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腔 科 学第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jiěpōu)生理第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ɡài shù)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口腔颌面部即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位于颜面部的下2/3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以经过(jīngguò)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可将颜面部分成3等分,即上1/3、中1/3和下1/3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称为颌面部•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额发际与第一横线间的区域,称为面上部;第一和第二横线间的区域,称为面中部;第二横线与舌骨平行线间的区域,称为面下部,三部分并不相等口腔颌面部的病变多发生于面中部及面下部第三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口腔(oral cavity)位于颌面部区域内,位于颜面部的下1/3,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zǔ chénɡ)的功能性器官口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道,闭口时被舌体充满前界为上、下唇,向后以会厌为界与口咽腔相连接,上为腭部,呈穹隆状与下鼻道相隔,下为肌性口底,轻度凹陷,口底中央大部被舌体占据,两侧为面颊部。
口腔的解剖区域可分为口腔前庭部、牙及牙糟骨部、舌部、腭部及口底部等部位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器官具有摄食、咀嚼(jǔjué)、感受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言语和呼吸等功能•口腔为上消化道的起端,其内部牙的主要功能为咀嚼食物,唇的主要功能为吮吸,舌的主要功能为运送食物及辅助食吞咽,唾液腺的功能则通过分泌的大量涎液,在口腔内混合成唾液,润滑口腔黏膜和食物,并通过其中的淀粉酶对食物进行初步的糖化作用进食时,舌、颊、唇协调运动,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拌匀,送入上下牙间便于咀嚼后把食物研细、拌匀以利于吞咽第五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舌体上有多种感受器,其中味觉感觉器用于辨别食物的味,唇、舌牙及腭的协调运动,对完成发声和提高言语清晰度起很大作用;口腔是人类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咀嚼器官,承担对食物粗加工的任务,主要由口腔内的牙协同作用来完成口腔也是重要的发声器官,声带发出的声音在口腔产生共鸣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构成口腔的主要框架,也是形成面部轮廓的最主要骨性结构颌骨的发育性畸形以及因创伤、肿瘤等造成的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缺损畸形、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可能远远大于该组织结构的功能丧失。
•口腔颌面部部位的特殊性及解剖特点赋予其特别的临床意义①位置(wèi zhi)显露②血供丰富③解剖结构复杂④自然皮肤皮纹⑤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⑥疾患易波毗邻部位:颅脑、咽喉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 •一、口腔(kǒuqiāng)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两部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及口底等构成 第七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一)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1.口腔前庭 为牙列的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2.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qiántíng)区域具有临床意义的体表学解剖外形标志有前庭(qiántíng)沟、唇系带、颊系带、腮腺导管口等•(1)口腔前庭沟•(2)上、下唇系带•(3)颊系带•(4)腮腺导管口•(5)磨牙后区•(6)翼下颌皱襞•(7)颊脂垫尖 第八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固有口腔(kǒuqiāng)及其外表形态•1.固有口腔 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固有口腔的外表形态 主要为牙冠、腭、舌及口底的外形•(1)牙冠、牙列或牙弓•(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3)硬腭与软腭•(4)口底•1)舌系带•2)舌下肉阜 第九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口腔的组织器官•(一)唇(lips)•分上唇和下唇两游离(yóulí)缘间称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上唇上面与鼻底相连,两侧以鼻唇沟为界•(二)颊(cheeks)•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主要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体、颊肌和黏膜所构成 第十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三)牙•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有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由牙骨质所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交界(jiāojiè)部分为牙颈•1.牙冠的形态•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3.牙的组织结构 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骨质•(4)牙髓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4.牙周组织结构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1)牙槽骨:是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骨质较疏松。
•(2)牙周膜: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3)牙龈:是口腔黏膜覆盖于牙颈部及牙槽骨的部分•(四)咬合关系、合与牙弓关系•在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合关系的异常,如反合(俗称地包天)反合可分前牙反合、后牙后合 •颌骨的病变,如发育异常、肿瘤、骨折等,常使牙排列紊乱,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影响咀嚼功能牙列和咬合关系的变化是颌骨骨折的诊断、复位(fù wèi)和固定是重要的依据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五)舌•舌(tongue)具有味觉功能,能协助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wán chéng)言语、咀嚼、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舌前2/3为舌体部,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舌后1/3为舌根部舌体部和舌根部以人字沟为界•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第Ⅴ对脑神经之分支);舌后1/3为舌咽神经(第Ⅸ对脑神经)及迷走神经分布(第Ⅹ对脑神经)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第Ⅻ对脑神经)所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第Ⅶ对脑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背黏膜有许多乳头状突起•1.丝状乳头•2.菌状乳头•3.轮廓乳头•4.叶状乳头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口腔1——6讲•(六)腭•腭(palate)构成口腔的上界,且将口腔与鼻腔、鼻咽隔开前面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后面(hòu mian)软腭为可以活动的肌性部分•(七)口底•口底(floor of the mouth)又称舌下部,为位于舌体和口底黏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之上,下颌骨体内侧面与舌根之间的部分舌下肉阜,为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由于口底组织比较疏松,因此在口底外伤或感染时,可形成较大的血肿、脓肿,将舌推挤向上后,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特别警惕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三、乳牙与恒牙•人一生中有两副天然牙,据萌出时间和形态可分为乳牙(deciduous teeth)恒牙•(一)乳牙•1.乳牙的数目、名称、萌出时间和次序20个用Ⅰ、Ⅱ、Ⅲ、Ⅳ、Ⅴ表示(图1-13)•2.乳牙的标识与书写 为便于病历记录,常用罗马数字书写表示乳牙用“+”将全口牙分为上,下、左、右四区•(二)恒牙•1.恒牙的数目、名称、萌出时间和次序 恒牙共28~32个•2.恒牙的标识与书写 常用阿拉伯数学表示,标识方法同乳牙•(三)乳牙与恒牙的替换(tì huàn)•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xiétiáo)关系•(一)表面形态标志•1.脸部区域的表面标志•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3.口唇区域的表面标志•(1)唇红•(2)唇弓和人中点•(3)唇峰和唇珠•(4)人中嵴•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颏唇沟•2.颏孔第三节第三节 颌颌 面面 部部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1)耳屏•(2)眶下孔•(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2.颌面部的垂直(chuízhí)比例关系•3.鼻、眼、眉的关系•4.鼻、唇、颏的关系•5.左右对称关系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颌骨•(一)上颌骨•1.解剖特点 为面中份最大的骨骼由左右两侧形态结构对称但不规则的2块骨构成,并于腭中缝处连接成一体•(1)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2)上颌骨突:包含额突、颧突、牙糟突和腭突•2.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及其临床意义•(2)解剖薄弱部位及其临床意义•1)第一薄弱线: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折线•2)第二薄弱线:Le FortⅡ型骨折线•3)第三薄弱线:上颌骨Le FortⅢ型骨折线。
•(二)下颌骨(mandible)•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以(kěyǐ)活动而且最坚实的骨骼在正中线处两侧联合呈马蹄形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三、肌肉•口腔颌面部的肌肉分为咀嚼肌群和表情肌群•(一)咀嚼肌群•1.闭口肌群•(1)咬肌•(2)颞肌•(3)翼内肌•2.开口(kāi kǒu)肌群,又称降颌肌群•(1)二腹肌•(2)下颌舌有肌•(3)颏舌骨肌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表情肌群•1.额肌•2.眼轮匝肌•3.皱眉肌•4.鼻肌•5.口轮匝肌•6.提上唇(shànɡ chún)肌•7.颧肌•8.提口角肌•9.降下唇肌•10.笑肌•11.降口角肌•12颊肌•13颏肌 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四、血管•(一)动脉•颌面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主要来颈外动脉的分支,看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二)静脉•颌面部静脉系统较复杂且有就异,常分为深、浅2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静脉瓣较少,易使血液反流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区” •五、淋巴组织•颌面部常见而较重要的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下颌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和位于(wèiyú)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六、神经•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一)三叉神经•1.眼神(yǎnshén)经•2.上颌神经•(1)蝶腭神经•(2)上牙糟神经•3.下颌神经—前股为运动神经,其他为感觉神经:•(1)下牙槽神经•(2)舌神经•(3)颊神经•(二)面神经•1.颞支•2.颧支•3.颊支•4.下颌缘支•5.颈支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七、唾液腺•(一)腮腺•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下颌后窝内,其分泌液主要为浆液•(二)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分泌液主要为浆液,含有少量(shǎoliàng)黏液•(三)舌下腺•位于口底舌下,分泌液主要为黏液,含有少量浆液•八、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为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其活动与咀嚼、言语的表情等功能密切相关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章口腔(kǒuqiāng)颌面部检查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口腔颌面部常规(chángguī)检查检查•一、口腔内常规检查•(一)常用检查器械•口腔内检查常用器械为镊子(niè zi)、探针和口镜•(二)检查前准备•(三)常规检查方法•1.问诊•2.视诊•3.探诊•4.叩诊•5.触诊•6嗅诊•7.咬诊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口腔1——6讲•二、颌面部常规检查(jiǎnchá)•1.表情与意识神态•2.外形与色泽•3.颌面部器官•4.病变部位和性质•5.颌面部骨骼的检查•6.语音及听诊检查•7.颌面颈部淋巴结的检查•8.颞下颌关节检查•9.唾液腺检查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颌面部特殊检查颌面部特殊检查 •一、牙周探针与牙周袋测量•二、牙髓活力测试•三、唾液腺分泌功能(gōngnéng)检查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三节第三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颌面部影像学检查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一、X线牙片检查(jiǎnchá)•二、全景X线片检查•三、X线头影测量术•四、X线造影检查•五CT检查•六、MRI检查•七、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八、超声检查与超声诊断仪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 三 章 口 腔 卫 生 保 健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口腔卫生口腔卫生 •一、漱口(shù kǒu)•二、刷牙•三、洁牙间隙•四、牙龈按摩•五、龈上洁治术 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保健保健 •口腔健康:1具有良好(liánghǎo)的口腔卫生2健全的口腔功能3没有口腔疾病。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 四 章 牙 体 牙 髓 病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龋病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因•1.细菌•2.食物•3.宿主•4.时间•按病变深度分类•根据病变深度可分为(fēn wéi)浅龋、中龋和深龋•治疗•修复性治疗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四环素牙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yàowù)引起的着色牙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三节第三节 楔状缺损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是指牙唇、颊侧颈部(jǐnɡ bù)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四节第四节 牙本质过敏症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症•临床表现(biǎoxiàn):主要表现(biǎoxiàn)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遇酸、甜、冷、热刺激时均引起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治疗:脱敏治疗(激光、药物)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五节第五节 牙隐裂牙隐裂 牙隐裂指牙冠表面(biǎomiàn)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引起咬合痛、自发痛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六节第六节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zǔzhī)的疾病根尖周病是指牙根尖部分周围组织(zǔzhī)的疾病•病因•1.细菌因素•2.物理因素•3.化学性因素•4.免疫因素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一、可复性牙髓炎•二、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急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1.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特点:①自发性阵发性痛;②夜间疼痛加剧;③温度刺激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定位•慢性(màn xìng)牙髓炎•临床表现•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出现阵发性隐痛和钝痛•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三)残髓炎•(四)逆行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的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三、牙髓坏死•四、牙髓钙化•五、急性根尖周炎•(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1.患牙有咬合痛、自发痛、持续性钝痛•2.患牙可见硬组织疾患•3.牙冠变色•4.叩诊疼痛明显•5.患牙可有Ⅰ-Ⅱ度松动(sōngdòng)。
•(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1.根尖脓肿 患牙出现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伸长感加重•2.骨膜下脓肿 患牙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3.黏膜下脓肿 根尖区黏膜的肿胀已局限,呈半球状隆起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 第四十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六、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源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包括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七、常用(chánɡ yònɡ)的治疗方法•1.开髓、拔髓引流•2.切开排脓•3.调合•4.消炎止痛•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 五 章 牙 周 疾 病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牙牙 龈龈 炎炎 分类: 慢性龈缘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病因(bìngyīn):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牙牙 周周 炎炎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yánzhèng)、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病因有局部、全身因素•一、慢性牙周炎:牙龈仆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 四大症状:牙周脓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二、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放线杆菌•(一)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特征为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的邻面有附着丧失,其他患牙不超过两个•(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特征为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三、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1.血液疾病 2.艾滋病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 六 章 口腔(kǒuqiāng)黏膜常见疾病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一节第一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单纯性疱疹单纯性疱疹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是疱疹病毒的一种(yī zhǒnɡ),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1)前驱期•(2)水疱期•(3)糜烂期•(4)愈合期•[治疗]•1.抗病毒药物•(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2.免疫调节剂•(1)转移因子•(2)吲哚美辛•3.局部用药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念珠菌病念珠菌病 •[病因]•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使免疫机制受抑制。
•1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白色小斑点,状似凝乳,逐渐增大,白色丝绒状斑片,稍用力可擦掉,糜烂面及轻度出血•(2)急性红斑型——增生(zēngshēng)•(3)慢性肥厚型•(4)慢性红斑型——义齿•2.念珠菌性唇炎:分糜烂型和颗粒型•3.念珠菌口角炎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首先应去除可能的诱发(yòufā)因素,以局部治疗为主•1.局部药物治疗•(1)2%~4%碳酸氢钠•(2)制霉菌素•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1)酮康唑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三节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kuìyáng) •病损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的特点•[病因]•病困复杂•1.免疫因素•2.系统性疾病因素•3.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临床一般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治疗]•1.局部治疗 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gǎnrǎn),促进愈合•2.全身治疗 原则为对症治疗、控制症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四节第四节 口腔口腔(kǒuqiāng)白斑病白斑病 •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病因]•外来刺激,局部(júbù)机械性刺激、物理化学性刺激吸烟•[临床表现]•1.斑块状•2.颗粒-结节状白斑•3.皱纸状•4.疣状 •[治疗]•1.去除刺激因素•2.手术治疗 第五十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第五节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jíbìng)的口腔表现的口腔表现 •一、梅毒•[病因]苍白螺旋体引起,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临床表现]•(一)获得性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唇、舌、牙龈、腭•2.二期梅毒•(1)•颊、舌、腭、黏膜广泛充血、红肿、糜烂与溃疡•[治疗]•诊断要明确,剂量要足够和规则,治疗后要追踪(zhuīzōng)观察 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二、艾滋病•是一种由于细胞免疫功能极度缺陷,致使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临床表现]•1.全身(quán shēn)表现•2.口腔表现•(1)口腔表现•(1)口腔念珠菌病•(2)毛状白斑•(3)卡波西肉瘤•(4)口腔疱疹•[治疗]•1.鸡尾酒水疗法•2.对口腔病损的治疗 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内容(nèiróng)总结口 腔 科 学。
2.乳牙的标识与书写 为便于病历记录,常用(chánɡ yònɡ)罗马数字书写表示乳牙1)第一薄弱线: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折线2)第二薄弱线:Le FortⅡ型骨折线3)第三薄弱线:上颌骨Le FortⅢ型骨折线口腔颌面部的肌肉分为咀嚼肌群和表情肌群2.开口肌群,又称降颌肌群楔状缺损是指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二、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放线杆菌第五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口腔1——6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