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2341724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4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一种农业B不同的区域必须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C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较周边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D降水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农业生态类型单一自然地域完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2、生产部门齐全A BCD()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4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 以 上 各 项 因 素 改 造 难 度 相 同()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漠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少,形成荒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6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

3、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7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增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B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8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

4、,商品率都很高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D松嫩平原()()9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三江平原B江汉平原C太湖平原10下列关于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B商品化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的前提C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D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112 题。11该河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1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5、A小麦C棉花B甜菜D小米13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A优惠政策B便利的交通C劳动力资源丰富 D资源丰富下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415 题。1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D人口迁移()15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16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原有工业基础较好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7 进入 20 世纪

6、 90 年代以后, 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此时主导产业是 ()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1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地区产业基础的限制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19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 “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2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

7、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产业基础差科技实力薄弱 人才队伍差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BCD()2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全国酸雨中心之一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土壤肥力增高水土流失日趋严重。A B C D()2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目前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B1990 年以前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较慢C1990 年以后政策优势是吸引到该区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D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根据上海浦东与上海市 1997 年的一组比较数据,分析回答2325 题:上海GDP( 亿 吸

8、引外资源外贸出口额面积 人元)3 360(亿美元)5319(亿美元)14736(km )6 3415232口(万人)1 305153项目中,数量低于23下列浦东新区 608浦东人均全市平均水平的是()A吸引外资额B外贸出口额C土地面积DGDPDGDP()()24浦东经济与上海经济相比,优势最大的是A吸引外资额B外贸出口额C土地25今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工业布局不适宜A劳动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2 小题 ,共计 50 分)26读图“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作地形剖面图及气候要素变化” ,和表 1 分析回答: (30 分)表 1

9、城市月份气候指标气温()降水量(mm)1 月7 月1 月7 月海拉尔哈尔滨27.319.7(1)A 山脉名称是_。B 平原名称是_,其积温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_ _。(2)剖面通过地区在全国具有优势的资源是_、_、_等资源。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角度出发,大庆应侧重发展 _工业,海拉尔应侧重发展_工业。(3)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4)相关资料表明 ,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5)写出适宜甲、乙、丙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6) A 山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 (至少四处)2

10、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较高收入的吸引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批农民和来自全国的百万打工大军涌入广东的城镇。在短短20 年间,广东的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3 倍,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1)试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8 分)(2)解读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走势。(8 分)(3)试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的主要表现。 (4 分)参考答案(四)参考答案(四)说明:卷面评分的注意事

11、项1客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和赋分标准给分。主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允许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不足则酌情扣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 分)1C 2A 3D 4C 5C 6A 7A 8D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A 161718D 19B20D 21C 22D 23C 24A 25D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2 小题 ,共计 50 分)26 (30 分)(1)大兴安岭(2 分)松嫩平原(2 分) ;平原地势低,地形较为闭塞(2 分) ;(2)森林、土地、石油(3 分) ;

12、石油(2 分)毛纺织(2 分)(3)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分) ,甲城市年较差大,约,年降水量少,约mm, (分)乙城市年较差小,约,年降水量大,约 490mm。 (分)(4)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 (2 分)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 ,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2 分)(5)A 地畜牧业, B 地种植业, C 地林业。(6 分)(6)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 分)(毫米等降水量线等)27。 (20 分)(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 分)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 分) ;良好的区位条件(2 分)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 分)(2)趋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一个小的高峰(2 分) ,后又步入一段相对低谷的时期(2 分) ,然后又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2 分) 。预测今后的 20 年,我国的城市化将会出现高速发展时期(2 分) 。(3)(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答出一条得 1 分,答出四条即可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