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1941635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4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2、太阳高度角 3、长日照作物 4、相对湿度 5、温度年较差 6、季风环流 7、副热带高压 8、农业气候资源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_到_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降水,主要是由_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降水,主要是由_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_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_,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_,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

2、辐射。 4、植物在_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_和_成正比,与_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_上的_。当台风在_以西,_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正确答案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 A、黄绿光 B、红橙光 C、蓝光 D、紫光

3、3、北半球的夏季(),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辐射 、分子热传导 、土壤的流动 、潜热释放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变化不大 D、不变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切变线 B、低压 C、高压 D、锋面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A、寒潮 、寒露风 、晴暖天气 、台风天气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 A、地下水量 B、水库水量 C、降水变率

4、D、年降水量10、广东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海洋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分) 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5、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

5、明农业生产对积温的利用。 2、简述大各成分的生态作用。 3、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季节性活动规律。 4、简述农田小气候的特征。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影响广东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几种?试举出你学过的其中二种,详细说明其定义、出现的时间、概况及带来的危害和防御的措施. 2、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有什么特征?怎样安装?观测完最高、最低温度后应如何进行调整?3、学习农业气象学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对搞好专业学习有哪些具体帮助?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这门课程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改革?七、计算(9分):一、水仙从浸泡根球到开花需大于10的有效积温250日度,若浸泡后日平均

6、气温为20,问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多少天? 解:根据A=(ti-B)有:250=(2010)=N(2010)即:N=25(天)答: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25天。 二、根据积温法则,控制昆虫发育速度。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从卵到成虫需有效积温235日度,若求28天后放蜂,应放在什么温度下饲养赤眼蜂可在28天后按时放蜂。 解:根据积温法则:A=N*(TB)可计算出所需温度:T=A/NBT=23528+5=13.3答:应放在13.3的温度条件下饲养赤眼蜂可在28天后按时放蜂。三、国槐尺蠼卵放在19和17两种温度下观察,得知它们发育成幼虫的日期分别为8天和4.5天。求昆虫国槐尺蠼的发育起点温度。解

7、:在第一种温度条件下:A=N1(T1B)在第二种温度条件下:A=N2(T2B)由上两式整理出:B=(N1T1N2T2)/(N1N2)即:B=(8*194.5*27)/(84.5)=8.5答:昆虫国槐尺蠼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参考答案一一、(共16分,每小题2分)。1、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2、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3、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4、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5、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6、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

8、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8、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1500mm,2000mm,前汛期,锋面,后汛期,台风。2、自,垂直,保持不变。3、短波,长波,4、繁育期,临界期。5、风速,饱和差,大气压力。6、热带海洋,强烈气旋,东经180度,赤道。三、(共10分,每小题1分)B,B,A,B,B,C,C,A,D,D四、(共5分,每小题1分) 1、,其变化范围是2327。2、。3、,能忍受的。4、。5、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五、 (共20分,每小题5分) 1、可用于鉴定各地的热量资源,可预报作物和昆虫的生育期,可作

9、为作物品种特性的指标。 2、干空气:N2是植物氮素的来源,O2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温室气体;H2O是水分循环主要的环节;固体和液体微粒:是形成大气降水的凝结核心;大气污染物: CO对动物有害,SO2对植物和动物有害。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呈季节性的南北位移,随大气环流的变化东西摆动。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及临近地区主要的天气特征为:(1)在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闷热,易产生干旱天气。(2)在副高的西北边缘,常有西风带的天气系

10、统(锋面、槽线、切变线等)与其相互作用,形成很强的降水带。(3)在副高的南侧,常形成台风。我国天气气候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不同,每年都有很大变化。 4、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植株高度的23处,农田的湿度取决于天气和土壤水分,风速从植株根部向上不断增大。六、(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台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低温、霜冻、高温等。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广东洪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每年36月是前汛期暴雨,79月是台风暴雨。防御洪涝灾害

11、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干旱是指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的现象。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防旱抗旱应采取的措施:选择抗旱优良作物品种;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 2、最高温度表的感应液还是水银,其结构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其感应球部内嵌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使这一段变得窄小成为窄道,当环境温度上升时,感应球部水银体积膨胀,迫使水银挤过窄道进入毛细管;在降温时,因水银的内聚力小于窄道处水银与管壁的摩擦力,水银柱在窄

12、道处断开,窄道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缩回感应球部,因此,水银顶端对应的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安装:水平放置,且应先放感应部分,调整:每次观测后,用手握住表身中上部,用力甩动几次,直到水银柱读数接近当时的温度。最低温度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在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有一个可以滑动的哑铃状游标,游标远离感应球部一端所对应的温度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安装:水平放置;调整:每次观测后,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是游标滑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球部,以免游标下滑。3、要点:收获;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解决;改革的方向。七、计算复习题

13、二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 太阳高度角 2、 辐射的粒子性 3、 温度年较差 4、 相对湿度 5、 大气环流 6、 华南静止锋 7、 天气系统 8、 小气候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 1、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辐射。 2、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最容易发生分子散射的光是_。 3、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 4、水分在植物体中以两种方式参与其生命活动,一是_, 即_所表现的生理作用,二是_,即将水有机地_到植物组织中去。 5、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四周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空气作_方向旋转。 6、 季风气候

14、的特征是夏季_与_相结合,冬季_与_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正确答案 1、地球大气的最高层,称为 A.平流层 B.电离层 C.热层 D.对流层 2、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长波辐射. 3、海洋(水体)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分子热传导 C海水的各向流动 D潜热释放 4、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切变线 B.低压 C.高压 D.锋面 5、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

15、气为: A寒潮 B寒露风 C晴暖天气 D台风天气 6、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是: A.热力因素 B.动力因素 C.动力和热力因素 D.大气环流因 7、常用气候要素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要素包括: A日平均温度,年降水量 B日平均温度,干燥度 C年平均温度,干燥度 D年平均温度,日降水量 8、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 A.地下水量 B.水库水量 C.降水变率 D.年降水量 9、下列哪个城市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 A北京 B西安 C兰州 D广州 10、下列哪种措施无助于改善气候: A围海造田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林 D种植草坪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

16、2分) 1、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 () 3、我国是盛行季风的国家。() 4、作物的蒸腾系数愈大,对水分的利用率就愈高。() 5、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 简述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2. 简述作物三基点温度的规律。 3. 简述防风林带的作用。 4. 简述广东气候的特征。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洪涝?广东今年的洪涝有什么特征?防洪抗涝应采取哪些措施? 2、什么是干湿法?试说明用干湿法测量空

17、气湿度的原理。 3. 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要素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气候?怎样才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参考答案二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辐射以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3、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4、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 6、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相遇,两者势均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面。 7、能够显示大气中天气变化及其分布的独立系统。 8、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

18、不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二、(共14分,每空1分) 1、短波,长波。 2、蓝紫光。 3、地面吸收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后,再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发出辐射。 4、过渡,蒸腾,存留,结合。 5、低于,逆时针。 6、高温,多雨,寒冷,干旱三、(共10分,每小题1分) C,B,C,C,A,A,C,D,D,A四、(共10分,每小题2分) 1、,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2、。3、。4、对水分的利用率低。5、。五、(共20分,每小题5分) 1、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气候变化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年总量随纬度的分布,决定了各纬度的年平均温度,也形成了热带、温带、

19、寒带;同一纬度上,辐射量随季节的变化,导致了各地的冷暖交替。 2、不同植物,其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三基点温度不同;一般说来,最低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影响较大。 3、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环境。 4、年平均温度较高,介于19.623.4之间,温度的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步增加,为12.019.2,年平均霜日由北向南逐步减少,为015天;年平均降水量较大,介于13802526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有2个高峰:46月份的华南前汛期,79月份的后汛期(台风降水);夏秋辐射强,春季湿度大,春夏云

20、量多。六、(共30分,每小题10分) 1、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广东今年洪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北江和西江流域都有大范围降水,从6月18日至6月23日,有些地区的降水量超过了1000 mm,导致北江和西江流域超出警戒水位,并淹没了沿江的一些城镇和农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 2、通过测定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当时大气压力、风速,

21、求出空气湿度的方法,称为干湿法;原理:用两支型式和尺寸均相同的温度表,其中一支作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的球部包上一层洁净纱布,并用蒸馏水保持湿润,作为湿球温度表。当空气中水汽未饱和时,湿球温度表将由于球部的水分蒸发,读数降低,空气愈干燥,蒸发愈大,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愈低。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取决于当时环境的空气湿度,从而可以利用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及当时大气压力、风速,求出空气湿度。 3、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要素是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主要包括:(1)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2)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3)

22、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人类活动主要从改变空气的成分及比例、改变了下垫面(地面)状况两方面影响气候;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减少co2、大气污染物、氟化物的排放等一系列措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复习题三一、 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1、太阳常数2、短日照植物3、蒸腾系数4、绝对湿度5、锋面6、季风环流7、气候要素8、保护地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1、大气中的层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能强烈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光部分吸收很少。2、北半球的冬半年(90时,应取补角(即用180h作为太阳高度角)。也可根据 h=90|进行计算,

23、就不需考虑取补角的问题(建议用后一公式计算)。还应注意对南半球任何地区,应取负值;在北半球为冬半年(秋分至春分)时,也取负值。例 计算当太阳直射20S时(约11月25日)在40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解:已知= 40(在南半球) =20h=90(40)+(20)=110计算结果大于90,故取补角,太阳高度角为:h=180110=70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h=90| = 90|40(20)|=703. 计算可照时间大致分三步:(1) 根据公式: cos0 = tgtg 计算cos0 的值。(2) 计算反余弦函数值0 ,得日出时角为0 ,日落时角为+0(3) 计算可照时间20 /15(其中0 必须以

24、角度为单位)。例 计算11月25日武汉的可照时间。解:由附表3可查得=20,武汉纬度=30cos0 =tgtg=tg30tg(20)=0.2101380 =77.87即:日出时角为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6时49分),日落时角为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17时11分)。 可照时间=20/15=277.87/15=10.38小时4. 计算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根据公式: Rsb=Rsc?am sinh大致分三步进行计算:(1) 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正弦sinh (参看第1,2两部分)。(2) 计算大气质量数,一般用公式 m=1/sinh(3) 计算Rsb例1 计算北京(取=40N)冬至日上

25、午10时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Rsc=1367瓦?米-2 ,a=0.8)。解:已知=40,=2327(冬至日),=30sinh=sin40sin(2327) + cos40cos(2327) cos(30)=0.352825m=1/sinh=1/0.352825=2.8343Rsb=Rsc?am sinh=13670.82.83430.352825=256.25 (瓦?米-2 )例2 计算武汉(为30N)在夏至日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a=0.8)。解:已知=30,=2327,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90302327=8327m=1/sinh=1.00657Rsb=Rs

26、c?am sinh=13670.81.00657 sin8327=1084.87 (瓦?米-2)例3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18时,试求我国纬度42处地面上正午时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大气透明系数为0.7,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解:已知=42 =18 a=0.7正午时:h=90+=904218=30m=1/sinh=1/sin30=2Rsb=Rsc?am sinh=1367(0.7)2 sin30=334.9 (瓦?米-2 )5. 计算坡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坡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式为:Rsb坡=Rsc?am sin其中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Rsb坡的计算步骤与上述水平面上

27、Rsb的计算类似,但在第2步(计算m)后,应确定夹角。例1 计算武汉(为30N)冬至日坡度为20的南坡和北坡在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a=0.8)。解:已知=30,=2327,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90|30(2327)|=3633m=1/sinh=1/sin3633=1.6792(注意:此处计算m时不能用代替h)。对于南坡,正午时=h+坡度=3633+20=5633Rsb南坡=Rsc?am sin=13670.81.6792 sin5633=784.14 (瓦?米-2 )对于北坡,正午时=h坡度=363320=1633(如果北坡坡度大于h时则无直射光,即 Rsb北坡

28、=0)Rsb北坡=Rsc?am sin=13670.81.6792 sin1633=267.71 (瓦?米-2 )由此题可知冬季南坡暖而北坡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Rsb南坡和Rsb北坡的差别。例2 在46.5N的某地欲盖一朝南的玻璃温室,为了减小反射损失,要使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直接光线垂直于玻璃面,试问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是多少?冬至日正午时到达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多少(已知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 ,透明系数为0.8)?解:已知=46.5,=23.5,a=0.8(1) h=90+=9046.523.5=20 m=1/sinh=1/sin20=2.923804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90

29、h = 9020= 70(2) 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Rsb坡=Rsc?am sin =1367(0.8)2.923804 sin90=711.9 (瓦?米-2 )例3 在北纬36.5处有一座山,其南北坡的坡度为30,试求冬至日正午时水平地面上及南北坡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大气透明系数为0.8, 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 。解:已知=36.5,=23.5,a=0.8,坡面坡度=30h=90+=9036.5+(23.5)=30m=1/sinh=1/sin30=2水平地面上直接辐射能量密度Rsb=Rsc?am sinh=1367(0.8)2sin30=437.4 (瓦?米-2

30、)南坡:Rsb南坡=Rsc?am sin=Rsc?am sin(h+)=1367(0.8)2 sin60=757.7(瓦?米-2 )北坡:Rsb北坡=Rsc?am sin=Rsc?am sin(h)=Rsc?am sin0=0由此题可知,一般来说冬季正午南坡上的太阳直接辐射最强,而对坡度大于太阳高度角的北坡,则无太阳直接辐射。所以南坡为温暖的阳坡,北坡为阴冷的阴坡。六、问答题: 1. 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答: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0.48微米。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

31、,能量最大的波长在10微米附近。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 2.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答: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随季节()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

32、减小。在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3. 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答:随纬度的变化: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极向赤道增大),可照时间延长;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随季节()的变化: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随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时间逐渐延长;随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南半球与此相反。在北半球为夏半年(0)时,北极圈内纬度为(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在北半球冬半年(0)时,北极圈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出现极昼。 4

33、. 光照时间长短对不同纬度之间植物的引种有什么影响?答: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发育,特别是对开花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要求经过一段较短的白天和较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又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白天和较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长日照植物。前者发育速度随生育期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后者则相反。对植物的主要生育期(夏半年)来说,随纬度升高光照时间延长,因而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延长,发育速度将减慢,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发育速度因光照时间缩短而加快,生育期将缩短。长日照植物的情况与此相反。 而另一方面,对一般作物来说,温度升高都会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使发育速度减慢。因此,对

34、长日照植物来说,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延长将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又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与温度的影响互相补偿,使生育期变化不大;北种南引也有类似的光温互相补偿的作用。所以长日照植物不同纬度间引种较易成功。而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影响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长;而北种南引,光温的变化都使发育速度加快,光温影响也是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缩短,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种一般不易成功。但纬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不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 5. 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 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

35、辐射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大气逆辐射)。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与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6. 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它的强弱受哪些因子的影响?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

36、影响因子有:(1)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大。(2)大气温度:大气温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小。(3)云和空气湿度:由于大气中水汽是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所以水汽、云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大,有效辐射越小。(4)天气状况: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5)地表性质:地表越粗糙,颜色越深,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强。(6)海拔高度:高度增高,大气密度减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气逆辐射减小,有效辐射增大。(7)风速:风速增大能使高层和低层空气混合,在夜间带走近地层冷空气,而代之以温度较高的空气,地面就能从较暖的空气

37、中得到较多的大气逆辐射,因而使有效辐射减小;而在白天风速增大可使有效辐射转向增大。 举例:因为夜间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节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时,引起地面及近地气层急剧降温,可出现霜冻。 7. 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段对植物生育的作用。 答:太阳辐射三个光谱段是紫外线(0.150.4微米)、可见光(0.40.76微米)和红外线(0.764微米)。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发育主要起生化效应,对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进种子发芽、果树果实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长和杀菌作用等。可见光主要起光效应,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区(0

38、.60.7微米)和蓝紫光区(0.40.5微米)。红外线主要起热效应,提供植物生长的热量,主要吸收波长为2.03.0微米的红外线。第三章 温度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水的导热率()比空气 (8)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C紧湿土 ;干松

39、土 d 在2001300米的气层中,对干空气块是不稳定状态。 2. 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20.0,6月平均气温为30.0,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 解:(1) 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积温(A): 由公式 n=A/(TB)得:A=n(TB) 则 A=(2510)50=750 (2) 求开花期: 5月份有效积温为: A5 = (20 10 )31=310 从五月底至开花还需有效积温:750310=440 还需天数n = 440 / (301

40、0)=22天,即6月22日开花 (3) 求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20313022=1280 有效积温=750 答:该作物于6月22日开花,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750。 3. 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解:A母 =765, A父 =1350, T=25, B=10 n(A父 A母 )/(TB) =(1350765)/(2510)=585/15=39天 答:父本播种后39天

41、母本播种。 4. 某作物品种5月1日出苗,7月31日成熟。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这期间各月平均温度如下表。试求全生育期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月 份 5 6 7月平均温度() 21.3 25.7 28.8 解:已知:t5 =21.3,n=31天,t6 =25.7,n=30天,t7 =28.8,n=31天, B=10 (1) Y=t10 =n1 t1 n2 t2 n3 t3 =3121.33025.73128.8=2324.1 (2) A=(TB) =n1 (t1 B)n2 (t2 B)n3 (t3 B)=3111.33015.73118.8=1404.1 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324

42、.1和1404.1。 5. 离地面200米高处的气温为20。此高度以上气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5/100米,试求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若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 解:已知Z1 =200米, Z2 =1200米, t1 =20 r=0.65/100米 rd =1/100米 设1200米处气温为t2 , 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t。 (1) (t2 t1 )/(Z2 Z1 )=r t2 =t1 r(Z2 Z1 )=200.65/100米(1200200)米=13.5 (2) (t2 to )/Z2 =rd to =t2 +rd Z2 =1

43、3.51/100米1200米=25.5 答: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为13.5;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25.5。 6. 某水稻品种5月25日开始幼穗分化,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的有效积温为242,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1.5,天气预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温度为22.5,试问抽穗日期是何时? 解:已知A=242, T=22.5, B=11.5 n=A/(TB)=242 / (22.511.5)=242 / 11=22 (天) 答:6月16日抽穗。第四章 水分二、填空题: 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 (1) 。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 (2) 。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

44、度的日变化 (3) 。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 (4) 冷却、接触冷却、 (5) 冷却和 (6) 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 (7)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8) 。 答案: (1)减少, (2)水层厚度, (3)相反, (4)辐射, (5)混合, (6)绝热,(7)高, (8)100。三、判断题: 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4.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5. 当干燥度小于0

45、.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答案: 1. 错, 2. 错, 3. 错, 4. 对, 5. 对四、选择题: 1. 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 )。 6.4hPa,4.6hPa,8.0hPa,4.0hPa 2.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 )。 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 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 气温=露点,饱和差=0; 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3. 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 )。 e增大,E不变;E比e更快增大 E减小,e更快减小;蒸发量增大,E降低。 答案: 1.; 2.; 3.。五、简答题: 1. 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

46、 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 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 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 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2)植物因子。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

47、 (3)土壤因子。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六、论述题: 1. 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并分析雾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雾的种类:辐射雾:夜间地面和近地面气层,因辐射冷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以下而形成的雾。平流雾: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使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而形成的雾。雾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不利方面:雾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日照时间减少,改变光质成分; 雾影响土温和气温日较差,使日较差变小;雾使空气湿度增大,减弱农田蒸散。对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等均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雾为病虫害提供滋生和发展条件。有利方面:在寒冷季节,雾可减弱地

48、面有效辐射,减轻或避免作物的冻害;雾对于以茎、叶为主要经济价值的作物有利,如茶、麻等,可还延长营养生长期而提高产量。七、计算题: 1. 当饱和差为1hPa,相对湿度为80,求饱和水汽压是多少? 解:已知d=Ee =1hpa U = e / E=0.8 则:e = E1 又(E1)/E=0.8 E= 5 (hPa) 答:饱和水汽压为5hPa。 2. 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 解: U = e / E100,据题意当t =26.3, 则:E=34.2hPa

49、, e =17.1hPa U =17.1 / 34.2100=50 又当t=15.0,则E=17.1hPa,此时t=td (露点温度) 答:相对湿度为50,露点温度为15。 3. 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凝结产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 =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解:e=17.1hPa 当t =15时, 则水汽饱和:E15 =17.1hP

50、a 凝结高度为:Zd =(2015)100=500米 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 t山背脚 =10+11500/100=25 U = e/E100 =12.3/31.7100=39 答: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39%。 4. 温度为25,水汽压为22hPa的空气块,从迎风坡山脚处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米,凝结产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试求空气块的凝结高度 、山顶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温为19和25的饱和水汽压依次是22.0hPa和31.7hPa,忽略空气上升时露点的变化。 解:(1) to =25 td =19 rd =1/

51、100米 (td to )/Zd =rd 凝结高度为:Zd =(to td )/rd =(2519) /(1/100米)=600米 (2) 已知rm =0.5/100米 (t山顶 td )/(ZZd )=rm t山顶 =td rm (ZZd ) =190.5/100米(1500600) =190.5/100米900米 =14.5 (3)因气块到达山顶时水汽是饱和的,所以相对湿度r=100% 5. 某地夏季(68月)各月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如下表: 月份6 7 8降水量(毫米)209.5 156.2 119.4平均温度() 25.7 28.82 8.3试求夏季干燥度,并说明其干湿状况。 解: K

52、=0.16T10 / R =0.16(3025.7+3128.8+3128.3)(209.5+156.2+119.4) =0.16(771+892.8+877.3)/(209.5+156.2+119.4) =(0.162541.1) / 485.1=0.84 K10000nm时,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射。4.锋在大气科学中,把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称为锋区。5.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导温率与物质的导热

53、率成正比,与物质的热容量成反比;2.气温的垂直分布用气温垂直梯度来表示;3.农业气象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从生产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重要农业气候问题,目的明确具体;.掌握生物生存因子同等重要性和环境因子的非同等重要性,着重考察对农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气候因子;.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4.桂林属于暖温带气候带地区;南宁属于热带气候带地区;5.某一地水分资源可以用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来表示;6.农田总蒸发量包括植物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两方面;7.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称为暖流;8.中国气候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纬度、季风三方面;9.中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型;10.太阳常数的数值约为1.98 ca

54、l/(cm2min);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 _ ,范围最 _ B_ 的地区;A.多;小 B.多;大 C.少;小 D.少;大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 _;C_ 的夹角A. 0 B. 23.5 C. 66.5 D. 903.与大陆气候特点完全相反的气候型是AA.海洋气候 B.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气候4.当某地气温年较差为 20,地理纬度为 30N 时,其大陆度为 _B_ ; k=(1.7t/sin)-20.4A. 1.7 B. 47.6 C.19.6 D.20.45.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A.清晨 B

55、.正午 C.傍晚 D.对流旺盛时6.以 _ 为周期,随 _ 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CA.年;年 B.季节;季节 C.年;季节 D.季节;年7.活动面的 _ 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BA.辐射 B.热量 C.水汽 D.乱流8.在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当中, 只改变空气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空气运动速度的力是 _ ;C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9.大气在 _;C_ 条件下,农田中风速廓线呈对数变化A.逆温 B.稳定 C.不稳定 D.中性10. 农田中通常把气层与土层的交界面称为 _ , 把气层与作物层的交界面称为_ ;DA.活动面;活动层 B.活动层;活动面 C

56、.外活动面;内活动面 D.内活动面;外活动面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1.自由大气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错 )2.水稻田上空,不论昼夜,绝对湿度都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错 )3.雨区一般出现在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对 )4.槽后脊前为多为阴雨天气,槽前脊后多为睛好天气.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由于暖空气轻,因此作上升运动,在地面对应为一暖低压,常常是阴雨天气。槽后脊前盛行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由于冷空气重,作下沉运动,对应地面为

57、一冷高压,常常是晴好的天气。(错 )5.土面增温剂的增温效果,主要是通过抑制水分蒸发而获得.( 对 )五.问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其天气特点.1. 台风眼:直径一般为1060km,此区域内为云淡风轻的天气,风速很小,空气存在下沉运动,无云或少云。2. 台风涡旋区:宽度1020km,是围绕台风眼区分布着的一条最大风速带,此区域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厚厚的云墙,云墙下狂风暴雨。台风中最恶劣的天气即出现在这个区域,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3. 台风大风区:从台风的外缘向内到台风涡旋区外缘之间的区域,其直径一般为400600km,外围风速可达15m/s,向内

58、风速急增。在台风边缘,多为辐射状的高云和积状中低云,偶尔也有积雨云。2.简述中国气候大陆性在降水上的反映.大陆性气候在降水的特点有三点:一是雨量集中夏季;二是多对流性热雷雨;三是降水变率大。3.何谓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试述作物的三基点温度有哪些规律?1. 三基点温度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数值,而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2. 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同一个变幅范围。3. 不同生物的最低温度差异很大,最低温度距离最适温度的离差范围较大,而实际中却较易出现。4. 各种生物最高温度指标彼此差异小,最高温度接近最适温度。而实际中却并不常见。 农业气象学(三)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

59、20分)1.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之。2.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的总和。3. 平流霜冻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又称“风霜”。4. 物候学研究动植物各种生活现象与周围环境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5. 农业指标温度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农业气象研究方法一般有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2. 当时角 t。= 60 时, 日长为8小时.3. 太阳总辐射是_太阳直射辐射

60、_和_天空散射辐射_之和.4.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地表温度最冷月一般出现在_1月份_.5. 设大气温度梯度为r, 干绝热梯度为rd, 对未饱和空气来说,当_rrd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rrd_时, 大气是稳定的, 当_r=rd_时, 大气属中性.6.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 称_鞍型场_.7. 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_的狭窄地区.8.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_气旋_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9.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_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_霉雨_的天气.10. 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_生理辐射_, _实际日照时

61、数_,_日照百分率_三种.三.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 B _, 其光谱中紫外线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A. 增强, 减小 B. 增强, 增多 C. 减小, 减小 D. 减小, 增大2. 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 C _的波谱部分.A. 小于0.38 B. 3-5 C. 0.39-0.76 D. 大于7603. 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B _的大气.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 D. 干洁4. 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 A _.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B. 西伯利亚高

62、压和阿留申低压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5. 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 B 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_.A. 高, 高 B. 高, 低 C. 低, 高 D. 低, 低6. 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 D _.A. 地面上 B. 植株顶上 C. 内活动面附近 D. 外活动面附近7. 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 C _静止锋.A. 昆明 B. 南岭 C. 华南 D. 西南8.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 B _, 持续_.A. 20, 3天以下, B. 22, 3天以上 C. 20, 3天以下, D

63、. 20, 3天以上9.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 A _.A. 寒流 B. 暖流 C. 对流 D. 平流10. 下列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 C _A. 积云 B. 层云 C. 高积云 D. 卷层云四. 判断题(每小题2分, 共10共 你认为对的, 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打)1. 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66.5的交角. ()2. 地表面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13时左右( )3. 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盛行日期要早些. (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春温高于秋温.(

64、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五. 问答题: (每小题10分, 共30分)1. 概述耕翻的农业气象效应.耕翻后土壤表层变得粗糙,土壤反射率降低,土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大,土表有效辐射增加。耕翻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白昼夏季土壤表层温度比未耕地的高,具增温效应,土壤下层温度较低,具降温效应。夜间冷季,土壤表层温度比未耕地的低,具降温效应,土壤下层温度较高,具增温效应。耕翻切断了土壤毛细管,水分向上输送减小,表层有降湿效应,下层有增湿的效应。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为了尽量把当时降水保蓄下来,采取适当的耕耙

65、措施,如在作物行间中耕以及休闲地伏耕,都可起到保存底墒的作用。2. 三圈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并绘出三圈环流的基本模式.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至10-30N,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转向自西向东的纬向环流,从而引起南方来的空气在此地堆积,形成高压带,气流下沉至地面后分别流向赤道与高纬。在极地下层,空气自极地高压区流至60N附近时,与副热带高压流来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抬升至高空后,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结果在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三圈经向环流:哈得来环流(信风环流圈)(即热带环流圈)、弗雷尔环流圈(即中纬度环流圈)、极地环流圈。3.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在厚度很大的积雨云中,云

66、顶通常在0以下,云底通常在0以上,因此顶部多为冰晶和雪花,中部多为过冷水滴和冰晶,底部多为水滴。积雨云上升气流时强时弱,当顶部冰晶和霰降落至中部时,过冷水和水滴碰并包于霰周围形成透明冰层;当上升至顶部后,云顶的冰晶雪花又附于外形成不透明冰层,如此反复,当达十几层至几十层后,云中上升气流浮托不住,降至地面而成冰雹。 农业气象学(四)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20分)1.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太阳常数。目前我国采用:So=1382 W/m2即1.98 cal/(cm2min)。2. 大气环流大范

67、围的大气运动(平均)状态及其时空的变化过程。3.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生物学下限温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4. 活动面借助辐射作用吸收热量和放射热量,从而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小气候状况的表面。5. 大陆度表示一地受大陆影响反映大陆气候程度的指标和特征数,用k=(1.7t/sin)-20.4表示。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_15_度, 定为一个节气.2. 气旋中心气压变低, 称之为气旋_加深_,反之,气旋中心气压增加 ,称为气旋 _填塞_.3. 在北半球, 冬半年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面为_多_.

68、4. 在山区,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 叫做_谷_风, 夜间风从山上吹向山下,叫_山_风.5. 按照中央气象局的规定, 把台风分为三类, 其中气旋区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的,称为_强台风_.6. 我国气候区划第一级以_7110_的活动积温_作为划分气候带指标 , 第二级以_年干燥度_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7. 东亚沿海的洋流有黑_潮和_亲_潮两种;8. 翻犁中耕后, 土壤孔隙度_增大_热容量_减少_, 导热率_减少_.9. 按预报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天气预报分为_长期_, _中期_, _短期_三种.10. 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_外活动面_.三.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下列名词中, 哪一个不是农业气象要素?_D_A. 温度 B. 风 C. CO2 D. 气旋2. 当太阳辐射垂直到达海平面时 , 太阳辐射所穿过的大气路径为_D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