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986681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1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SNA 框架内的 GDP 和 EDP 核算疑难问题辨析 杨 灿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本方法原理,就一个案例探讨了 GDP、EDP、资产存量和国民财富等指标核算中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据以考察了 SNA 和 SEEA 等统计框架的相互关系。 ABSTRACT The paper managed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SNA and SEEA, discussed in one case several difficult problems which exis

2、ted in indicator accounting of GDP, EDP, stocks of assets and national wealth etc, and gave corresponding solving schemes. On the basis of the paper, it observed the mutu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atistical frameworks of SNA and SEEA etc . 关键词:GDP;EDP;国民核算;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由来 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核心指标 GDP 所存在的种种不足

3、,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而有关可持续发展统计、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以及相应的 EDP、广义国民财富核算的话题也曾经风靡一时。近年来,杨缅昆教授锲而不舍地围绕有关 EDP 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 从其已发表的系列论文看, 意在明辨现行GDP 核算和 EDP 核算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依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重新构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以及 EDP 核算的基础和框架,用心良苦。所幸的是,这些有益探索获得了众多经济和核算界同仁的关注,并引起了不同观点的争鸣和交锋。作为经济统计和核算理论工作者,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其中一个有关“农夫”的核算案例看似简单,却饶有兴味,而且构成了争辩的焦点。让我们就由

4、此入手吧。 最初的例子是这样的:假设某农夫拥有一片树林,其资源价值估算为 200 单位。他将全部树林砍掉用于建造若干幢木房,同时支付了 50 单位的人工费(杨缅昆3) 。这里假定了:农夫的生产活动只限于砍伐树林和建造房屋,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中间消耗和资本损耗,而且将该农夫的生产活动就作为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这里事实上给定了一个封闭的“农夫王国” ) 。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计算农夫(农夫王国)的总产出、中间消耗和 GDP,以及他在核算期末所拥有的资产(资源)存量呢? 第一种观点认为: (1)在考虑自然资源价值的情况下,由于农夫的自然资产已不复存在,期末存量为零; (2)他的人造资产

5、存量却应为 250 单位,其中 200 单位为环境系统转来的资源价值,50 单位为追加到资源之上的劳动价值。而且,持有该种观点的论者还指出,现行的 EDP 核算方法与 SNA 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表现为:一方面只计算了 50(250200)单位的产出(全部作为农夫王国的资本形成) ;另一方面,却又将森林资源耗减价值作为环境成本从资本形成净额中扣除,由此导致农夫的期末资产存量为负数(50200150),这是一个“与客观现实大相径庭”的矛盾(杨缅昆3) 。 第二种观点则针锋相对,认为依据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有关 GDP 和 EDP 的指标界定,对所述“农夫王国”的正确核算方法

6、应该是: (1)总产出为 250(20050)单位,中间消耗为 0 从指标计算的思路看,此处给出的负数结果与其说是期末资产存量,不如说是 EDP(是否真实的 EDP 暂且存而不论)。两者作为不同的核算范畴和统计度量,并无相等的必然性。 2 单位,故其 GDP 为 250 单位;从最终使用角度看,则全部构成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 ; (2)该农夫王国的资源耗减为 200 单位,环境退化(降级)价值为 0,再假定其固定资本损耗也为 0,则其 EDP 就应该是50(25002000)单位; (3)假定该农夫王国的资源和资产除了树林和木屋之外一无所有,则其核算期末的人造(生产)资产、自然(非生产)资产

7、和国民财富(净资产)就分别为 250、0 和 250(200250200)单位(刘树、许秋起4) 。 然而还有第三种见解,认为农夫王国的经济核算既不能像第一种观点那样、也不能像第二种观点那样记录,而应按如下的方式计算: (1)假定农夫王国的生产包括伐木和建房两个环节,伐木和建房的人工费分别为 a 和 50a,由于树林的价值 200 单位已被记录于农夫的期初资产负债表上(作为生产资产或非生产资产) ,故在砍伐后要作为中间消耗处理,这样,两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和农夫王国的 GDP 就应分别为 (200)200250(200)50(50)50aaaaaa=+=+=+=伐木业增加值建房业增加值农夫王国的

8、GDP 而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为 50(250200)单位; (2)由于 200 单位森林资源耗减已在 GDP 核算中扣除,故计算 EDP 时只须考虑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状况)估价不全面的部分(额外的资源耗减价值和尚未考虑的环境退化价值) ,若在本例中假设该部分价值为 x 单位,则 EDP 就应为50x单位。 (3)无论 200单位的树林原来是作为生产资产还是非生产资产记录,期末的资产存量(国民财富)均为 250 单位,而且都是作为生产资产(房屋)存在的(宋旭光7) 。有趣的是,尽管该论者并不同意上述的第二种观点,但他们却都同样认为,现行的 SNA 与 EDP 核算框架是兼容的,不会导致期末资

9、产存量为负数的矛盾。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例,上述三篇论文的四位作者却是各执己见,言之凿凿,雄辩滔滔。学术界对于 GDP 和 EDP 指标核算问题的意见分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笔者无意妄下针砭,但相信真理毕竟是愈辩愈明的,谨以一己拙见参与讨论,就教于各位同仁和专家。 二、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方法 关于农夫王国的核算分歧,实质上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我们试分而论之。 (一)资源价值是否进入产品? 现在既然要计算农夫王国的总产出,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被砍伐的森林资源的价值是否进入产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总产出就是 50 单位(观点一) ;如果是肯定的,则总产出就应为 250 单位了(观点二、三

10、) 。但是,判定资源价值是否进入产品的依据又何在呢?显然应该进一步明确,案例中的森林资源究竟是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还是人工培育的生产资产(产品资产、人造资产) 。若是生产资产,依据 SNA 的核算规则,当然就必须将其计入生产过程的投入(中间投入)和产出(总产出) ;但若是作为非生产资产的原始森林,是否还应该这样做呢? 倘若简单地利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这一问题:自然资源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作用或过滤,没有凝结过去的人类物化劳动,其本身毫无经济价值可言,自然就不能计入生产过程的投入和产出了。但是,即便持有这种想法的论者也需要寻找一条退路。因为, “木屋”毕竟不是“茅屋” (即便是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

11、风所破歌中所吟咏过的茅屋也罢) ,前者的市场价值一般是会超过后者的(作为珍贵历史遗产者除外) 。这个价值差额(即资源价值)如何解释呢?硬性地将其作为“发生于市场价格体系之外的价值范畴” ,并认定它“并不体现在产品价格内” (杨缅昆3) ,其实是缺乏说服力的。农夫王国如果只有一名农夫(如同荒岛上的鲁滨逊) ,那么一切资源和产品本来就无市场价格可言(就此而言,上述案例的设计是有缺陷的) ;而如果有了许许多多的农夫,且他(她)们各自产权明晰、彼此间存在市场交易关系(这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情形) ,则所有的稀缺资源和劳动产品都会具有外在的或潜在的市场价格。这是每一个面对生 本例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应为

12、250 单位,而此处的 50 单位则是资本形成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和存货变动差额)。因为,若将 200 单位森林资源视为生产(产品)资产,则一般应归入“存货”,而不是“固定资产”;故森林资源的砍伐是“存货减少”,不宜作为“固定资产处置”。值得指出的是,依据 SNA 的核算规则,由“培育产品(经过人工培育生产出来的动物和植物产品)”所形成的资产分为两类:只有那些能够在一年以上的时间内反复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的培育产品才属于固定资产,称作“培育资产”(如役畜、种畜、奶牛、产毛绵羊,以及果树、葡萄园、橡胶树和棕榈树等);其他为宰杀而饲养的牲畜和为砍伐而栽种的树木(本例类此)等则须归入存货,作为“

13、培育产品的在制品”处理。 3 活的经济和核算理论工作者(包括 SNA 的设计者们)都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两间同样质地、结构和面积的木屋(仅仅是用材来源不同! ) ,难道用培育森林的木材所建造的那一间,其市场价格(这正是 SNA 推荐的估价标准)就一定会高于用天然森林的木材所建造的另一间吗?为什么不是相等或相反呢? 众所周知,自从 SNA 进入成熟阶段以后(这以1993 年 SNA的颁布为标志) ,其设计者们越来越倾向于标榜有关核算框架在理论上的“中立性” ,也即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思想流派或观点,尽可能接近现实,并能广泛地为各种理论研究以及政府管理、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依据。这实在是非常明智

14、之举!尽管这并不妨碍人们用特定的理论观点去解读 SNA 的核算框架和方法规则,评判其合理性,贬褒其利弊得失,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至少不能曲解 SNA 的主旨和原意。否则,一切讨论就将失去比较公允的立论基础。 (二)资源价值应否计算中间消耗? 进一步考虑, 如果资源价值进入了产品, 是否就必须作为中间消耗来处理呢?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依据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以 SNA 为代表)的框架结构和方法规则,这里必须因应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 1假定该笔森林资源属于人工培育的生产资产。在此,已有的“产品”被用作当前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 (这就是所谓“中间产品”或“

15、中间投入”的实质所在) ,故相应的资源价值应作为砍伐树木或建造房屋的中间消耗处理。无论将这些活动视为单一的生产过程还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生产环节,其增加值都是 50 单位(同第三种观点给出的结果) ;但总产出则会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 250 单位和 450a 单位) 。在这里,总产出的数额会随着生产环节的细分而膨胀(包含重复计算因素) ,故只是一个生产周转总量;GDP 才是社会生产最终成果的适当度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案例及其处理方法中还暗含了种种假定(其中有些甚至苛严得有悖于常理) ,包括: (1)默认农夫王国曾经存在过造林、育林的林业生产活动(否则,例中的森林资源就不是生产资产,而是非生产资

16、产) ; (2)将农夫恰好拥有 200 单位森林资源的那个时刻作为核算期的期初(否则,期初的森林资源存量就不是 200 单位) ; (3)让农夫在核算期刚开始时即将森林悉数砍伐,且在整个核算期内不得从事造林、育林等林业生产活动(否则,就还须进一步考虑核算期中林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等等。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设定条件,都会影响到案例的性质及其核算方式和结果。 譬如,若设核算期初只有 170 单位森林资源,另外 30 单位是期内生产的。此时,假定林业生产的最初投入只有劳动力(且期内的林业生产人工费已包含在 30 单位的新增森林资源价值中) ,其中间投入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即林业生产是我们这里所考察的最

17、初生产环节,而当全部 200 单位森林砍伐后不再进行林业生产,则所有三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以及农夫王国的 GDP 就应分别为 30(200)200250(200)5030(50)80aaaaaa=+=+=+=林业增加值伐木业增加值建房业增加值农夫王国的GDP 更为极端地,若设核算期初的森林资源存量为零,也即全部价值 200 单位的森林资源都是期内营造的,其他条件不变,则农夫王国的 GDP(仍可对上述三个环节计算)就应为 250 单位了。可见,农夫王国的 GDP在此有了显著变化(进而还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核算结果) 。显然,只要给出适当的假设条件,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不过,为使整个讨论前后统

18、一,便于对照,下面我们还是按原来的简化设定(期初拥有 200 单位森林资源)进行分析。 2假定该笔森林资源属于天然存在的非生产资产(那么,就完全无须考虑林业这个生产环节) 。为了后面讨论问题时方便,这里区分两种情况: (1)资源价值已经明确,如在本例中为 200 单位。此时,资源价值尽管已经进入产品,构成其市场价格的一部分,但由于这是农夫自有的资源,他在获取有关资源时并未支付分文(且无任何必要虚拟该种 其实,植树造林需要树种、树苗,育林护林也需要肥料、农药和林业机械,等等。社会生产过程本来就是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初始生产环节。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引入更多的生产活动和生产部

19、门,徒增问题的复杂性而又无助于解决问题。这里遵循科学抽象法的一般原则,假定林业为初始生产环节,旨在简化问题,保证讨论的相对完整性。 4 支付或内部转移)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不是作为经济系统的产品(当然也不会是中间产品)来提供的,依据核算规则,总产出中相当于资源价值的部分就不应作为中间消耗,而应作为营业盈余(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一部分) 。这样,农夫王国的 GDP 就是:20050250 单位;若伐木与建房分别计算,则有: 200250(200)50aaa=+=+=伐木业增加值建房业增加值 两者之和仍然是 250 单位。 (2)资源价值部分明确(如为 100 单位) ,但存在低估现象(当然也

20、有可能高估,此处从略) 。 (3)资源价值尚未明确,有待估算。 在后面这两种情况下,有关产品(木材或木屋)的市场价格都应该是通过市场比较的法则和过程最终实现、形成的。可以认为,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木材的价格总额应为 200a 单位左右,而木屋的价格总额则应为 250 单位左右,农夫王国 GDP 的期望值还是 250 单位。所不同的是,两者的期初资源存量记录与前不同(不是 200 单位,分别为 100 单位和零) ,而且随后还须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 以上各种情况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都是 250 单位 (在本例中, 由于假设折旧为零,它同时也是固定资本形成净额) ,但当森

21、林资源分别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时,资本形成净额相应地为50 单位(与 200 单位的存货减少相抵) ,或者,仍为 250 单位(此时存货不变) 。 (三)资源价值在 EDP 核算中如何处理? 明确了以上各点,我们进而讨论相关的 EDP 指标计算问题。首先需要注意,EDP(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俗称“绿色 GDP(Green-GDP) ” ,但它实质上并不是一个“生产总值”指标,而是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或校正的国内“生产净值”指标,也即扣除了生产资产的中间消耗和资本损耗以及非生产资产的耗减和降级之后的国内产出指标,故应称之为“经

22、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当然,称之为“生态国内产出(Eco Domestic Product) ”亦无不可。 EDP 作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其理论设计是基于这样一个严峻事实:既往的经济核算(其核心是 GDP 核算)仅将生产资产的消耗或损耗作为“中间消耗”或“资本消耗”从社会生产最终成果中加以扣除,而自然资源的使用或消耗却被当成是无代价的,也不考虑经济生产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样,人类只须将一种资源(非生产资产)转化为另一种资源(生产资产)就能够虚增产出,形成经济繁荣的虚假幻象,长此以往,终将出现难以为继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局面,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方面

23、需要扩展原有经济核算的“资产”范围,将生态环境作为“非经济的非生产资产”引入核算框架;另一方面,还需要扩充原有经济核算的“消耗”概念,将全部自然资源的“耗减”和生态环境的“降级”也都作为社会生产成果的负数加以扣除。由此得到: EDP GDP(固定资本损耗全部非生产资产的耗减和降级) NDP全部非生产资产的耗减和降级 总消费(资本形成净额全部非生产资产的耗减和降级)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其中,所谓“耗减”系指一般非生产资产因使用而减少的数额(它不应与生产资产的损耗、中间产品的消耗相混淆或重复) ,而所谓“降级”则指因环境生态的破坏、退化而产生的环境成本。 在此,我们顺便提出一个问题:当资源、环境等非

24、生产资产发生耗减和降级时,其损失要作为社会生产的消耗从 GDP 或 NDP 中扣除;倘若情况相反,出现了自然资源升值、生态环境改善时,是否就需要将其增量追加到 EDP 之中呢?在一些人看来,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自然资源的升值、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直接缘于人类活动的作用结果(也即只是自然发生的过程) ,那么,将其计入 EDP 得到一个较之NDP 更大的结果,还能说它是社会生产成果的适当度量吗?所以,笔者认为,在计算 EDP 指标时,固然须得扣除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但自然因素造成的资源升值和环境改善不宜作为一种“产出”或“生态产出”计入 EDP,毕竟,相对于经济系统的运作过程而

25、言,它们只是外生的影响因素。 回到我们讨论的案例,对于上述农夫王国的情况,已知其 GDP 为 50 单位或 250 单位,在此若忽略由于砍伐森林造成的环境损失以及其他未予充分估价的资源耗减,则当所考察的森林资源分别为生产资产或自然资源(至少事后已探明其价值为 200 单位)时,相应的 EDP 计算结果分别为:50050 单位,或者, 5 25020050 单位,两者的结果完全一致。这恰好表明:原来的 GDP 指标只考虑产品的消耗和生产资产的损耗,未考虑对于非生产资产的“耗减” ,故在后一种情况下高估了实际的社会生产成果(即 250 单位的 GDP) ,它还不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社会生产成

26、果指标;而 EDP 指标能够弥补这一缺陷。更明确地说,简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产可以虚增 GDP,却不能虚增 EDP。 (四)怎样计算农夫王国的资产存量和国民财富? 资产负债存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SNA 的中心框架(纯粹的经济核算部分)内,存量核算涵盖了各种金融资产 (负债) 以及非金融资产 (包括生产资产和作为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 ;而在扩展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这本身已构成现行 SNA 的一个附属体系)框架内,存量核算的对象进一步广及环境资产(即其他非经济、非生产的自然资产) 。存量核算旨在考察上述各种资产(负债)的期初、期末存量及其在核算期内的增

27、减变动情况,后者不仅是衔接期初存量与期末存量的中介,而且是正确、完整地确定资产负债存量的重要基础。 SNA 中心框架内的资产负债变动依其成因区分为三种类型:由于经济交易(资本形成、非生产资产买卖、资本转移和金融交易等)引致的资产负债数量变动,由于非交易因素(如战争或自然灾害、资源发现或再证实、非生产无形资产的创造、黄金的货币化或非货币化、特别提款权的分配或撤销等)引致的资产数量外生变动,以及由于价格变动引致的资产负债估价调整;而在扩展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框架内,资产变动还须专门考察下列两项内容:一是各种非生产资产(包括经济和非经济性自然资产)的“耗减”和“降级” ;二是非生产资产的“积累” ,

28、这涉及到非经济的环境资产转化为经济性的非生产资产的过程(如新发现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 。 应该强调指出, 在 SNA 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附属体系中, 这样一个完整的存量核算框架是与 GDP、EDP 等指标的计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能够较好地协调一致。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 SNA 的批评者(包括部分 SEEA、EDP 的推崇者或批评者)其实完全无视了这种内在联系。 表 1:农夫王国的资产状况表 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 情况四 一、期初存量 2002001000 1生产资产 200000 2非生产资产 02001000 二、期内变动 5050150250 1生产资产 502502502

29、50 (1)交易引致变动 50250250250 资本形成净额 50250250250 a存货变动 200000 b固定资本形成净额250250250250 资本转移净额 0000 (2)外生数量变动 0000 (3)估价调整 0000 2非生产资产(含环境资产) 02001000 (1)外生数量变动 00100200 (2)估价调整 0000 (3)耗减和降级 0200200200 三、期末存量 250250250250 1生产资产 250250250250 2非生产资产 0000 参见1993 年 SNA标准文件中的表 21.6,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年中译本,第 551 页。 6 那

30、么,就农夫王国的案例而言,其资产存量或国民财富应该如何计算呢?根据以上讨论,这里区分四种不同情况: (1)假定农夫期初拥有的森林资源属于人工培育的生产资产; (2)假定农夫拥有的森林资源属于天然存在的非生产资产,且其资源价值在期初已经明确;或者, (3)假定天然的森林资源价值在期初被低估(仅为 100 单位) ; (4)假定天然的森林资源价值在期初尚未探明。现在依据 SNA 及其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规则,分别对其进行存量核算(本例中未涉及到的部分项目适当从略) ,得到的结果如表 1 所示。前面引述的第二、第三种观点所给出的主要结果,分别对应于这里的情况二和情况一(包括 GDP 和

31、 EDP 等流量部分的相应计算结果, 仅资本形成的个别指标略有出入) , 而且只是多种可能情况中的两种。 由表 1 可见,由于给定的初始条件不同,农夫王国的期初资产总量或结构各不相同,这恰好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实际经济状况;相应地,这些资产在核算期内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动,其变动的规模或构成也各不相同;不过到了最后,各种情况下的经济运行结果殊途同归,使得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期末资产总量和结构。在此,如果不考虑金融资产和负债(假定它们数额为零或差额为零) ,农夫王国期末的国民财富就等于资产存量(250 单位) ;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其广义国民财富至少还应包括农夫的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本等等) ,

32、总额大约在 300 单位以上。这些就是农夫王国的资产(财富)存量及其变动情况的真实写照。农夫王国虽小,却面临着严峻的非持续发展问题:经过一个核算期的掠夺性开发,原有的森林资源已经荡然无存,尽管其狭义国民财富增长了 25,但仅凭着数间木屋和两手空拳,其生产和生存环境均岌岌可危! 三、几点启示和评论 一个高度简化的农夫王国,其核算处理却颇为扑朔迷离,并不如我们当初想像的那么简单。而在探讨有关核算的种种疑难问题时,我们也并未运用多么时新的理论和玄妙的方法。其实,应该承认,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各种理论原则和方法手段,在现有的 SNA(包括 SEEA)工具库中已经基本齐备了;处理类似的核算问题,SNA

33、完全能够应付裕如。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框架与指标体系,深入领会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核算关系,严格遵循科学的核算规则,并适当运用有关的核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谈得上理论和方法的真正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农夫王国的核算问题所能给予我们的一个有益启示。 当前,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业已对世界范围的国民核算研究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这在 SNA、 SEEA和广义国民财富核算等统计框架中已经有所体现,只是还不够充分和完善。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原有国民核算中关于消耗、产出、消费、投资、储蓄、资产、财富等基本范畴都需要给以重新审视和适当调整,相

34、应的核算框架也需要加以扩充和改造(杨灿2) 。这种更为广阔领域之内的宏观核算研究,较之一般意义的国民核算研究,当然问题更多、难度也更大,需要我们以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从事开拓性的研究。但也要注意避免另一种不良倾向:似乎只要一提到可持续发展核算就得否定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一提到 EDP就得贬低 GDP。殊不知,相对于可持续发展核算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远为成熟的体系;相对于 EDP来说,GDP 是一个远为稳健的核算和分析指标,而且事实上构成 EDP 测算的重要基础。正因如此,在联合国核算专家所构建的宏观统计框架中,SEEA 只是 SNA 的一个附属体系,其宗旨在于补充和调整 SNA,而不是否定或取

35、代 SNA。诚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核算研究是今后的重要方向,但它还有更为漫长的路要走;而且可以预见,无论其研究推进到何种程度,都不能完全脱离相应的国民经济核算这个基础。因此,与其将它们两者看成是对立、互斥的,倒不如将其视为互补、递进的,两方面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杨缅昆: 绿色 GDP 核算理论问题初探 ,统计研究,2001(2)。 2 杨 灿: 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储蓄与财富核算问题 ,统计研究,2001(3)。 从核算角度看,两者之间的差异基本缘于各自所依据的假定条件不同,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对立。至于那些有关经济思想的不同理解和争议辩驳,此处略而不论。 7 3

36、 杨缅昆: 关于 EDP 核算思路的若干质疑 ,统计研究,2002(3)。 4 刘 树、许秋起: 关于 EDP 核算思路的若干思考 ,统计研究,2002(9)。 5 杨缅昆: 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 ,统计研究,2003(1)。 6 黄德发略论可持续发展与 G-GDP 的构建 ,统计研究,2003(9)。 7 宋旭光: 关于 EDP 核算思路的若干补充 ,统计研究,2003(12)。 8 杨缅昆: EDP 核算理论问题的再探讨 ,统计研究,2003(12)。 作者简介:杨灿,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主任、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刊载于统计研究2004 年第 7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