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1982634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海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ppt(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及任务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及任务 小学生的小学生的心心理理发展发展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发展的影响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与发展任务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与发展任务发展展与发展任务的与发展任务的含含义 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的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发展任务是指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就称为发展任务。各个时期名称各个时期名称时间段时间段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点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点产前期受精-出

2、生生理发展婴幼儿期出生-3岁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儿童早期3-6岁力量增加、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创造力、想像力社会化发展:自我意识儿童后期儿童后期 6-12岁岁 力量和运动技能发展;认知发展:有逻辑的具体思维、书力量和运动技能发展;认知发展:有逻辑的具体思维、书面语言、记忆;社会化发展: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自尊面语言、记忆;社会化发展: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自尊 青年期 12-20岁 生理发展:身体的迅速发展、生殖成熟 成年期 20-40岁 职业与家庭;认知能力处于巅峰之后逐渐下降;社会化发展:父母角色、社会职业角色。中年期40-65岁生理机能出现

3、某些衰退、活力下降认知技能复杂化、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社会化发展性格有一定改变、对时间的取向改变老年期65岁以上生理机能衰退智力与记忆能力有些许衰退、反应变得缓慢需调适多方面的损失(如身体机能的衰退、记忆力的下降、失去所爱的人、退休后收入减少等)找出生命的意义、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一)人生命的各个时期及发展任务(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由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周岁后基本稳步成长,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

4、,各有先后。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到学龄期才加速。(3)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由一定顺序性: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规律。(4)个体差异性: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因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呱呱落地(三)人生发展中的两次生长发育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从成胎开始至出生后2周岁,短短的2年零9个月,重量足足增长22亿倍 。以大脑重量为例,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此时重量只占成人的5%),到24个月时,增加

5、到1050-1150g,(约占成人脑的75%) 第二次生长高峰第二次生长高峰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被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贯穿青春期的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并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男女在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领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 WHO在“青少年妊娠与流产”全球会议上,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育特点,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

6、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 青春期的开始年龄取决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启动的迟早,女孩在10-12岁时开始,男孩则在12-14岁时开始,较女孩迟2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启动时间不仅受种族、遗传、生活环境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体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每一个体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发育速度和结束年龄都有各自的规律。由于目前尚未能阐明的原因,少数儿童的青春期可能提前或延迟开始,前者称为体质性(或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后者则为体质性生长(或青春期)延迟。(四)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发展(四)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

7、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1.1. 运动系统的发展运动系统的发展骨骼发展骨骼发展 在儿童早期,骨骼发育正在成熟,软骨比以前更快地骨化,骨骼也逐渐坚硬起来。随着儿童的发展成熟,脚踝和脚以及手腕和手将发育成更多的骨骼,并且连接更加紧密。头盖骨和手部骨骼会首先成熟,而腿骨的生长将会一直持续到15、16岁。牙齿也可以用作表明儿童生理发展的另一个指数。儿童早期是乳牙和恒牙交错的时期。 儿童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

8、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1.1. 运动系统的发展运动系统的发展肌肉发展肌肉发展儿童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A.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B.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162.2. 循环系统的发展循环系统的发展 伴随着心脏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儿童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但儿童的心脏容积小于成人,脉搏频率远超过成年人,且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 教师要注意不让孩子开展过分剧烈的运

9、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损害心脏。 17小学生的呼吸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一般而言,69岁的儿童,男孩为2324次/分,女孩为2526次/分,到了1013岁,男女孩都为1920次/分,而14岁以后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每分钟1618次。与此相关的是,小学生的肺活量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体育锻炼的情况也直接关系到肺活量的大小,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3.3. 呼吸系统的发展呼吸系统的发展大大脑ABCABC脑,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其他支持细胞组成,包括两个由胼胝体连结在一起的左右脑半球,每一个半球都覆盖着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一种由灰色物质构成的外层结构,其作用是控制感觉、动作

10、过程、知觉和智力。脑接受心脏流出的血液总量的20%,而且这个量是不能少的:停止供血一秒钟,脑组织中的氧即被用尽;中断血流6秒钟,人便丧失意识;缺血几分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脑是很软的状如老豆腐的物质。人脑的重量约1400克。它的结构非常纤细而娇弱。因此必须严防震荡。人脑甚至不能支持本身的重量。从刚死的人的头颅中取出的新鲜脑是很难持握的。活人的脑是受到妥善保护的。它悬浮在颅内的一个充满脑积液的软囊中。脑悬浮在液体中,重力就可减到80克,这样加在脑底的压力也就大为减小。包围着脑的脑积液也减轻了脑由于头部的突然运动而受到的震荡。大脑皮质覆盖着大脑两半球,由六层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大脑皮质上有皱

11、起,称为回。回之间的浅隙称为沟。深而较宽的沟称为裂。沟回的形成增加了皮质的面积。人的大脑皮质的面积约有1800平方厘米。邵郊,生理心理学4.4. 大脑的发展大脑的发展大大脑的的发育育 大脑,大约由100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加,受精后的1026周,是神经细胞增加的高峰期,每分钟约增加250,000个神经细胞出生时,孩子的神经细胞数量已经接近成人; 第二阶段是神经细胞的移动、分布和集结,受精后的第七个月,神经细胞完成了移动、分布和集结,形成了一个个的功能区; 第三个阶段是神经细胞的成熟和联结,移动到位的每一个神经细胞,生长出2,000

12、20,000条突起的神经纤维(称为树突和触突)每一个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平均与15,000个其他的神经细胞连接100140亿个神经细胞手拉手,联结成一张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巨网这张巨网的学习潜能,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力很多有名的科学家、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只用了自己的一小部分潜能,便取得了人生的辉煌儿童脑重量变化神经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脑重量的变化趋势脑重量的变化趋势脑电波的发展脑电波的发展波波波波成人平均成人平均脑重量重量在儿童早期,儿童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数量比之前增加一倍,突触和髓鞘化也继续增加。5-6岁左右是儿童大脑发展的一个显著的加速时期。 儿童大脑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脑各

13、区的成熟是从后往前进行的,沿着枕叶到两侧颞页到顶叶最后到达额叶的顺序。随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逐步趋向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人脑活动的特点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1)1)优势兴奋 人们在从事脑力或体力活动时,在大脑皮层都有代表性的区域,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有关的皮层区域是否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如果这一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就能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并将其他部位兴奋吸引过来,加强自己的兴奋度同时使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处于优势兴奋灶的皮层去,具有最好的应激能力,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学习工作能力和效率都比较高。优势兴奋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优势兴奋对教学活

14、动的影响 优势兴奋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随着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活的目的性而形成的,因此,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对所学的课程的兴趣,加强它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一定的休息时间,以避免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使皮层经常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因为,儿童的优势兴奋灶不能持久,比较容易消失,而且年龄越小表现的越明显。(2)(2)动力定型动力定型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应从小引导他们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学习和卫生习惯,而且不要轻易地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或习惯的生活学习次序,以免破坏已经建立的动力定型。 当各种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次序重复多

15、次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即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作出的反应越来越精确和恒定。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按照一定先后次序和强弱配置而构成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称为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建立需要花费很大神经劳动和很多时间的重复训练才能形成,它形成以后,神经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损耗收到最大的学习和工作的效果。动力定型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动力定型对教学活动的要求(3)(3)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始动调节是指工作或学习开始时能力较低,然后才逐渐提高。神经细胞和机体其它组织一样具有“惰性”,始动时需要时间来克服;另外,神经系统作为全身协调系统,对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调节也

16、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在工作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而增加了功始动调节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始动调节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增加学习和工作的难度。在安排活动时将难度大的放在神经活动的兴奋高潮进行,使之符合大脑皮层活动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可以获得较大的效果。 由于受始动调节的影响,每学期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时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比较低,以后才逐渐上升。因此,在刚开学时,不应安排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新课,而应带领同学们从简单的开始,使其慢慢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再安排难度大的新课。 (3)(3)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始动调节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始动调节对教育教学活动

17、的要求 经过双休日的休息之后,学生的疲劳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但受始动调节的影响,星期一的学习能力并不高,星期二才开始升高,到星期三或星期四达到最高峰,星期五有持续下降。因此,在安排一周的课程时,星期一的学习任务不宜太重,星期五也应安排较轻的学习任务,而星期三和星期四则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课程。 在一日之内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第一节课开始上升,第二节和第三节课学习能力最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午休之后,下午第一节课仍较高,后来又逐渐下降。因此,应把难度大的课尽量安排得上午第二节和第三节课,最容易的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学日末。在清晨第一节课前安排一段的早读,能使大脑皮层机能活动克服“惰性”有利于

18、提高第一节课的学习效能。能损耗会引起恢复过程加强,工作能力才逐渐上升。(4)(4)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发生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继而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又逐渐向原来的部位聚集。强弱不同的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运动是不相同的:弱的神经过程倾向于扩散;中等强度的神经过程倾向于集中;而极强的神经过程则又倾向于扩散。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教学难度与分量的适中,以利于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因为强弱不同的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的

19、扩散与集中的运动是不同的。 儿童少年的注意力有限,应在每堂课后有一段休息时间,或在教学过程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避免抑制过程的扩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5)(5)镶嵌式活动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很细的分工,在学习和工作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兴奋或工作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或休息状态。在工作区中,有些神经元处于兴奋过程,而另一些则处于抑制过程,形成兴奋区与抑制区或工作区与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镶嵌式活嵌式活动特点特点对教教育育教学教学活活动的要求的要求 在编排课表时不宜连续安排两节或两节以上性质相同的课程,尤其是小学生更不能这

20、样安排,因为除了教师的形象、语言、动作所形成的单一刺激外,教学内容相同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不同性质课程的转换对提高学习效率有良好的作用。 课间休息有利于学生消除疲劳,恢复学习工作能力,保证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根据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点,课间易采用活动性休息,让学生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在学校操场散步、自由活动和做活动性游戏。 要注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交换。在一周的中间安排一次劳动有利于下半周大脑皮层继续保持较好的学习工作能力。(6)(6)保护性抑制保护性抑制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疲劳的早期表现,适时组织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和工作的协调性破坏。过多地

21、学习时间回会使学生出现疲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小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 作为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作业量不宜过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一般上午布置的作业不应下午交,那样会占用学生中午的休息时间,影响下午的学习效率。时还要按时下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否则会影响下节课的效率。双休日不应在安排课堂教学,可布置适量上午作业让学生自学。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双休日适当的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人们从事任何劳动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的代谢都逐渐加强,血流量和耗氧量都增加,劳动开始时,由于大脑皮层的恢复过程大于损耗过程使得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如果

22、劳动长时间持续下去,机能损耗过程超过了恢复过程,工作能力则逐渐下降,进而出现保护性抑制。保保护性抑制性抑制对教教育育教学教学活活动的要求的要求二、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小学阶段的时间跨度约六年之久,儿童的具体成长过程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是三个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阶段。1.1.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

23、续发展着。此时的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在以成人标准为标准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对父母的同一转向对教师的同一,明显地表现为对老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报告”。教师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的入学教育工作。 低年级的儿童还保留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心对方所讲的内容。他们的思维有时显得很散,回答问题常会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相关的话,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大约二年级时起,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刚入学的儿童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化,

24、最初在进行书写训练时常费劲而又没有把握,因此学龄之初的孩子会有一段“橡皮时代”。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儿童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和“徒劳”了。 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已经完全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们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其实这正是儿童“见解形成期”的典型特征,这种“见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样完全独立,

25、而主要是情感方面的独立。对这一时期儿童的教育指导,要关注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而不能简单地滥用权威;应允许儿童适当地坚持自己合理性的“见解”,当然也不能让不合理的“见解”肆意扩张,毕竟此阶段孩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 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对成人的认同向对朋友的认同的转化期,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他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形成小团体,团体内的人际关系既凝聚又排他,在某些情况下同伙的规则比父母和教师更有控制力。在此阶段,学校应不断增加集体生活,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强团体气氛,为儿童今后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2.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发展与教育3.3.小学

26、高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高年级小学生从发展的总体上看还处于儿童期,但其中一些年龄偏高的儿童已处于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向更高层次学习的认识基础,有些孩子生理发育开始趋于成熟,尤其性成熟,使他们开始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异,社会化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高年级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开放、探究的心态显示出他们广泛的爱好。在这种求知的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成人尤其是老师的批判精神开始萌生。与中年级充满反抗、逆反情绪的“见解”不同的是,他们相对显示出一些稳定与成熟,批判的目的更多是想弄清是非,或表明他们的公正

27、。 对性别角色差异的认识,其实早在中年级就已经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如男生会时常对女生恶作剧,会在女生游戏时滋事扰乱,而女生则喜欢频频向老师告状,男女同桌时会画出分界线。到了高年级,由于青春期的开始,男女儿童对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在强化,有些儿童会出现疏远异性的现象,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发展正开始一个崭新的质的飞跃。这些情况会一直延续到青年初期。(二)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二)小学生认知的发展 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28、。 56岁的儿童注意力,通常可以集中在10-15分钟; 710 岁的儿童大约为15-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约为25分 钟左右;12岁以上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通常在30分钟。 1. 1.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四年级(1011岁)是小学生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Jean Piaget 1896-1980)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9、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适应外部环境,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动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儿童守恒实验两杯等量的水皮亚杰“三山实验”揭示了儿

30、童的自我中心性,即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世界、想问题。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关键期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内容心理发展的内容

31、13岁岁45岁岁04岁岁5岁左右岁左右10岁以前岁以前5岁以前岁以前口语学习口语学习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学习形象视觉发展形象视觉发展掌握数概念掌握数概念外语学习外语学习音乐学习音乐学习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n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n见右图-尾随反应(三)小学生情绪发展(三)小学生情绪发展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32、间的关系的反应。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能引起喜悦、快乐等积极情绪和体验;反之,则引起悲哀、愤怒等消极情绪体验。即使一种最简单的情绪在构成上都包括主观的体验、认知评价、生理的反应以及外显行为等多种成分。情绪的发展是建立在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腺以及其他生物过程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过程在婴儿期和童年期都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情绪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工具,对个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1.1.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情绪的发展表现在下述几个主要方面。(1(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能准确地知觉别人的情绪是发展早期出现的现象,但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

33、儿童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到小学阶段,儿童已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反应。他们已经能够认识到与自我评价有关的一些情绪体验,如骄傲、自豪和内疚等。到小学高年级已经不需要教师通过儿童的成绩来激发他们的自豪情绪,儿童也不再为一些偶然的过失而自责。只有真正做错了事,如不负责任、骗人或撒谎,才使他们感到内疚。(1(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主要依据外部事件来理解情绪,而小学生已能更多地依据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来解释情绪。他们能同时体验一种以上的情绪(甚至对立的情绪)。比如8岁的儿童从祖母那里得到生日礼物时说:“我很高兴,但我很失望,因为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们也

34、能认识到,表情不能真正反映内心的情绪体验,也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如上面提到的8岁儿童能对别人说,他收到祖母礼物时如何假装高兴。 小学生已能认识到情绪的因果关系,知道特定的情绪总是由原因引起的,而同样的原因会使背景不同、经验和个性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910岁的儿童开始理解同一个事件能激起复杂的混合情绪,比如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演会有那种既高兴又害怕的体验。 儿童从何处获得这种越来越拓展的情绪理解呢?有研究表明,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验(特别是和同伴交往的经验)的增加,以及每天和父母的对话等都给儿童提供了认识情绪的机会。(2 2)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情绪调节是指一个

35、人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比如,处在压力状态下,要使心情更好,就要调节情绪;面对困难要鼓励自己,提高动机水平,也要调节情绪。情绪调节对于儿童和成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他们经常需要在与困难环境作斗争中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调节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新生儿可能无控制地哭叫;学步儿能寻求别人的帮助;学前儿童能说出他们的感受及原因;小学生已能使用一些策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以适应困难情境。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能引起情绪反应(积极的、消极的)的情景,用讲故事的方法探查511岁儿童对情绪的调节。故事的内容有:在收到一件诱人的礼物前必须等待;某儿童的测验得到了一个坏分数怎么办?结果

36、表明,所有的小学生都知道,可以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不同的办法来调节情绪,年龄大的儿童更懂得用认知策略来对待情绪和调节情绪。教师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积极的情绪,克服不良的消极情绪。(3(3)情绪表达规则的掌握水平)情绪表达规则的掌握水平 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社会环境中认识和应用情绪表现的社会规则,如当接受礼物时应当表现出高兴,当别人在路上摔倒时应当表示同情。应用情绪表达规则可以避免伤害别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开始知道保护别人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能从概念上理解情绪表达的规则,并能理解情绪表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应用它的重要性。(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四)小学生自我意

37、识的发展1.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对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地参与社会交往,发展其认知能力,获得社会生活,儿童的自我系统也不断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自我特点到反映内部的、不能直接观察的、抽象的、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如儿童最初认识到的是生理自我,然后才逐渐认识行为自我、社会自我,到了青春期,对心理自我的认知才获得充分的发展。(2)儿童自我意识的结构从简单、分化的到

38、复杂的、整合的自我意识结构系统。(3)儿童的自我评价一方面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一方面,儿童又不断地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性逐渐提高。 (4)从自我意识的功能看,其社会适应性逐渐增强,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逐渐能够比较实际的判断社会交往情景,并根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2.2.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儿童社会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儿童具备了相互角色采择能力时,就会对他人的感受和心态变得敏感起来,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别人的需求和喜怒哀乐,儿童就能够产生同情与共鸣,能够设身处地去关

39、注和体贴别人。 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随之形成了对自尊威胁的预感,面对这种威胁儿童最常用的自我防卫的方式就是隐瞒和蒙骗。成人常会感觉到儿童的撒谎行为带有自欺欺人的味道。其实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糅合了两种自我防卫机制:一种是“否认”,一种是“反向”。由于儿童对他人反应理解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对他人反应的预感有点过于敏感和夸张,常会出现自我防卫过度的现象,有时还会表现出“机关算尽”的味道,常令大人又好气又好笑。此阶段的欺骗行为在性质上与道德上所不容的欺骗行经是不同的,儿童的撒谎行为是对他们想象中可怕现实的回避和否认。 自我的本质是进行自我调节,而自我调节的内在动力则是个体的内部需要自尊

40、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在小学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体验: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得到老师的需要为得意,在课堂上由于举手发言最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他们会积极争取这样的机会,常会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争着举手发言,被老师请到后,却不知说什么。2.2.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也有的小朋友一心专注于举手以赢得老师的关注,把本已想好的答案给忘了。对他们来说举手并不是准备好发言的标志,而是为了取得老师的关注和嘉奖,是获得自尊需要满足的一种手段。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学生即使能够回答问题,也不会轻易举手了,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像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容易的问题

41、常会表现得不屑一顾,以免被别人认为能力平平。虽然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同,但都体现了维护自我价值和满足自尊的需要。 正处在自我发展中的小学生,不可能所有的行为都 “坏透了”或一直“全优”,好学生不能或不会犯错误与差生没有优点的观点,是既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生的这些发展特点,才能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五)小学生的道德发展1.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与他的合作者采用了间接故事法,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来研究4-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 例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

42、行为的判断时,向儿童叙述了诸如下面这样的故事,然后要求儿童说出评定的理由。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敲碎了15只杯子。 B.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柜里德果酱吃。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因为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结果在拿果酱时,碰翻了一只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 “ “这个故事你懂吗?这个故事你懂吗?” ” “ “懂懂” ” “ “头一个孩子干了什么?头一个孩子干了什么?” ” “ “他打碎了他打碎了1515只杯子。只杯子。” ” “ “第二个孩子呢?第二个孩子

43、呢?” ” “ “他不当心打碎了他不当心打碎了1 1只杯子。只杯子。” ” “ “第二个孩子怎么会打碎杯子的呢?第二个孩子怎么会打碎杯子的呢? “ “因为他笨手笨脚,拿果酱的时候杯子倒了下来。因为他笨手笨脚,拿果酱的时候杯子倒了下来。” ” “ “这两个孩子哪个更调皮?这两个孩子哪个更调皮?” ” “ “头一个,因为他打碎了头一个,因为他打碎了1515个杯子。个杯子。” ” “ “如果你是父亲,你对哪个惩罚得更厉害些?如果你是父亲,你对哪个惩罚得更厉害些? 下面是实验者与一个6岁儿童的对话。“打碎打碎1515个杯子的那个。个杯子的那个。” “为什么他会打碎为什么他会打碎1515个杯子的呢?个杯

44、子的呢?” “门关得得太紧,被撞倒的门关得得太紧,被撞倒的”;“他不是有意打碎的。他不是有意打碎的。” “那么第二个男孩呢?那么第二个男孩呢? “他想拿果普,手伸得太远,杯子摔坏了。他想拿果普,手伸得太远,杯子摔坏了。” “他为什么要拿果酱呢?他为什么要拿果酱呢?” “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他妈妈不在那儿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他妈妈不在那儿”。(皮亚杰。(皮亚杰,1932),1932) 在这个研究中, 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作比较,6岁以上的儿童能作出回答。 小学低年级6-7岁儿童说A儿童更坏些,A打破了15个杯子,B只打破了一个杯子,因此A比B坏。他们根据杯子打破的数量多少作出道德上的判断,即行为的客观

45、责任去作出判断。 与此相反,10、11、12岁的儿童则说B坏些。A是开门时不知道有杯子在门后无意中打碎的,B则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的。这时的儿童已注意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判断。 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为道德相对论。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

46、标准所支配。2.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1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根据行动的有形的结果判定行动的好坏,凡不受到惩罚的和顺从权威的行动都被看作是对的。 第2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正确的行动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虽然发生了互惠关系,但主要表现为实用主义方式。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3阶段,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十分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4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注意中心是

47、权威或规则。所谓正确即指完成个人职责、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的秩序。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5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这个阶段有一种功利主义的、墨守法规的情调。正确的行为是按社会所同意的标准来规定的。重要的是意识到个人主义的相对性以及需要与舆论一致。 第6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道德被解释为一种良心的决断。道德原则是自己选定的,根据抽象概念而不根据具体规则。3.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与培养 (1 1 1 1)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特点)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特点)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特点)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特点 儿童对道德概念

48、的理解,总的趋势是从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 2 2 2)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 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相统一的水平。C.由片面到全面D.从他人到自己 (3 3 3 3)儿童道德认识的培养)儿童道德认识的培养)儿童道德认识的培养)儿童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决定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前提。老师对儿童正确道德观念的确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4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懂得是非、善恶准则,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案例: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有一学生问,“司马光用什么砸的缸如果是用大石 头,他小小年纪也搬不劢啊,如果是小石头,也砸不坏这缸啊,如果小石头能砸坏的缸,那缸的质量就太差了,里 面的小孩子只要轻轻一劢就能破缸,就不用烦劳司马光砸 缸了。” -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思维能力,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弄得老师都没有办法解释了 有一学生问,“这是谁家的缸砸坏要赔吗” -这个似乎在考虑责任感的问题,很好,鼓掌 一个学生感慨到:“要是里面那个孩子能学会游泳就 好了,你看,掌握一门必要的

50、技能是多么地重要。我要让爸妈给我报个游泳班,开始学游泳,防患亍未然。” -很有见解;有些孩子发出疑问:哪买的缸多少钱一个缸是用来干什么用的为何还用缸来盛水,他们家没有自来水吗 -求知欲望很高,该普及一下基本知识了 一位同学从卫生角度考虑这件事情:老师,那缸有盖子吗如果有盖子,小孩子怎么能掉迚去呢如果没有盖子, 那多不卫生啊,灰尘、昆虫、树叶等都得往里掉,人吃了会 得病的。 再来一位学生,难倒了老师:那缸有多高如果不高, 孩子自己就爬出来了,如果太高,那孩子是怎么掉迚去的 真奇怪! 最后一位同学说:救人是大人的事,何必让孩子去做 呢司马光还是个孩子,他应该有快乐的童年,而不应该肩 负起救人这么危

51、险的任务。(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期待外部的奖赏,有为了获得社会赞许,有为了减轻自己的内心压力,也有不图回报,完全出于同情他人或坚持内化的道德准则。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强化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即面对一些物品与利益,儿童愿意与别人合理分配、共同享有。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当物品和人数对等,儿童倾向于“均分”,如果两者不对等,多数儿童愿意表

52、现出“慷慨”;年幼儿童大多倾向分给“能者”,年长儿童大多倾向分给“需者”,这种转折发生在79岁之间;小学儿童分享观念、行为在四年级出现明显的变化。总的说来,童年期儿童的分享行为具有很强的情境性。2.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即在别人需要时,提供物质或活动上的帮助。儿童的助人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由情境直接引发的助人动机、互惠性助人动机、责任心和义务感驱使的助人动机、服从权威的助人动机、利他性动机以及角色期望所产生的助人动机。调查表明,童年期儿童助人动机发展的特点是:在各年级中同时存在多种助人动机;低年级的主导动机是互惠助人,高年级的主导动机是利他性助人;男女儿童在助人动机的发展上无显著差异。3.合作

53、行为 小学儿童对合作行为的偏爱超过竞争,但现实问题是不知道怎样与别人合作。研究还表明,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与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社会认知能力和自我概念有密切关系。随着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已能根据不同的社会目标比较灵活地采取合作或竞争行为。例如,对合作行为进行奖励时,7岁、12岁儿童都能更多地采取合作行为,但如果奖励取消,他们的合作行为就会减少。又例如,69岁的儿童在合作性目标条件下,合作行为就增多,而且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在竞争性目标条件和中性指导语的条件下,竞争行为就增多,完成任务的成绩也较差。4.童年期的同伴交往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对儿童学习社会技能有特别的作

54、用。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在共同的活动和相互的协作中,儿童能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汲取种种间接经验,包括游戏规则、物理经验、学习方法等,学会遵守规则、尊敬权威、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等,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4.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通过相互作用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在整个儿童区间,同伴相互作用的基本趋势是:从最初的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到各种复杂的、互惠的相互作用。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同伴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儿童对同伴交往的需要是逐渐建立的,儿童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与

55、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并且开始形成同伴团体。4.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日本心理学家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时期。(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

56、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和被忽视的儿童的行为特征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和被忽视的儿童的行为特征受欢迎儿童受欢迎儿童被拒斥儿童被拒斥儿童被忽视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积极、快乐的性情许多破坏行为害羞外表吸引人好争论和反社会的攻击少对他人攻击表现退缩有许多双向交往极度活跃反社会行为少高水平的合作游戏说话过多不敢自我表现愿意分享反复试图社会接近许多单独活动能坚持交往合作游戏少,不愿分享逃避双向交往,花较多时间和群体在一起被看做好领导许多单独活动无

57、明显攻击性不适当的行为5.5.儿童友谊的发展儿童友谊的发展 儿童早期的友谊一般是脆弱、易变的,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儿童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有共同的兴趣和喜爱的活动以及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总体来讲,儿童友谊发展的特点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玩伴2.单向帮助关系(69岁):自我中心3.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互惠互利(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同甘苦、共患难) 成都青羊区新华路小学丼行了一场亲子关系辅导课,当台上的与家要求台下的50多位小学生写 下10位你最崇拜的人时,答案却让爸爸妈妈们有 些意外:没人提及自己的父母。 如今的小学生崇拜谁 小学生所

58、列丼的偶像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归为纳 8大类:影视歌明星、著名人士、体育明星、虚构人 物(指卡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出现的人物)、 父母、教师、同龄人、其他。在这9大类中,影视歌 明星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46%;其次是著名人士, 占20.90%;再次是体育明星和虚构人物,分别占了 16.42%和15.67%。学生的追星色彩很浓,影 视歌明星和体育明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达到 了48.88%。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直接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身心的影响主要有:教材内容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校园环境及校风的影响。三、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对小学生身心发

59、展的发展的影响影响学校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材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仿效的模式。 198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分析了五个国家的初级教育课本,发现教材中男性多以领导人或救人解困的英雄角色出现,女性则多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扮演被救护、被帮助的角色,所以现实生活中,领导人男性多,这可能和教材内容有关。教材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日本每十年就更新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我国现在也是从关注人的发展,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的全新理念进行新的课程改革

60、。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教材不只是关注学科,更关注人的发展,教材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目的是: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一)教材内容对小学生身心的影响(一)教材内容对小学生身心的影响(二)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二)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最积极、最重要。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的一切,他们几乎都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效果。有关调查发现,84%的小学儿童(低年级小学儿童为100%)认

61、为要听教师的话。并且,常以教师的是非标准为自己的是非标准。在这个时期,师生关系比较平稳,儿童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儿童无条件信赖、服从教师的程度有所下降,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对于满意的教师表现出亲近,并报以积极反应,对于不满意的教师表现出疏远或反抗。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自己喜欢的教师,则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则会引起反感和不满。在这个时期,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平稳状态,教师的权威

62、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二)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二)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小学儿童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平和开朗、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尊重学生、能为学生着想的教师。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到:第一、给学生和善的面部表情,激发学生的上进潜能第一、给学生和善的面部表情,激发学生的上进潜能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交流的效果决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面部表情,著名的梅拉比公式说明了这一点:交流的效果7语言38音调55脸部表情这就告诉我们要多给学生笑脸和关爱期待的目光。这种关爱期待的目光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第二,给孩子成功的

63、机会,提升学生的第二,给孩子成功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感自我感”学习中的失败,影响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人曾对小学生做过测试,结果表明:那些曾有过失败经验的儿童,他们的抱负水平很不现实地过高(怕不如人)或过低(怕失败),都非常害怕失败,缺乏自信,把自己看成是“失败者”,有过成功经验的儿童,对学习目标持现实的态度,所选择的抱负水平具有“挑战性”,需要超越一定的难度才能达到。 第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第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认为你在他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特别重要。尤其是小学生,老师的评价在他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

64、老师说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教师别轻易对一个学生说:怎么还不懂呀,你真笨。你就是一个白痴,没出息,谁都比你强等一类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其结果,学生真的成为你所说的那样的和痴,他自己也认为我就比别人笨,我的成绩就该不如人。这些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弱点,当学生没有考好,或回答不好时,老师应该多鼓励。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习得性失助感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earned Helplessness):):指一指一种学种学习得得来来的无能的无能为力力状状态。 第四,创造和谐、宽容的班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第四,创造和谐、宽容的班集体,培养团队、协

65、作精神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从下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作用。如果孩子生活在职责中,他学会责备如果孩子生活在仇视中,他学会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学会害怕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学会自馁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学会羞愧如果孩子生活在妒忌中,他学会嫉恨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学会自卑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学会厚道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学会赞赏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友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学会自珍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自立如果孩子生活在共享中,他学会慷慨第五,适度压力,张驰有度第五,适度压力,张驰有度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唤起儿童内部的智力潜能,

66、那么我们是不是事事都哄着学生,不给学生一点压力呢,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不是这样的,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压力过松或没有压力会使儿童盲目乐观,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相反,压力过强又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不适、无力等身体反应,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学业课题上,而指向个人所担心的事情,出现失眠、恶梦、食欲减退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学习考试使儿童有适度的紧张感,这样可以增强大脑的清醒状态和意识的清晰度。如何才是适度压力,弹簧效应告诉我们:太轻难以产生弹力,太强弹簧又会失去弹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老师更不应人为地过分加压,不要把学生看成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动物,其实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要

67、懂得多。(三)校园环境及校风对小学生的影响 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早就重视的课题,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品质,使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习惯。有一句话叫:文明的环境使人不得不文明,文明的环境使人没有必要不文明。 校风是一个学校集体培养和继承而长期形成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儿童进入校园后,在良好校风的感染下,能比较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采取符合教育要求的从众行为方式,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良好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增强师生

68、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归宿感。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伤仲永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较聪明,5 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文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诗文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20岁左右,则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笑傲东方:一家出了四个世界名校博士笑傲东方:一家出了四个世界名校博士笑傲东方:一家出了四个世界名校博士笑傲东方:一家出了四个世界名校博士( (节选节选节选

69、节选) ) 新世纪的第一个仲秋,悄然而至的寒凉浸淫着泱泱皇城,然而,中国黄土地上崛起的第一个家庭博士群引发的“素质教育”热在北方大地热浪不减,各大城市纷纷邀请培养出四个博土儿女的金春明、李振霞夫妇作报告,时间安排到了2002年底。 金家六口,父亲金春明、母亲李振霞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大 女儿金莹是世界十大医学院中排名第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基因工程进站博士后;排行第二的大L子金煜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博士后,受聘于国际石油巨舰雪弗龙公司,是该公司国际部的专家;老三、老四是孪生兄弟,老三金侠是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是世界著名防治艾滋病专家鸡尾酒疗法”发明者何大一教授的主要助手;老四金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中国航空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美国匹兹堡卡耐基梅隆大学物理系。金家博士群的崛起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吴恋:(笑傲东方:一家出了四个世界名校博士), (家庭),2001年第12期,第4页。 请提意见请提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