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2522112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ppt(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阐释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1.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一是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景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1.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2)鉴赏景物。(3)鉴赏事物。2鉴赏诗歌语言。(1)理解关键词语。(2)鉴赏语言风格。3鉴赏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1.评价诗歌内容。2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

3、的思想感情。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解答此题,要注意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并根据意象分析其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这个景就是初春的景,那么初春是怎样的图景,让词人由衷地热爱,赞美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第(1)题就是要考生去鉴赏初春的形象。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嫩绿铺在地面。这便是诗人所写的初春的独有特点。第(2)题设问明确,按题干指向,可分片(分层)简析,分别挑明感情:词的上片描写了初春具有典

4、型特征的景物;下片抓住“人易老”“休辞”“莫待”等关键词也是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参考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万物充满了生机。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不怕、江阑住。2(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

5、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释】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_(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已经提示此字有两层含义,表层意思即句中写景之意,很容易答出。要答出深层含义,首先要知景语皆情语,往情感方面揣测;其次,应秉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在全词中理解。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水之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

6、语双关,表达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第(2)题明确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上下两片均是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起到以虚衬实的作用。【参考答案】(1)(客观)视觉隔断:江水、烟树阻隔归路;(主观)感情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感情阻隔。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3(2009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 杜 甫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

7、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释】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_【名师剖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作答。【参考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

8、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2)“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粤考规律从广东卷近几年的诗歌

9、鉴赏题来看,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古诗,其次是宋词。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文字较浅易,多为情景交融之作,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切入角度较小,较有层次,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近几年多采用“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设计题目。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感情、形象、语言、意象和表达技巧。对鉴赏古诗词的感情、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对“形象”的考查相对较少,对“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对意象的考查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

10、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附:20062011 年广东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情况一览表年份分值考查材料考点2006年6分清诗(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意象、语言(炼字)2007年6分宋诗(溪亭林景熙)意象、语言(炼字)、思想感情2008年7分宋诗(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表达技巧(修辞)、形象2009年7分唐诗(月杜甫)思想感情、语言2010年7分宋词(望江东黄庭坚)语言、表达技巧2011年7分宋词(减字木兰花苏轼)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考点一鉴赏诗歌形象考点透析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

11、,还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高考考查鉴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类举1树木类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杨柳“柳”谐音“

12、留”,常做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

13、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怀橘 指孝顺双亲。2花草类红叶 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红豆或朋友情谊。芳草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14、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引发人们慨叹人生苦短。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5、,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诗人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3鸟兽类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燕子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16、双燕归来细雨中。”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

17、,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梦蝶庄子以梦蝶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沙鸥伤感的意象。乌鸦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黄莺黄莺善于歌唱,

18、是春天的象征。杜牧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4自然现象残阳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如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19、更在斜阳外。”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如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白云往往也同隐者联系在一起。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月亮 思乡、念亲的标志。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

20、,水流的持续不断给人以无奈之感。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细雨、烟雾绪和郁闷的心情。解题指津(一)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三个方面来分析:什么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的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由此可见,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

21、、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常见诗歌人物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

22、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蝉虞世南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虞诗“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 ”状和“

23、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

24、两两相对,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着手。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又怀才不遇的封建

25、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二)鉴赏景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试题类型有:分析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如: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注释】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题: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

26、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地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和静态。如:绝 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_【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27、。上联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使人生发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低沉伤感的。如: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28、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 别杜 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_【答案】第一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的形象,二者在色调上截然不同,前者是奋

29、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3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上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的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巢的归燕这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

30、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虽美好,但终将消亡。而“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归纳见配套资料制胜锦囊)(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简称物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如:早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

31、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_【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忍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题: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又如:1在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的两个方面:(1)从

32、物与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形象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际、社会环境等要素分不开的。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5)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略:

33、抓住特征,提炼概括,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写作背景(注释)分析(1)找到与诗人所描绘的形象有关的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品味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分析描绘形象的相互关系(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和传情效果。考点二鉴赏诗歌语言考点透析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凝练性、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1明确古诗中常见语言的风格特点清新:

34、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35、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及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2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1)语序颠倒。典型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又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重排为“欲目穷千里”,是为了对偶的需要。再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可以重新组合为:

36、“夕鸟藏(于)梨花”“小树花传香”“内分赤金带,恩与青荔枝”。将这些诗句重新还原的目的就是要理解诗人特定环境中的思索,美丽景象中的情趣。(2)叠词、拟声词。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刘禹锡竹枝词(其一)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李煜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特殊

37、结构。例如多个意象名词的连用,再如词语错位、语句的跳跃、成分省略、改变词性等。改变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的“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 “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具体说来,可关注以下

38、几点: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例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例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例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例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例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例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成分省略在

39、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蕴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在诗歌的鉴赏中,可根据问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这就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色彩组合欣赏时,或抓住能

40、表现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

41、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例 2: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例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解题指津(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1抓住诗歌中的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也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古人在创作、欣赏诗歌时,十分注意咀嚼字词。宋朝有一个姓陈的人读杜甫的诗,读到送蔡都尉时,有“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联,上句最后一个字被虫蛀破了纸页而看不到了。这个人便同他的朋友揣度那该是一个什么字,有的说是“疾”字,也有的说是“落”字,还有人说是“起”字或者“下”字。后

42、来找到善本,原来大家猜的都不对,杜甫用的是“过”字。“过”字表现人物的身影像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且正与下句气势相应。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悦”和“空”,均为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2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征,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直”和“圆”,不仅准确描绘出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使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43、)一句中的“重”和“迟”,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3注意诗歌中的名词的使用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一句中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4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

44、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还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这便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

45、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中的“犹”和“尚”二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社会现实。理解关键词语题型常见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方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46、情。(二)鉴赏诗歌的“诗眼”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词或句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作简要赏析。_【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诗眼”的赏析解读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

47、该字写了哪些内容。第三,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第四,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此类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方略:(1)指

48、出该词(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词(句)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词(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三)鉴赏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春 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本篇以颇富民歌风味的清新的语言,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所以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此诗语言特点是

49、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极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女子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2沉郁顿挫:沉郁即是深沉蕴藉。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

50、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悲壮慷慨:这种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51、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8幽默讽刺:多指诗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鉴赏

52、语言风格题型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方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透析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比拟、排

53、比、设问、借代、反问等。2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3表现手法:包括用典、对比、起兴、衬托等。4构思技巧:包括抑扬、卒章显志等。下面以图表形式列出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技巧及运用举例。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4、淋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叫拟物。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排比把内容紧密

55、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等。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56、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点染氛围,渲染环境,烘托情感。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叠字从不同角度共同完成了对寒冷氛围的营造。记叙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雪瓜

57、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这一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于月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而和谐的美景。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发表的意见。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58、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正面、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是侧面描写。突

59、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这首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这首诗第二句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现出来。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直截了当,酣畅淋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

60、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抒发了作者的惆怅与留恋之情。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寒蝉凄切

61、,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实事,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凄楚,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62、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

63、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

64、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渲染气氛,突出题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两句描写昔日繁荣,与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着诗人对历史深深的思考。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

65、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于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

66、的心情。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的景象,以此象征诗人被敌对势力重重包围及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发思归不得的忧伤。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委婉含蓄,饶有韵味。一树春风千万

67、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借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用鱼跳的“动”衬托景物的“静”。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

68、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卒章显志指在诗歌的结尾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揭示诗歌的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文末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属于卒章显志。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它既可以细腻地铺写,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铺排,可以表现一种情境,淋漓尽致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

69、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时间从每天的“旦”到“暮”;地点从家乡到黄河、黑山直到燕山。这八句按时空铺排,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处。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创造出新的内容和意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

70、词。句点化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中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

71、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

72、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在这首词中,哪一个句子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迫切希望和坚定的信念?(2)本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表现在哪种手法的运用上?请具体说明。_【答案】(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主要表现在比兴手法上,作者以鹧鸪自比,表明了自己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以赣江的流水起兴,联想到四十多年前的民族苦难。【例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蜀 相

73、 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题:试分析上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_【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高考对

74、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评价诗歌内容“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2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3评价作者的观点

75、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评价,是在对诗歌进行审视后,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高考试题中,对评价的设题虽不多,但却是难点,复习时必须引起重视。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及思想感情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主要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思乡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哲理诗等。(1)山水田园诗:以陶潜、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但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的诗歌

76、居多。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2)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这类诗歌或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如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3)边塞征战诗:或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如杨炯的从军行;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抒写战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或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或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陆游的书愤;或将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迥异于中原的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77、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等。(4)赠友送别诗:或表达依依惜别、相思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或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或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怀抱,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或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咏史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抒古今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或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如杜牧的泊秦淮;或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如杜牧的赤壁;或感慨个人遭遇,关照自我,抒发

78、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或抨击社会现实,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6)思乡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侧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等。(7)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旨,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解题指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题目抓

79、思想内容古典诗词的主题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怀人、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主题。(二)学会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果是我们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从

80、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启发思路,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帮助。如: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他的思想性格、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思想内容了。王安石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人格的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三)从诗歌创作的时代特色,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文为世”,任何诗歌作品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能够把握整

81、个时代的特点,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蕴藉的意味,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如:唐代的边塞诗,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诗人的不同风貌。盛世之时,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情,诗歌显得雄壮而不悲凉。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慷慨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有写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昂扬。如岑参笔下的塞外大漠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瑰丽、豪情激荡。到了晚唐,由于国力衰微,已经没有了盛唐的万千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当然,这些归纳不能代替对具体诗歌的

82、解读。如有的同学一提到辛弃疾,马上就想到抗金报国、收复失地、怀才不遇,如果在分析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也套用这个观点,就会张冠李戴。因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不能先入为主。(四)借助创作背景,把握诗人内在情感“诗言志”,“诗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一定要关注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如:清平乐张 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

83、苏杭一带。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词以“悲情”见长,万般情怀皆见愁绪。而这愁绪中充满了亡国之情、破家之痛。本词即用对比、比兴手法,使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词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全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五)利用注解,提取暗示内容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如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此诗注释: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

84、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从注释中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面对困难逆境时,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注解的分类及其所暗示的内容归纳如下:注解分类所暗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六)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和典故运用1关注关键词句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抓住了这个字,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2关注典故运用 典故可以使诗歌语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能够增强诗歌的内在张力和外在表现力,也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来表现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豪情,当然,也表现出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