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教学内容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3MB
约37页
文档ID:572053547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教学内容_第1页
1/37

•第二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nóngyè)发展方向第一页,共37页 第二页,共37页 第三页,共37页 •1.地位:全国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商品率最高•2.特点:具有大规模 生产的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 ,实现机械化生产•(2)地区(dìqū)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dìqū)专业化是 的前提最大的最大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sān jiānɡ pínɡ yuán)专业化化技技术(jìshù)先先进商品化商品化第四页,共37页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qítā)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第五页,共37页 特点表现原因(条件)影响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建立国营农场100多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7 000多台,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尤其是大型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就作物品种来说,水稻和小麦(春小麦为主)是本区的重要细粮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区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松嫩平原玉米分布较集中,已经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建立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第六页,共37页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商品粮基地出现了以下四方面变化:①以珠三角、太湖平原为例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剧增和农业结构调整,其商品粮基地地位已丧失②长江流域商品粮基地逐渐萎缩③华北(Huáběi)和西北由于中低产田改造出现了新增的商品粮基地④东北商品粮基地不断扩大第七页,共37页 •1.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土地肥沃、粮食单产高、人口(rénkǒu)稀少、粮食需求量小、商品率高•2.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条件是什么?•答案: 一方面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另一方面东北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为机械化提供条件保证第八页,共37页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zhòngyào)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C.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第九页,共37页。

•解析: 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为目的而进行农业生产的地域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的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等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就自然条件而言,一方面,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另一方面,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就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本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有限,剩余的粮食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因此,对商品粮基地来说,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duìbǐ)关系要正确解答本题,审题很关键 第十页,共37页 •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关键是看粮食产量与人口的比例关系(guān xì)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原因•答案: D第十一页,共37页 第十二页,共37页 •1.出现问题: ,造成(zào chénɡ)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 退化•2.治理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 与 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 的统一。

•3.治理目的: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 基地和高水平的 高高强强度的度的农林林(nónɡ lín)开开发生生态环境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利用利用开开发、、治理、保治理、保护生生态效益效益绿色食品色食品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区域第十三页,共37页 •4.因地制宜•(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xūqiú)市场,继续强化 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xūqiú)•(2)西部草原区:围绕 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和 和•(3)山区:以 为核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在山区发展 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商品商品(shāngpǐn)粮、豆粮、豆生生态建建设生生态农业(shēnɡ tài nónɡ yè)舍舍饲畜牧畜牧业森林森林资源保育源保育立体开立体开发特色特色农业第十四页,共37页 •东北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wèntí)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第十五页,共37页。

•2.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bù tónɡ)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第十六页,共37页 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第十七页,共37页 •3.东北林区的发展模式可否应用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有何意义?•答案: 可以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立体农业,可有效保护山区的植被,同时增加人民的收入,实现(shíxiàn)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十八页,共37页 •4.黑龙江省为何要再造“北大荒”?•答案: 随着对北大荒的开采,出现了过度开垦的现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不可避免地收到了大自然开出的一系列罚单,从保护北大荒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看,应保护北大荒的湿地,退耕还湿,将开发不合理的耕地(gēng〃dì)退还湿地,这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九页,共37页 •2.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fāngxiàng)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fāngxiàng)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fāngxiàng)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fāngxiàng)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第二十页,共37页 •解析: 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fāngxiàng)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是平原区农业发展重点之一,而不是发展方向(fāngxiàng)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是山区农业发展方向(fāngxiàng),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fāngxiàng)是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答案: A第二十一页,共37页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1.(2011·苏州质检)读我国商品粮基地(jīdì)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十三页,共37页 •(1)写出图中字母(zìmǔ)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C、D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__,B地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3)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十四页,共37页 •(4)A商品粮基地(jīdì)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jīd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商品粮基地(jīdì)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解析: 由A、B、C、D在图中的位置可知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三江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油莱是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甘蔗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经济作物,C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故纬度差异是导致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关键(guānjiàn)因素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关键(guānjiàn)是因为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粮食总量大以及机械化水平较高等因素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答案: (1)三江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2)春小麦 油菜 水稻 水稻 甘蔗•(3纬度差异•(4)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的商品粮总量大,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quán ɡuó)最大,机械化水平较高•(5)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交通方便等第二十七页,共37页 •1.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开发和建设(jiànshè)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局部地形图第二十八页,共37页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bǐjiào)(2006年)。

•(1)图中甲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2)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bǐjiào)高的主要原因•(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试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0.310.200.100.020.070.040.10谷物单产(kg/hm2)5 3777 0665 9296 9296 3666 4275 322第二十九页,共37页 •解析: 首先进行区位分析,明确甲是三江平原后,再结合有关(yǒuguān)知识分析其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有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人少地多,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但由于复种指数低,耕作粗放等导致单产较低第三十页,共37页 •答案: (1)三江平原•(2)①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②人口密度低,耕地(gēng〃dì)面积大,人均耕地(gēng〃dì)多,人均粮食占有量高•(3)①复种指数低;②耕作粗放,投入低;③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④东北以小麦、玉米为主,长江三角洲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世界上单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2.(2011·太原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据此回答下列(xiàliè)问题•(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字母限填一次)第三十二页,共37页 •A.增加粮食产量•B.防风、固沙(ɡù shā),增加土壤腐殖质•C.喂养牛羊•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第三十三页,共37页 •解析: 森林是自然界的重要资源之一,它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而且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沙漠(shāmò)荒地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可以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进而提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可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可以种植青草喂养牛羊,三方面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牛羊的粪肥还可以改良沙漠(shāmò)荒地,木材销售收入可用来进一步投资改造沙漠(shāmò)荒地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因此,这一系统工程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一系统的建立(jiànlì)还可以发展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加工业•答案: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为B A D C E•(2)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加工第三十五页,共37页 •2.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fāzhǎn)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这种发展(fāzhǎn)模式的好处有哪些?第三十六页,共37页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答案: (1)有效地保护(bǎohù)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2)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3)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第三十七页,共37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