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1955276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群体及社会影响群体及社会影响o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是我国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优秀动画片是我国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优秀动画片, ,而其而其中的故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的故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山。山上一座小庙,需到山下取水。上一座小庙,需到山下取水。o“一个和尚挑水吃一个和尚挑水吃。”庙中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到山庙中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到山下挑水上山,日复一日,没有改变,不能改变,也不需要下挑水上山,日复一日,没有改变,不能改变,也不需要改变。改变。o“两个和尚抬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当庙中又有一个和尚来了以后,挑当庙中又有一个和尚来了以后,挑水的和

2、尚显然不能继续挑水而让新来者坐享其成。于是,水的和尚显然不能继续挑水而让新来者坐享其成。于是,两个和尚只好用抬水的方法,取得平衡。两个和尚只好用抬水的方法,取得平衡。o“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不幸的是,庙中来了第三个和尚。不幸的是,庙中来了第三个和尚。人多了,反而水的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直至没水吃。没有人多了,反而水的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直至没水吃。没有人再抬水而让第三者坐享其成,更不可能有人挑水而让多人再抬水而让第三者坐享其成,更不可能有人挑水而让多数人白白受益。数人白白受益。o三个和尚的故事,是典型的三个和尚的故事,是典型的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现象,现象,它是本章所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本

3、章所要研究内容之一。o群体的概述群体的概述o群体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群体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o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o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的概述群体的概述o什么是群体什么是群体o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o群体的形成群体的形成o群体的功能群体的功能一一.什么是群体什么是群体o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o彼此意识到对方彼此意识到对方 一群人一群人o相互作用相互作用20082008年广州火车站春运场面年广州火车站春运场面二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o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o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o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成员群体与参照

4、群体o聚合体、联合体与集体聚合体、联合体与集体o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程度o首属群体:个人首属群体: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直接交往和和亲密人际关系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的群体。o次属群体:按照一定的次属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规范建立建立起来的、有明确起来的、有明确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群体。的群体。三三.群体的形成群体的形成(一一)群体形成的过程群体形成的过程o谢里夫谢里夫(M.Sherif,1961)(M.Sherif,1961)研究研究o

5、两个独立人群两个独立人群 两个群体相遇两个群体相遇 两个群体协同活动两个群体协同活动 (二二)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o共同目标共同目标o相互依存相互依存o共同活动共同活动o隶属需要隶属需要o共同兴趣共同兴趣o情境压力情境压力o工具作用工具作用(三三)群体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因素群体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四四.群体的功能群体的功能o完成组织赋予任务完成组织赋予任务o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心理需要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是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理现象

6、。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群体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o社会助长社会助长o社会惰化社会惰化o群体极化群体极化o群体思维群体思维一一.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一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1.社会助长的界定社会助长的界定o个体对别人的意识个体对别人的意识( (别人在场、与别人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电子监控一起活动、电子监控) )所带来的行为效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率提高的现象。o特利普里特特利普里特(M.Triplet,1898)(M.Triplet,1898)的的研究研究2.社会干扰的界定社会干扰的界定o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行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行为效率下

7、降的现象。为效率下降的现象。(二二)社会助长或干扰与工作任务的性质和社会助长或干扰与工作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任务的熟悉程度有关个体对任务的熟悉程度有关o机械操作、手工活动机械操作、手工活动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社会干扰。社会干扰。o工作任务熟悉工作任务熟悉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o卡特莱尔卡特莱尔(N.B.Cottrell,1967)实验实验(三)社会助长或干扰的机制社会助长或干扰的机制o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竞争和和被评价被评价的意识,增强个体的意识,增强个体内驱力内驱力。o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耶克斯多德逊多德逊定

8、律定律)o社会干扰另一机制:注意力分散理论社会干扰另一机制:注意力分散理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四四)性别助长与异性效应性别助长与异性效应o“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o性别助长假设:对于性别意识发展达到性别助长假设:对于性别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而性意识尚未得到殊的行为效率增加。而性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助长现象。在这种性别助长现象。o性别助长:人在性别意识萌发之后出现性别助长:人在性别意识萌发之后出现

9、的异性高于同性的行为促进现象。的异性高于同性的行为促进现象。o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性别助长实验研究性别助长实验研究o王青王青(1990)o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让他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在两种不同情境下完成仰卧起坐。一种情境为两个同们在两种不同情境下完成仰卧起坐。一种情境为两个同性别的同学注视;另一种为两个异性同学注视。研究结性别的同学注视;另一种为两个异性同学注视。研究结果证实,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学二、四年级同学,无论果证实,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学二、四年级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同性注视和异性注视之间没有显著差是男生还是女生,同性注视和异性注视

10、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助长作用。而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性异,不存在性别助长作用。而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性意识得到较高水平发展的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二年级学生,意识得到较高水平发展的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在异性注视下所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明显高于同性男生在异性注视下所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明显高于同性注视。小学六年级女性在同性与异性注视下,完成的仰注视。小学六年级女性在同性与异性注视下,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没有明显差异;而初二女生在异性注视下,卧起坐次数没有明显差异;而初二女生在异性注视下,完成次数反而明显少于同性注视,显示明显的性别干扰完成次数反而明显少于同性注视,显示明显的性别干扰作用。

11、作用。o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性别助长作用的主要是性别助长作用的主要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五五)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脑力激励法脑力激励法1.“脑力激励法脑力激励法” o奥斯本奥斯本(A.F.Osborn,1957)o基本原则:在集体解决问题时,通过暂缓作出评价,基本原则:在集体解决问题时,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人们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以便人们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案。方案。o发言者遵循规则:发言者遵循规则: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

12、多益善;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观念。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观念。2.“预热效应预热效应”o林格伦林格伦(H.C.Lingren,1965)3.在复杂的问题解决工作上,发挥社会助长作在复杂的问题解决工作上,发挥社会助长作用的最佳途径,是采取脑力激励方法对人们用的最佳途径,是采取脑力激励方法对人们进行解决问题的进行解决问题的预热预热,然后再引导人们,然后再引导人们独自独自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办法。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办法。二二.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一一)什么是社会惰化什么是社会惰化o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

13、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o“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和尚没水吃。”o达谢尔达谢尔( (J.F.Dashiell,1930J.F.Dashiell,1930) )的研究实验的研究实验、英格汉、英格汉姆姆( (A.G.Ingham,1974A.G.Ingham,1974) )的研究的研究、拉特纳、拉特纳( (B.Latane,1979B.Latane,1979) )的的研究研究o杰克逊杰克逊( (J.M.Jackson,1988J.M.Jackson,1988) )的研究的研究(二二)社会惰化的心

14、理机制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o观点观点1: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力也相应降低。o拉特纳拉特纳(1979)(1979)及及威廉等人威廉等人( (K.D.WilliamsK.D.Williams et al.1981)et al.1981)研究研究o观点观点2:成员认为个人对于群体的贡献:成员认为个人对于群体的贡献无法识别。无法识别。o观点观点3:成员缺乏对群体的认同感。:成员缺乏对群体的认同感。拉特纳拉特纳及及威廉威廉等人研究等人研究o如果让被试相信,自己的行为效如果让被试相信,自己的行

15、为效率可以被鉴别出来,或是对个人率可以被鉴别出来,或是对个人行为贡献单独进行测量,则即使行为贡献单独进行测量,则即使与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也不与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也不再有社会惰化作用存在。再有社会惰化作用存在。集体努力模型集体努力模型o卡罗卡罗和和威廉姆斯威廉姆斯(S.J.Karau & K.D.williams,1993)o个体努力工作的条件:个体努力工作的条件:工作成绩;工作成绩;获得奖励;获得奖励;满足需要。满足需要。(三三)防止群体惰化的方法防止群体惰化的方法 因为人类生活中的许多工作只能通过群体因为人类生活中的许多工作只能通过群体合作才能完成,研究社会惰化的产生机制和合作才能完

16、成,研究社会惰化的产生机制和避免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避免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o将群体中成员的工作明确化,从而让每个人将群体中成员的工作明确化,从而让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工作负责;都必须为自己的工作负责;o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o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o个体相信群体中其他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个体相信群体中其他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o让成员相信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重起到的作让成员相信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重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用是无可替代的;o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进行激励引导;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进行

17、激励引导;o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能有效激发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能有效激发个体的卷入水平。个体的卷入水平。三三.群体极化群体极化(一一)从从“冒险转移冒险转移”到到“群体极化群体极化”1.责任分散责任分散2.价值估计价值估计o个体认为群体鼓励冒险见解;个体认为群体鼓励冒险见解;o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高评价。(二二)什么是群体极化什么是群体极化o群体讨论使群体成员所持观点变得更加极端群体讨论使群体成员所持观点变得更加极端的倾向。的倾向。o按照群体极化假设,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按照群体极化假设,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

18、,使原来同意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这样,原先群体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这样,原先群体支持的意见,讨论后会变得更为支持;而原支持的意见,讨论后会变得更为支持;而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更强,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更强,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极端化”。o莫斯科维西莫斯科维西等人等人(S.MoscoviciS.Moscovici et al et al 1969)1969)以及以及梅厄斯梅厄斯的研究的研究(三三)群体极化的心理机制群体极化的心理机制o观点观点1:社会比较促进极化:社会比较促进极化o观点观点2:争论

19、与说服互动推动极化:争论与说服互动推动极化四四.群体思维群体思维(一一)什么是群体思维什么是群体思维o群体决策时的倾向于一致的思维方式群体决策时的倾向于一致的思维方式.o詹尼斯詹尼斯(Janis,1977)的群体思维模式的群体思维模式前提群体思维特征后果(二二)群体思维的前提条件群体思维的前提条件o高凝聚力群体高凝聚力群体o强势领导者强势领导者o群体规范群体规范o时间压力时间压力(三)群体思维的预防(三)群体思维的预防o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及后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及后果;果;o领导者应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领导者应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o领导者应引导每一

20、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o应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应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门提出反对意见;o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分别聚会拟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o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能行动;o形成预备决定后,应召开形成预备决

21、定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第二次机会”会议,并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o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o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反馈回群体;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反馈回群体;o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决议。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o从众从众o服从服从o依从依从一一.从众从众

22、(一一)什么是从众什么是从众1.从众的界定从众的界定 o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2.从众研究的实验从众研究的实验o社会规范的形成社会规范的形成-谢里夫谢里夫(M.Sherif,1935)(M.Sherif,1935)的研的研究究o群体压力的作用群体压力的作用-阿希阿希( (S.Asch,1956)S.Asch,1956)的研究的研究3.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 谢里夫谢里夫群体规范的形成研究(群体规范的形成研究(1935)8 6420个人群体群体群体第3天第1天第4天第2天o

23、阿希(S.Asch.1956)群体压力的经典实验结果:无人影响时正确率99%,跟大家一起错误率是37%,75%的被试至少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作了从众的判断。标准线比较线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1.真从众真从众2.权宜从众权宜从众3.不从众不从众o假不从众假不从众o真不从众真不从众(二二)从众的原因从众的原因o行为参照行为参照o对偏离的恐惧对偏离的恐惧o人际适应人际适应(三三)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因素群体的因素o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一致性o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o群体的规模群体的规模o文化文化2.情境的因素情境的因素o刺激物的性质刺激物的性质o个人地位个人地位o时间因素时间因素3.

24、个体的因素个体的因素o肯定程度肯定程度o智力智力o人格人格o自我概念自我概念o个人自我卷入程度个人自我卷入程度o性别性别o年龄年龄二二.服从服从(一一)什么是服从什么是服从1.服从的界定服从的界定o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对权威人物的服从对权威人物的服从2.权威权威-服从的实验服从的实验米尔格兰姆米尔格兰姆( (S.Milgram,1963,1965S.Milgram,1963,1965) )(二二)服从的原因服从的原因o合法权力合法权力o责任转移责任转移(三三)影响服从的因素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者的权威性命令者的权威性2.他人支持与服

25、从他人支持与服从3.服从后果的反馈服从后果的反馈4.执行者个人特征执行者个人特征o道德水平道德水平o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三三.依从依从(一一)什么是依从什么是依从o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足的行为。(二二)依从诱导策略依从诱导策略1.依据依据“一致一致”原则的依从策略原则的依从策略o“登门槛登门槛”效应与技术效应与技术o低球技术低球技术欲望只是一点点欲望只是一点点(王东力)(王东力) 我的一位朋友,做生意挣了点钱,便开始琢磨买一辆车。我的一位朋友,做生意挣了点钱,便开始琢磨买一辆车。 他在汽车市场转了一圈后,相中了一辆五万多元的家庭用车

26、。接待朋他在汽车市场转了一圈后,相中了一辆五万多元的家庭用车。接待朋友的是一位嘴皮子特别利索的小伙子。小伙子娴熟地介绍起该车的性能、友的是一位嘴皮子特别利索的小伙子。小伙子娴熟地介绍起该车的性能、特点,朋友听得连连点头。特点,朋友听得连连点头。 就在即将成交的时候,小伙子突然加了一句:就在即将成交的时候,小伙子突然加了一句:“只是这款车样式有点只是这款车样式有点老了,该公司新推出一款车,款式最新、设计更合理,价钱只不过贵一老了,该公司新推出一款车,款式最新、设计更合理,价钱只不过贵一万快钱。万快钱。”朋友心想,仅仅相差一万快,何不买一辆新款式?于是放弃朋友心想,仅仅相差一万快,何不买一辆新款式

27、?于是放弃了买老款式的打算。小伙子又开始介绍新款式,朋友越听越满意,就要了买老款式的打算。小伙子又开始介绍新款式,朋友越听越满意,就要拍板买车了,谁知道小伙子又加了一句:拍板买车了,谁知道小伙子又加了一句:“其实,这家公司的车安全性其实,这家公司的车安全性能稍差,你不如考虑一下另一个品牌的车,价格比这辆车仅仅高几千快能稍差,你不如考虑一下另一个品牌的车,价格比这辆车仅仅高几千快钱钱” 朋友就这样被一路朋友就这样被一路“引导引导”,最后买了一辆近二十万元的车,并为此,最后买了一辆近二十万元的车,并为此借债十余万。我们不禁惊叹于小伙子的口才,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欲望借债十余万。我们不禁惊叹于小伙子的

28、口才,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欲望和贪念其实就是一点一点延伸的。和贪念其实就是一点一点延伸的。 (2006-10-18)“登门槛登门槛”技术与低球技术的作用原理技术与低球技术的作用原理o接受一个要求之后,增强了人们在某个特定接受一个要求之后,增强了人们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问题上的投入投入,使人们增强了,使人们增强了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从,从而增强了人们对更大要求的接受性;而增强了人们对更大要求的接受性;o由于人们需要在同自己发生交往的人面前维由于人们需要在同自己发生交往的人面前维持一个持一个一致的社会形象一致的社会形象,因而一旦接受了一,因而一旦接受了一个要求,拒绝别人要求的困难也就明显增加,个要求,拒

29、绝别人要求的困难也就明显增加,从而使人接受更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加。从而使人接受更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加。2.依据依据“互惠互惠”原则的依从策略原则的依从策略o“留面子留面子”效应与技术效应与技术o“附加价值附加价值”策略策略o“相同处境相同处境”策略策略“留面子留面子”效应的机制效应的机制o由于人际相互作用,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由于人际相互作用,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要求后,会愿意作出一点让步,个要求后,会愿意作出一点让步,给别人一给别人一个面子个面子,使别人获得满足。,使别人获得满足。o他人的不愉快,是个人不愉快的最主要原因他人的不愉快,是个人不愉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会自然地

30、倾之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会自然地倾向于选择向于选择给交往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给交往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的行为。出于补偿,拒绝别人后对人的接受性出现了出于补偿,拒绝别人后对人的接受性出现了增加。增加。3.依从诱导的其他策略依从诱导的其他策略o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o让对方有好心情让对方有好心情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1)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o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部控制的现象。(2)过度理由效应的机制过度理由效应的机制o

31、如果人们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如果人们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如兴趣),则人们对于行为与理由的认识(如兴趣),则人们对于行为与理由的认识是协调的。但此时如果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是协调的。但此时如果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金钱奖励),给人们的行为额外增加刺激(金钱奖励),给人们的行为额外增加另外的另外的“过度过度”理由,那么人们对于自己行理由,那么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部理为的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部理由,而减少或放弃用原有的内在理由。由,而减少或放弃用原有的内在理由。o如果外在理由不复存在,则人们的行为就失如果外在理由不复存在,则人们的行为就失去了理

32、由,从而倾向于终止这种行为。去了理由,从而倾向于终止这种行为。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案例案例 开车并线有很多人都不打灯提示,这是违规行为。开车并线有很多人都不打灯提示,这是违规行为。但当人们被问到为什么并线不打灯提示时,回答是:但当人们被问到为什么并线不打灯提示时,回答是:如果打灯,后面的车会加速赶上,使你没有机会并线。如果打灯,后面的车会加速赶上,使你没有机会并线。 有人在市区开车试验并线时打灯和不打灯有什么有人在市区开车试验并线时打灯和不打灯有什么区别。结果,的确在许多情况下,后车看到前车闪灯区别。结果,的确在许多情况下,后车看到前车闪灯并线时,不是减速让行,而

33、是加速堵住并线车位,使并线时,不是减速让行,而是加速堵住并线车位,使前车无法并线。前车无法并线。 为什么?为什么?一一.什么是合作、竞争什么是合作、竞争o合作: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o竞争: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竞争: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为或意向。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1.原发原因

34、原发原因o合作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手段合作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手段o社会比较中倾向于超越别人社会比较中倾向于超越别人-竞争竞争2.现实原因现实原因o现实生活中利益一致和冲突现实生活中利益一致和冲突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o相互作用相互作用o沟通沟通o奖惩及奖惩方式奖惩及奖惩方式o威胁威胁o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o个体特点个体特点竞争意识水平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在出生前就已经竞争意识水平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在出生前就已经编制在遗传密码中编制在遗传密码中四、竞争的普遍性四、竞争的普遍性五、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五、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o竞争促进发展竞争促进发展o合作是为了更好竞争合作是为了更好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