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2007677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一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二二, ,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三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

2、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温度,无机盐等(1 1)组成成分)组成成分生产者:自养生物(光能自养,化能自养硝化细菌)生物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等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 2)养分结构:食物链)养分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网食物链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养分级结束,分解者不参加食物链养分级养分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养分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 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养分级 肉食性动物

3、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养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养分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养分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不同的养分级节上全部生物的总和一养分级食物网:食物网: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困难养分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越困难, 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反抗力就越强。 (假如有某种生物消逝, 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的渠道。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植物昆虫青蛙蛇鹰假如生产者削减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全部生物都削减或增多。假如蛇削减,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状

4、况。四四,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淌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淌,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第二节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一一, ,能量流淌的概念能量流淌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二, ,能量流淌的过程能量流淌的过程1,一般探讨能量流淌都以种群种群为单位。 输入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终给分解者。2,2,特点:特点:(1 1)单向流淌:)单向流淌

5、: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第二养分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养分级,不能逆向流淌,也不能循环流淌(2 2)逐级递减:)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淌的过程中,逐级削减,能量在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10%-20%(一般养分级不超过 5 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能量金字塔:表示养分级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养分级越高,则能量越少。数量金字塔:表示养分级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养分级越高,则数量越少。也有反例;例如:松毛虫成灾的松树林,食物链:树虫鸟生物量(重量)金字塔:表示养分级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养分级越高,则

6、生物量越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养分级越多,能量流淌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3 3)能量流淌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流淌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三三, ,探讨能量流淌的意义:探讨能量流淌的意义:(1)可以扶植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扶植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需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第三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一, ,碳循环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CO2 2和碳酸盐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

7、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CO2 2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 CO23,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二, ,过程:过程:大气中 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削减温室效应的措施:1,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运用新能源2,植树造林,爱护环境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指有毒物质如农药,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过程, 一般来说,养分级越高,则富集作用越强。“NN”氮元素的

8、循环”氮元素的循环三三, ,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养分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淌的,而不是循环流淌2,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淌;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来回。第四节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一,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 ,能量流淌能量流淌,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二二, ,生

9、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2,化学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信息素等3,行为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4,养分养分信息:食物的数量,种类等。如食物链,食物网。三三,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四四,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提高农, ,畜产品的产量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

10、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第五节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一,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保持或复原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相对稳定的实力二二,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1,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自我调整实力。2,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大越大。3,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

11、超过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整实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三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包括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1,1,反抗力稳定性反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实力(反抗干扰保持原状反抗干扰保持原状)2,2,复原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复原到原状的实力(遭到破坏复原原状遭到破坏复原原状)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实力就越强, 反抗力稳定性越强,复反抗力稳定性越强,复原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反抗力稳定性越

12、弱,复原力稳定性越强(如原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反抗力稳定性越弱,复原力稳定性越强(如: :草原)草原)四四,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例如: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再比如避开对森林过量砍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爱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五五, ,制作生态瓶时应留意:制作生态瓶时应留意:1,生态瓶必需是透亮透亮的;2,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养分关系养分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合理;3,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4/5 ,留出肯定的空间,储备肯定量的空气空气;4,生态瓶要密封密封;5,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良好,但避开阳光直射阳光直射的地方;6,探讨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