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72047057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实质和历史意义。2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能力目标1补充大量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问题引领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三大改造的存在不足,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要进行反思,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观念。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和意义。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历史意义。解决措施:(1)情境法:利用视频、图片、人物插图片和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3)联系比较法: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4)其他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教学过程引用文件导入我引用“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3、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设计意图:这段材料,强调“一化”和“三大改造”,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导入课题,增强了历史的直观性,激发了同学们历史学习兴趣。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领会,进入新课学习。借用文件内容导入,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重视,同时借助已学知识,学生建立前后联系,培养历史逻辑思维。一、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我首先呈现两幅图片,通过对比提出

4、问题“怎么了”?激发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阅读教材寻找答案。(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得出: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2)教师总结: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教师又呈现两幅图片,提出“怎么办”?接着出示小问题时间:1953年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方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

5、问题,老师深入浅出进行解析。3教师补充材料,解析问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即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成就、结果农业合作化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一九六七年,粮食和许多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1

6、955年12月27日)4补充材料、文字和表格,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突出成就和完成情况。5出示表格,将土地改革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两件大事进行的异同点比较,从而让学生更清晰跟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二、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教材在这部分知识讲解不多,教师引用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段话,让学生了解当时在手工业放面临的问题,并出示“怎么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业产品。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各种工艺美术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

7、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造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剂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把古代的生产方式改变为近代的生产方式,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把手工业者由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2接着教师结合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释其背景和实质,提出了“怎么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改造时间、方式和结果

8、3出示当时的四幅图片,加深理解。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怎么了”?教师从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和资本家双重角度梳理分析进行改造的必要性,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2“怎么办”?提出改造目的、时间、实质、改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强调赎买这一改造政策,其作用是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补充“荣氏企业”材料和多福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从企业角度说,它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性质,这对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利的;而企业又拥有较先进的现代化手段,这对于我国的工业化的建设非常有利。从资本家角度来说,他们既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

9、富强的一面,也有对工人的剥削的一面。也就是是说: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怎么了?原因:私营工商业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有些甚至扰乱经济秩序。四、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时间:使私营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41956年改造形式:公私合营改造政策:赎买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额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

10、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资本家说:“我开店19年来,没有今年日子好过,过去每年虽有盈余,但积累在账上不好拿做私用,今年我能拿到定息1000多块,当然是很高兴的。” -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2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小组合作探究:三大改造成功的原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使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党从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法和策略;党中央富于创新精神;三大改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提升:1补充材料并结合教材,简单讲解三大

11、改造的局限性,得出启示:各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知识拓展: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联系3对应教学目标,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梳理、思考并当堂解决问题的好习惯。4出示巩固练习题,当堂达标。板书设计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四、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评测练习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 )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制。3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 ),工商业采用“( )”,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4三大改造的性质:( )5三大改造的完成:完成时间、结果:(

12、)意义:( )课后反思和学生一起完成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任务后,经过细细反思,觉得特色之处主要有如下:本课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教学中我采用补充了大量图片和史料,采用问题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按照“怎么了”、“怎么办”这一思维惯性,围绕“三大改造”这一主题进行知识建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把握和发展。经过师生的共同思考、讨论,研究、对比,使每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学习过程。教学中一方面结合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知识点交待清楚,教材勾划清晰,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加深了学生对

13、教材内容的理解,便利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以下方面进行补正:一是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要求有些过高。二是课堂的当堂练习缺乏趣味性。做完课堂总结后,我选取一些典型例题作为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但采用的方式太过死板,应多用采用更灵活的趣味竞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从而更充分调动起思维。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自信,也让我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找到了进步的方向,更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采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设施,是为更好地教育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知识的传授。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战线上更上一层楼!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