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选-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C )A. 0.1mol/L NaClB. 0.1mol/L H2SO4C. 0.1mol/L 葡萄糖D.0.1mol/L CaCl22.2.0mol/L 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接近于( B)A. 0.5mol/L MgCl2B. 1.0mol/L NaClC. 1.0mol/L 蔗糖溶液D. 2.0mol/LCaCl24.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D)A. CO32-B. HClC. NH4+D. HCO3-6.磷酸 H3PO4的 pKa1=2.16、pKa2=7.21、pKa3=12.32,则 HPO42-的 pKb 为:(A)A. 6.79B. 11.84C.1.68D.1.07. 室温下 0.10mol/L HB 溶液的 pH 值为 3, 则其 pOH 值为( D)A. 7B. 1C. 13 D. 118.在 0.1mol/L HAc 溶液中加入固体 NaAc,溶液的 pH 值将会( B)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与 pOH 相等9. 在 BaSO4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将不使BaSO4的溶解度下降( C)A. 1mol/L MgSO4 B. 2mol/L BaCl2C. NaClD. 1mol/L Ba(NO3)210.将下列各对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是缓冲溶液的是(D)A. 0.2mol/L Na2CO3和 0.2mol/L NaHCO3B. 0.1mol/L H3PO4和 0.15mol/L NaOHC. 0.2mol/L H3PO4和 0.1mol/L NaOHD. 0.2mol/L NH3和 0.2mol/L HCl11. 已知 H3PO4(Ka1=7.52×10-3, Ka2=6.23×10-8, Ka3=2.2×10-13),取 0.10mol/L NaH2PO4与 0.10mol/L Na2HPO4等体积混合,则此溶液的pH 值约为( )A. 12.0B. 7.21C. 6.23D. 5.3812.某缓冲溶液共轭酸的 Ka=1.010-5,从理论推算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的pH 是(D)A、6-8B、5-7C、7-9D、4-614. 由 HCO3--CO32-(H2CO3的 Ka1=4.3×10-7, Ka2=5.61×10-11)构成的缓冲溶液在总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缓冲能力最强的溶液的pH 值为( A)A 10.25.B. 6.37C. 7.37D. 9.2517.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标志着(A)A.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B.反应进行完全可编辑-教育精选-C.正、逆反应的焓变相等D.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18. 要改变可逆反应 A+B=C+D 的标准平衡常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A. 改变系统的总压力B. 加入催化剂C. 改变 A,B,C,D 的浓度D. 升高或降低温度19. 元反应A+2B→C + D,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是 ( A)A. V=kC(A)C2(B)B. V=kC2(B)C. V=kC(A)D.无法确定20. 某一级反应, 反应物浓度由1.0mol/L降至0.5mol/L需用20min, 由0.6mol/L降至0.3mol/L需用的时间是: (A)A. 20minB. 40minC. 10minD. 60min22. 反应级数等于(B)A. 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之和B. 速率方程式中反应物浓度项的指数之和C. 反应分子数D. 元反应方程式中各生成物计量数之和2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C)A. 能加快正向反应B. 能加快逆向反应C. 同等程度地加快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D. 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都无变化24. 关于速率常数 k 的叙述正确的是(B)A. k 与反应物浓度成反比B.条件一定时,反应的 k 值恒定不变C.不同的反应,同一温度下,k 值相同D. k 值与反应速率无关25.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D)A. 一级反应B. 零级反应C. 二级反应D.元反应26. 已知 298.15K 时,φθ(Fe3+/Fe2+)=+0.771V,φθ(Hg2+/Hg)=+0.851V,则在标准状态下反应Hg+2Fe3+=Hg2++2Fe2+(B)A. 正向自发进行B. 逆向自发进行C. 不能进行D. 不确定27.Fe3+氧化 Br-; Br-在酸性溶液中能使 K2Cr2O7溶液变为黄绿色。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认为氧化能力最强的是(C)A. Fe3+B. Br-C. Cr2O72-+H+D. Br-29. I2和 S2O32-反应后,可生成 I-,这说明(A)A. I-是还原剂B. S2O32-的氧化能力比I2强C. I2的氧化能力比S2O32-强D. I-是可编辑-教育精选-氧化剂30.增加下列试剂能使 MnO4-/Mn2+的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A. H+B. OH-C. H2OD. Mn2+31.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三电子层上有9 个电子,则该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 (C)A.3s23p63d1B.3s23p63d14s2C.3d14s2D.4s232.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与主量子数n共同决定轨道能级的量子数为:(A)A.lB.mC.sD.l和m33.价电子组态为 4s24p5的元素是: (D )A. d 区ⅤI IB 族元素B. s 区ⅤI IA 族元素族元素C. s 区ⅤI IB 族元素D. p区ⅤI IA34.下列基态原子中电子排布正确的是:(D)A. 3d44s2B. 3s33p5C. 2p3D.3d535.某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 4s24p4,则该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BA.1B.2C.3D.436.1s 电子径向分布函数图在波尔半径处有一个峰,表示:(D)A. 1s 电子在波尔半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B. 1s 电子只在波尔半径大的球面上运动C. 1s 电子只在波尔半径大的球面内运动D. 1s 电子在波尔半径处的薄球壳中出现的概率最大37. HF 分子中的共价键是: ( B)A.σp-p键B.σs-p键C.πp-p键D.πs-p键38. CH4分子中 C 原子采取 sp3杂化,表明 C 原子: (C)A. 1 个 1s 轨道和 3 个 2p 轨道参与杂化;B. 1 个 1s 轨道和 1 个 3p 轨道参与杂化;C. 1 个 2s 轨道和 3 个 2p 轨道参与杂化;D. 1 个 2s 轨道和 2 个 2p 轨道参与杂化;39. BeCl2中 Be 原子采取: ( D)可编辑-教育精选-A.等性 sp2杂化B.等性 sp3杂化C.不等性 sp2杂化D.等性 sp 杂化40. 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SiF4B.BCl3C.NF3D.CO241. 分子间存在取向力的是: ()A.H2O 和 CO2B.CH4和 CO2C.H2O 和 Br2D. H2O 和 CH3CH2OH42. 不能与 HF 分子形成氢键的是: (D)A.H2OB.NH3C.HFD.HCl43. PH3分子中 P 原子采取不等性 sp3杂化,分子在空间的构型为: (D)A. 直线形B. 三角形C. V 形D. 三角锥形1.HPO42-的共轭酸是。
2. 对同一缓冲系,当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愈大,缓冲容量 越大;当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愈接近1:1,缓冲容量愈大3 在 W、U、G、H、Q、S 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U G H S4. 元反应 mA+nB=C,(A,B,C 均为非固态,非纯液态物质)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其反应级数为:m+n5. 在 An++ne=A(s)电极反应中,当加入An+的沉淀剂时,可使其电极电势值降低,如增加 A 的量,则电极电势升高6. 下列两反应均能自发进行,Cu+Fe3+→Cu2++Fe2+,Fe+Cu2+→ Fe2++Cu,推断最强的氧化剂是Fe3+,最强的还原剂是Fe7.n=4、l=1 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该原子轨道在空间有4种间取向8.11Na 基态原子最外层有1 个3s(3s 或 3p)电子,该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 ((3,0,0,+-1/2) 9.NH3的空间构型为14 号元素24 号元素电子排布式周期、族可编辑-教育精选-中心原子分子空间构型杂化情况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H2OBF3计算下列溶液的 pH:(1)0.10 mol.L-1的 HAc 溶液2)0.10 mol.L-1 HCl 溶液与 0.10 mol.L-1 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HAc 的 Ka=1.7 10-5 ; H2CO3的 Ka1=4.5 10-7 ,Ka2=4.7 10-11)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