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1953169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探高考练模拟考点三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答案1.种群概念种群概念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的集合体。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单位时间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死亡率:单位时间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自然增长率。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的晴雨表。知识回扣1同一物种个体出生个体数死亡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兴衰答案(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种群的年龄组:、 、。年龄金字塔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增

2、长型生殖后期稳定型衰退型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4)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种群的分布型种群的分布型(加试加试)(1)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格局。(2)类型:包括分布(如稻田插秧)、分布(如橡树种子)、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答案标志重捕随机空间配置集群均匀集群(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分布。4.种群的存活曲线种群的存活曲线

3、(加试加试)(1)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和死亡情况的曲线。(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直至为止。(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_。答案集群集群死亡过程1000死亡年龄全部个体死亡年龄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5.种群的增长方式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答案比较项目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增长特点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起始加速增长, 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 值时停止增长

4、或在K值上下波动起始K/2K答案有无K值无K值有K值曲线类型 曲线 曲线(2):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加试)(1)种群的数量波动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的。“J”形“S”形环境容纳量(K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答案原因的变动的改变类型波动:如我国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动波动:如北极旅鼠的数量变动注注:大多数种群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其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出生率和死亡率环境条件非周期周期(2)种群数量的调节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因素(如气候、食物等)和因素,后者包括调节和调节。外源性调节因素: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5、特别是极端的,此外,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内源性调节因素: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可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被称作调节。答案外源性内源性行为内分泌气候温度和湿度食物领域行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提示提示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4.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

6、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答案思考诊断提示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如图,在种群各特征中,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比率。重难突破22.“J”形增长曲线和形增长曲线和“S”形增长曲线的比较形增长曲线的比较项目“J”形曲线“S”形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约K值有无无K值有K值种群增长率的变化种群增长速率变化适用范围实

7、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联系3.有关有关K值的分析值的分析(1)K值的示意图在环境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2)K值的应用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3)K/2值的应用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这个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

8、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必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其到达K/2值处(若到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4)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4.三类存活曲线特点及实例三类存活曲线特点及实例(加试加试)类型特点举例类型(凸形a)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人类和很多高等动物类型(对角线形b)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类型(凹形c)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牡

9、蛎和树蛙5.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加试加试)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数量的调节含义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通过调节,使种群数量围绕其平衡密度上下波动类型及实例非周期波动(主要),如欧洲灰鹭、东亚飞蝗数量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周期波动,如北极旅鼠随所食植物而发生的变动外源性调节因素(如气候、食物、病源物、寄生物等)内源性调节因素(如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题型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题型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解析12341.(2016慈溪检测)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题型探究3解解析析种

10、群为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A、B、D均可包含多个物种。56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123456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123456题后反思题后反思有关有关“种群种群”的两个易误点的两个易误点(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11、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误认为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1234563.在某鱼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M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n条,其中有标记的m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错误的是()A.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B.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C.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D.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解析题型二标志重捕法和环境容纳量题型二标志重捕法和环境容纳量12

12、3456解析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解析析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较小。123456题型三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题型三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5.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3、()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指数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23456解析6.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23456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23456解析题后反思题后反思(1)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

14、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123456(2)“S”形增长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三图对比分析解读: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123456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3)K

15、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蝗的生存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返回123456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答案知识回扣1分层光照光水平斑块状镶嵌答案昼夜季节时间答案2.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的主要类型北方针叶林禾本科阔叶草本肉质旱生缺水简单稀少强风吹袭3.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

16、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才会中止。(2)实例:湖泊演替过程,裸底阶段阶段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阶段。答案稳定的群落沉水植物浮叶根生森林群落(3)类型答案任何生物比较长环境条件比较短被毁灭群落4.顶极群落顶极群落(加试加试)(1)含义: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所达到的与和处于平衡的状态。(2)决定因素:主要由和决定。(3)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答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平均温度年降雨量顶极状态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提示提示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2.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提提示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等,故影

17、响了其水平结构。3.池塘中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提示提示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属于种群的特征。思考诊断答案提示4.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提示提示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5.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提示提示森林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提示1.不同群落垂直结构的决定因素不同群落垂直结构的决定因素重难突破2(2)水生群落: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2.群落结构类型群落结构类型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含义群落中的生物垂

18、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影响因素陆生:光照水生:光、温度、O2等水分、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光、温度表现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和外貌的季节变化3.群落演替的五大原因群落演替的五大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地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19、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如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4.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1)群落演替的方向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2)群落演替的结果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题型一群落的概念、结构和类型题型一群落的概念、结构和类型解析12341.某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图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仅仅是由光照决定的C.该池塘生物群落没有时间结构D.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的分层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题型探究32.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1234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1234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1)不要把“

2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题后反思题后反思1234题型二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题型二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123

22、4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原状的能力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解析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物种丰度增加,抵抗干扰的能力升高,恢复原状的能力降低,B、C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1234解析4.(2016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人为因素

23、可以影响群落演替,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D.顶极群落必然达到森林群落返回1234考点三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发生的变化,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2)学习使用进行酵母菌细胞计数的方法操作,学习的使用方法,找出酵母菌细胞数量变化与其浑浊度之间的关系。(3)初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答案实验解读1时间血细胞计数板浊计比答案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无菌葡萄糖酵母细胞分布均匀方格答案比浊平均值酵母细胞数3.依照上述操作连续依照上述操作连续4天计数并绘制坐标曲线,记录表格如下:天

24、计数并绘制坐标曲线,记录表格如下:计数试管第0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ABABABABAB样品1样品2总数平均数稀释倍数平均数稀释倍数比浊计读数估算数特特别别提提醒醒(1)方格内细胞的计数顺序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拧紧试管盖将试管倒转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1mL菌液的数量时必须搞清如下等量关系:1mL1cm31000mm3。实验点拨21.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1)血细胞计数板常见规格血细胞计数板有

25、两种常见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下图所示。(2)计数方法:大方格长、宽均为1mm,高度为0.1mm(即规格为1mm1mm0.1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104mL),2.数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数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以细菌繁殖过程中指数增长为例)(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几次?提示提示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计数准确。(2)该探

26、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提提示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3)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提示提示可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问题探究提示题型一实验基础题型一实验基础解析1234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题型探究32

27、.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h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1234A.培养5h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解析解解析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h前每个小方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h后每个小方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在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h后种群密度增加200

28、倍;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1234题型二实验应用题型二实验应用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1234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12344.下图为在等容积的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

29、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234解析A.曲线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量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D.若在曲线所示条件下培养140h后,调节pH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返回1234探高考练模拟12341.(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B.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C.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S”形增长D.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解解析析种群中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该种群是衰退型

30、年龄结构,种群密度将下降,故D正确;种群的性比率不一定是11,如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故A错误;种群内只有达到性成熟,雌雄个体才能相互交配,故B错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J”形曲线)增长,故C错误。解析5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123453.下图是巴西龟种群引入某池塘后,

31、若干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的时间点是()A.T1B.T2C.T3D.T4解析解析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间点应位于K/2处,即图中T2时间点。解析123454.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12345曲线上的点N(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9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23455.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12345解析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