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2033817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怪盗kid考研系列_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f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讲义)five(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本章要点: 19世纪末20世纪20世纪初资本主义新发展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改良主义与修正主义的产生、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意义和后果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后果1,第二次科技革命概况科学发明、技术变革使得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又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 代,而这个时代的顶峰是19世纪的后30年和20世纪最初的10年代 。第一,电磁学理论的产生和电能和应用: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麦 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的动力学”并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发电机和电 站的出现;爱迪生,他先后发明了电灯、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等。 第二,通讯

2、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电报的发明和应用; 通讯迅速在世界普 及;无线电的发明 。第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第四,冶金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第五第五,交通运输业的新发展 :第六第六,航空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后果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由于电力的应用,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电机制造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蓬勃发展了起来。科技革命还给一切旧有的工业部门带来了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上的革新迅速进行,标准化、自动化和流水作业等新的生产方法开始被许多工业企业采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世界工业总产值增

3、长了两倍多,钢产量猛增55倍,铁路线长度增长近4倍。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交通与通讯技术的新进展,使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越来越细密,整个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疯狂掠夺,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生产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的速度大大加快。拥有巨额资本的少数大企业不断形成,运用自身实力采取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加紧排挤和吞并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和手工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便达成协议,共同议定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生产和资

4、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垄断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这些垄断组织大多都集中形成于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部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它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垄断形式,如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等。 3,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矛盾的新变化增加工人工资,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敌对与冲突。在这一段时间,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相对增长较快,贫困状况有所缓解。 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国民财富的增加、工人斗争的压力以及科技革命的需要,也使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以来就备受抨击的“社会性问题”,如贫困、失业和工人的劳动保护和教育等等。 缩短工人劳动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

5、,工人阶级内部也产生了分化。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食利者阶层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介入资产阶级生活圈子的中产阶级和为食利者阶层服务、在游乐场所工作的非生产性人员。技术的进步还导致工人中产生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化学家和农艺师等。恩格斯把这些人称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白领工人”。相对于传统的工人来说,他们的劳动强度比较低,工资、生活待遇却比较高。因此,他们对自身的现状比较满意,既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拥护者。由于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社会改良和福利措施,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

6、明显的变化: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家联合起来共同决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垄断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由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工资收入有所增长,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改良还是革命1,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产生 由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新发展和由这种新发展带 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提出了新 的挑战。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新的条件下怎样进行社会主义运动?与此相适应,到底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了社会民主党人面

7、前。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当时力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首先出现了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发起挑战,并由此引起争论,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裂的始作俑者。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出现,除了上面讲的在背景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它在议会斗争中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80年代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恩格斯的指导下,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特别是合法的斗争手段,经受住了“非常法”的考验,在帝国议会选举中不断取得胜利,到1890年,所得选票和议席数量已经名列各参加竞选的政党之首,达到1,427,298选票和35个议席 。 1900年美茵兹代表大会通过

8、的决议甚至说,“会议由于确信运用合法手段来发展社会民主主义,要比运用非法手段和暴力变革的原则好得多,因此拥护通过议会进行改革的原则。换句话说,会议希望党象过去一样,力求用制定法律和发展组织的方法,逐步实现我们的目的。” 背景2 2,福尔马尔的改良主义,福尔马尔的改良主义首先出现的是改良主义思潮,其最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福尔马尔。1850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877年参加爱森纳赫派,担任萨克森地方组织机关报德累斯顿信使报的主编,曾积极地为党进行各种宣传鼓动工作。“非常法”废除后,福尔马尔参与筹建德国社会民主党巴伐利亚地方组织并担任领导人。不过,他一直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和平渐进地实现社会主

9、义,在早期的著作中就提出:采用革命道路或改良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将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愿,工人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善良愿望报以热情。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福尔马尔于1891年67月两次在慕尼黑发表演说,分开宣称议会斗争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德国社会民主党应当将工作重心放在争取眼前的改良上面 。3 3,恩格斯反对改良主义的几项措施,恩格斯反对改良主义的几项措施 公开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1891年3月在为纪念巴黎公社20周年出版的马克思著作法兰西内战德 文第三版写了长篇导言 ; 同年6月,恩格斯利用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新的纲领之际,写了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 1894年11月,写了法

10、德农民问题。思考题:如何看待恩格斯的晚年思想?4 4,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引起争论最大的还伯恩施坦及起发端的修正主义思潮。伯恩施坦早年曾是马克思主义者。“非常法”废除后,他在伦敦为新时代和前进报撰稿,与恩格斯的关系十分密切,深得恩格斯的信赖。但是,在恩格斯逝世以后,伯恩施坦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挑战,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激起轩然大波并造成分裂。“伯恩施坦的思想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政策有很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党国际及所属一些党信奉多元的民主社会主义,伯恩施坦思想也是它的重要来源之一。” 1896年秋天开始,伯恩施坦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

11、杂志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连续发表5篇文章,即空想社会主义一折衷主义,区域理论和集体主义的界限,英国农业状况的新发展,空间和数字在社会政策上的意义,德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在这些文章中,伯恩施坦提出,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完全不同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那个年月了,因此,德国社会民主党应当检查一下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资本主义能够自行长入社会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应当致力于社会改良和反对暴力革命。1898年1月,伯恩施坦在新时代上又发表了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宣称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实现一个社会计划,而是贯彻一个社会原则。”因此,“有了总目的,运动本身及其在朝

12、着这一目的方向上的进展就是主要的事情,至于人们如何设想这个发展的最终目的,那的确是无关紧要的了” 。这就是伯恩施坦著名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公式。“伯恩施坦这句风行一时的话,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 如何看待伯恩施坦的观点?1898年,伯恩施坦又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正式提出了一套旨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的改良主义的理论。他提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应该改变策略,放弃对革命的要求,完全成为一个改良主义的政党,走议会斗争的和平、民主的改良主义道路。伯恩施坦的这一理论被其反对者称为“修正主义理论”。在哲学上,伯恩施坦用康德主义来否定辩证唯物主

13、义,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庸俗的经济史观”,提出“回到康德去”。这种哲学观具体到社会实践中则表现为一种庸俗的进化论和社会改良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正是他在其它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的理论基础。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伯恩施坦从他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材料”出发,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提出,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信用制度的完善,各种垄断组织的发展等可以提高资本主义的“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在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已经不再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危机,社会主义有和平实现的可能。在政治学说方面,他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14、的理论,认为,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和普选制的完善,国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管理机关。因此,社会党人因该放弃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转而通过合法的改良活动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他还提出,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普选制消除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基础。资产阶级的民主在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消灭,它既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则是“政治上返祖现象”。 伯恩施坦的基本观点5 5,如何评价,如何评价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确实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研究新的问题,不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成不变的僵死

15、的教条,这是正常也是应当的。正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女革命家蔡特金所说的那样,“毫无疑问,伯恩施坦是有巨大功绩的,因为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详尽的、科学的讨论。”但是,伯恩施坦是以这样为借口,全面修正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改良主义理论。按照他的看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一部分地生长出来,无须进行社会革命。只要坚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坚持不懈的社会改良活动便可以达到使资本主义自发地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这样的看法则与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并不完全相符,甚至不是有害的。所以,先是在德国党内引起争论,后来这种争论又扩大到整个第二国际。你们怎

16、么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和平的议会斗争进行正确的估量和定位。在长期的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党应当参加和平的议会斗争,为争取无产阶级的最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但在过程中决不能忘记、更不能否定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福尔马尔、伯恩施坦们的错误不在于提出了改良的主张,而在于完全否定了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将改良绝对化。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对这种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批判是正确的。但是,一些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后来的共产党人在批判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同时,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重视甚至否定争取(或提高)无产阶级的最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这种做法同样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7、到底应当如何评价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三、社会民主党的裂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最初起源于西欧社会民主党内部。 尽管在福尔马尔的问题上,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倾向,但是,出现明显分裂还是1898年斯图加特大会上。当时,在修正主义理论上德国社会民主党分成了两派,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策略原则的多数派和支持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少数派。前者的主要代表有倍倍尔、蔡特金、卢森堡、李卜克内西、考茨基等德国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后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恩施坦、福尔马尔、大卫、沃特曼、海涅等。 1899年,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应邀出任资产阶级共和派瓦尔德克卢梭内阁的工商部长。米勒兰的入阁在法国社会党内掀起了轩

18、然大波,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成为实践中的修正主义或实践中的伯恩施坦主义。以饶勒斯为代表的赞成入阁派认为,米勒兰是在法国共和制受到威胁时加入资产阶级共和派内阁的,因此,他的行为虽然欠妥但可以接受。以盖得、瓦扬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社会党人不应该加入资产阶级内阁,“与资产阶级分享政权”,这会使社会党变成一个内阁党,其结果是自取灭亡。更何况在这个内阁中还有曾经参与镇压巴黎公社的加费利将军。两派的针锋相对使法国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混乱之中。1902年,运动分裂。瓦扬派与阿列曼派联合组建了法兰西社会党,饶勒斯派等几个支持入阁的派别组成了法国社会党。 米勒兰入阁与法国社会党的分裂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分歧的产生1900

19、年国际巴黎代表大会上,米勒兰入阁问题被作为一个专门议题提了出来。围绕对这一事件的争论,大会形成了两个决议草案。其中,费利和盖得的决议案提出:“在资产阶级制度下,要夺取社会权力,只有占据议席,而这要依靠党本身的力量,也就是要依靠组成阶级政党的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且必须禁止任何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社会党人对资产阶级政府应当保持不屈不挠的反对立场。”考茨基决议案则指出:“在政府实行集权制的国家里,政权是不可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夺取的。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能认为是夺取政权的正常开端,而只能认为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暂时性特殊手段。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政治形势要求做这种冒险的尝试,那么,这是一个策略

20、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国际代表大会不应对此发表意见。” 支持费利和盖得提案的代表认为,考茨基的提议案是对入阁派的妥协,应该坚决制止社会党人加入资产阶级内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为两个阶级服务”,米勒兰的举动意味着阶级合作、阶级投降。支持考茨基议案的人则认为,米勒兰入阁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一个策略问题,第二国际没有权力对一个社会党的策略问题做出裁决。修正主义派则对两个议案都不满意,饶勒斯提出,米勒兰入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发展的产物,并且有可能扩展到“具有实际议会制度的一切国家。”经过激烈的辩论,大会以29 票对9票通过了考茨基的决议案。会后,费利等人指责考茨基决议案向修正主义派让步太多,是一个“橡

21、皮决议”。福尔马尔则声称决议的通过应该被看成是米勒兰的胜利。“橡皮决议”与国际社会主义者的分裂米勒兰事件出现后,社会民主党人的分化扩大到第二国际。1900年的巴黎代表大会起,第二国际内部实际上也分成了三派,即支持米勒兰入阁的修正主义右派、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以及介乎于这两者之间的中派。总地说来,右派主张通过和平议会道路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左派则强调通过革命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以德国的考茨基、哈阿兹和奥地利的鲍威尔等人为代表的中派,在理论上仍然坚持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必然会导致革命的到来的但同时,又强调在现阶段的西欧并不具备发动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社会主义者应该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最

22、后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和平的议会斗争进行正确的估量和定位。在长期的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党应当参加和平的议会斗争,为争取无产阶级的最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但在过程中决不能忘记、更不能否定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福尔马尔、伯恩施坦们的错误不在于提出了改良的主张,而在于完全否定了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将改良绝对化。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对这种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批判是正确的。但是,一些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后来的共产党人在批判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同时,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重视甚至否定争取(或提高)无产阶级的最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这种做法同样给社会主义事

23、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的看法:德国社会民主党国际派(19154)斯巴达克派(19161)斯巴达克同盟(191811)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74)左派中派右派1914年8月第一次投票左中右都赞成12月第二次投票,中右赞成,卡李单独反对1915年3月第三次投票,中派投反对票1916年9月中派左派与右派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公开冲突1918年月12月中派与左派发生冲突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191812)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右派各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左派先后从社会民主党母体中分离出来,形成 一次建立共产党的高潮,从1918年到1921年,欧洲先后出现了23共产党。 这些共产党集合在共

24、产国际麾下,与以恢复后的第二国际为大本营的社会 民主党相对立。至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正式定格。第一类:社会民主党改名而来的共产党。属于这种类型的有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瑞典、西班牙、丹麦、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共产党。它们都是在原来了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党左派组织)的基础之上更名而来。在这些党中,多数是先改变党的名称,然后再加入共产国际,也有先加入了共产国际,然后再改变党名的。第二类:由社会民主党分裂而来的共产党,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德国、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士、荷兰、卢森堡、意大利和挪威等国共产党。在这类共产党中,有的是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前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左派组建的共产

25、党,如德国共产党、芬兰共产党和奥地利共产党。也有的是先分裂、然后再加入共产国际的,如瑞士、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共产党等。 第三类:由分散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人联合而成的共产党,属于这种类型的有:波兰、匈牙利、希腊、立陶宛白俄罗斯、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共产党。 四、布尔什维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对立1,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而兴起的。就像资本主义发展比西欧慢了许多一样,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比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晚得多。俄国的资本主义不仅具有一切资本主义所固的“弱点”,而且还带着极其浓厚的东方专制色采。所以,“俄国工人阶级的心理状态在许多方面恰与西欧工人相反当西欧

26、工人可以指望用合法手段争得自己地位的改善,从而逐渐淡漠了革命时,俄国工人却愈益强烈地倾向革命。”也正因如此,“西欧这个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发祥地,由于自身社会结构的变化已难以直接实现马克思的预测;而在俄国,它却意外地变成了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批判的武器。”这便是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产生的独特的历史条件。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家的行列。但是,它在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大工业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速度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在经济上,这表现为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和宗法式经济形式与先进的工业资

27、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并存。与此相适应,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同一时代的西欧诸国。 历史条件19 世纪70年代俄国工人们就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与资本家展开斗争 1875年在敖德萨成立了“南俄工人协会” 1878年后又在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 劳动解放社(1883年)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辛比尔斯克 1887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 1889年从喀山到萨马拉 1895年在彼得堡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7219002被流入西伯利亚三年 1901年2月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用“列宁”笔名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成立 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28、1903年78月)在讨论党章时,却围绕着党员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分歧。列宁及其支持者主张党员不仅要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而且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马尔托夫及其支持者则认为党员不必这样做,只要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进行工作就可以了。实际上,列宁想建立的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委严格的党,马尔托夫则想建立一个组织松散的党。因此,大会就形成两派。在最后选举中央委员会时,由于个别代表退席,列宁获得了多数的支持,根据俄文中的多数派(Bolshevik)的音译,列宁及其支持者就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及其少数派(Menshevik)则被称为孟什维克。此后,列宁的主张也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Bolshev

29、ism),而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普列汉诺夫列宁从这时起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就存在着思想和主张、战略和策略都根本对立的两派,只是为了维护党的统一,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皮。在1905年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由于这些分歧而各自召开自己的大会或会议。前者制定的斗争策略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依靠工农联盟,孤立资产阶级,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实现工农民主专政,并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后者制定的斗争策略是:俄国的革命和过去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不应与农民接近以免吓跑资产阶级,通过和平议会道路改良沙皇制度

30、,革命胜利后只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1905年革命的失败更加剧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裂痕,1912年1月,布尔什维克单独在布拉格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议之一,就是宣布将孟什维克开除,从而结束了两派同处一党的局面,党名因而也改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布拉格会议也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最终形成。从党纲、党章到形成的过程和方式,布尔什维克党都成为后来各国共产党的标准模式,实际上也是后来形成的苏联模式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该党以后还有几次改名:1918年3月68日在彼得格勒举行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12月1831

3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改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5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最终改为苏联共产党 。2,民主社会主义的形成简单地说,民主社会主义就是与布尔什维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但是,若详细讨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似乎就比较复杂的。80年代,苏联学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是多元的和不确定的,但总体上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各种思想政治敌人的“武器”,即“社会民主党和其他现代改良主义者的官方思想体系”。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建立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原则,在这种秩序,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团结互助和社会的组织而在生活的一

32、切领域享有平等的自由权。”中国学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政治思潮,它反映和代表了各国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联合组织社会党国际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主张上,在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上,在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上诸方面的共同之处,被奉为各国社会党思想体系和目标模式的统称。”综合起来,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其理论基础就是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右派和中派在帝国主义的性质、时代的主题,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斗争的基本策略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也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论战过程中

33、,右派与中派的立场日益接近。他们都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有和平实现的可能,都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走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道路;双方都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强调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这种民主应该是代议制民主制;双方都反对将俄国的经验国际化,坚决反对俄国共产党输出革命的做法。 2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社会党、工党相继在11个国家进入资产阶级内阁。在与资产阶级和平共处、全面合作的过程中,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思想理论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一形成和发展。以希法亭、鲍威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理论家们提出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阶级均衡论”以及“政治民主”、“经济民主”

34、等新思想、新观点。他们认为,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是一战之后,金融资本统治的形成以及国家权力的加强抑制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将变成“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这上意味着“在原则上用有计划生产的社会主义原则来代替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原则”因此,社会党人应该广泛地参加各级资产阶级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显然,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宣称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反对进行激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以往的修正主义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理论突出强调了国家已经不再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而是组织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专门机构,是社会主义者可资利用的工具,从而在理论上完全否定了暴力革命的可能性。同时,在实践中,他们强调在社会改良活动的推行过程中应该遵循和平、民主、渐进的原则,坚决反对暴力的变革方式和和任何形式的专政。 稍作一下比较,就不难看出,民主社会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差别,甚至在许多方面是对立。 对时代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建党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