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2031380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满分 100 分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瓣(bin)匿笑(n)沐浴(y)摩(m)B.祷告(do)并蒂(d)摇摆(yo)嗅(chu)C.倘若(tng)姊妹(z) 菡萏(dn)敧斜(y)D.惊讶(y)牛棚(png) 膝盖(x) 遮拦(zh)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B.荷叶母亲

2、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C.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D. 金色花 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4.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

3、去!”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D.“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6.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 ,到西河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

4、“儿曹何自远来?”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 ,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5、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4)文段理解。甲、 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无礼” 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二阅读(32 分)(一)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后来发生了分歧:

6、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7、,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信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信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信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信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2)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的品质,体现了的家庭关系.(3)如何理

8、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线的内容?(二)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A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

9、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

10、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文中画线句子 A 是描写 ,作用是。(2)文中说: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3)家里“气氛并不如

11、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4)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 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作文(40 分)放进习惯里的事情,才是可以做好的事情;放进习惯里的快乐,才是长久的快乐。任何决定都需要有一个习惯来加持,没有变成习惯的决定,都是无效的决定。 请以 “看我漂亮的坚持”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据统计,一个人每天高达 90%的行为都是长期的生活习惯使然。 这些习惯方面塑造了我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们。设想有一天你突然改变了某种习惯,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要求(1)将

12、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 600-8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1-5 DACBD6.(1)A (2)C(3)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4)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描写二(一)(1)D(2)尊老爱幼亲密和谐(3)“走得很仔细”表明作者和要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憬憬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整个世界”是指: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句话芾有象征意味,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二)(1)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2)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3)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4)长大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