办公修理服务用房等这些附属建筑和高层主体建筑不区别对待一律要求 13m 防火间距不利于节约用地也是不现实的故引用了建规的规定其防火间距分别是 679m 四防火间距现状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长沙南京沈阳哈尔滨厦门福州等市兴建的各种高层建筑其实际间距长边方向一般为 2030m最大的达 4050m短边方向一般在 1215m 第 32 页共 3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之间上海广州一些老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距离一般为 1012m 左右个别的也有 35m 的可见本条规定与现状大体相符 现举一个火灾案例供设计者参考1972 年 2 月 24 日巴西圣保罗市安德拉斯大楼发生火灾下午 4 时发现起火4 时 26 分消防队员到达时火焰正席卷大楼正面向屋顶延伸火焰达 40m 宽100m 高伸向街道至少有 15m 远强烈的热辐射和外伸的火舌使街对面 30m 远处的两幢公寓楼被卷入受到严重损害 4.2.24.2.4 这三条是原规范第 3.2.1 条的注的改写针对注与表关系不太密切改为条更为明确便于执行 4.2.5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对储量在本条规定范围内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化学易燃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作了规定 据调查有些高层建筑的锅炉房使用燃油(原油柴油等)锅炉并根据锅炉燃料每日的用量来源的远近和运输条件等情况设置燃料储罐一般容量为几十至几百立方米如广州某宾馆的燃料储罐总储量为 200m3距高层主体建筑在 100m 以上 另外有些科研楼医院通讯楼和多功能的高层建筑需用一些化学易燃物品可燃气体等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本条借鉴火灾爆炸事故的经验教训参照建规有关规定并根据高层建筑应比低层建筑要求严一些的精神作了本条防火间距的规定 4.2.6 液氧储罐如若操作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强烈燃烧危害很大所以本条对高层医院液氧储罐库房的总容量作了限制并对设置部位采取的防火措施也作了规定 4.2.7 本条表 4.2.7 规定的防火间距也是依据第 4.2.1 条说明中阐明的几个因素和下述情况确定的 一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甲乙类厂房附近如丙丁戊类的厂房库房等必须布置时其防火间距应符合表 4.2.7 的规定 对丙丁戊类的厂房库房目前设在大中城市市区的还比较多需要规定其与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本条参照建规的有关规定和消防实践以及高层民用建筑的重要性等在表 4.2.7 中作了具体规定 二煤气调压站的防火间距是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的但考虑到二类高层建筑与一类高层建筑要有所区别故前者比后者 第 33 页共 3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相应地减少 三液化石油气的气化站混气站的总储量和防火间距是根据多次液化石油气火灾的经验教训提出的火灾实例说明液化石油气储罐一旦发生爆炸起火燃烧快火势猛烈危及范围广(一般为 4050m有的达 100200m)本着既保障安全又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定为 3550m液化石油气瓶库为 1525m 从火灾实例看单罐容积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火灾燃烧范围的大小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和一般情况下的扩散范围等因素在规范 4.2.7 条中规定了单罐容积不宜超过 10m3 鉴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后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防火间距上要求比二类建筑大些故在表 4.2.7 规定中予以区别对待 煤气调压站(箱)的进口压力是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而修改的亦可参照上述规范的规定执行 4.3 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 4.3.1 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往往复杂多样给消防扑救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有的底部附建有相连的各种附属建筑如在设计中对消防车道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靠近建筑物往往延误灭火战机造成重大损失如某厂大楼由于其背面没有设置消防车道发生火灾时延误了战机致使大火燃烧了 3 个多小时扩大了灾情为了给消防扑救工作创造方便条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并根据各地消防部门的经验对高层建筑作了在其周围设置环形车道的规定但不论建筑物规模大小一律要求环形消防车道会有困难为此作了放宽 据调查高层建筑的长度一般为 80150m但也有少数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广面积大其长度超过 200m这种建筑也会给扑救带来不便为了便于扑救故规定了总长度超过 220m 的建筑要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如没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发生火灾时不仅影响人员疏散还会妨碍消防扑救工作参照建规的有关规定故在本条中作了相应的规定人行通道也可利用前后穿通的楼梯间 4.3.2 有些高层建筑由于通风采光或庭院布置绿化等需要常常设有面积较大的内院或天井这种内院或天井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消防车进不去就难于扑救 为了便于消防车迅速进入内院或天井及时控制火势和车辆在天井或内院内有回旋余地故规定了短边长度超过 24m 的内院或天井宜加设消防车道的要求短边 第 34 页共 3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24m 以上的要求主要考虑消防车进得去且易掉头出来 4.3.3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消防车迅速开到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海水库沟渠等)和消防水池取水灭火故本条规定凡是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均应设有消防车道 4.3.4 本条规定的消防车道宽度是按单行线考虑的消防车道距地面上部障碍物之间的净空是参照建规的要求拟定的一般能满足目前通用的消防车辆尺寸的要求如有特殊大型消防车辆通过应与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4.3.5 规定回车场面积一般不小于 15m15m(如图 3 所示) 主要是根据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几种大型消防车而提出的如曲臂登高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为 12mCFP2/2型干粉泡沫联合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为 11.5m个别大型车辆如进口的火鸟曲臂登高消防车车身全长达 15.7m15m15m 的回车场还不够用遇有这种情况其回车场应按当地实际配置的大型消防车确定 根据地形回车场也可作成 YT 形的回车道 据调查有的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沟渠的侧墙和盖板由于承载能力过小不能满足大型消防车行驶的需要故本条作出了原则规定 4.3.6 本条规定的尺寸是根据目前我国各城市使用的消防车外形尺寸(如图 4 所示)并参照建规要求制定的所规定的尺寸基本与建规尺寸一致其目的在于发生火灾时便于消防车无阻挡地通过迅速到达火场顺利开展扑救工作 第 35 页共 3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4.3.7 本条规定是针对有些高层建筑常常在消防车道靠近建筑物一侧有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有可能阻碍消防车的通行和扑救工作故要求在设计总平面时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合理布置上述设施以确保消防车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 36 页共 3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5 防火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5.1 防火和防烟分区 防火和防烟分区 5.1.15.1.4 这几条基本上保留了原规范该条的内容 一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防火和防烟分区的划分是极其重要的有的高层建筑规模大空间大尤其是商业楼展览楼综合大楼用途广可燃物量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迅速温度高烟气也会迅速扩散必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除应减少建筑物内部可燃物数量对装修陈设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以及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划分防火和防烟分区 例如某医院大楼每层建筑面积 2700m2没有设防火墙分隔也无其它防火安全措施三楼着火将该楼层全部烧毁由于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板火才未向下蔓延而某学校一座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学生宿舍楼占地面积为 1312m2由于设了三道防火墙起火时防火墙阻止了火势蔓延使 2/3 的房间未被烧掉又如美国二十六层的米高梅饭店内部设有 2076 套客房4600m2的赌场1200 个座位的剧场可供 11000 人就餐的 8 个餐厅以及百货商场等该饭店设备豪华装修精致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现代旅馆但是设计时忽略了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致使建筑物内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主要问题是:采用了大量的可燃建筑装修材料家具和陈设大多数是木质等可燃材料致使室内火灾荷载大大楼又缺少必需的防火分隔甚至4600m2的赌场内没有采取任何防火分隔和防烟措施防火墙上开的一些大洞孔穿过楼板的各种管道缝隙没有堵塞因此当 1980 年 11 月 21 日一楼餐厅发生火灾时由于发现较晚扑救不奏效火势迅速蔓延(餐厅内有大量的可燃物)顿时餐厅变成了一片火海由于没有设防火分隔门火很快通过门洞扩大到邻接的赌场这场火灾导致 84 人死亡和 679 人受伤的惨重恶果 巴西圣保罗三十一层的安得拉斯大楼和二十五层的焦马大楼前者室内为大统间没有采用不燃烧材料作隔断加之窗间墙(多数为落地窗)而后者结构是耐火的但其内部没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而且只有一座敞开式楼梯间在起火后烟气迅速扩散火势迅猛异常由于不能及时使大量人员撤离大楼造成了 179 人死亡300 人受伤的惨痛火灾事故 二防火分区的划分既要从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方面考虑又要顾及到 第 37 页共 3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便于平时使用管理以节省投资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由于用途性能的不同分区面积大小亦不同如北京中医医院标准层面积为 1662m2按东西区病房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为 831m2又如北京饭店新楼标准层面积为 2080m2用防火墙划分为三个面积不等的防火分区如图 5 三比较可靠的防火分区应包括楼板的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两部分所谓水平防火分区就是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所谓垂直防火分区就是将具有 1.5h 或 1.0h 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两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2m)将上下层隔开当上下层设有走廊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将相连通的各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 防火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生火灾时可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有利于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以美国芝加哥的 John Hancock 大厦为例在这幢高 300m 的塔式建筑物中在上部楼层套间内至少发生过 20 次火灾但没有一次火灾蔓延到套间以外其主要原因就是防火分隔设计得当又有较好的防火安全设备 国外有关标准规范中也规定了高层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例如法国的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 2500m2德国规定高层住宅每隔 30m 设一道防火墙一般高层建筑每隔 40m 设一道防火墙日本规定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10 层以下部分 1500m211 层以上部分根据其吊顶墙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防火门情况 分别规定为 100 200 500m2美国规定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为 1400m2原苏联规定非单元式住宅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为 500m2(地下室与此相同)虽然各国划定防火分区面积各异但其目的都是要求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以防火墙和防火门窗等以及楼板分成若干防火分区以便一旦发生火灾时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损失 第 38 页共 3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规范 5.1.1 条根据我国一些高层建筑对防火分区划分的实际做法并参照国外有关标准规范资料将防火分区的面积规定为表 5.1.1 中所列的三种数字对一类高层建筑如高级旅馆商业楼展览楼图书情报楼等以及高度超过 50m 的普通旅馆办公楼等其内部装修陈设等可燃物多且有贵重设备并且设有空调系统等一旦失火容易蔓延危险性比二类建筑大因此将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为 1000m2二类高层建筑如普通旅馆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内部装修陈设等相对少些火灾危险性也会比一类建筑相对少些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为 1500m2这样规定是根据我国目前经济水平以及消防扑救能力提出的地下室规定建筑面积 500m2为一个防火分区因为地下室一般是无窗房间其出口的楼梯既是疏散口又是排烟口同时又是消防扑救口火灾时人员交叉混乱不仅造成疏散扑救困难而且威胁地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地下室防火分区的面积要求严是必要的合理的表 5.1.1 规定的防火分区面积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能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能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使建筑物的安全程度大为提高例如某市第一百货商店8 楼的静电植绒车间失火由于相邻部位都设有自动喷水头对阻止火势蔓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保证了相邻部位的安全因此对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 1 倍当局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则该局部面积可增加 1 倍 四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建筑高度较低火灾时疏散较快且扑救难度也比较小易于控制火势蔓延当高层主体建筑与裙房之间用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分开时其裙房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建规的规定执行 目前有些商业营业厅展览厅附设在高层建筑下部面积往往超过规范较多还有些商业高层建筑每层面积较大经过对 20 多个建筑的调查4000m2能满足使用要求故调整为 4000m2以利执行 五据调查有些高层公共建筑在门厅等处设有贯通 23 层或更多的各种开口如走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为了既照顾实际需要又能保障防火安全应把连通部位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本规范表 5.1.1 的规定如果总面积超过规定应在开口部位采取防火分隔设施使其满足表 5.1.1 的要求已有一些高层建筑是这样做的例如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北京长富宫饭店和北京亮马河大厦等 5.1.5 本条是新增的建筑物中的中庭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希腊人最早在建筑物中利用露天庭院(天井)这个概念后来罗马人加以改进在天井上盖屋顶便形成了受 第 39 页共 3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到屋顶限制的大空间中庭今天的中庭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有称四季庭或共享空间的 中庭的高度不等有的与建筑物同高有的则只是在旅馆的上面或下部几层例如美国 1975 年亚特兰大兴建的七十层桃树中心广场旅馆中庭布置在底部六层周围环境天窗采光底层大厅有 30m 长的瀑布花坛盆景等物这些景物与建筑物交映生辉 国内外高层建筑设有中庭的举例见表 8 国内外设有中庭的高层建筑举例 表 8 国内外设有中庭的高层建筑举例 表 8 序号 建筑名称 层数 中庭设置特点及消防设施 1 北京京广大厦 52 中庭 12 层高回廊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和水幕系统 2 广州白天鹅宾馆 31 中庭开度为 70m11.5m高 10.8m 3 上海宾馆 26 中庭高 13m回廊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4 北京长城饭店 18 中庭 6 层高回廓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系统设有排烟系统防火门 5 厦门假日酒店 6 中庭 6 层高回廊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系统设有排烟系统防火门 6 厦门海景大酒店 26 中庭 6 层高回廊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系统设有排烟系统防火门 7 西安(阿房宫)凯悦饭店 13 中庭 10 层高(36.9m)回廊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系统和防火卷帘 8 厦门水仙大厦 18 中庭 3 层高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9 厦门闽南贸易大厦 33 中庭设在裙房紧靠主体建筑旁的连接处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10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42 中庭设在大厦中间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加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房间通 向走向走道为乙级防火门 第 40 页共 4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续表 8 续表 8 序号 建筑名称 层数 中庭设置特点及消防设施 11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41 中庭设在底下高 16m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中庭 25 层高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设备 12 美国田纳西州海厄特旅馆 25 中庭 25 层高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设 备 13 美国旧金山海厄特摄政旅馆 22 中庭 22 层高各种小空间与大空间相配合信息交融 14 美国亚持兰大桃树广场旅馆 70 中庭 6 层高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水水幕设备 15 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 37 中庭 35 层高设有自动报警喷水和排烟设备 16 北京艺苑中心 10 中庭 10 层高回廊设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设备 17 日本新宿 NS 大楼 30 贯通 30 层防火重点是一二层楼店铺火灾防火门和卷帘分隔3 楼设 2 台 ITV 摄影机探测器 以上举出的只是部分高层建筑设有中庭的例子进入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有不少高层建筑仿效中庭的设计仅以厦门市 1980 年实行经济特区以来已经建成和还在施工设计的 60 余幢高层建筑设有中庭建筑的就有 10 多幢在防火设计方面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在设计中庭时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发生火灾时如何保证室内人员的安全一般建筑物防火处理的方法是设置防火分区或是设法把局部发生的火灾限制在其发生的范围内即设置防火隔断然而中庭建筑其防火分区被上下贯通的大空间所破坏因此中庭防火设计不合理时其火灾危害性大 1973 年 3 月 2 日美国芝加哥海厄特里金西奥黑尔旅馆夜总会中庭发生火灾造成 30 多万美元的损失1977 年 5 月 13 日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厦火灾是由办公室烧到中庭的造成 30 多万美元的损失1967 年 5 月 22 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伊诺巴施格百货大楼发生火灾由于中庭与其它楼层未进行防火分隔致使二层起火后很快蔓延到中庭中庭玻璃屋顶倒塌造成 325 人死亡损失惨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庭防火作了严格规定结合国外情况本规范作出了如下规定: 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2.与中庭相连的过厅通道等相通处应设乙级防火门或复合型防火卷帘主要起防火防烟分隔作用不论是中庭或是过厅等部位起火都能起到阻火阻烟作用 第 41 页共 4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3.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间距不应小于 2.0m但也不应大于 2.8m 4.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设置排烟设施在本规范第八章作了具体规定 5.1.6 本条基本上保留原条文的内容为了着火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本规范要求设置排烟的走道 房间(但不包括净高超过 6m 的大空间房间如观众厅)等场所应采用档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50m 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高层建筑多用垂直排烟道(竖井)排烟一般是在每个防烟区设一个垂直烟道如防烟区面积过小使垂直排烟道数量增多会占用较大的有效空间提高建筑造价如防烟分区的面积过大使高温的烟气波及面积加大会使受灾面积增加不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本条对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作了规定防烟分区的划分如下: 1.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2.走道和房间(包括地下室)按规定都设置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按分设或合设的情况划分防烟分区 3.一座建筑物的某几层需设排烟设施且采用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时其余各层(按规定不需要设排烟设施的楼层)如增加投资不多可考虑扩大设置范围各层也宜划分防烟分区设置排烟设施 5.2 防火墙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隔墙和楼板 5.2.15.2.2 防火墙是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措施在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和重视许多火灾实例说明防火墙设在建筑物转角处不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为了防止火势从防火墙的内转角或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蔓延要求门窗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具体数据采用了建规第 7.1.5 条的规定从火灾实例说明如相邻两窗之间一侧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 0.9h 的不燃烧固定窗扇的采光窗也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故可不受距离限制 5.2.3 本条对在防火墙上开门窗提出了要求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浓烟和火焰通常穿过门窗洞口蔓延扩散为此规定了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在开口部位设置防火门窗实践证明耐火极限为 1.20h 的甲级防火门基本能满足控制一般火灾所需要的时间当然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再高些对防火就更好 但因目前经济技术条件所限 采用耐火极限为 1.20h 的防火门较为适宜 5.2.4 经过近 10 年的实践 证明本条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修订时仍保留了本条 第 42 页共 4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防火墙是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分隔物应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在火灾时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故规定输送煤气氢气汽油乙醚柴油等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为了防止通过空隙传播火焰故要求用不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为防止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扩大火势蔓延要求管道外面的保温隔热材料采用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并对穿墙处的缝隙要用不燃烧材料仔细堵塞好 5.2.5 本条根据原规范第 4.2.5 条的内容修改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时若留有缝隙或堵塞不严一旦室内发生火灾是非常危险的燃烧产物如烟气和其它有毒气体会很快穿过缝隙和孔洞而扩散到相邻房间和上部楼层影响楼内人员疏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如西班牙萨拉戈市中心科拉纳旅馆地下餐厅厨房着火火势很快蔓延扩大通过吊顶上没有堵死的管道洞口蔓延到上面一层直到十一层的办公室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扩大了灾情国内高层建筑这样的教训也不少故作此条规定 5.2.6 经实践证明原规范本条的规定是必要的根据某些现有高层建筑发生的问题和火灾的经验教训要求走道两侧的隔墙面积超过 100m2的房间隔墙贵重设备房间隔墙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隔墙以及病房等房间隔墙均应砌至梁板的底部不留缝隙以阻止烟火流窜蔓延不致使灾情扩大 据调查目前有些高层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对此未引起注意仍有不少装有吊顶的高层建筑在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分隔墙只做到吊顶底皮没有做到梁板结构底部一旦起火容易在吊顶内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蔓延扩大就是没有吊顶走道墙壁如不砌到结构底部留有洞孔缝隙也会成为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途径对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 5.2.7 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装置设备室是固定灭火系统的心脏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必须保证该装置不受火势威胁确保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次局部修订时考虑到通风空调机房是通风排烟管道汇集的房间也是火势蔓延的重要部位为阻止通风空调机房内外失火时相互蔓延扩大所以本条规定对自动灭火系统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5.2.8 本条基本上保留了原规范第 4.2.7 条的内容只是在文字上做了个别改动 原 4.2.7 条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这一定性用语改为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 30kg/m2的定量用语以便于设计和建审人员掌握执行地下室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气会很快充满整个地下室给疏散和扑救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故本条作了较 第 43 页共 4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严格的规定其根据是日本某大楼防火设计中火灾荷载不大于 30kg/m2 5.3 电梯井和管道井 电梯井和管道井 5.3.1 发生火灾时电梯井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如与其它管井连通一旦起火容易通过电梯井威胁其它管井扩大灾情因此应独立设置 电梯井一般都与梯厅及其它房间相连接所处的位置重要若在梯井内敷设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管道或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是不安全的据调查有些单位忽视这一点将无关的电缆混设在梯井如某通信楼将其它通信电缆都敷设在梯井内这不仅增加了火灾危险性而且一旦失火容易蔓延扩大所以本条对此作了规定 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梯井是火灾蔓延的通道之一一旦发生火灾电梯井就很容易成为拔烟火的通道所以规定电梯井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和底部及顶部的通气孔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 5.3.2 高层建筑的各种竖向管井都是火灾蔓延的途径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扩大要求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单独设置不应混设某宾馆的垃圾道与烟道连在一起后因 20 层处的烟道破裂不能使用这种设计不安全所以应加以限制 为了防止火灾时将管井烧毁扩大灾情规定上述管道井壁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为 1.00h 5.3.3 高层建筑的竖向管道井和电缆井都是拔烟火的通道若防火分隔不当或未作恰当的防火处理当建筑物某层起火时竖井不仅会助长火势而且还成为火与烟气迅速传播的途径造成扑救困难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使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建成的许多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填堵密实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便于管子检修更换又要保证防火安全有些竖井如果按层分隔确有困难可每隔 23 层加以分隔 10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考虑到火灾扑救难度更大垂直蔓延速度更快等不利情况因此要求每层进行防火分隔 5.3.4 垃圾道是容易起火的部位因为经常堆积纸屑棉纱破布等可燃杂物遇有烟头等火种极易引起火灾这样的火灾事例不少例如日本东京都国际观光旅馆1976 年 4 月因旅客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垃圾道底层垃圾着火火焰由垃圾 第 44 页共 4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道蔓延从上层垃圾门窜出烧毁 710 层的客房某候机楼因烟头烧着垃圾道内的可燃物而起火险些把放在垃圾道前室内的煤油烧着因扑救及时而未造成重大火灾某高层办公大楼垃圾道设置在楼梯间的中央部位曾多次起火为此本条要求垃圾道不得设在楼梯间内宜设在靠外墙的安全部位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这样对防止烟火的危害是必要的 5.4 防火门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5.4.1 防火门窗是建筑物防火分隔的措施之一通常用在防火墙上楼梯间出入口或管井开口部位要求能隔烟火防火门窗对防止烟火的扩散和蔓延减少损失起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其有严格要求日本对防火门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将防火门分为甲乙种两类甲种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为 1.502.00h乙种防火门为 0.501.50h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条将防火门窗定为甲乙丙三级并对其最低耐火极限作了规定即甲级 1.20h乙级 0.90h丙级 0.60h 5.4.2 为了充分发挥防火门的阻火防烟作用并便于使用明确规定了防火门的开启方向并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要求相应装设一些使门能自行关闭的装置如设闭门器双扇或多扇防火门还应增设顺序器常开的防火门再增设释放器和信号反馈等装置 5.4.3 在高层主体建筑与配楼之间一般留有变形缝(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若将防火门设在变形缝中间由于防火分区之间温度地基等原因发生火灾时烟火易扩散蔓延成灾因此规定防火门设在楼层较多一侧且向楼层较多一侧开启以防止火焰通过变形缝蔓延而造成严重后果 5.4.4 本条主要是针对一些公共建筑物中(如百货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等)因面积过大超过了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的规定考虑到使用上的需要若按规定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取特殊的防火处理办法设置作为划分防火分区分隔设施的防火卷帘平时卷帘收拢保持宽敞的场所满足使用要求发生火灾时按控制程序下降将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的范围之内所以用于这种场合的防火卷帘需要确保防火分隔作用条文中规定了两种方法:一是防火卷帘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GB 7633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进行耐火试验包括背火面温升在内的各项判定条件判定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二是同样按照 GB 7633 进行耐火试验根据该标准中关于无隔热保护层的铁皮卷帘免测背火面温升的规定和国家产品标准 GB 14102钢质防火卷帘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只以距背火面一定距离的辐 第 45 页共 4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射热强度和帘面是否穿火来判定其耐火极限的卷帘按照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非隔热防火卷帘所得耐火极限数据远比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隔热型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要长得多所以不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能达到非隔热防火分隔的要求而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则具有隔热功能能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为便于区别在国家防火卷帘新的分级标准出台之前暂称后者即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防火卷帘为特级防火卷帘而称前者为普通防火卷帘或简称防火卷帘由于普通防火卷帘的隔火作用达不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所以本条规定若采用这种卷帘应在卷帘两侧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喷水延续时间不低于 3.00h喷头的喷水强度不应小于 0.5L/sm喷头间距应为 2.00m 至 2.50m喷头距卷帘的距离宜为 0.50m以上喷水系统的技术参数详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有关条文规定 本条这次修订首先删去原条文中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的用语避免不分场合都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的误解现条文中用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避开了代替的词语与 5.1.1 条相呼应表明采用卷帘是在设防火墙有困难时的特殊处理方法二是强调作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卷帘必须具备防火墙的防火分隔作用原条文中要求其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执行中人们自然会理解这种用途的防火卷帘应按防火墙的耐火试验方法进行耐火试验并按其判定条件确定耐火极限既然防火卷帘有专门试验方法怎么又要求按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 9978 进行试验呢?原条文对试验方法的表述不确切实际上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 9978 与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GB 7633虽然受火条件等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但构件结构形式承载约束条件等是有差别的 GB 7633 中规定了无隔热保护的铁皮卷帘免测背火面温升当然也不以背火面温升作为判定条件但有隔热保护的铁皮卷帘或非铁皮卷帘不属于前述范围当然应当作为判定条件现条文表述与 GB 7633 的规定一致这种将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实际上满足了防火隔热要求可称这种防火卷帘为特级防火卷帘又与 GB 14102钢质防火卷帘通用技术条件的普通防火卷帘分级相区别三是条文中规定两种方法供设计选用: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涌现的汽雾式钢质防火卷帘双轨双帘无机复合防火卷帘蒸发式汽雾防火卷帘等均属特级防火卷帘是本条顺利实施的物质条件同时对普通防火卷帘采用喷水系统保护也作了更明确的要求增强了条文的可行性 第 46 页共 4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5.4.5 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常常是惊慌失措一旦疏散路线被堵更增加了人们的惊慌程度很不利安全疏散因此用于疏散通道的防火卷帘应在帘的两侧设有启闭装置并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5.5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5.5.1 本条是根据许多火灾事故教训提出的有些体育馆剧院电影院大礼堂的屋顶采用钢屋架未作防火处理耐火极限低发生火灾时很快塌架造成严重损失和伤亡事故如某市文化广场(6000 座位以上)采用钢屋架承重起火后不到20min 就塌架造成重大损失又如某市体育馆(5000 座位)的钢屋架失火时在十几分钟内就塌架也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在采用金属屋架时应进行防火处理1989 年 3 月 1 日凌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大厦起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 万美元之巨这次火灾使楼板表面的混凝土酥松脱落钢筋部分裸露然而在这长达 2h 的火灾中大厅钢梁和钢柱等却未受到丝毫损坏其原因在于钢柱钢梁等承重钢结构喷涂了一层防火涂料事后经鉴定钢梁钢柱的强度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可以继续使用这说明防火涂料经受了实际火灾的考验涂料的防火性能是有效的可靠的本条规定屋顶承重钢结构应采取外包不燃烧材料或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使其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的要求同时吊顶望板保温材料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以减少发生火灾时对屋顶钢结构的威胁 5.5.2 本条是新增加的其理由同 5.5.1 条 5.5.3 此条基本保留了原规范的内容高层建筑的变形缝因抗震等需要留得较宽发生火灾时有很强的拔火作用如某饭店一次地下室失火大量浓烟通过变形缝等竖向结构缝隙扩散到全楼特别是靠近变形缝附近的房间更为严重因此要求变形缝构件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据调查有些高层建筑的变形缝内还敷设电缆这是不妥当的万一电缆发生火灾必然影响全楼的安全为了消除变形缝的火灾危险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本条规定变形缝内不应敷设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对穿越变形缝的上述管道要按规定作处理 第 47 页共 4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6.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6.1.1 本条是对原条的修订高层建筑的高度高层数多人员集中发生火灾时烟和火通过垂直通道或各种管井向上蔓延速度快由于垂直疏散距离长人流密集使疏散困难因此要求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能使起火层的人员尽快脱离火灾现场处于两个楼梯之间或是外部出口之间的人员当其中一个出口被烟火堵住时可利用另一处楼梯间或出口达到疏散的目的对不超过十八层的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放宽要求的理由如下: 一塔式住宅布置的主要特点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因此其疏散路线较相同面积的通廊式住宅要短疏散路线也较简捷每层面积由原定 500m2改为 650m2的理由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各个房型的面积限定每层 500m2会给工程设计和使用带来不便在修订过程中北京上海等设计单位对此提出要求修改的意见经修订组研究作了每层面积的调整仍然限定每层为 8 个住户这样可以控制每层的总人数不会由此产生疏散上的不安全因素 塔式住宅设一座防烟楼梯间和一部兼用的消防电梯在高度不超过十八层时遇有火灾基本上可以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对火灾扑救的需要 二单元式住宅受平面设计和面积指标的限制在一个单元内要求设两个安全出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规定设一座疏散楼梯但放宽是有条件的原条文中且从第七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要求从现阶段的国情民情来看有难度修订时调整为十层并强调单元住宅的疏散楼梯必须出屋顶的要求 三为节省交通面积又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作了 6.1.1.3 款的规定 6.1.2 本条是新增加的剪刀楼梯有的称为叠合楼梯或是套梯它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剪刀楼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剪刀楼梯在平面设计中可利用较为狭窄的空间可起两个楼梯的作用楼梯段应是完全分隔的 第 48 页共 4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国内外有相当数量的高层建筑它的高层主体部分使用的是剪刀楼梯 世界著名的美国芝加哥玛利娜双塔楼是两座各为五十九层高 177m 的塔楼其下部十八层为汽车库十九层是机房再上面有四十层住宅如图 6 所示塔中心是剪刀楼梯 第 49 页共 4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20 世纪 80 年代建成的美国纽约市特鲁姆普塔楼 塔楼高五十八层 底层是商场上部是住宅楼梯间设置剪刀楼梯如图 7 所示 原规范对这种楼梯的使用没有必要的规定给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剪刀楼梯应用范围的条款 为使设计过程中的剪刀楼梯满足建筑防火的要求做了以下具体规定 1.剪刀楼梯是垂直方向的两个疏散通道两梯段之间如没有隔墙则两条通道是处在同一空间内若楼梯间的一个出口进烟会使整个楼梯间充斥烟雾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楼段之间设分隔墙使两条疏散通道成为各自独立的空间即便有一个楼梯进烟还能保证另一个楼梯是无烟区作为一项技术措施有利于安全度的提高是必要的 第 50 页共 5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2.高层住宅受面积指标限制又要满足功能使用上的要求平面设计上要求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有些情况下十分困难编写规范过程中收集到不少国内外采用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实例摘录一部分来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纽约大学三十层的住宅如图 8美国福哈姆山公寓高十六层如图 9 第 51 页共 5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采用了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户门主楼梯间的门一般开向共同使用的短过道内 第 52 页共 5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使过道具有扩大前室的功能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是: 所有的住户和过道楼梯间电梯井相邻的墙都是有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防火墙的作用 各住户之间的分户墙有足够高的耐火极限 各住户开向走道的户门都采用防火门防火门都设有闭门器 遇有火灾只要住户内的人走出门就有了人身的安全火灾损失也仅是个别住户的事情火灾绝不会烧到同层的其它住户 鉴于上述情况楼内的住户发生火灾是不可避免的但发生火灾之后首先人员的生命要有安全保障其次可以将火灾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就基本上能够满足防火要求各种用途的高层建筑都存在着火灾危险性现实情况是生活在高层住宅的住户对火灾的防患意识要更强一些再加上必要的技术措施基本安全是有保障的 3.高层旅馆办公楼的剪刀楼梯间设防烟前室的数量要求每个楼层都布置两个防烟前室剪刀楼梯是同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楼梯之间设墙体分隔之后是两个独立空间设计中应按这样的特点来考虑加压送风系统才能保证前室和楼梯间是无烟区 4.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两种设计都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6.1.3 住宅走道不应作为扩大的前室但对一些确有困难的住宅部分户门可开向前室而这些户门应为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6.1.3A 本条是新增条文 商住楼一般上部是住宅下部是商业场所由于商业场所火灾危险性较大如果住宅和商店共用楼梯一旦下部商店发生火灾就会直接影响住宅内人员的安全疏散为此本条做出了相应规定 6.1.4 本条是新增加的国外高层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搞大空间设计的不少即楼层内不进行分隔而由使用者按照需要进行装饰与分隔但从一些国内工程看有的使用木质等可燃板进行分隔有的没有考虑安全疏散距离往往偏大不利于安全疏散因此作了本条的规定 6.1.5 本条是在原条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 要求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出口分散布置目的在于在同一建筑中楼梯出口距离不能太小因为两个楼梯出口之间距离太近 第 53 页共 5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安全出口集中会使人流疏散不均匀而造成拥挤还会因出口同时被烟堵住使人员不能脱离危险地区而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事故故本规范规定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本规范表 6.1.5 规定的距离是根据人员在允许疏散时间内通过走道迅速疏散并以能透过烟雾看到安全出口或疏散标志的距离确定考虑到各类建筑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室内可燃物数量不等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也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在确定安全疏散距离时还参考了国外及香港地区规范的同类条文举例如下: 原苏联十层和十层以上居住建筑防火要求暂行规定CH29564 第 24 条规定从每户门口或宿舍门口到最近外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 40m位于袋形走道的住户或宿舍房间疏散距离为 25m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出口规范表 8207建议到出口的疏散距离为:医院疗养院休养所老人院旅馆公寓集体宿舍商业等建筑从房门口到出口的距离为 30.48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的疏散距离医院为 9.15m居住建筑为 10.60m 英国大伦敦市政委员会规定:如果外廊或走道只服务一层楼梯间到最远一户不超过 30m在此范围内适当安排住户 香港建筑条例规定:居住和学校建筑或任一建筑作为公共集会场所使用时其第一部分至楼梯通道或其它正常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 24.38m 法国对住宅疏散距离的要求:每户的出口与最近楼梯间的距离不超过 20m袋形走道长度不超过 10m 新加坡防火法规对安全出口距离的规定:商店办公室学校和教学楼的最大疏散距离是 45m有水喷淋设施时可增大到 60m医院旅馆招待所的最大疏散距离是 30m有水喷淋设施时可增大到 45m尽端房间最大的疏散距离商店办公室旅馆招待所是 15m医院学校和教学楼是 13m 美国英国法国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一般在 30m 左右火灾进入中期时人在烟雾中的可见距离一般也在 30m 左右本条对教学楼旅馆展览楼的安全疏散距离为 30m因为这些建筑内的人员较集中或对疏散路线不太熟悉以旅馆来讲可燃物较多来往人员不固定对建筑内的情况和疏散路线不太熟悉尤其是夜间起火会给疏散带来很大困难高层建筑的教学楼人员密集较大为减少疏散时间将安全疏散距离也定为 30m高层医院的病房部分使用对象主要是病人大多行动不便发生火灾时有的人需要手推车或担架等协助疏散根据不利的疏散条件并结 第 54 页共 5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合一个护理单元的面积将安全疏散距离定为 24m 其它高层建筑如办公楼通讯楼广播电视楼邮政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楼等一般面积较大但人员密度不大通廊式住宅虽然人员密度较大但固定的住户对环境熟悉对疏散是有利因素所以安全疏散距离定为不大于 40m同时参照建规第 5.3.8 条对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其它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规定原苏联十层和十层以上居住建筑防火要求暂行规定中要求的位于两个楼梯间或外部出口间的住房或宿舍间到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均为 40m 的规定 袋形走道内最大安全距离的规定考虑到火灾时该走道内房间里的人员疏散时有可能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会跑向走道的尽头发现此路不通时掉转方向再找疏散楼梯口由于这样的原因有必要缩短安全疏散距离从国外的规范来看袋形走道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大多是位于两个楼梯间或外部出口间的房门或户门到楼梯间或外部出口距离的一半左右这个距离原苏联规定 25m大于最大距离的一半美国根据不同的情况定为 9.15m10.60m小于最大安全距离 30.50m 的一半综合上述种种情况本规范将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的安全疏散距离规定为最大安全疏散距离的 1/2 6.1.6 本条是原规范的一个注释是对高层跃廊式住宅提出的这类建筑除在各自走道层(公共层)设有主要疏散楼梯外又在各跃层走廊内设若干通向上下层住户的开敞式小楼梯或在各户内部设小楼梯这些小楼梯因是开敞的容易灌烟发生火灾时影响疏散时间和速度所以楼段长度应计入安全疏散距离内并要求楼段的距离按楼梯水平投影的 1.5 倍折算 6.1.7 设在高层民用建筑里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等这类房间的面积比较大人员集中疏散距离必须有所限制因此规定这类房间由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安全疏散距离不宜大于 30m由于近几年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的日趋完善建筑材料中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普遍使用建筑自身的安全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这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相应地放宽故将原条文中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20m改为不宜超过 30m如图 10 所示 以图 10 为例按正方形大厅来确定中心点到四个出口的距离都能达到 30m这个厅的最大面积是 60m60m=3600m2与放宽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的防火分区面积相一致有利于贯彻执行 本条中的其它房间是指面积较小的一般房间由房内最远一点到房间门或 第 55 页共 5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户门的距离是参照建规第 5.3.1 条的有关规定制定的目的在限制房间内最远点的疏散距离相应地对房间面积也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火灾时的疏散安全 6.1.8 为保障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安全本条对房间面积和开门的数量作了规定只规定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宽度而不考虑房间开门的数量即使门的总宽度能满足安全疏散的使用要求也会延长疏散时间假如面积较大而人员数量又比较多的房间只有一个出口发生火灾时较多的人势必拥向一个出口这会延长疏散时间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意外事故因此本条规定房间面积不超过60m2时允许设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90m 位于走道尽端面积在 75m2以内的房间属于较大的房间受平面布置的限制有些情况下如图 11 所示不能开两个门针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本条作了放宽规定当门的宽度不小于 1.40m 时允许设一个门这可以使 23 股人流顺利疏散出来 第 56 页共 5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6.1.9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本条规定高层建筑各层走道的总宽度按每 100人不小于 1.00m 计算是参照建规规定的数据编写的规定首层疏散外门总宽度 应按该建筑人数最多的楼层计算 可同第 6.2.9 条规定的楼梯总宽度计算相对应避免外门总宽度小于楼梯总宽度使人员疏散在首层出现堵塞 对外门和走道的最小规定是根据国内高层民用建筑走道和外门净宽度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的规定提出的一般都不小于本规范表 6.1.9 所规定的数字 6.1.10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作出楼梯间及其前室(包括合用前室)的门的最小宽度规定是必要的 通廊式住宅中由于结构需要长外廊外墙每个开间要向走道出垛但这里的宽度应至少保证两个人通过(其中一个人侧身)由此作出需要 0.90m 的规定 6.1.11 参照建规第 5.3.9 条第 5.3.10 条和 5.3.14 条编写只在第四款作了些变动 在建筑内常建有人员密集厅堂厅堂设有固定座位是为了控制使用人数没有人员限制遇有火灾疏散极为困难为有利于疏散对座位布置纵横走道净宽度作了必要的规定尤其强调疏散外门开启方向并均匀布置缩短疏散时间疏散外门还须采用推杠式门闩(只能从室内开启借助人的推力触动门闩将门打开)并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自动开启 由于疏散外门的开启方向或启闭器件不当国内外都有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火灾案例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十分重视人员密集的观众厅会议厅等疏散外门的设计 6.1.12 基本保留了原条文内容高层民用建筑一般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使用上往往安排各种机房库房和工作间等除半地下室可以解决一部分通风采光外地下室一般都属于无窗房间发生火灾时烟雾弥漫给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都造成极大困难为此对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设计应该比地面以上部分的要求严格 一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两个考虑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同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相邻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可用作第二个安全出口但要求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以保证安全疏散的可靠性通过防火门进入相邻防火分区时如果不是直通外部出口而是经过其它房间时也必须保证能由该房间安全疏散出去 二由于地下室部分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对房间的面积和使用人数的规定严于 第 57 页共 5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地上部分目的是保证人员安全缩短疏散时间 三较大空间的厅室及设在地下层的餐厅商场等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为保证疏散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宽度所以要求其疏散出口总宽度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1.00m 计算 6.1.13 本条是新增加的 一高度 100m 以上的建筑物一旦遇有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使用一座宽 1.10m 的楼梯将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到室外所用时间见表 9 不同层数 不同层数人数的高层建筑人数的高层建筑使用楼锑疏散需要的时间 表 9 使用楼锑疏散需要的时间 表 9 疏 散 时 间(min) 建筑层数 每层 240 人 每层 120 人 每层 60 人 50 40 30 20 10 131 105 78 51 38 66 52 39 25 19 33 26 20 13 9 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之外的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便是采用剪刀楼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也是两个从表 9 中的数字可以看出疏散时间可以减少 1/2即使这样当层数在三十层以上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疏散到室外仍然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本规范提出高度超过 100m 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或避难间 二近几年国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情况见表 10 设置避难层(间)的高层建筑 表 10 设置避难层(间)的高层建筑 表 10 建 筑 名 称 楼层数 设避难层(间)的层数 广东国际大厦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深圳新都酒店 深圳罗湖联检大厦 上海瑞金大厦 上海希尔顿饭店 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北京京广大厦 北京京城大厦 沈阳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62 50 26 11 29 42 39 52 51 32 234161 24顶层 1423 510(层高 5m) 9顶层 522顶层 2038 234251 2829 层以上为公寓敞开式天井 1527 从表 10 可以看到国内设计虽然无规范作依据但参考了国外或是某一地区的 第 58 页共 5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规范或规定设置了避难层或避难间这是可取的技术措施因此本规范修订时增加了设避难层的条款避难层或避难间是发生火灾时人员逃避火灾威胁的安全场所应有较严格的要求为此对设置避难层的技术条件作了具体规定这里对几个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1.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十五层的原因是 发生火灾时集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 50m 高的云梯车可满足十五层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2.进入避难层的入口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通过避难层但均应通过避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3.避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事情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席地而坐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 5 个人还是可以的 4.其余条款在设计中应予满足因为这些要求是比较重要的缺一不可的 6.1.14 本条是新增加的 国外有不少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设有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将在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用直升机疏散到安全地区对此有过成功的事例巴西圣保罗市高三十一层的安德拉斯大楼设有直升机屋顶停机坪1972 年 2 月 4 日安德拉斯大楼发生火灾当局出动 11 架直升机经过 4 个多小时营救从高三十一层的屋顶上救出 400 多人1973 年 7 月 23 日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高三十六层的航空楼发生火灾当局出动 5 架直升机经过 10 个多小时抢救从屋顶救出 250 人通过这两个案例说明直升机用于高层建筑火灾时的人员疏散是可取的 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层建筑也有一些设置了屋顶直升机停机坪见表 11 国内直升机停机坪设置情况 表 11 国内直升机停机坪设置情况 表 11 建 筑 名 称 用 途 楼层数 停机坪位置情况 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北京昆仑饭店 南京金陵饭店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希尔顿饭店 北京急救中心 办 公 旅 馆 旅 馆 办 公 旅 馆 抢救病员 39 28 37 50 42 顶部设停机坪 顶部设停机坪 顶部设停机坪 顶部设停机坪 顶部设停机坪 顶部设停机坪 第 59 页共 5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根据国内外情况看高层建筑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对人员疏散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本规范修订过程中增加了设置直升机停机坪的条款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消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本规范对高层建筑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没有作强制性规定但对其设置的技术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6.1.15 高层建筑里的走道如果过长采光不足通风也不佳发生火灾时就更增加疏散上的困难以致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伤亡事故如某地一座综合性高层建筑上部作居住使用由于走道长又曲折没有自然采光白天也要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居民虽然对楼内情况熟悉却仍感不便一旦发生火灾不易排出烟气更加重了疏散上的困难为此作本条规定 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主要是高层建筑公用门厅的外门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舞厅商场营业厅观众厅的门其它面积较大房间的门这些地方往往人员较密集因此要求所设的公共疏散门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人流的方向与门的开启方向不一致遇有紧急情况时会使出口堵塞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例如国外某一夜总会发生了火灾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出口的转门卡住了旁边的弹簧门是向内开启的使拥挤的人流无法疏散到室外的安全地方 在大量拥挤人流急待疏散的情况下侧拉门吊门和转门都会使出口卡住造成人流堵塞因此这类门都不能用作疏散出口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1 基本保留原条文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不能靠一般电梯或云梯车等作为主要疏散和抢救手段因为一般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云梯车也只能为消防队员扑救时专用这时楼梯间是用于人员垂直疏散的惟一通道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高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火灾时犹如高耸的烟囱既拔烟又抽火垂直方向烟的流动速度可达每秒 34m烟气在短时间里就能经过敞开楼梯向上部扩散并充满整幢建筑物严重地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随着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地加快了火势的蔓延例如国内某个宾馆四号楼火灾首层起火后烟火很快从敞开楼梯灌入各个楼层靠近楼梯的客房顶层靠近楼梯的客房内有几位住客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楼门被迫从窗口跳出而身亡这个多 第 60 页共 6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层建筑的宾馆尚且如此高层建筑就更可想而知了又如1974 年 2 月 1 日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火灾损失惨重伤亡众多的重要原因是全楼唯一的一座楼梯敞开在走道上发生火灾之后烟火迅速经过楼梯向上蔓延从起火楼层第十二层到二十五层间的所有楼层都充满了浓烟和烈火起火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通过敞开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因此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严格要求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或不同高度规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或是封闭楼梯间 鉴于一类建筑可燃装修和陈设物较多有些高级旅馆或办公室还设有空调系统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楼梯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较大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因此本条规定一类建筑塔式住宅和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布置是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防烟前室应有可靠的防烟设施这样的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强具体要求作以下说明 一根据防烟楼梯间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置提出了规定 二发生火灾时起火层的前室不仅起防烟作用还使不能同时进入楼梯间的人在前室内作短暂的停留以减缓楼梯间的拥挤程度因此前室应有与人数相适应的面积来容纳停留疏散的人员一般前室面积不应小于 6m2加上楼梯间的面积人员不太密集的楼层大多可满足实际需要按前室的人员密度每平方米为 5 人计算可容纳 30 人楼梯间的面积要比前室大得多还能容纳更多的人另外除塔式住宅单元式住宅之外的其它高层建筑每个楼层都有两座疏散楼梯间基本上可以达到安全疏散的要求 高层住宅的面积指标控制较严前室都按 6m2执行有困难不少设计单位对此提出了意见因此本规范修订时作了放宽高层住宅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面积改为不应小于 4.5m2以塔式住宅为例每层 8 户按平均每户 4.5 人计算总人数为36 人发生火灾时若其中有一半人经过前室已进入楼梯间那么 4.5m2的前室容纳另一半人并不会造成前室逃生人员的拥挤 受平面布置的限制前室不能靠外墙设置时必须在前室和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以保障防烟楼梯间的安全 三进入前室的门和前室到楼梯间的门规定采用乙级防火门是为了确保前室和楼梯间抵御火灾的能力以保障人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 6.2.2 基本保留原条文 建筑高度不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第 61 页共 6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除外)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这是考虑到目前国家的经济情况提出的规定因为高度超过 24m 的建筑都要求一律设防烟楼梯间执行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高度在 24m 以上32m 以下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由于标准较低建筑装修和内部陈设等可燃物少一些一般又没有空调系统的蔓延火灾途径所以允许设封闭楼梯间这样发生火灾时在一定时间内仍有隔绝烟火垂直方向传播的能力设置封闭楼梯间的说明如下 一楼梯间必须靠外墙设置是为有利于楼梯间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如果没有通风条件进入楼梯间的烟气不容易排除疏散人员无法进入没有直接采光紧急疏散时即使是白天使用也不方便例如:某高层公寓的第二出口是暗设的封闭楼梯间既无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又没有应急照明和机械通风在 1977 年的一次火灾中这个楼梯间灌满了烟根本起不到疏散作用为此32m 以下的二类建筑当楼梯间没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就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二为了防止火灾威胁楼梯间的安全使用封闭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三高层建筑楼梯间在首层和门厅及主要出口相连时一般都要求将楼梯间开敞地设在门厅或靠近主要出口在首层将楼梯间封闭起来不容易做到为适应某些公共建筑的实际要求又能保障疏散安全本条允许将通向室外的走道门厅包括在楼梯间范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这个范围应尽可能小一些门厅和通向房间的走道之间应用与楼梯间有相同耐火时间的墙体和防火门予以分隔在扩大封闭空间内使用的装修材料宜用难燃或不燃材料所有穿过管道的洞口要做阻燃处理 四裙房的楼梯间的做法过去要求不明确有的要求裙房部分的楼梯间同高层主体建筑同样做防烟楼梯间建筑设计时既难以执行又不经济为此有必要明确规定与高层主体相连的裙房楼梯间允许采用封闭楼梯间这样既对安全疏散提供安全保障又利于节约投资 6.2.3 基本保留原条文单元式住宅由于每单元只有一座楼梯若中间楼层发生火灾楼梯间一旦进烟楼层上部的人员大都宁愿上屋顶而不敢向下疏散因此楼梯间有必要通向屋顶在屋顶的人可以从其它单元通向屋顶的楼梯间而疏散到室外 一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总高度不算太高适当降低对楼梯间的要求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为防止房内火灾蔓延到楼梯间要求开向楼梯间的户 第 62 页共 6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 二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有必要提高疏散楼梯的安全度必须设封闭楼梯间使之具有一定阻挡烟火的能力保障疏散安全 三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高度达 50m 以上人员比较集中为保障疏散安全和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经过 10 来年的实践证明上述规定是可行的因此作了保留 6.2.4 基本保留原条文通廊式住宅的平面布置和一般内走道两边布置房间的办公楼相似横向单元分隔墙少发生火灾时不如单元式住宅那样能有效地阻止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火灾范围大不利于安全疏散因此对通廊式住宅的要求严于单元式住宅当超过十一层时就必须设防烟楼梯间 6.2.5 本条作了修改补充为提高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本规范已作了一系列规定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各个专业的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为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对几个共性问题作了规定 一第 6.2.5.1 款规定的目的在于提高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度保障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如果要求不明确会使与之相邻房间的门直接开向楼梯间或前室一旦这样的房间起火成灾就会造成楼梯间或前室的堵塞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二可燃气体管道穿过楼梯间或前室发生火灾时容易爆炸形成更大的灾难由此作出 6.2.5.2 款的规定 三高层住宅中煤气管道水平穿越楼梯间时有出现为保障楼梯的安全使用经过楼梯间的煤气管道规定必须另加钢套管保护 6.2.6 本条对原条文作了修改补充 一疏散楼梯间要上下直通不应变动位置因为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耽误疏散时间例如某宾馆的主楼梯首层与上层不在同一位置疏散使用很不方便避难层有防烟防火设施其错位对安全避难有利故此避难层除外 二发生火灾时为使人员尽快疏散到室外楼梯间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允许在短距离内通过公用门厅但不允许经其它房间再到达室外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若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三螺旋形或扇形楼梯因其踏步板宽度变化人员疏散时的拥挤容易使人摔倒堵塞通行因此不应采用 据实测扇形踏步板其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不大于 10距扶手 0.25m 处 第 63 页共 6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踏步板宽度超过 0.22m 时人员使用不易跌跤具备上述条件的扇形踏步允许使用 6.2.7 基本保留原条文发生火灾时下部起火楼层的烟火向上蔓延上部人员不敢经楼梯向下疏散例如上海某楼房火灾烟火封住了楼梯楼上的人无法向下疏散只能经楼梯向上跑由于屋顶没有出口而烧死在顶层为使人员疏散到屋顶及时摆脱火灾威胁本条规定一幢建筑至少要有两座疏散楼梯通到屋顶上以便于疏散到屋顶的人经过另一座楼梯到达室外楼梯间必须直通屋顶或有专用通道到达屋顶不允许穿越其它房间再到屋顶据调查有的楼梯间在顶部要经过电梯机房水箱间等方能到达屋顶这些房间的门又经常锁着不利于紧急疏散 6.2.8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地下层与地上层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分隔容易造成地下层火灾蔓延到地上建筑某商厦四层歌舞厅死亡 309 人的火灾就是典型的案例为防止地下层烟气和火焰蔓延到上部其它楼层同时避免上面人员在疏散时误入地下层本条对地上层和地下层的分隔措施以及指示标志做出具体规定 国外有关标准也有类似规定如美国统一建筑规范规定:地下室的出口楼梯应直通建筑外部不应经过首层法国公共建筑物安全防火规范也有地上与地下疏散楼梯应断开的规定 6.2.9 基本保留原条文 一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1.00m 计算这是根据建规第 5.3.12 条规定的楼梯宽度指标提出的 高层建筑中由于使用情况不同每层人数往往不相等如果按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楼梯的总宽度除非人数最多的楼层在顶层时才合理否则就不经济因此本条规定每层楼梯的总宽度可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也就是楼梯总宽度可分段计算即下层楼梯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举例: 一幢十五层楼的建筑从首层到十层人数最多的楼层第十层有使用人数 400人从十层到十五层人数最多的楼层在第十五层使用人数是 200 人计算该第十一层到第十五层的楼梯总宽度为 2.00m 二实际工程中有些高层建筑的楼层面积较大但人数并不多如按每 100 人1.00m 宽度指标计算设计宽度可能会不足 1.10m出现这种情况时楼梯宽度应按本规范表 6.2.9 的规定进行设计这是因为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第 4.2.1条第二款规定梯段净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第 64 页共 6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考虑到不同建筑功能要求上的差别本规定作出不同最小宽度的规定 6.2.10 基本保留原条文室外楼梯具有防烟楼梯间等同的防烟防火功能由于设置在建筑的外墙面发生火灾时不易受到楼内烟火威胁可供人员应急疏散或消防队员直接从室外进入起火楼层进行火灾扑救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度按通过一个消防队员携带消防器具所需要的尺寸为 0.90m 确定为方便使用对其坡度和扶手的高度做了必要的规定 为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窗窜出烧毁楼梯规定了每层出口楼梯平台的耐火极限并规定距楼梯 2.00m 范围内除用于人员疏散门之外不能设其它洞口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室外楼梯的疏散门不允许正对梯段已建高层建筑有这种情况出现是不对的 6.2.11 高层建筑的旅馆办公楼等与走道相连的外墙上设阳台凹廊较常见遇有火灾烟雾弥漫在走道内摸不准楼梯位置的情况下阳台凹廊是让人有安全感的地方在 1985 年哈尔滨天鹅饭店的十一层火灾中一日本客人跑到走道西尽端阳台避难经过阳台相连的垂直墙缝冒着生命危险下到第十层阳台上脱离了着火层这说明了阳台上设应急疏散口的必要性 本条要求设上下层连通的辅助疏散设施 是 600mm600mm 的折叠式入孔梯箱安装后箱体高出阳台地面 35cm使用时打开箱盖梯子自动落下在阳台凹廊上的人员由此设施可很方便地到达安全地点摆脱火灾的威胁天鹅饭店火灾后在上述阳台上装了这样的梯子当地消防部门反映很好北京燕京饭店西阳台在十九二十层装了这样的梯子当时就受到外籍客人的欢迎 6.3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 6.3.1 普通电梯的平面布置一般都敞开在走道或电梯厅火灾时因电源切断而停止使用因此普通电梯无法供消防队员扑救火灾若消防队员攀登楼梯扑救火灾对其实际登高能力又没有资料可参考为此高规编制组和北京市消防总队于 1980 年 6 月 28 日在北京市长椿街 203 号楼进行实地消防队员攀登楼梯的能力测试测试情况如下: 203 号住宅楼共十二层每层高 2.90m总高度为 34.80m当天气温 32 参加登高测试消防队员的体质为中等水平共 15 人分为 3 组身着战斗服装脚穿战斗靴手提两盘水带及 19mm 水枪一支从首层楼梯口起跑到规定楼层后铺设 65mm 水带两盘并接上水枪成射水姿势(不出水) 第 65 页共 6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测试楼层为八层九层十一层相应高分别为 20.39m23.20m29m每个组登一个层/次这次测试的 15 人登高前后的实际心率呼吸次数与一般短跑运动员允许的正常心率(180 次/min)呼吸次数(40 次/min)数值相比简要情况如下: 攀登上八层的一组其中有两名战士心率超过 180 次/min一名战士的呼吸数超过 40 次/min心率和呼吸次数分别有 40%和 20%超过允许值两项平均则有 30%的战士超过允许值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 攀登上九层的一组其中有两名战士心率超过 180 次/min有 3 名战士的呼吸次数超过 40 次/min 心率和呼吸次数分别有 40%和 60%超过允许值 两项平均则有 50%的战士超过允许值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 攀登上十一层的一组其中有 4 名战士心率超过 180 次/min5 名战士的呼吸次数全部超过 40 次/min心率和呼吸次数分别有 80%和 100%超过允许值徒步登上十一层的消防队员都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 以上采用的是运动场竞技方式测试实际火场的环境要恶劣得多条件也会更复杂消防队员的心理状态也会大不相同即使被测试数据在允许数值以下的消防队员如在高层建筑火灾现场难以想象都能顺利地投入紧张的灭火战斗目前还没有更科学的资料或测试方法比较参考现场观察消防队员登上测试楼层的情况看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嘘嘘紧张地攀登有的几乎是站立不住 从实际测试来看消防队员徒步登高能力有限有 50%的消防队员带着水带水枪攀八层九层还可以对扑灭高层建筑火灾这很不够因此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具体规定是高度超过 24m 的一类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其它类型住宅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都必须设置消防电梯 6.3.2 基本保留原条文设置消防电梯的台数国内没有实际经验本条主要参考日本有关规定编写为满足火灾扑救需要又节约投资根据不同楼层的建筑面积规定了应设置的消防电梯台数 6.3.3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作了修改补充对设置消防电梯的具体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设置过程中要避免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消防电梯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这样在同一高层建筑其它防火分区发生火灾会给扑救带来不便和困难因此消防电梯要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区里 二发生火灾为使消防队员在起火楼层有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放置必要的 第 66 页共 6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消防器材并能顺利地进行火灾扑救因此规定消防电梯应该设置前室这个前室和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一样具有相同的防烟功能 为使平面布置紧凑方便日常使用和管理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可合用一个前室为满足消防电梯的需要规定了前室或合用前室必须有足够的面积 对住宅建筑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为节省投资和面积对高层住宅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面积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作了适当地调整 三消防电梯的前室靠外墙设置可利用直通室外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火灾时为使消防队员尽快由室外进入消防电梯前室因此强调它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若受平面布置的限制外墙出入口不能靠近消防电梯前室时要设置不穿越其它任何房间的走道以保证路线畅通这段走道长度不应大于 30m是参考了日本有关的规定 四为保证消防电梯前室(也可能是日常使用的候梯厅)的安全可靠性前室的门必须是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 五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常常是以一个战斗班为一组计有 78 名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具同时到达起火层若消防电梯载重过小会影响初期火灾扑救因此规定了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轿厢内净面积不小于 1.4m2其作用在于满足必要时搬运大型消防器具和抢救伤员的需要 六实际工程中为便于维修管理几台电梯的梯井往往连通或设开口相连通电梯机房也合并使用在发生火灾时对消防电梯的安全使用不利因此要求它的梯井机房与其它电梯的梯井机房之间应该用具有一定耐火等级的墙体分隔开必须连通的开口部位应设防火门 七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要尽快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这就能大大减少火灾对人员安全的威胁使火灾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小为此对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作了必要的规定 八消防电梯轿厢装修材料不燃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相应的不燃材料用于轿厢内装修的规定是必要的 九起火层在灭火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流入消防电梯井道同时还会有水蒸气进入为保证消防电梯在灭火过程中正常运行对井道内的动力控制线路有必要采取防水措施如在电梯门口设高 45cm 的漫坡 1977 年 11 月国内某高层公寓火灾1989 年 3 月国内某宾馆火灾的扑救过程中都碰到过同样的问题因此作了规定 第 67 页共 6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十专用操纵按钮是消防电梯特有的装置它设在首层靠近电梯轿厢门的开锁装置内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此钮的同时常用的控制按钮失去效用专用操纵按钮使电梯降到首层以保证消防队员的使用 十一灭火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流出以一支水枪流量 5L/s 计算10min 就有 3t水流出一般灭火过程大多要用两支水枪同时出水随着灭火时间增加水流量不断地增大在起火楼层要控制水的流量和流向使梯井不进水是不可能的这么多的水使之不进入前室或是由前室内部全部排掉在技术上也不容易实现 但是在消防电梯井底设排水口非常必要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将流入梯井底部的水直接排向室外有两种方法: 消防电梯不到地下层有条件的可将井底的水直接排向室外为防雨季的倒灌排水管在外墙位置可设单流阀 不能直接将井底的水排出室外时参考国外做法井底下部或旁边设容量不小于 2.00m3的水池排水量不小于 10L/s 的水泵将流入水池的水抽向室外 第 68 页共 6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7.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7.1.1 本条对高层民用建筑设置灭火设备作了原则规定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为出发点强调以设置消火栓系统作为高层民用建筑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就是说不论何种类型的高层民用建筑不论何种情况(不能用水扑救的部位除外)都必须设置室内和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条文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高层民用建筑由于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火灾隐患多事故后果严重等原因因而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必须设置有效的灭火系统 二在用于灭火的灭火剂中水和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比较具有使用方便灭火效果好价格便宜器材简单等优点目前水仍是国内外使用的主要灭火剂 三以水为灭火剂的消防系统主要用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类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尽管具有良好的灭火控火效果扑灭火灾迅速及时但同消火栓灭火系统相比工程造价高因此从节省投资考虑主要灭火系统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 7.1.2 基本保留了原条文内容本条对消防给水的水源作出规定为了节约投资因地制宜对消防用水规定由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均可消防给水系统的完善程度和能否确保消防给水水源直接影响火灾扑救效果而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根据上海抚顺武汉株州等市火灾统计有 81.5%是由于缺乏消防用水而造成大火 由于消防给水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灭火设备因此周密地考虑消防给水设计保证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尤其是确保消防给水水源十分重要 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区有天然水源而且与建筑距离较近当条件许可时天然水源可作为消防用水的水源天然水源包括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地表水(江河湖泊池塘水等)也包括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地下水(阴河泉水等)天然水源用作消防给水要保证水量和水质以及取水的方便 第 69 页共 6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水量天然水源水量较大采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用水时应考虑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的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具有以下特点:(1)在计算时无最高日和平均日最大时和平均时的区分(2)消防用水量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必须保证(3)天然水源水量不足时可以采取设置消防水池等措施来确保消防用水所需因此本条对枯水流量的保证率未提要求这与用地表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水源时需考虑枯水流量保证率是不同的 二水质消防用水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当高层民用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考虑水中的悬浮物杂质不致堵塞喷头出口被油污染或含有其它易燃可燃液体的天然水源也不能作消防用水使用 三取水天然水源水位变化较大为确保取水可靠性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在天然水源地修建消防取水码头和回车场使消防车能靠近水源取水且在最低水位时能吸上水即保证消防车水泵的吸水高度不大于 6m 在寒冷地区(采暖地区)利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用水时应有可靠的防冻措施保证在冰期内仍能供应消防用水 在城市改建扩建过程中用于消防的天然水源及其取水设施应有相应的保护设施 7.1.3 本条基本保留了原条文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应立足于自救且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为主应保证室内消防给水管网有满足消防需要的流量和水压并应始终处于临战状态为此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以便及时和有效地供应灭火用水 一消防给水系统按压力分类有: 1.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管网内经常保持满足灭火时所需的压力和流量 扑救火灾时不需启动消防水泵加压而直接使用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2.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管网内最不利点周围平时水压和流量不满足灭火的需要在水泵房(站)内设有消防水泵在火灾时启动消防水泵使管网内的压力和流量达到灭火时的要求 3.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但不小于 0.10MPa)灭火时要求的水压由消防车或其它方式加压达到压力和流量的要求 还有一种情况目前较广泛应用于消防给水系统即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压力 压力由稳压泵或气压给水设备等增压设施来保证 在水泵房(站)内设有消防水泵在火灾时启动消防水泵使管网的压力满足消防水压的要求此情况也叫临时高压 第 70 页共 7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消防给水系统 二消防给水系统按范围分类有: 1.独立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每幢高层建筑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2.区域或集中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即两幢或两幢以上高层建筑共用一个泵房的消防给水系统例如上海市漕溪北路高层建筑群中有 6 幢十三层的住宅共用一个泵房另外 3 幢十六层的住宅共用另一个泵房又如北京前三门几十幢高层建筑采用同一泵房的消防给水系统等 过去建造的高层建筑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较多近年来建造的成组成排的高层建筑采用区域或集中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较多这种系统具有管理方便投资省等优点 为保证高层建筑的灭火效果特别是控制和扑灭初期火灾的需要高层建筑设置的消防水箱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备(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喷头水幕喷头等)的水压和水量要求如不能满足应设气压给水稳压泵等增压设施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室外低压给水管管道当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达到最大流量时(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应仍能保证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按最大秒流量计算)且此时给水管道的水压不应低于 0.10MPa以满足消防车利用水带从消火栓取水的要求 消防车从低压给水管网消火栓取水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将消防车水泵的吸水管直接接在消火栓上吸水另一种方式是将消火栓接上水带往消防车水罐内放水消防车水泵从罐内吸水供应火场用水后一种取水方式从水力条件来看最为不利但由于消防队的取水习惯常采用这种方式也有由于某种情况下消防车不能接近消火栓需要采用此种方式供水为及时扑灭火灾在消防给水设计时应满足这种取水方式的水压要求在火场上一辆消防车占用一个消火栓一辆消防车平均两支水枪每支水枪的平均流量为 5L/s两支水枪的出水量约为 10L/s当流量为 10L/s直径 65mm 麻制水带长度为 20m 时的水头损失为 0.086MPa消火栓与消防车水罐入口的标高差约为 1.5m两者合计约为 0.10MPa因此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不应小于 0.10MPa 7.2 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7.2.1 本条基本上保留了原条文的内容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作了规定要求消防用水总量按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与室内消火栓给水系 第 71 页共 7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统同时开放的其它灭火设备)的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 当建筑物内设有数种消防用水灭火设备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计算一般可根据建筑物内可能同时开启的下列数种灭火设备的情况确定: 一消火栓系统加上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按第 7.2.3 条的规定计算) 二消火栓给水系统加上水幕消防设备或泡沫灭火设备 三消火栓给水系统加上水幕消防设备泡沫灭火设备 四消火栓给水系统加上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水幕消防设备或泡沫灭火设备 五消火栓给水系统加上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水幕消防设备泡沫灭火设备 如果遇到上述三四五三种组合情况时而几种灭火设备又确实需要同时开启进行灭火时则应按其用水量之和计算例如:高层建筑的剧院舞台口设有水幕设备和营业厅内的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再加上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需要同时开启进行灭火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按其三者之和计算如不需同时开启时可按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或水幕设备的用水量较大者计算又如某高级旅馆其楼内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在敞开电梯厅的开口部位设有水幕设备在自备发电机房的贮油间内设有泡沫灭火设备如只需同时开启两种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则按其中两者较大的计算等等 7.2.2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内容 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是根据火场用水量统计资料消防的供水能力和保证高层建筑的基本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 一不同用途的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与燃烧物数量及其基本特性建筑物的可燃烧面积空间大小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室内人员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等有密切关系高层住宅一般有单元式塔式和通廊式建筑等单元式住宅的每个单元之间有耐火性能较好的分隔墙进行分隔火灾在单元之间不易蔓延每个单元的每层面积较小一般为 200300m2可燃物也较少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且火源容易控制因此单元式住宅较少造成严重火灾消防用水量可以小些 塔式住宅每层住户约 89 户每层面积一般为 500650m2燃烧面积虽比单元住宅要大但总的每层面积还是较小的普通塔式住宅具有单元住宅同样的有利条件因此两者消防用水量要求相同 通廊式住宅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危及面要大一些因为通廊式住宅火灾的高温烟雾可能通过通廊扩大到其它房间但考虑到一般住宅可燃装修少走道没有可 第 72 页共 7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燃吊顶有利于控制火势蔓延因此其水量与单元式塔式住宅采用同一数值而高级住宅常设有空调系统可燃装修材料家具陈设也较多火灾容易扩大蔓延因此应比普通住宅用水量要大 医院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图书馆省级以下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等其使用功能室内设备火灾危险虽然不同但消防用水量则大体相同故将这些建筑列为一栏而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图书馆中央级和省级的广播电视楼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楼商住楼等一类高层建筑其使用功能室内设备价值重要性火灾危险等较前者复杂些高档些消防用水量大些等故另列一档 二高层建筑的高度不同对消防用水量有不同的要求建筑高度越高火势垂直蔓延的可能性也越大消防扑救工作也就越困难目前消防登高车最大工作高度一般为 3048m国产 0023 型曲臂登高消防车的最大工作高度为 23m我国消防队较广泛使用解放牌消防车和麻质水带在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时可以利用解放牌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仍可加强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解放牌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的供水高度为: hgbpHHHH−−= (1) 式中 Hp解放牌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的最大高度(m) Hb消防车水泵出口压力(一般采用 0.8MPa) Hg室内管网压力损失(MPa) 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的室内管网其压力损失一般不大于 0.08MPa Hh室内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压力(一般为 0.235MPa) 因此解放牌消防车可辅助高层建筑室内消防供水的高度为: hgbpHHHH−−= =0.80-0.08-0.235 =0.485MPa(接近 50m 水柱) 从计算可知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时可获得解放牌消防车(解放牌消防车以及与解放牌消防车供水能力相当的其它消防车约占我国目前消防供水车辆总数的一半以上)的协助若建筑高度超过 50m 时采用大功率消防车和高强度水带仍能协助室内管网供水例如黄河牌交通牌消防车和耐压强度大的尼纶绵纶水带协助室内管网供水可达 7080m由于大功率消防车目前生产不多城市消防队配备不普遍因此以解放牌消防车作为计算标准以 50m 为界限是合适的 第 73 页共 7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建筑高度超过 50m 时由于解放牌消防车已难以协助供水云梯车也难以从室外供水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试验证明: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时解放牌消防车还可以协助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超过 50m 的建筑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消防设施因此其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比不超过 50m 的供水能力要大 可见本规范第 7.2.2 条规定的消防用水量对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区别对待并以50m 作为不同用水量的分界线是合理的 国外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日本对超过 45m法国对超过 50m原苏联对超过十五层的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量的确定 1.高层建筑消防用水上限值的确定消防用水量的上限值指扑救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火灾蔓延快(例如设有空调系统)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建筑火灾所需要的用水量根据我国各大中城市最大火灾平均用水量的统计为 89L/s以及我国目前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消防装备情况本规范以 70L/s 作为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的上限值考虑到以自救为主有些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需比室外消防用水量适当大些 2.消防用水量下限值的确定消防用水量的下限值系指扑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建筑高度较低(例如虽超过 24m 但不超过 50m)的建筑物火灾所需要的用水量根据上海无锡天津沈阳武汉广州深圳南宁西安等城市火场用水量统计有成效地扑救较大火灾平均用水量为 39.15L/s扑救较大公共建筑火灾平均用水量为 38.7L/s建规对容积在 1000025000m3的建筑物规定为 2535L/s(其中室外为 2025L/s室内为 510L/s)对低标准的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参照低层民用建筑的下限消防用水量采用 25L/s 作为高层民用建筑室内外消防用水量的下限值 3.室外和室内消防用水量的分配高层建筑火灾立足于自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用水量理应满足扑救建筑物火灾的实际需水量但鉴于目前满足这一要求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建筑物的消防用水量分成室外和室内消防用水量既可基本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又有利节约投资 室外消防用水量一方面供消防车从室外管网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增补室内的用水量不足另一方面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池)取水供应消防车曲臂车等的带架水枪用水控制和扑救建筑物火灾或用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铺水带接水枪直接扑救或控制高层建筑较低部分或邻近建筑物的 第 74 页共 7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火灾 室内消防用水量供室内消火栓扑救火灾使用由于目前缺乏高层建筑系统消防用水量统计资料下面介绍几起高层火灾消防用水量:上海某百货店顶层(第八层)起火建筑高度 40 余米燃烧面积约 200m2火场使用 8 支口径 19mm 的水枪(水压较低)在自动喷水灭火设备(自动喷头开放 4 个)的配合下控制和扑灭了火灾消防用水量约 45L/s北京某饭店老楼第五层发生火灾燃烧面积约 100m2火场使用 6支口径 19mm 的水枪扑灭了火灾用水量约 50L/s北京某公寓(塔式建筑地上十六层)第六层发生火灾燃烧面积约 60m2火场使用 4 支口径 13mm 的水枪扑灭了火灾用水量约 12L/s这几次火灾扑救基本成功未造成大面积的火灾其消防用水量约在 1245L/s 之间本规范规定室内消防用水量为 1040L/s发生大火时这样的水量可能是不够的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采用较大的室内消防用水量本条规定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用水量是扑救高层建筑物初中期火灾的用水量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所必要的最低用水量 四消防竖管流量的确定高层建筑内任何一部位发生火灾需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同时出水扑救以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当相邻两根竖管有一根在检修时另一根应仍能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因此每根竖管应供给一定的消防用水量本规范表 7.2.2 作了具体规定: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或等于 20L/s 的建筑物内每根竖管的流量不小于两支水枪的用水量(即不小于 10L/s)室内消防用水量等于或大于30L/s 的建筑物内不小于 3 支水枪的用水量(即不小于 15L/s) 五每支水枪的流量每支水枪的流量是根据火场实际用水量统计和水力试验资料确定的消防水力试验得出口径 19mm 的水枪当充实水柱长度为 1013m时每支水枪的流量为 4.65.7L/s每支水枪的平均用水量约为 5L/s 左右因此本规范表 7.2.2 规定每支水枪的流量不小于 5L/s 在留有余地方面主要考虑建筑用途有可能变动如办公楼可能改为仓库服装工厂旅馆有可能改为办公楼科研楼因此用水量方面应适当留有余地 7.2.3 对原条文的修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用水量在现行的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 中已有具体规定 我国对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危险等级根据火灾危险性大小可燃物数量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三级各危险等级的建筑物当设置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系统和雨淋喷水灭火系统时其设计喷水强 第 75 页共 7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度作用面积喷头工作压力和系统设计秒流量等见表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数据级 表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数据级 表 12 设计流量 Qs(Ls) 项 目 建筑物的 危险等级 设计喷水 强 度 (Lminm2) 作用 面积 (m2) 喷 头 工作压力 (Pa) QL 1.151.30QL 相当于喷 头开放数 (个) 生 产 建筑物 10.0 300 9.8104 50 57.5065.0 4349 严 重 危 险 级 储 存 建筑物 15.0 300 9.8104 75 86.2597.5 6573 中危险级 6.0 200 9.8104 20 23.020.0 1720 轻危险级 3.0 180 9.8104 9 10.3511.7 89 注最不利点处喷头最低工作压力不应小于 4.9104Pa(0.5kg/cm2) 每个喷头出水量按 q=4108 . 9×PK=601 .80=1.33L/s(K=80,P=9.8104PA) 水幕系统的用水量为: 1.当水幕仅起保护作用或配合防火幕和防火卷帘进行防火隔断时 其用水量不应小于 0.5L/sm 2.舞台口和孔洞面积超过 3m2的开口部位以及防火水幕带的水幕用水量 不宜小于 2L/sm 按照自动喷水系统的流量和与此相当的喷头开放数其火灾总控制率分别达到82.79%(轻危险级)91.89%(中危险级)97.75%(严重危险级的储存建筑物)见表 13 第 76 页共 7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火灾控制率 表 13 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火灾控制率 表 13 开放喷 头 数 (个) 充水系统 控制率 () 充气系统 控制率 () 火灾累计数 (次) 总控制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 30 35 40 50 75 100 100 以上 40.56 57.28 65.52 71.52 74.65 77.99 80.91 82.85 84.79 85.65 86.73 88.35 88.78 89.97 90.29 90.72 91.04 91.59 92.02 92.56 93.64 49.93 96.01 96.96 97.73 98.71 99.03 100 30.05 44.81 55.74 58.47 62.30 65.57 67.76 71.58 73.77 74.32 75.96 79.78 80.33 81.42 84.15 85.80 87.43 87.43 87.98 88.52 91.80 94.54 96.17 97.27 97.81 99.45 99.45 100 431 613 710 770 786 843 874 899 921 930 943 965 970 983 991 998 1004 1009 1014 1020 1036 1053 1060 l066 1075 1085 1097 1110 38.83 55.23 63.96 69.37 72.61 75.95 78.74 80.99 82.79 83.78 84.95 86.94 87.39 88.56 89.28 89.91 90.45 90.90 91.35 91.89 93.33 94.86 96.04 96.85 97.75 98.83 99.10 100 7.2.4 本条是新增加的消防卷盘叫法不一有小口径自救式消火栓自救水枪消防水喉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转轮急救消火枪等叫法本条称之为消防卷盘 消防卷盘由小口径室内消火栓(口径为 25mm 或 32mm)输水胶管(内径 19mm)小口径开关水枪(喷嘴口径为 6.8mm 或 9mm)和转盘配套组成 长度 20 一 40mm 的胶管卷绕在由摇臂支撑并可旋转的转盘上胶管一头与小口径消火栓连接另一头连接小口径水枪整套消防卷盘与普通消火栓共放在组合型消防箱内或单独放置在专 第 77 页共 7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用消防箱内 消防卷盘属于室内消防装置适用于扑救碳水化合物引起的初起火灾它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未经专门训练的非专业消防人员也能使用是消火栓给水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灭火设备在近年来兴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已有应用并受到欢迎本规范推荐在有服务人员的高层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楼商业楼展览楼和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采用 消防卷盘与消防给水系统连接也可与生活给水系统连接由于用水量较少消防队不使用这种设备进行灭火只供本单位职工使用因此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可不计入消防用水总量 7.3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 7.3.1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对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说明如下: 一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有环状和枝状两种环状管网管道纵横相互连通局部管段检修或发生故障仍能保证供水可靠性好枝状管网管道布置成树枝状局部管段检修或发生故障影响下游管道范围的供水为保证火场供水要求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如图 12 所示 为确保环状给水管道的水源规范规定从市政给水管网接至高层建筑室外给水管道的进水管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以提高供水安全度其选择顺序如下: 1.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分别由两个水厂供水 第 78 页共 7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2.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在高层建筑的对向两侧均由一个水厂供水 3.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在高层建筑的同向两侧均由一个水厂供水 4.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在高层建筑的同向一侧均由一个水厂供水 5.一条市政给水管道允许设两条或两条以上进水管 6.一条市政给水管道只允许设一条进水管 二当进水管数量不少于两条而其中一条检修或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满足全部用水量即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的用水总量保证措施为: 1.合理确定进水管管径进水管管径应按下式计算: VnQD) 1(4−=π 2 式中 D进水管管径 Q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总量 V进水管水流速度 n进水管数量 圆周率 3.14 2.在环网的相应管段上设置必要的阀门 以控制水源和保证管网中某一管级维修或发生故障时其余管段仍能通水并正常工作 规范条文中的环状首先应考虑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给水管道共同构成环状环状平面形状不拘矩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均可 7.3.2 本条是原条文的改写高层民用建筑设置消防水池的条件说明如下: 消防水池是用以贮存和供给消防用水的构筑物在其它措施不能保证供给用量的情况时都需设置消防水池来确保消防用水量 一市政给水管道(不论其为环状或枝状)进水管(不论其数量为多条或一条)或天然水源(不论其为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量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时如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管径偏小水压偏低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天然水源水量偏少水位偏低或在枯水期水量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 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管网或只有一条进水管由于管道检修或发生故障引起火场供水中断影响扑救这已为火场供水实际所证明但考虑到条件所限对二类建筑的住宅放宽了要求 7.3.3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第 79 页共 7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消防水池的功能有储水和吸水两个方面储水指储存消防用水供扑救火灾用吸水指便于消防水泵从池中取水其中贮水是主功能 消防水池的储水功能靠水池容积来保证容积分总容积有效容积和无效容积有效容积指该部分储存的消防用水能被消防水泵取用并用于扑灭火灾它不包括水池在溢流管以上被空气占有的容积也不包括水池下部无法被取用的那部分容积更不包括被柱隔墙所占用的容积 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消防流量与火灾延续时间的乘积计算而与消防水池位置无关 tQVxx•= 3 式中 Vx消防水池有效容积 Qx消防流量 t火灾延续时间 火灾延续时间指消防车到火场开始出水时起至火灾基本被扑灭止的时间一般是根据火灾延续时间统计资料并考虑国民经济水平消防能力可燃物多少及建筑物的性质用途等综合因素确定的我国还没有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延续时间的统计资料从已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来看有的时间不长有的延续时间较长如东北某大厦火灾延续时间为 2h某旅社火灾延续时间达 7h某宾馆的火灾延续时间为9h 等北京市对 19501957 年 8 年中 2353 次一般火灾的延续时间作过统计见表14 北京市 2353次火灾延续时间统计表 表 14 北京市 2353次火灾延续时间统计表 表 14 火灾延续时间 (h) 次数 (次) 占总数的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0.50 0.501.00 1.002.00 2.003.00 3.00 1276 625 334 82 36 54.3 26.6 14.2 3.4 1.5 54.3 80.9 95.1 98.5 100 参考一般火灾延续时间从既能基本满足高层建筑物的消防用水量需要又利于节约投资出发本条规定高级旅馆重要的档案楼科研楼一二类建筑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一类建筑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的火灾延续时间采用 3.00h其它高层建筑的火灾延续时间按 2.00h 计算当上述建筑物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时火灾延续时间可按 1.00h 计算因为 1.00h 后未能将火扑灭自动喷水 第 80 页共 8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灭火设备将被大火烧坏不能再用或者灭火效果大减 二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根据室外给水管网能否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来确定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只需保证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除所存室内消防用水量外还需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的不足部分当室外给水管网完全不能供室外消防用水量则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为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总量除去连续补充的水量 三消防水池内的水一经动用应尽快补充以供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第二次火灾时使用本条参考建规的要求规定补水时间不超过 48h 为保证在清洗或检修消防水池时仍能供应消防用水故要求总有效容积超过500m3的消防水池应分成两个 以便一个水池检修时 另一个水池仍能供应消防用水 每个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为总有效容积的 1/2水池为两个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以保证正常供水 1.水池间设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控制阀门 2.消防水泵分别向水池设吸水管 3.设公用吸水井消防水泵从公用吸水井取水 消防水池除设专用水池外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利用游泳池喷泉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水池但必须满足作消防水池用的全部功能要求寒冷地区在冬季不能因防冻而泄空 7.3.4 新增条文消防水池储水或供固定消防水泵或供消防车水泵取用本条对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作了规定说明如下: 一为便于消防车取水灭火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取水口或取水井的尺寸应满足吸水管的布置安装检修和水泵正常工作的要求 二为使消防车水泵能吸上水消防水池的水深应保证水泵的吸水高度不超过6m 三为便于扑救也为了消防水池不受建筑物火灾的威胁消防水池取水口或取水井的位置距建筑物一般不宜小于 5m最好也不大于 40m但考虑到在区域或集中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设计上这样做有一定困难因此本条规定消防水池取水口与被保护建筑物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100m 当消防水池位于建筑物内时取水口或取水井与建筑物的距离仍须按规范要求保证而消防水池与取水口或取水井间用连通管连接管径应能保证消防流量取 第 81 页共 8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水井有效容积不得小于最大一台(组)水泵 3min 的出水量 四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有防冻措施如在水池上覆土保温入孔和取水口设双层保温井盖等 消防水池有独立设置或与其它共用水池当共用时为保证消防时的消防用水消防水池内的消防用水在平时不应作为他用因此消防用水与其它用水合用的消防水池应采取措施防止消防用水作为他用一般可采取下列办法: 1.其它用水的出水管置于共用水池的消防最高水位上 2.消防用水和其它用水在共用水池隔开分别设置出水管 3.其它用水出水管采用虹吸管形式在消防最高水位处留进气孔 7.3.5 新增条文同一建筑小区的高层民用建筑由于室外给水管网条件相仿距离靠近而且同一时间内只考虑 1 次火灾为节约用地节约投资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均可以共用共用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按用水量最大的一幢建筑物计算其服务范围为两幢或两幢以上高层民用建筑共用水池的其它要求按本规范第 7.3.3和第 7.3.4 条规定执行 7.3.6 本条是对原文的修改对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和位置提出要求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保证供应建筑物需要的灭火用水量其中包括室外室内两部分 室外部分需保证本规范第 7.2.2 条规定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以每台解放牌消防车出 2 支口径 19mm 的水枪 每台消防车用水量在 1015L/s 之间一台消防车需占用一个消火栓因此每个消火栓的供水量按 1015L/s 计算例如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30L/s每个消火栓的出水量按其平均数 13L/s 计算则该建筑物室外消火栓数量为 3013=2.3 个即需采用 3 个消火栓(一般情况下应设备用消火栓) 室内部分即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消防车水泵接至水泵接合器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按 1015L/s 计算 每个水泵接合器占用一台消防车和一个室外消火栓需供水的水泵接合器数按本规范第 7.2.2 条规定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 为便于消防车使用消火栓应沿消防车道均匀布置如能布置在路边靠高层民用建筑一侧可避免灭火时消防车碾压水带引起水带爆裂的弊病 为便于消防车直接从消火栓取水故消火栓距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 2.00m 消火栓周围应留有消防队员的操作场地故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 5.00m同时为便于使用规定了消火栓距被保护建筑物不宜超过 40m 第 82 页共 8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为节约投资同时也不影响灭火战斗规定在上述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以计入建筑物室外需要设置消火栓的总数内 7.3.7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室外消火栓种类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墙壁式 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外露于地面之上结构紧凑标志明显便于寻找使用维修方便但不利于防冻也影响美观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可根据冻土层要求埋设于地下进行防冻不影响美观但不便寻找 墙壁式室外消火栓安装在外墙 本规范推荐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防冻或建筑美观要求时可采用地下式墙壁式由于不能保证消火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使用时会影响消防人员的安全和操作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使用时其上方应有防坠落物的措施 7.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7.4.1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于水压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有较大差别消防给水系统中水体滞留变质对生活生产给水系统也有不利影响因此要求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更直接与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密切相关因此要求布置成供水安全可靠性高的环状管网(如图 13)以便在管网某段维修或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火场用水室内环网有水平环网垂直环网和立体环网可根据建筑体型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布置确定但必须保证供水干管和每条消防竖管都能做到双向供水 第 83 页共 8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引入管是从室外给水管网接至建筑物向建筑供水的管段向室内环状消防给管道供水的引入管其数量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引入管仍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7.4.2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本条对消防竖管的布置竖管的口径和数量作出了规定确定消防竖管的直径首先应根据每根竖管最小流量值通过计算确定 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除了着火层的消火栓出水扑救外其相邻上下两层均应出水堵截以防火势扩大因此一根消防竖管上的上下相邻的消火栓应能同时接出数支水枪灭火为保证水枪的用水量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本规范第 7.2.2条规定的流量计算 竖管最小管径的规定是基于利用水泵接合器补充室内消防用水的需要国外也有类似的规定如波兰规定不小于 80mm日本规定消防队专用竖管不小于 150mm我国规定消防竖管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 100mm 二考虑到高度在 50m 以下每层住户不多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普通塔式住宅消防竖管往往布置在唯一的公用面积电梯和楼梯间的小厅处此时设置两条消防竖管确有困难容许只设一条竖管但由于消火栓室内消防用水量和每根消防竖管最 第 84 页共 8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小流量仍需保证 10L/s因此只能采用双阀双口消火栓来解决禁止采用难以保证两支水枪同时有效使用的单阀双口消火栓 7.4.3 基本保留原条文的内容 一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分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类两类系统可以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1.安全独立设置这种作法较多可靠性好 2.消防泵合用在报警阀后管网分开实际作法较少 3.系统(包括消防泵管网)完全合并不太好不宜采用 二由于两种消防给水系统的作用时间不同(室内消火栓使用延续时间为 3h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为 1h)压力要求不同(室内消火栓压力一般在 200kPa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处工作压力一般为100kPa 最不利点处允许降至50kPa) 水质要求不同(消火栓系统对水质要求不甚严格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于喷头孔较小容易堵塞要求水质较好)因此推荐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开独立设置独立设置还可防止消火栓用水影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或因消火栓漏水而引起的误报警如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消防泵房和消防泵时为防止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用水相互影响需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和消火栓给水系统管网分开设置若分开设置有困难时至少应将自动喷水系统的报警阀前(沿水流方向)的管网与消火栓给水管网分闸设置即报警阀前不得设置消火栓 7.4.4 为使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火场用水应用阀门将室内环状管网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要求高层主体建筑检修管道或检修阀门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当竖管为 4 条及 4 条以上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条)如图 14 所示 第 85 页共 8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性质和多层建筑相似阀门的布置按建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室内消防管道上的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当管段或阀门检修时可以关闭相应的阀门为防止检修后忘开阀门要求阀门设有明显的启闭标志(例如采用明杆阀门)以便检查及时开启阀门保证管网水流畅通 7.4.5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本条对水泵接合器的设置数量布置型式等作出了规定 一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当室内消防水泵发生故障或遇大火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将水送到室内消防给水管网供灭火使用因此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应分别设水泵接合器 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根据本规范第 7.2.1 条第 7.2.2 条和第 7.2.4 条规定的室内消防用水量确定因为一个水泵接合器由一台消防车供水则消防车的流 第 86 页共 8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量即为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故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为 1015L/s 高层民用建筑内部给水一般采用竖向分区给水方式分区时各分区消防给水管网各自独立因此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每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只有采用串联给水方式时上区用水从下区水箱抽水供给可仅在下区设水泵接合器供全楼使用水泵接合器应与室内环网连接连接应尽量远离固定消防水泵出水管与室内管网的接点 三水泵接合器由消防水泵从室外消火栓通过它向室内消防给水管网送水其设置位置应考虑连接消防车水泵的方便即设置水泵接合器的地点: 1.设在室外 2.便于消防车使用 3.不妨碍交通 4.与建筑物外墙应有一定距离目前规定离水源(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不宜过远 5.水泵接合器间距要考虑停放消防车的位置和消防车转弯半径的需要 四水泵接合器的种类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墙壁式三种地上式栓身与接口高出地面目标显著使用方便规范推荐采用地下式安装在路面下不占地方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和有美观要求的地点墙壁式安装在建筑物墙根处墙面上只露两个接口的装饰标牌各种类型的水泵接合器其外型不应与消火栓相同以免误用而影响火灾的及时扑救地下式水泵接合器的井盖与消火栓井盖亦应有所区别特别要注意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不致由于建筑物上部掉东西而影响供水和人员安全 水泵接合器的附件有止回阀安全阀闸阀的泄水阀等止回阀用于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压力过高保障系统的安全水泵接合器在工作时与室内消防给水管网沟通因此其工作压力应能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的分区压力要求 7.4.6 室内消火栓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扑救火灾的效果因此高层建筑的各层包括和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各层均应合理设置室内消火栓以保证建筑物任何部位着火时都能及时控制和扑救据了解有些高层住宅仅在六层以上的消防竖管上设消火栓这样做很不妥当因为若六层以下的任一层着火如不设消火栓就不便迅速扑灭火灾设了消火栓就方便居民或消防队灭火时使用可以起到快出水早灭火的作用而增加的投资是很少的故规定在各层均应设消火栓本条对消火栓还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第 87 页共 8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消火栓的水压应保证水枪有一定长度的充实水柱对充实水柱的长度要求是根据消防实践经验确定的我国扑救低层建筑火灾时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一般在 1017m 之间火场实践证明当口径 19mm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小于 10m 时由于火场烟雾大辐射热高扑救火灾有一定困难当充实水柱长度增大时水枪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大如表 15 所示经过训练的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水枪最大反作用力不应超过 20kg 一般不宜超过 15kg 火场常用的充实水柱长度一般在 1015m为节约投资和满足火场灭火的基本要求规定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长度首先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同时又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的充实水柱的下限值不应小于 10m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aHHSksin21−= 4 式中 Sk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m) H1被保护建筑物的层高(m) H2消火栓安装高度(一般为 1.1m) 水枪上倾角一般为 45若有特殊困难可适当加大但考虑消防人员的安全和扑救效果水枪的最大倾角不应大于 60 口径 19mm 水枪的反作用力 表 15 口径 19mm 水枪的反作用力 表 15 充实水柱长度 (m) 水枪口压力 (kgcm2) 水枪反作用力 (kg)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5 1.50 1.70 2.05 2.45 2.70 3.25 3.55 4.33 7.65 8.51 9.63 11.62 13.80 15.31 18.42 20.13 24.38 二消火栓的布置规定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方以便于用户和消防队及时找到和使用消火栓应有明显的红色标志且应标注消火栓的字样不应隐蔽和伪装 消火栓的出水方向应便于操作并创造较好的水力条件故规定消火栓出水方 第 88 页共 8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向宜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 90 度角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 1.10m便于操作 关于消火栓的布置最重要的是保证建筑物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其原因是:初期火灾能否被及时地有效地控制和扑灭关系到起火建筑物内人身和财产的安危而火场供水实践说明扑救初期火灾的水枪数量极为重要统计资料表明一支水枪扑救初期火灾的控制率仅 40%左右两支水枪扑救初期火灾的控制率达 65%左右因此扑救初期火灾使用水枪数量不应小于两支为及时控制和扑灭火灾同层任何部分都应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能够同时到达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有两支水枪进行扑救在不利情况下也就是当其中一支水枪发生故障时仍有一支水枪扑救初期火灾同层消火栓的布置示意如图15 所示 消火栓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应结合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布局图 15 只是一个例子消火栓的保护半径 R也没有考虑房间的分隔情况 对消火栓间距规范还以不应大于 30m 的规定来控制和保证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部位 三消火栓栓口压力火场实践说明水枪的水压太大一人难以握紧使用同时水枪的流量也远远超过 5L/s水箱内的消防用水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用完对扑救初期火灾极为不利故本条规定消火栓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 0.80MPa(日本规定不超过 0.70MPa原苏联规定不超过 0.90MPa)当静水压超过 0.80MPa 时应采用分区给水而当栓口出水压力大于 0.50MPa 时应设减压装置减压装置一般采用减压孔板或减压阀减压后消火栓处压力应仍能满足水枪充实水柱要求 四室内消火栓规格室内消火栓是用户和消防人员灭火的主要工具室内消 第 89 页共 8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火栓口直径应与消防队通用的直径为 65mm 的水带配套故室内消火栓所配备的栓口直径应为 65mm 在一幢建筑物内如消火栓栓口水带和水枪因规格型号不一致就无法配套使用因此要求主体建筑和与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采用同一型号规格的消火栓和与其配套的水带及水枪 火场实践说明室内消火栓配备的水带长度过长不便于扑救室内初期火灾消防队使用的水带长度一般为 20m为节约投资同时考虑火场操作的可能性要求室内消火栓所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超过 25m 为适应扑救大火的需要应采用较大口径的水枪同时与消防队经常使用的水枪配合以便火场使用故规定室内消火栓配备水枪的喷嘴口径不应小于 19mm 五为及时启动消防水泵在水箱内的消防用水尚未用完以前消防水泵应进入正常运转故本条规定在高层建筑物内每个消火栓处均应设置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以便迅速远距离启动为防止小孩玩弄或误启动要求按钮应有保护设施一般可放在消火栓箱内或带有玻璃的壁龛内 六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物内进行扑救的重要设施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故规定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消火栓 七屋顶消火栓供本单位和消防队定期检查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使用一般设一个 避难层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及其它重要部位需设置消火栓的规定详见本规范有关条文 7.4.7 本条对原条文作了修改 一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供给高层建筑初期火灾时的消防用水水量并保证相应的水压要求对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高层建筑如经常能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水量和水压时可以不设消防水箱而对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独立设置或区域集中)的高层建筑物均应设置消防水箱 消防水箱指屋顶消防水箱也包括垂直分区采用并联给水方式的各分区减压水箱 二我国早期的高层建筑物中水箱容量较大一般在 3050m3左右新建的广州白云宾馆水箱容量为 210m3广州宾馆的屋顶水箱容量为 250m3水箱容量太大在建筑设计中有时处理比较困难但若水箱容量太小又势必影响初期火灾的扑救水箱压力的高低对于扑救建筑物顶层或附近几层的火灾关系也很大压力低可能出 第 90 页共 9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不了水或达不到要求的充实水柱影响灭火效率因此本条对水箱容积压力等作了必要的规定 三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性质的建筑规定了消防水箱的不同容量住宅小些公共建筑大些当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设水箱时水箱容积应按系统分别保证 一类建筑(住宅除外)的消防水箱当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07MPa(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静水压力不应低于 0.15MPa)时要设增压设施增压设施可采用气压水罐或稳压泵这些产品必须采用国家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以满足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 四为防止消防水箱内的水因长期不用而变质并作到经济合理故提出消防用水与其它用水共用水箱但共用水箱要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可参考消防水池不作他用的办法)以确保及时供应必需的灭火用水量 五据调查有的高层建筑水箱采用消防管道进水或消防泵启动后消防用水经水箱再流入消防管网这样不能保证消防设备的水压充分发挥消防设备的作用为此应通过生活或其它给水管道向水箱供水并在水箱的消防出水管上安装止回阀以阻止消防水泵启动后消防用水进入水箱 消防水箱也可以分成两格或设置两个以便检修时仍能保证消防用水的供应 7.4.8 本条对增压设施作出具体规定设置增压设施的目的主要是在火灾初起时消防水泵启动前满足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压要求对增压水泵其出水量应满足一个消火栓用水量或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用水量对气压给水设备的气压水罐其调节水容量为两支水枪和 5 个喷头 30s 的用水量即 2530+5130=450L 7.4.9 消防卷盘用于扑灭在普通消火栓正式使用前的初期火灾因此只要求室内地面任何部位有一股水流能够到达而不要求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其安装高度应便于取用 7.5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 7.5.1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消防水泵是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在火灾延续时间内人员和水泵机组都需要坚持工作因此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设在高层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层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第 91 页共 9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7.5.2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为保证在火灾延续时间内人员的进出安全消防水泵的正常运行对消防水泵房的出口作了规定 规定泵房当设在首层时出口宜直通室外设在楼层和地下室时宜直通安全出口 7.5.3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消防水泵是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必须保证在扑救火灾时能坚持不间断地供水设置备用水泵为措施之一 固定消防水泵机组不论工作泵台数多少只设一台备用水泵但备用水泵的工作能力不小于消防工作泵中最大一台工作泵的工作能力以保证任何一台工作泵发生故障或需进行维修时备用水泵投入后的总工作能力不会降低 7.5.4 本条保留原条文为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地运行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以保证其中一条维修或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 消防水泵房向环状管网送水的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检修或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出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泵为两台时其出水管的布置如图 16 所示 第 92 页共 9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自灌式吸水的消防水泵比充水式水泵节省充水时间启动迅速运行可靠因此规定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由于近年来自灌式吸水种类增多而消防水泵又很少使用因此规范推荐消防水池或消防水箱的工作水位高于消防水泵轴线标高的自灌式吸水方式若采用自灌式有困难时应有可靠迅速的充水设备 为方便试验和检查消防水泵规定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和放水阀门为便于和水带连接阀门的直径应为 65mm 消防水泵应定期运转检查以检验电控系统和水泵机组本身是否正常能否迅速启动检验时应测定水泵的流量和压力试验用的水当来自消防水池时可回归至水池 7.5.5 一当室外给水管网能满足消防用水量且市政主管部门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吸水时应考虑消防水泵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吸水直接吸水的优点是: 1.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 2.减少消防水池吸水井等构筑物节省投资节约面积 3.可防止水在储水取水构筑物的二次污染 4.水泵处于灌水状态便于自动控制 二水泵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吸水在吸水时会造成局部地区水压下降一般说来这是允许的消防车在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水泵也直接从室外消火栓直接吸水造成的后果与消防水泵房内消防水泵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吸水的后果和影响完全相同 三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有季节和昼夜的变化直接吸水时水泵扬程应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按室外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计算而在室外给水管网为最高压力时应防止遇水泵加压后而导致压力过高出现的各种弊病如管道接口和附近件渗漏水泵效率下降等因此应以室外给水管网的最高水压来校核水泵的工作情况 直接吸水时由于吸水管内充满水为考虑水泵检修在吸水管上应设阀门 7.5.6 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较大但在火灾初期消火栓的实际使用数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实际开放数要比规范规定的数量少其实际消防用水量远小于水泵选定的流量值而消防水泵在试验和检查时水泵出水量也较少此时管网压力升高有时超过管网允许压力而造成事故这需在工程设计时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有以下办法:(1)多台水泵并联运行(2)选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的消防水泵(3)提高管道和附件承压能力(4)设置安全阀或其它泄压装置(5)设置回流管泄压(6) 第 93 页共 9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减小竖向分区给水压力值(7)合理布置消防给水系统 7.6 灭火设备 灭火设备 7.6.17.6.2 国外经验证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有良好的灭火效果应积极推广采用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我国现有的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其灭火效果也是好的例如:1958 年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由于地下室油布雨伞自燃一个自动喷水头开启将初期火灾扑灭1965 年该公司首层橱窗电动模型灯光将布景烤着起火也是一个自动喷水头开启后扑灭的1976 年该公司楼顶层加工厂静电植绒车间(着火部位无自动喷水头两侧有自动喷水头)起火内部机器设备和建筑装修被烧毁在起火部位两侧各开放两个喷水头阻止了火势扩大在水枪的配合扑救下较顺利地扑灭了火灾同样上海大厦面包房熬油起火上海国际饭店十四层和十八层油锅起火及六层客房烟头起火都是一个喷头开启扑灭的因此7.6.1 条规定了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应设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为了节省投资7.6.2 条对低于 100m 的一类建筑及其裙房的一些重点部位 房间提出了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要求这些部位房间或是火灾危险性较大或是发生火灾后不易扑救疏散困难或是兼有上述不利条件也有的是性质重要国外这类设备设置相当普遍如美日等国要求高层建筑都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7.6.37.6.4 这两条是新增条文 一据调查有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裙房及部分主体高层建筑设有大小不等的展览厅营业厅等但没有设自动喷水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有消火栓系统不利于消防安全保护故作了 7.6.3 条规定 二根据国内有些二类高层建筑公共活动用房安装自动喷水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实践效果较为明显故参考一些工程实际做法和国外规范规定此类公共用房均应设自动喷水系统 三地下室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和扑救难度大故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补充说明如下: 由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较大为有效扑救初起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做此规定 7.6.5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实践证明水幕与防火卷帘防火幕等配合使用阻火效果更好 本条规定的水幕设置范围其理由是: 第 94 页共 9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剧院礼堂的舞台演戏时常有烟火效果幕布可燃道具照明灯具多容易引起火灾故规定设在高层建筑内超过 800 个座位的剧院礼堂在舞台口宜设防火幕或水幕 二火灾实例证明舞台起火后容易威胁观众的安全如设有防火幕或水幕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挡火势向观众厅蔓延赢得疏散和扑救时间 7.6.6 对原条文的补充 高层建筑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多油开关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室自备发电机房等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考虑到其火灾特点可以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7.6.7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和增加 一条文各项所提及的房间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后果必须加强防火保护和灭火设施因此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外尚应增设相应的气体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考虑到上述房间内 经常有人停留或工作 以及国内目前尚无有关含氢氟烃(HFC)和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与施工的国家标准等实际情况所以本条未限制卤代烷12111301 灭火系统的使用 二卤代烷 12111301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装置对扑灭密闭的室内火灾有良好效果不会造成水渍损失但灭火效果受到周围环境和室内气流的影响较大因此计算灭火剂时需要考虑附加量 三具体技术要求按卤代烷 12111301 灭火系统的有关规范执行 四电子计算机房除其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之外是可以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扑灭火灾的当有备用主机和备用已记录磁纸介质且设置在其它建筑物中或在同一建筑物中的另一防火分区内其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仍可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故对 7.6.7.1 条专注说明 五其它特殊重要设备室是指装备有对生产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设施的房间这类设施一旦被毁将对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亦需采取严格的防火灭火措施 7.6.8 系新增条文 本条文中所涉及到的房间内存放的物品均系价值昂贵的文物或珍贵文史资料且怕浸渍故必需气体灭火同时这些房间大多无人停留或只有 12 名管理人员 第 95 页共 9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他们熟悉本防护区的火灾疏散通道出口和灭火设备的位置能够处理意外情况或在火灾时迅速逃生因此可采用除卤代烷 12111301 以外的气体灭火系统根据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国家方案和中国消防行业哈龙整体淘汰计划的要求对上述场所规定禁止使用卤代烷灭火系统 7.6.9 系新增条文 灭火器用于扑救初期火灾既有效又经济当发现火情时首先考虑采用灭火器进行扑救所以应将灭火器配置的内容纳入本规范之中具体设计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96 页共 9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8 防烟 防烟排烟和通风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 8.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8.1.18.1.2 规定了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的组成部分 一设置防排烟设施的理由: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防烟楼梯间是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通道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进行扑救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国外一般要求是当发生火灾后普通客梯的轿厢全部迅速落到底层电梯厅一般用防火卷帘或防火门封隔起来)为了疏散和扑救的需要必须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井内无烟 首先在建筑布局上按本规范第 6.2.1 条及第 6.3.3条的规定对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设置独立的前室或两者合用前室设置前室的作用:(1)可作为着火时的临时避难场所(2)阻挡烟气直接进入防烟楼梯间或消防电梯井(3)作为消防队员到达着火层进行扑救工作的起始点和安全区(4)降低建筑本身由热压差产生的所谓烟囱效应特别是在冬天北方地区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由于空气的容量不同而产生很大的热压差在建筑比较密封的情况下中和面在建筑高度 1/2 处室外空气经低于中和面的门窗缝渗入室内室内热空气经过高于中和面的门窗缝漏出这就是烟囱效应由于设有前室把楼梯间电梯井与走道前室的两道门隔开这样楼梯间及电梯的烟囱效应减弱可以减缓火烟垂直蔓延的速度其次是按第 8.1.1 条第 8.1.2 条的规定设置防排烟设施当发生火灾时烟气水平方向流动速度为每秒 0.30.8m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每秒 34m即当烟气流动无阻挡时只需 1min 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烟气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楼梯间电梯井又是高层建筑火灾时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因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防排烟设施是阻止烟气进入该部位或把进入该部位的烟气排出高层建筑外从而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 二设置防排烟设施的方式对于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的方式很多下面分别介绍几种 自然排烟有以下两种方式: 1.利用建筑的阳台 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如图 17(a)(d) 第 97 页共 9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其优点是:(1)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2)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3)构造简单经济(4)平时可兼作换气用不足之处:因受室外风向风速和建筑本身的密封性或热压作用的影响排烟效果不太稳定据调查情况表明这种自然排烟的方式一直被广泛采用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此方式值得推广并宜优先采用 2.竖井排烟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内设置专用的排烟竖井依靠室内火灾时产生的热压和室外空气的风压形成烟囱效应进行有组织的自然排烟这种排烟当着火层所处的高度与烟气排放口的高度差越大其排烟效果越好反之越差这种排烟的优点是不需要能源设备简单仅用排烟竖井(各层还应设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排烟口)缺点是竖井占地面积大按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前室排烟竖井的面积不小于 6m2(合用前室不小于 9m2)排烟口开口面积不小于4m2(合用前室不小于 6m2)进风口竖井截面不小于 2m2(合用前室不小于 3m2)进风口面积不小于 1m2(合用前室不小于 1.5m2)在我国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中有的采用了这种方式如:无锡滨湖饭店南京工艺美术大楼郑州宾馆等但无 第 98 页共 9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锡滨湖饭店等几座高层建筑设置的自然排烟竖井及排烟口其截面积与日本的规定相比小很多目前尚无法肯定国内采用的竖井和排烟口截面能否有良好的排烟效果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由于采用这种方法的排烟井与进风井需要占有很大的有效空间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被设计人员接受我国的设计人员认为这种方式由于竖井需要两个很大的截面给设计布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因此近年来已很少被采用了 机械排烟有以下两种方式: 1.机械排烟与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此方式是按照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把侵入前室的烟气通过排烟风机和某种形式的进风(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把烟气排出和形成透明的避难气流排烟口设在前室的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进风口设在靠近地面的墙面上日本排烟量的标准规定其前室: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为4m3/s(14400m3/h)合用前室应为 6m3/s(21600m3/h)的排烟能力进风靠自然进风时应设截面积为 2m2的进风竖井进风靠机械进风时其进风量为排烟量的 70%80%保持负压这种方式前几年被广泛采用如:天津内贸大厦北京图书馆上海宾馆等均为机械排烟机械进风北京昆仑饭店等均为机械排烟自然进风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防排烟的进一步发展对这种排烟方式的采用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式是在烟气或热空气已经侵入疏散通道的被动情况下再将它排除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疏散通道内无烟的目的给疏散人员造成不安全感设备投资系统形式也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当前室处在人员拥挤的情况下理想的气流组织受到破坏使排烟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近几年高层建筑设计中也很少被采用有些工程原设计为此方法现在也在改造如天津内贸大厦深圳国贸中心等 2.机械加压送风 此方式是通过通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要求烟气不侵入的地区增加该地区的压力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出现一些国家曾经利用它来防止敌人投放的化学毒气和细菌侵入军事防御作战部门的要害房间在和平时期又有人利用它在工厂里制造洁净车间在医院里制造无菌手术室等都取得明显的效果如今机械加压送风技术又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防烟方面并已被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承认世界很多国家均设有研究中心和试验楼如:美国的布鲁克弗研究所的十二层办公大厦德国汉堡一座七层办公大楼等均被列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的试验地或研究中心我国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对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技术从研究到应用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种方式已广泛被设计人员接受并掌握利用机械加压防烟技术的高层建筑在 第 99 页共 9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我国已有 2000 余幢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达到了疏散通道无烟的目的从而保证了人员疏散和扑救的需要从建筑设备投资方面来说均低于机械排烟的投资因此这种方式是值得推广采用的 综合上述各种防烟方式的介绍与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外防排烟技术发展情况规定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的防排烟设施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措施除此之外其它防排烟方式均不宜采用 8.1.3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火灾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不排除就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扑救工作的进行根据日本英国火灾统计资料中对火灾死亡人数的分析:由于被烟熏死的占比例较大最高达 78.9%在被火烧死的人数中多数也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火烧死的例如:日本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 118人中就有 93 人是被烟熏死的美国米高梅饭店火灾死亡 84 人中有 67 人是被烟熏死的因此排出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也是防排烟设计的主要目的据有关资料表明:一个设计优良的排烟系统在火灾时能排出 80%的热量 使火灾温度大大降低本条对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中长度超过 20m 的内走道面积超过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应设置排烟设施作出规定其理由及排烟方式分别说明如下 一设置排烟设施的理由 1.一类高层建筑的可燃装修材料多陈设及贵重物品多空调通风等管道也多塔式建筑仅仅一个楼梯间疏散困难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其垂直疏散距离大因此设置排烟设施时以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为条件 2.走道的排烟:据火灾实地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的距离为 2030m根据原苏联的防火设计规定:内廊式住宅的走廊长度超过 15m 时在走廊中间必须设置排烟设备根据德国的防火设计规定: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内廊每隔 15m 应用防烟门隔开每个分隔段必须有直接通向楼梯间的通道并应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参考国外资料及火灾实地观测的结果本条规定长度超过 20m 的内走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3.房间的排烟:以尽量减少排烟系统设置范围为出发点房间的排烟只规定面积超过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这句话只是定性的人定量上如何确定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设计中给设计人员带来疑惑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的 第 100 页共 10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复杂性等因素的限制仍不宜按定量规定只能列举一些例子供设计人员参考例:多功能厅餐厅会议室公共场所及书库资料室贵重物品陈列室商品库计算机房电讯机房等 4.地下室的排烟见本说明第 8.4.1 条 5.中庭的排烟见本说明第 8.2.2 条和第 8.4.2 条 二设置排烟设施的方式 1.自然排烟: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包括在火灾发生时破碎玻璃以打开外窗)把烟气排至室外 2.机械排烟: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把火灾产生的烟气与热量排至室外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专用的排烟竖井对走道与房间进行有组织的自然排烟方式如唐山市唐山饭店等由于竖井需要的截面很大降低了建筑使用面积并漏风现象较严重等因素故本条不推荐采用竖井的排烟方式 8.1.4 新增条文根据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经验教训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引起火灾迅速蔓延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是很多的如韩国汉城天然阁饭店的火灾从二层一直烧到顶层(二十一层)死伤 224 人其中一条经验教训是大火沿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迅速蔓延又如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文考夫饭店的火灾起火地点在三楼走道建筑内的可燃装修物等几乎全部烧毁死伤 220 多人最主要的教训也是通风空调系统的竖向管道助长了火势的蔓延我国杭州市一宾馆由于电焊时烧着了风管的可燃保温材料引起火灾火势沿着风管和竖向孔洞蔓延从一层一直烧到顶层大火延烧了八九个小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通风空调系统风道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使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条规定对通风空调系统应有防火防烟措施 8.1.5 基本保留原条文一般机械通风钢质风管的风速控制在 14m/s 左右建筑风道控制在 12m/s 左右因不是常开的对噪音影响可不予考虑故允许比一般通风的风速稍大些日本有关资料推荐钢质排烟风管的最大风速一般为 20m/s 本条规定: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 20m/s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 15m/s一般排烟风管是设在竖井内或用竖井作为排烟风道(即非金属风道) 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排烟口风速一般不大于 10m/s并宜选用与烟的流型一致(如走道宜按走道宽度设长条型风口)阻力小的排烟口送风口的风速不宜过大否 第 101 页共 10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则造成吹大风的感觉对人很不舒服本条规定: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 金属排烟风道壁厚设计时可参考表 16 金属排烟风道壁厚 表 16 金属排烟风道壁厚 表 16 圆形风管直径(mm) 板厚(mm) 风速 区分 长方形风管长边 (mm) 直管 管件 450 500 0.5 低 高 速 速 风 风 道 450750 500700 200 0.6 7501500 7001000 200600 0.8 15002200 10001200 600800 1.0 1200 800 1.2 450 450 0.8 4501200 450700 450 1.0 低 速 风 道 速 风 12002000 700 450 1.2 8.2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 8.2.1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的 一由于利用可开启的外窗的自然排烟受自然条件(室外风带风向建筑所在地区北方或南方等)和建筑本身的密闭性或热压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使得自然排烟不但达不到排烟的目的相反由于自然排烟系统会助长烟气的扩散给建筑和居住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本条提出只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有条件要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二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一旦采用的自然排烟方式其效果受到影响时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重威胁对超过 50m 的一类建筑和超过 100m 的其它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这种自然排烟措施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在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仍保留着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其原因是认为自然排烟方式的确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住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方便简单这种方式仍应优先尽量采用 8.2.2 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 一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排烟的部位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可开启外窗的面积 第 102 页共 10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本条对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提出要求 由于我国在防排烟试验研究方面尚无完整的资料故本条对可开启外窗面积仍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确定 日本建筑法规执行条例规定:房间在顶棚下 80cm 高度的范围内能开启窗户的净面积不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 1/50且与室外大气直接相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该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并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设自然排烟的竖井其截面积为 2m2合用前室为 3m2 德国高层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在 22m 和 22m 以上时每隔四层应划分为一个防烟段 每段必须在最上部设排烟装置 其面积必须至少为楼梯间截面的 5%但不小于 0.5m2美国PROGVESSIVE AICHIRECTUYE刊物介绍按国家防火协会规定排烟设备的规格和占有空间要根据建筑散热分类来决定国家防火协会编印的排烟热装置指南的文章中介绍:把用途不同的工业建筑物的散热性能分为低中高散热三类其它的建筑类型如会议厅商业厅等可参考上述三类原则进行划分国家防火协会推荐的排烟孔道顶部设置自动排烟装置 走道与房间的开窗面积参考日本规范考虑到把日本的规范内容直接搬到本规范中来执行当中会有很大困难因为距顶棚 80cm 高度的范围内能开启的外窗面积不一定能满足房间地板面积 1/50 的要求 如按日本规定还必须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日本规范还规定:距地板面高度超过 2m 的窗扇都要设手动开启装置其手动操作手柄设在地板上 0.81.5m 的高度这样一般的钢窗构造均要改动还要设手动联杆机构不仅改造比较困难而且增加造价这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所以未作这样的规定考虑到在火灾时采取开窗或打碎玻璃的办法进行排烟是可以的因此开窗面积按本条只计算可开启外窗的面积 二需要说明的几点 1.关于楼梯间的开窗面积: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疏散通道从原则上讲是不允许在火灾发生时有烟但是从发生火灾的几个案例表明当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时虽能依靠前室的可开启外窗进行排烟但由于楼梯间存在着热压差(即烟囱效应)烟气仍同时进入楼梯间造成楼梯间内被烟气笼罩使人们无法疏散直至火灾被扑灭后楼梯间内的烟气也无法被排除为此要求楼梯间也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开窗面积能在五层内任意调整如:当某高层建筑下部有三层裙房时其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可以保证四五层内有可开启外窗面积 2m2时其一至三层内可无外窗这样可满足裙房且裙房高度不太高的建筑的要求从防火角度分析也是合理的 第 103 页共 10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2.室内中庭净空高度不超过 12m 的限制是由于室内中庭高度超过 12m 时就不能采取可开启的高侧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原因是烟气上升有层化现象所谓层化现象是当建筑较高而火灾温度较低(一般火灾初期的烟气温度为 5060)或在热烟气上升流动中过冷(如空调影响)部分烟气不再朝竖向上升按照倒塔形的发展而半途改变方向并停留在水平方向也就是烟气过冷后其密度加大当它流到与其密度相等空气高度时便折转成水平方向扩展而不再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烟气随着温度的降低又会下降使得烟气无法从高窗排出室外 由于自然排烟受到自然条件建筑本身热压密闭性等因素的影响而缺乏保证因此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如极为重要豪华等)投资条件许可等情况虽具有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条件但仍可采用机械防烟措施如:日本新宿野村大厦上海华亭宾馆 8.2.3 新增条文 按本规范第 8.1.1 条规定 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应设有可开启的外窗 且其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 8.2.2 条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这对我国的一些工程(主要是高层住宅及二类高层建筑)在执行上有一定的困难从前几年高规执行的情况以及从自然排烟的烟气流动的理论分析当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两个不同朝向有可开启的外窗时其排烟效果受风力风向热压的因素影响较小能达到排烟的目的因此本条规定前室如利用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如图 18(a)(b))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例如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群等 8.2.4 新增条文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气(负带热量的空气)因其容重较一般空气轻所以都上升到着火层上部为此排烟窗应设置在上方以利于烟气和热气的 第 104 页共 10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排出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在上方的排烟窗要求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这种能在下部手动开启的排烟窗目前在国内已有厂方生产故作出本条规定 8.3 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 8.3.1 新增条文 一从烟气控制的理论分析对于一幢建筑当某一部位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对火灾区域应实行排烟控制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扑救故该部位的空气压力值为相对负压对非火灾部位及疏散通道等应迅速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该部位空气压力值为相对正压以阻止烟气的侵入控制火势蔓延如:美国西雅图大楼的防排烟方式采用了计算机安全控制系统当其收到烟(或热)感应发出讯号时利用空调系统进入火警状态火灾区域的风机立即自动停止运行空调系统转而进入排烟同时非火灾区域的空调系统继续送风并停止回风与排风对此造成正压状态阻止烟气侵入这种防排烟系统对减少火灾的损失是很有保证的但这种系统的控制和运行需要有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根据我国国情并征集了国内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本条规定了只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垂直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和封闭式避难层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 二由于本规范第 8.2.1 条与第 8.2.2 条规定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各部位当有可开启外窗时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造成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在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与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列组合上的多样化而这两种排烟方式不能共用这种组合关系及防烟设施设置部位分别列于表 17 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表 表 17 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表 表 17 组 合 关 系 防烟部位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与其前室 楼梯间 采用自然排烟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 楼梯间 采用自然排烟的楼梯间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前室或合用前室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 楼梯间合用前室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间前室 前室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 1.关于消防电梯井是否设置防烟设施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有关专家正在研究的课题至今尚无定论据有关资料介绍利用消防电梯井作为加压送风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经济意义现在正在研究之中国外也有实例由于我国目前 第 105 页共 10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在这方面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因尚无足够的资料所以本条不规定对消防电梯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另一方面考虑到防排烟技术的发展和需要在有技术条件和足够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对消防电梯井设置加压送风但前室或合用前室不送风这也是有利于防排烟技术在今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2.关于 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时 其前室可不送风的讨论经调查目前国内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进行加压送风的做法有以下三种:(1)只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其前室不送风(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两个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进行加压送风(3)对防烟楼梯间设置一套加压送风系统的同时又从该加压送风系统伸出一支管分别对各层前室进行加压送风本条规定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时其前室可不送风理由是: (1)从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后的排泄途径来分析防烟楼梯间与其前室除中间隔开一道门外其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的风量只能通过前室与走廊的门排泄因此对排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同时也可以说对其前室进行间接的加压送风两者可视为同一密封体其不同之处是前室受到一道门的阻力影响使其压力风量受节流国外某国家研究所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试验(如图 19 所示)其结果说明这一点 (2)从风量分配上分析:当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前室的门以及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时或部分开启时气流风量分配与走向是十分复杂的以致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风量控制是很难实现的 8.3.2 本条是新增加的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 第 106 页共 10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结果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 8.3.218.3.24 的要求这样既可避免不能满足加压送风值又有利于节省工时 一风量校核值的依据资料表明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统计起来约有 20 多种至今尚无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影响压力送风量计算的因素较复杂且各种计算公式在研究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时出发点不一致(如:有的从试验中得出有的按维护加压部位的压力值求得有的按开启门洞处的需要流速中求得)等因素造成的从理论上讲每个公式的产生与其对应的研究背景是各有自己的理由而当用某一公式去解决某一实际工程设计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同一条件的工程因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也很大另一方面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由于某些计算公式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假设参数的选择不当也容易造成设计计算的错误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因使用公式不同其结果差别很大上述原因使当前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可变性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对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及分析考虑到我国目前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筑构件的产生及建筑施工质量 设计资料不完整设计参数不明确等)和对加压送风进行科学实验手段不完善等因素为了避免计算发生误差太大确立一个风量定值范围表供设计人员对应设计中的条件进行计算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二公式的选取: 基本公式的选取根据各种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在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正压值以及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该门洞处的风速作为计算理论依据应分别选择目前国内在高层建筑防烟设计计算中使用较普遍的两个公式为基本计算公式 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正压值(俗称压差法)公式: 25. 1/827. 0×∆××=nIPAl 5 式中 l加压送风量(m3/s) 0.827漏风系数 A总有效漏风面积(m2) P压力差(Pa) 第 107 页共 10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n指数(一般取 2)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按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该门洞处的风速(又称流速法)公式: fvn(7.2) (6) 式中 l加压送风量(m3/s) v门洞断面风速(m/s) F每档开启门的断面积(m2) n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公式(5)(6)均摘自采暖通风设计手册 校核公式:除基本公式外的其它公式均作为计算校核使用校核计算公式较多不一一列举 三参数的确定: 1.基本参数的确定通过调研及与国内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对该参数基本认可和假设已定的条件参数等为基本参数: a.开启门的数量:20 层以下 n 取 220 层以上 n 取 3 b.正压值:楼梯间P=50Pa前室P=25Pa c.开启门面积:疏散门2.0m1.6m电梯门2.0m1.8m 2.浮动参数的确定通过调研及与国内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员座谈认为该参数有上下限的可能以及受建筑构件的影等为浮动参数 a.门洞断面风速:v=0.71.2m/s b.门缝宽度:疏散门0.0020.004m电梯门0.0050.006m c.系数:按各公式要求浮动 3.计算方法以基本参数为条件:分别选用基本公式与浮动参数定义组合进行计算列出计算结果范围再与各校核计算公式进行校核计算结果比较确定公式计算结果的数值范围 与国内外已建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的比较见表 18 第 108 页共 10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国内外部分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举例 表 18 国内外部分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举例 表 18 建 筑 物 名 称 层数 总送风量 (m3h) 每层平均 (m3h) 加压送风部位 美国波士顿附属医疗大楼 16 16128 1008 楼梯间 美国旧金山办公大楼 31 31608 1008 楼梯间 美国波士顿 CUAC 大楼 36 121320 3370 楼梯间前室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 IDS 中心 50 54720 1094 楼梯间 美国佛罗里达州办公大楼 55 68000 1236 楼梯间 美国麦克格罗希办公大楼 52 85000 1634 楼梯间 美国波士顿商业联合保险公司 36 51000 1416 楼梯间 上海联谊大厦 29 32500 1120 楼梯间 上海宾馆 27 21600 800 楼梯间 北京图书馆书库 19 19500 1026 楼梯间 深圳晶都大酒店 30 31000 1033 楼梯间及前室 深圳某办公大楼 20 14700 735 电梯前室 大连国际饭店 26 36000 1384 楼梯间及前室 福州大酒店 20 15850 792 楼梯间 山东齐鲁大厦 22 25000 1136 前室 北京市某宾馆 30 46880 1536 楼梯间合用前室 南京金陵饭店 35 34500 985 楼梯间 北京某饭店 30 62170 2012 楼梯间 江苏省常州大厦 16 35000 47500 1920 2969 楼梯间合用前室 中国大酒店 18 9600 4200 533 233 楼梯间前室 江苏省常州工贸大厦 24 18900 788 楼梯间前室 上海华亭宾馆 29 34000 1172 消防电梯前室 上海市花园饭店 34 22500 662 消防电梯前室 日本新宿野村大楼 50 21200 424 前室 四风量定值范围表的产生通过一组假设条件下和各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利用公式法进行计算并与国内外部分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量平衡比较同时召开全国部分设计单位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而成 设计时还需注意的是对于各表内风量上下限的选取按层数范围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量等综合考虑选取由于风量定值范围表的计算初始条件均为双扇门当采用单扇门时仍按上述步骤计算其结果约为双扇门的 0.75%当有两个出口时风量按表中规定数值的 1.51.75 倍计算 第 109 页共 10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8.3.38.3.4 两条是新增加的 一本规范第 8.3.2 条的各表数值最大在三十二层以下如超过规定值时(即层数时)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要分段计算 二当疏散楼梯采用剪刀楼梯时为保证其安全规定按两个楼梯的风量计算并分别设置送风口 8.3.5 新增条文当发生火灾时为了阻止烟气入侵对封闭式避难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不但可以保证避难层内的一定的正压值而且也是为避难人员的呼吸需要提供室外新鲜空气本条规定了对封闭避难层其机械加压送风量其理由是参考我国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J3879)人员掩蔽室清洁式通风量取每人每小时 67m3计为了方便设计人员计算本条以每平方米避难层(包括避难间)净面积需要 30m3/h 计算(即按每 m2可容纳 5 人计算) 8.3.6 新增条文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需要加压送风时由于两者要维持的正压值不同以及当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之间的门和合用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气流的走向和风量的分配较为复杂为此本条规定这两部位的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如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8.3.7 本条规定不仅是对选择送风机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需要保持的正压值提出要求 关于加压部位正压值的确定是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很重要的依据它直接影响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效果正压值的要求是:当相通加压部位的门关闭的条件下其值应足以阻止着火层的烟气在热压风压浮压等力量联合作用下进入楼梯间前室或封闭避难层为了促使防烟楼梯间内的加压空气向走道流动发挥对着火层烟气的排斥作用因此要求在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空气压力大于前室的空气压力而前室的空气压力大于走道的空气压力仅从防烟角度来说送风正压值越高越好但由于一般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作用力的方向恰好与疏散方向相反如果压力过高可能会带来开门的困难甚至使门不能开启另一方面压力过高也会使风机风道等送风系统的设备投资增多因此正压值是正压送风的关键技术参数 如何确定正压值这是本规范第一个版本(GBJ4582)和修订后的第二个版本(GB 5004595)都留待解决的问题GBJ4582 中第 7.1.5 条规定: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 第 110 页共 11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条文说明解释:如何保证楼梯间及其前室正压风量和风压有何规定等由于国内缺乏这方面的试验数据和实际设计经验故本条仅提出了原则要求GB 5004595 中 8.3.7 条虽然规定了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正压送风的正压值但条文说明中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正压值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无试验条件且无运行经验因此设计均参照国外资料参照国外资料当然也是一个依据但国外资料产生的背景和试验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国确定的正压值也不尽相同所以只有我国通过自己进行试验后才能对正压值有较深刻的认识 针对规范的需要七五末期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高层建筑楼梯间防排烟的研究接着又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的研究系统地开展了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防排烟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实体火灾试验研究和楼梯间防排烟技术参数等试验研究得出了高层民用建筑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正压送风最佳安全压力的研究结论经专题鉴定验收其研究成果被专家评定为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可提供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使用这次对本条的修订直接采用了国内八五期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这次修订防烟楼梯间的正压值由 50Pa 改为 40Pa 至 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封闭避难层(间)由 25Pa 改为 25Pa 至 30Pa这些规定主要是以国内科学试验为依据是在对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有自己的实验数据的前提下也参考国外资料而确定的所以虽然修订变化不大但意义显然不同正压值要求规定一个范围更加符合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更易于掌握与检测但在设计中要注意两组数据的合理搭配保持一高一低或都取中间值而不要都取高值或都取低值例如楼梯间若取 40Pa前室或合用前室则取 30Pa楼梯间若取 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则取 25Pa 8.3.8 新增条文楼梯间采用每隔二三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的目的是保持楼梯间的全高度内的均衡一致据加拿大美国等国采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表明当只在楼梯间顶部送风时楼梯间中间十层以上内外门压差超过 102Pa使疏散门不易打开如在楼梯间下部送风时大量的空气从一层楼梯间门洞处流出多点送风则压力值可达到均衡 8.4 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 8.4.1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第 111 页共 11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一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包括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情况如果本规范第8.1.3 条规定的部位属于本条规定的范围那么就不能采用自然排烟只能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二关于总面积超过 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理由是考虑到地下室发生火灾时疏散扑救比地上建筑困难得多因为火灾时高温烟气会很快充满整个地下室如某饭店地下室和某地下铁道发生火灾时扑救人员在浓烟高温的情况下很难接近火源进行扑救所以对地下室的防火要求应严格一些对设有窗井等可采用开窗自然排烟措施的房间其开窗面积仍应按本规范第 8.2.2 条的规定执行 8.4.2 基本保留原条文 一本条规定了排烟风机的排烟量计算方法与原则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是采用日本规范规定的数据日本规定:每分钟能排出 120m3(7200m3/h)以上且满足防烟区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排出 1m3/min(60m3/h)排烟量当排烟风机担负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烟区排烟时按面积最大的防烟区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排出 2m3/min(120m3/h)的排烟量 二走道排烟面积即为走道的地面积与连通走道的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面积之和不包括有开启外窗的房间面积同一防火分区内连接走道的门可以是一般门不规定是防火门 三当排烟风机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120m3/h 计算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把防烟分区排烟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60m3/h 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每个排烟口排烟量的计算排烟风管各管段风量分配见表 19排烟系统见图 20 排烟风管风量计算举例 表 19 排烟风管风量计算举例 表 19 管 段 间 负担防烟区 通 过 风 量 (m3h) 备 注 A1Bl A1 QAl6022800 B1C1 A1B1 QAl12045600 Cl A1C1 QA112045600 一层最大 QAl120 A2B2 A2 QA26028800 B2 A2B2 QA212057600 二层最大 QA2120 A1C1A2B2 QA212057600 一二层最大 QA2120 第 112 页共 11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续表 19 续表 19 管 段 间 负担防烟区 通 过 风 量 (m3h) 备 注 A3B3 A3 QA36013800 B3C3 A3B3 QB312030000 C3D3 A3C3 QB312030000 D3 A3D3 QB312030000 三层最大 QB3120 A1C1A2B2A3D3 QA212057600 一 二 三层最大 QA2120 A4B4 A4 QA46022800 B4C4 A4B4 QA412045600 C4 A4C4 QA412045600 四层最大 QA4120 一 A1C1A2B2A3 D3A4C4 QA212057600 全体最大 QA2120 四关于室内中庭排烟量的计算问题国内目前尚无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参照了国外资料据国外资料介绍: 1.对容积不超过 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 6 次换气量 2.对容积大于 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 4 次换气量 8.4.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其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裙房以内部分在裙房的包围之中无外窗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这种建筑形式目前比较多其防排烟设施应怎样 第 113 页共 11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设置?据调查 对这种形式的建筑其防排烟设置可分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不考虑裙房以上部分进行自然排烟的条件按机械加压送风要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在风量的计算中应考虑由窗缝引起的渗漏量另一种方式是凡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部位仍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部位设置局部的机械排烟方式弥补从防排烟的角度来讲第一种方式较第二种方式效果好第二种方式的优点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排烟条件上部未被裙房包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以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的窗户自然排烟由走道内进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直接从前室排走不一定进入楼梯间问题是对下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人为的在前室或合用前室造成负压区不断地把走道内的烟气从门或门缝吸进前室或合用前室一部分由机械排烟系统排至室外一部分则进入楼梯间由楼梯间上部直接通向室外的窗户将烟排出室外既降低了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效果楼梯间内也成了烟气流经的路线显然降低了安全性当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时在关门条件下内部处于正压仅从门缝向走道和楼梯间漏风遇打开走道至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的瞬时有少量的烟气带入前室或合用前室则立即被排出使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无烟安全区以上的理论分析已为科学实验所验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的研究结论之一就是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内不能设机械排烟系统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防排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方式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很少被采用甚至如本规范 8.1.18.1.2 条说明的那样:有些工程原设计为此方法现在也在改造据调查近几年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遇裙房所围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通常都采用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因此总结工程设计的经验采用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将本条原规定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改为了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本条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防排烟系统的作用提高防烟楼梯间的安全性 8.4.4 排烟口是机械排烟系统分支管路的端头排烟系统排出的烟首先由排烟口进入分支管再汇入系统干管和主管最后由风机排出室外烟气因受热而膨胀其容重较轻向上运动并贴附在顶棚上再向水平方向流动因此排烟口应尽量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以有利于烟气的排出再者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运行时排烟口处于负压状态把火灾烟气不断地吸引至排烟口通过排烟口不断排走同时又不断从着火区涌来所以排烟口周围始终聚集一团浓烟若排烟口的位置不避开安全出口这团浓烟正好堵住安全出口当疏散人员通过安全出口时都要受 第 114 页共 11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到浓烟的影响同时浓烟遮挡安全出口也影响疏散人员识别安全出口位置不利于安全疏散上述现象的描述系国内最新科学试验中的发现以往在设计走道中的机械排烟系统时为了保证疏散的安全往往把排烟口布置在疏散出口前的正上方顶棚上忽略了排烟口下集聚烟雾的特性反而不利于安全这次局部修订规定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0m是要在通常情况下遇火灾疏散时疏散人员跨过排烟口下面的烟团在 1.00m 的极限能见度的条件下也能看清安全出口使排烟系统充分发挥排烟防烟的作用 8.4.5 基本保留原条文 一本条规定排烟口到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m这里指水平距离是烟气流动路线的水平长度房间与走道排烟口至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示意图见图 21 走道的排烟口与防烟楼梯的疏散口的距离无关但排烟口应尽量布置在与人流疏散方向相反的位置处见图 22 二关于排烟系统要求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 280时能自动关闭的装置问题当房间发生火灾后房间的排烟口开启同时启动排烟风机排烟人员进行疏散当排烟道内的烟气温度达到 280时在一般情况下房间人员已疏散完毕房间排烟 第 115 页共 11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管道内的自动关闭装置关闭停止排烟烟气如继续扩散到走道走道的排烟口打开同时启动排烟风机排烟火势进一步扩大到走道排烟道内的烟气温度达到 280时走道排烟道内的自动关闭装置关闭停止排烟 当排烟气道内烟气温度达到或超过 280时烟气中已带火如不停止排烟烟火就有扩大到上层的危险造成新的危害因此本条规定应在排烟支管上安装 28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 自动关闭是指易熔环温度或温感器联动的关闭装置 8.4.6 本条从便于排烟系统的设置和保证防火安全以及防排烟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而规定的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中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一般均为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为竖向布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按房间分区水平布置但也有的走道每层设风机分别排烟这种排烟系统投资较大供电系统复杂同时烟气的排放也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威胁因此不推荐这种方法 8.4.7 基本保留原条文对于排烟风机的耐热性可采用普通的离心风机和专用排烟的轴流风机 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排烟风机要求能在 280时运行 30min 以上 为了弄清普通离心风机的耐热问题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对普通中低压离心风机(472NO45A472NObc)进行了多次试验其结果表明完全可以满足本规定的要求 随着防火设备的开发生产目前国内外均已生产出专用排烟轴流风机可供不同的排烟要求选取 需要说明的是关闭排烟风机并不能阻止烟火的垂直蔓延也起不到不使烟气蔓延到排烟风机所在层(通常在顶层)的作用所以要在排烟风机入口管上装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8.4.8 基本保留原条文排烟口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联动 机械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举例如下: 图 23 为不设消防控制室的房间机械排烟控制程序 图 24 为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房间机械排烟控制程序 第 116 页共 11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第 117 页共 11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8.4.9 保留原条文为了防止排烟口排烟阀门排烟道等本身和附近的可燃物被高温烤着起火故本条规定这些组件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150mm 的距离 8.4.10 机械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分开设置是因为空调系统多为采用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如利用空调系统作排烟时一般是多用送风口代替排烟口烟气又不允许通过空调器并要把风管与风机联接位置改变需要装旁通管和自动 第 118 页共 11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切换阀平常运行时增大漏风量和阻力另外通风空调系统的风口都是开口而作为排烟口在火灾时只有着火处防烟分区的排烟口才开启排烟其它都要关闭这就要求通风空调系统每个风口上都要装设自动控制阀才能满足排烟要求综合上述及根据我国目前设备生产情况等故规定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调系统分开设置 考虑到有些高层建筑如有条件也可利用通风系统进行排烟如地下室设置通风系统部位利用通风系统作排烟更有利它不但节约投资而且对排烟系统的所有部件经常使用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如利用通风系统管道排烟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1)系统风量应满足排烟量(2)烟气不能通过其它设备(如过滤器加热器等)(3)排烟口应设有自动防火阀(作用温度 280)和遥控或自控切换的排烟阀(4)加厚钢质风管厚度风管的保温材料必须用不燃材料 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完全可以作平时的通风排气使用 8.4.11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需要排除某一区域的空气同时也需要有另一部分的空气来补充对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机械排烟时因有其旁边的窗门洞口等缝隙的渗透不需要进行补风就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地下建筑来说其周边处在封闭的条件下如排烟时没有同时进行补充烟是排不出去的为此本条规定对地下室的排烟应设有送风系统进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50% 8.5 通风和空气调节 通风和空气调节 8.5.1 基本保留原条文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的物质当风机停机后此种物质易从风管倒流将这些物质带到风机内因此为防止风机发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即用有色金属制造的风机叶片和防爆的电动机) 若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在送风干管内设有防火阀及止回阀能防止危险物质倒流到风机内通风机房发生火灾后不致蔓延到其它房间时可采用普通型非防爆的通风设备但通风设备应是不燃烧体 8.5.2 本条是沿用原规范的内容 一烟气的垂直上升速度约为 34m/s阻止高层建筑火灾向垂直方向蔓延是防止火灾扩大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国内外高层建筑的火灾实例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穿越楼板的垂直风道是火势垂直蔓延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我国某宾馆由于电焊烧着风管可燃保温层引起火灾烟火沿风管竖向孔洞蔓延从底层烧到顶层(七层) 第 119 页共 11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大火延烧了近 9 个小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此对风管穿越楼层的层数应加以限制以防止火灾的竖向蔓延同时也为减少火灾横向蔓延故本条规定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 二根据各地意见有些建筑如旅馆医院办公楼等多采用风机盘管加进风式空气调节系统一般进风及排风管道断面较小密闭性较强如一律按规定竖向不超过五层从经济上和技术处理上都带来不利考虑这一情况本条又规定当排风管道设有防止回流设施且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进风和排风管道可不受此限制 至于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内的规定是增强防火能力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8.5.3 本条是以原规范第 7.3.2 条为基础重新改写的 一高层建筑的通风空调机房是通风管道汇集的房间也是火灾蔓延的场所为了阻止火势通过风管蔓延扩大本条规定了在通风空气调节系统中设置防火阀的部位其中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是指性质比较特殊的房间(如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易燃物质试验室储存量较大的可燃物品库房及贵重物品间等)本条第 8.5.3.4 款的规定是为有效阻隔火势保证防火阀的可靠性而提出的必要措施防火阀的安装要求有单独支吊架等措施以防止风管变形影响防火阀关闭同时防火阀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密关闭如图 2526 所示 第 120 页共 12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8.5.3.1 本款原文为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因为防火分区处不仅有墙体还可能有防火卷帘水幕等特殊防火分隔设施表述不全面现在修订为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表达就完整确切了 8.5.4 关于防火阀动作温度的规定根据民用建筑火灾初始温度状态并参照国际上此类防火阀的动作温度通常为 6872本规范仍沿用原规范值定为 70C此温度一般是按比通风空调系统在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温度约高 25确定的而民用建筑内的最高送风时的温度一般为 4550所以定为 70是适宜的这一温度与国家标准图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启动温度也是一致的 8.5.5 本条是在原规范第 7.2.4 条的基础上改写的为防止垂直排风管道扩散火势 第 121 页共 12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本条规定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根据国内工程的实际作法排风管道防止回流的措施有下列四种: 1.加高各层垂直排风管的长度使各层的排风管道穿过两层楼板在第三层内接入总排风管道如图 27(a)所示 2.将浴室厕所卫生间内的排风竖管分成大小两个管道大管为总管直通屋面而每间浴室厕所的排风小管分别在本层上部接入总排风管如图 27(b)所示 3.将支管顺气流方向插入排风竖管内且使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600mm如图 27(c)所示 4.在排风支管上设置密闭性较强的止回阀 8.5.6 本条是以原规范第 7.2.5 条为基础并参照建规有关条文改写的首先明确了风机等设备和风管一样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成高层建筑中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国内外都有经通风管道蔓延火势的教训尤其采用可燃材料的通风系统扩大火灾的速度更快危害更大如东北某大厦厨房排风系统排风罩风管及通风机均采用阴燃型玻璃钢因烧菜的油火引燃了排风罩又经风管风机一直烧到屋面国外也有类似情况造成过重大伤亡的火灾事故为此本条对风管和风机等设备的选材提出了严格要求 第 122 页共 12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8.5.7 本条基本保留了原条文的内容管道保温材料着火后不仅蔓延快而且扑救困难如国内某建筑采用可燃泡沫塑料作风道保温材料检修风道时由于焊接不慎烤着保温层起火迅速蔓延到处冒烟却找不到起火部位扑救困难经试验可燃泡沫塑料燃烧速度高达每分钟十几米又如某饭店地下室失火就是火种接触冷冻管道可燃泡沫塑料保温层而引起的因此设计时对管道保温材料(包括粘结剂)应给予高度重视一般首先考虑采用不燃保温材料如超细玻璃棉岩棉矿渣棉硅酸铝棉膨胀珍珠岩等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生产保温材料品种构成的实际情况完全采用不燃材料尚有一定困难因此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也允许采用难燃材料但粘结剂和保温层的外包材料仍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如玻璃布等 对穿越变形缝两侧各 2m 范围其保温材料及其粘结剂应要求严些应当采用不燃烧材料 8.5.8 本条基本保留原条文 一据调查有的小型中型通风空调管道内安装有电热装置用于加温如使用后忘记拔掉插销导致发热会引起火灾造成较大损失为了保证安全作了此条规定 二电热器前后各 800mm 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主要根据国内工程实际作法和参考日本美国等规范资料而提出的经十几年的实践是行之有效的故予以保留 第 123 页共 12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9 电 电 气气 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9.1.1 本条是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 一为满足各种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公共建筑(如旅馆宾馆办公楼综合楼等)常常要采用大量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设备需要较大电能供应高层建筑的电源分常用电源(即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两种常用电源一般是直接取自城市低压三相四线制输电网(又称低压市电网)其电压等级为380V/220V而三相 380V 级电压则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水泵等动力设备供电单向 220V 级电压用于电气工作照明应急照明和生活其它用电设备 高层建筑的备用电源有取自城市两路高压(一般为 10kV 级)供电其中一种为备用电源在有高层建筑群的规划区域内供电电源常常取 35kV 区域变电站有的取自城市一路高压(10kV 级)供电另一种取自备柴油发电机等等 二备用电源的作用是当常用电源出现故障而发生停电事故时能保证高层建筑的各种消防设备(如消防给水消防电梯防排烟设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自动灭火装置)和消防控制室等仍能继续运行 三要求一类高层建筑采用一级负荷供电二类高层建筑采用二级负荷供电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主要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和疏散人员物资如没有可靠的电源就不能及时报警灭火不能有效地疏散人员物资和控制火势蔓延势必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合理地确定负荷等级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条对一二类建筑的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分别作了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2.国内外高层建筑消防电源设置情况 (1)国内外新建的一些大型饭店宾馆综合建筑等高层建筑均设有双电源举例如表 20北京长城饭店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如图 28 所示 第 124 页共 12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高层建筑设有备用电源举例 表 20 高层建筑设有备用电源举例 表 20 序号 建筑名称 城市电网电压等级 (kV) 自备发电机容量 (kW) 1 北京长城饭店 35kV 两个不同变电站 750 2 日本东京阳光大厦 6.6KV 双电源 2500 蓄电池×××225073005400AHAHAH 3 日本新宿中心大厦 22kV 双电源 1500 蓄电池×××AHVAHVAHV15001002101001500100 4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10kV 双回路电源 900 5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6.6kV 双电源 900 6 日本新大谷饭店 22kV 双电源 415 7 南京金陵饭店 10kV 双回路电源 415 8 北京国际大厦 10kV 双回路电源 415 9 长富宫中心 10kV 双回路电源 1000 10 北京昆仑饭店 10kV 双回路电源 415 11 北京亮马河大厦 10Kv 双回路电源 800 第 125 页共 12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2)据调查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杭州沈阳深圳大连哈尔滨等地建成的电信楼广播楼电力调度楼大型综合楼等高层公共建筑一般除设有双电源以外还设有自备发电机组即设置了 3 个电源 (3)二类高层建筑和高层住宅或住宅群设置电源情况如下: 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居住小区的调查均按两回线路要求供电经过近 10 年的实践对二类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要求两回路供电是可行的 上海市城建设计供电部门规定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水泵和电梯等应设有备用电源 (4)体现区别对待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为确保高层建筑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供电是很必要的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城市供电水平有限一律要求按一级负荷供电尚有困难故本条对二类建筑作了适当放宽据调查通信医院大型商业和综合楼高级旅馆重要的 第 126 页共 126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科研楼等一般都按一级负荷供电高层住宅小区有统一规划供电问题也不难解决困难的是零星建设的普通住宅但从长远看供电标准也不能再低按二级负荷供电是需要的 国外一般使用自备发电机设备和蓄电池作消防备用电源如某些单位有条件只要符合规定负荷等级和供电要求也可采用上述电源作为消防用电设备的备用电源 四结合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供电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视为一级负荷供电: 1.电源来自两个不同发电厂如图 29(a) 2.电源来自两个区域变电站(电压在 35kV 及 35kV 以上)如图 29(b) 3.电源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另一个设有自备发电设备如图 29(c) 9.1.2 本条是原条文的修改补充 一保证发生火灾时各项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是至关重要的大量事实证明扑救初起火灾是比较容易办到的当小火酿成大火后控制和扑救难度增大常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对此本条对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的切换方式切换点和自备发电设备的启动时间作了规定 二切换时间对消防扑救来说切换时间越短越好据介绍国外规定切换时间不超过 15s考虑目前我国供电技术条件规定在 30s 以内 第 127 页共 127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三在执行中有不少设计人员对原条文太笼统提出异议即原规范条文规定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互投是指全部消防设备还是指部分消防设备不明确如指所有消防设备配电箱处均要求切换实际上执行有困难如: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就难以执行还有最末一级配电箱是什么部位应明确根据上述意见故在本条作了修改 第一重点是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 第二切换部位是指各自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如消防水泵应在消防水泵房的配电箱处切换又如消防电梯应在电梯机房配电箱处切换等等 9.1.3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 一火灾实例证明有了可靠电源而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不可靠仍不能保证消防用电设备的安全供电如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设有备用电源由于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与一般配电线路合在一起当整个建筑用电线拉闸后电源被切断消防设备不能运转发挥灭火作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本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均应采用专用的(即单独的)供电回路 二建筑发生火灾后可能会造成电气线路短路和其它设备事故电气线路可能使火灾蔓延扩大还可在救火中因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等漏电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发生火灾后消防人员必须是先切断工作电源然后救火以策扑救中的安全而消防用电设备必须继续有电(不能停电)故消防用电必须采用单独回路电源直接取自配电室的母线当切断(停电)工作电源时消防电源不受影响保证扑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本条所规定的供电回路系指从低压总配电室(包括分配电室)至最末一级配电箱与一般配电线路均应严格分开 为防止火势沿电气线路蔓延扩大和预防触电事故等消防人员在灭火时首先要切断起火部位的一般配电电源如果高层建筑配电设计不区分火灾时哪些用电设备可以停电哪些不能停电一旦发生火灾只能切断全部电源致使消防用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这是不能允许的发生火灾时消防电梯消防水泵事故照明防排烟等消防用电必须确保因此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不能与其它动力照明共用回路并且还应设有紧急情况下方便操作的明显标志否则容易引起误操作影响灭火战斗 9.1.4 为保证消防用电气设备的配电线路可靠安全供电根据国内高层建筑对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实际作法目前国内一些电缆电线厂家生产耐火电缆电 第 128 页共 128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线的水平和能力国外对消防设备配线的防火要求等本条对原规范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进行了修改 一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高层建筑设计结合我国国情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多数是采用普通电缆电线而穿在金属管或阻燃塑料管内并埋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可靠的敷设方法我们参照四川消防科研所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温度与保护层的关系曲线(如图 30 和表 21)并考虑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墙的具体情况对穿管暗敷线路作了保护层厚度的规定 大火灾温度作用下梁内主筋温度与保护层厚度的关系 表 21 大火灾温度作用下梁内主筋温度与保护层厚度的关系 表 21 升温时间 主筋 (min) 温度 () 主筋保护层(cm) 15 30 45 60 75 90 105 140 175 210 1 245 390 480 540 590 620 2 165 270 350 410 460 490 530 3 135 210 290 350 400 440 510 4 105 175 225 270 310 340 500 5 70 130 175 215 260 290 480 当采用明敷时要求做到:必须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进行保护以策安全 第 129 页共 129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二当采用绝缘和护套为不延燃性材料的电缆电线时因敷设在电缆井内又用金属线槽密封保护了根据实践能满足要求故作了本款规定 9.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2.1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一火灾实例证明有的建筑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有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也有一定关系为防止触电和通过电气设备线路扩大火势需要在火灾时及时切断起火部位及其所在防火分区的电源如无事故照明人们在惊慌之中势必混乱加上烟气作用更易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如某部队礼堂在演出中突然发生火灾灯光熄灭一片漆黑全场观众处于危急之中这时剧场工作人员及时用四个手电筒照射疏散出口引导观众疏散避免了大的混乱礼堂虽然烧毁了但人员未伤亡如果没有应急照明就很难避免伤亡事故 二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有许多不利因素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则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要相应增长二是规模大人员多的高层建筑由于有些高层建筑疏散通路设置不合理拐弯多宽窄不一容易出现混乱拥挤情况影响安全疏散三是各种竖向管井未作防火分隔处理或处理不合要求火灾时拔烟拔火作用大导致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增加了困难四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消防登高车辆数量少质量不高最大工作高度有限不利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抢救等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设置符合规定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十分必要的 三本条除规定疏散楼梯间走道和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及合用前室以及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场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设应急照明外并对火灾时不许停电必须坚持工作的场所(如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总机房等)也规定了应设应急照明 四根据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照明设计的实际作法一般都采用城市电网的电源作为应急照明供电为满足使用需要又利于安全允许使用城市电网供电对其电压未作具体规定即可用 220V 的电压 有的高层建筑如果有条件也可采用蓄电池组作为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电源 9.2.2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一本条原则上保留了原规范的内容个别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如防(排)烟机房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必须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根据一些高层建筑实际作法 第 130 页共 130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和取得的效果作此规定 二本条规定的照度主要是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有关规定提出的该标准规定供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主要通道的照度不应低于0.5lx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要在高层建筑内任何部位发生火灾时坚持正常工作这些部位应急照明的最低照度应与该部位工作面上的正常工作照明的最低照度相同其有关数值见表 22表 22 中数值引自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消防水泵房控制室 消防水泵房控制室配电室等工作面上的最低照明度值 表 22 配电室等工作面上的最低照明度值 表 22 最低照度(1x) 序 号 车间和工作 场 所 视觉 工作 等级 混合 照明 混合照明中的 一般规定 一般 照明 1 动力站 泵房 锅炉房煤气站的操作层 20 20 2 配变电所 变压器室 高低压配电室 20 30 3 控制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制室 乙 乙 75 150 9.2.4 本条保留原条文的内容 一实践证明这样规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执行中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些高层建筑结合工程实际作了变动有的变动较合理有的不尽合理在设计施工中应切实注意改进 二据调查应急照明灯设置的位置大致有如下几种:在楼梯间一般设在墙面或休息平台板下在走道设在墙面或顶棚下在厅堂设在顶棚或墙面上在楼梯口太平门一般设在门口上部 三对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的位置本条中未作具体规定主要考虑执行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对疏散指示标志规定设在距地面不超过 1.00m 的墙面上具体设计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在这个范围内选定安装位置这个范围符合一般人行走时目视前方的习惯容易发现标志但疏散指示标志如设在吊顶上有被烟气遮挡的可能故在设计中应予避免 第 131 页共 131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9.2.5 为防止火灾时迅速烧毁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影响安全疏散本条规定在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外表面加设保护措施由于我国尚未生产专用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故仅考虑容易做到的简易办法 9.2.6 本条保留了原规范第 8.1.1 条的注释 其供电时间是根据国内一些高层工程实际作法和参考日本等国的规范和资料而作出的规定 经近 10 年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故保留了原条文内容 9.3 灯 灯 具具 9.3.1 本条基本上保留了原条文的内容 一据调查有些地方的高层旅馆饭店宾馆办公楼商业建筑实验楼等的电气照明线路和设备安装位置不当火灾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普通窗帘布搭在白炽灯泡上经过较长时间烤燃起火幸亏房间火灾报警设备准确及时报警及时进行扑救才未酿成重大火灾又如某宾馆的白炽灯泡烤着可燃吊顶引起火灾不得不中断外事活动造成了不良政治影响为此作了本条规定 二据了解这些年来在各种高层建筑的设计安装中基本上是按照本规定作的实际中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因此保留了本条的内容 为了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充分发挥电气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照明器表面的高温部位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但未作具体规定因为具体的保护措施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比如将高温部位与可燃物之间垫设绝缘隔热物隔绝高温加强通风降温散热措施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使可燃物的温度不超过 6070等 白炽灯泡:散热情况下的灯泡表面温度见表 23白炽灯泡使可燃物烤至起火的时间温度见表 24 白炽灯泡在一般散热情况下的灯泡表面温度 表 23 白炽灯泡在一般散热情况下的灯泡表面温度 表 23 灯泡功率(W) 灯泡表面温度() 40 75 100 150 200 5060 140200 170220 150230 160300 第 132 页共 132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白炽灯泡将可燃物烤至起火的时间 白炽灯泡将可燃物烤至起火的时间温度 表 24 温度 表 24 灯泡功率 (W) 摆 放 可燃物 烤至起火的时间 (min) 烤至起火的温度 () 备注 75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卧 式 卧 式 垂 式 卧 式 垂 式 卧 式 卧 式 卧 式 卧 式 垂 式 垂 式 垂 式 垂 式 垂 式 稻 草 稻 草 稻 草 稻 草 棉絮被套 乱 纸 稻 草 乱稻草 稻 草 玉米秸 纸 张 多层报纸 松木箱 棉 被 2 12 50 2 13 8 8 4 1 15 12 125 57 5 360367 342360 炭 化 360 360367 333360 367 342 360 365 333 333360 398 367 埋入 紧贴 紧贴 埋入 紧贴 埋入 紧贴 紧贴 埋入 埋入 紧贴 紧贴 紧贴 紧贴 三对容易引起火灾的卤钨灯和不易散热功率较大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嵌入式灯等提出了防火要求由于卤钨灯灯管表面温度达 700800必须使用耐热线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嵌入式灯的灯罩内或灯泡附近的温度大大超过一般绝缘导线运行时的周围环境温度(允许温度详见表 25)若灯头的引入电源线不采取措施其导线绝缘极易损坏引起短路甚至酿成火灾 确定电线电缆允许载流量周围环境温度均取 25作标准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变化时其载流量应乘以温度校正系数 K(见表 26)温度校正系数 K 由下式确定: CtttK°−−=25101 (7) 式中 t0敷设处实际环境温度() t1电线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绝缘电线的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表 25 绝缘电线的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表 25 电 线 名 称 周围环境温度() 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铝芯或铜芯橡皮绝缘电线 25 65 铝芯或铜芯橡皮塑料电线 25 65 第 133 页共 133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 电线的温度校正系数 表 26 电线的温度校正系数 表 26 周围环境温度() 10 15 20 25 30 +65 1.22 1.17 1.12 1.06 1 0.95 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70 1.20 1.15 1.10 1.10 1 0.40 周围环境温度() 35 40 45 50 55 +65 0.865 0.79 0.706 0.61 0.5 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70 11.885 0.815 0.745 0.666 0.577 9.3.2 本条基本保留了原条文内容 一火灾实例表明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和镇流器等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或可燃装修上容易发生火灾 卤钨灯管表面温度高达 500800极易引起靠近的可燃物起火如在可燃物品库内设置这类高温照明器更是危险如北京某宾馆新楼将一间客房作临时仓库堆放枕头等可燃物因紧压开关而发生故障起火成灾由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起作用才未酿成大祸又如天桥宾馆其空调设备开关装在墙面上因开关质量差起火烧着墙面的木装修和可燃防潮层幸亏发现早报警及时扑救及时才未酿成大灾 二据一些地方的同志反映本条规定对实际设计安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目前有不少高层建筑是这样做的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可行的 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 9.4.19.4.4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概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它是人们为了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在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士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生产应用相当普遍美英日等国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甚至普及到一般家庭我国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5060 年代基本上是空白70 年代开始创建并逐步有所发展进入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消防工作的不断加强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生产和应用有了较大发展生产厂家产品种类和产量以及应用单位都不断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厂家 60 多个国外生产和应用的几种典型的火灾探测器产品我国都有各种火灾探测器的年产量估计可达 15 万只以上产品的质量逐年有所提高应用范围 第 134 页共 134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也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法规的贯彻执行我国许多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如国家计委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的电子计算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许多高层建筑高级旅馆重要仓库重点引进工程重要的图书馆档案馆重要的公共建筑等都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种建筑工程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会愈来愈广泛 二许多火灾火警实例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着良好的作用能够早期报告火灾及时进行扑救减少和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如北京某饭店一位国外旅客吸烟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塑料纸篓内就入睡了烟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阴燃起火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准确地报了警该饭店服务员打开房门迅速扑灭了火苗避免了一场火灾 北京某饭店安装在 8 楼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突然发出火警信号火警灯发出了红光指示灯一闪一闪值班员见到 87 号探测器的楼道内烟雾弥漫与此同时间的火灾自动报警集中控制器也发出了火警信号饭店安全部门也接到火警这时值班员很快奔赴出事地点经过一场紧张的灭火战斗很快扑灭了火灾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据调查原规范规定的安装部位不够全面具体执行中遇到困难对此本节根据各地工程实践并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作了较详细的补充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五据调查原规范对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较笼统不便执行根据各地安装的实际经验和国外有关规范资料本次修改时将需要安装的建筑部位予以具体化以便于执行 9.4.5 一设置消防控制中心的必要性在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中不仅着火时辐射热强蔓延快扑救难度大而且起火的潜在因素增多特别是电气设备增多用电量增大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大例如日本东京东芝大厦主机械室设于地下其中有 2 台 7500kVA 的变压器和 1 台 2000kVA 的自备变压器 又如北京国际饭店(二十九层)设有 4 台 1000kVA 变压器照明线和动力线纵横交错电气火灾潜在危险大 二消防控制中心室应包含的功能对消防控制室的控制功能各国规范规定的繁简程度不同国际上也无统一规定日本规范对中央管理室的功能规定的比较 第 135 页共 135 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资料编号 GB 50045--95 @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起到防火管理中心的作用 2.起到警卫管理中心的作用 3.起到设备管理中心的作用 4.起到信息情报咨询中心的作用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技术水平和条件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要求如下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控制消防泵的启停 2.显示启动按钮的工作状态 3.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控制系统的启停 2.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 3.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有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与切断装置 2.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灭火系统联动的控制设备要有 30s 可调的延时装置 3.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 4.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5.在延时阶段应能自动关闭防火门停止通风空气调节系统 6.应能关闭防火卷帘 火灾报警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控制对象应有下列功能: 1.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2.启动有关部位防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当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控制对象应有下列功能: 1.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2.发出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在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3.接通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4.切断有关部位的非应急电源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