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时王庭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1890433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学时王庭槐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血液学时王庭槐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血液学时王庭槐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血液学时王庭槐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血液学时王庭槐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学时王庭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时王庭槐(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CHAPTER 3 BLOOD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第三节 生生 理理 性性 止止 血血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细细 胞胞 生生 理理生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 金芃芃金芃芃 体液体液(60)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40)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0) 血浆血浆(血管内液)血管内液) (1/4)组织液(血管外液)组织液(血管外液) (3/4)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Blood Components血浆血浆Plasma血细胞血细胞Blood Cells红

2、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or Erythrocytes白细胞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or Leucocytes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s or Thrombocytes二、血量二、血量: : 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7 78 8 70 7080ml/kg80ml/kg50Kg50Kg350035004000ml4000ml少量失血少量失血 10% 30% 30% 危及生命危及生命输血输血200ml,以,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对机体无害对机体无害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

3、白原(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免疫)(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CTHCT概概 念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正常值: : 男性为男性为40405050,女性为,女性为37374848变变 化化: :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二二)血液的粘度血液的粘度Viscosity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一一)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

4、avity(三三)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四四)血浆的血浆的pH值值 Plasma pH 7.357.45 NaHCO3/H2CO3全血全血比重为比重为1.0501.060,主要决定于,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红细胞。血浆血浆比重为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重为比重为1.090,主要决定于,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半透膜半透膜渗透压渗透压 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多少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多少高高低低水水渗透渗透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三三)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

5、压 300mmol/L300mmol/L或或770KPa770KPa分类分类: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组成 压力压力 特点特点意义意义 血浆蛋白等血浆蛋白等胶体胶体物质物质 ( (主要为主要为白蛋白白蛋白) )无机盐、糖等无机盐、糖等晶体晶体物质物质( (主要为主要为NaClNaCl) )大大(300mmol/L(300mmol/L或或770KPa)770KPa)小小(1.3mmol/L(1.3mmol/L或或3.3KPa)3.3KPa)不易通过细胞膜,不易通过细胞膜,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易通过细胞膜,易通过细胞膜,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维持细

6、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应用应用等渗溶液等渗溶液低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高渗溶液血管血管组织组织水水 肿肿(组织液增多组织液增多)如:营养不良性水肿如:营养不良性水肿 肝病肝病(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白蛋白如:高渗性脱水如:高渗性脱水RBCIsosmoticHyposmoticHyperosmotic一、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s(一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红细胞的数量

7、、形态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 男性为男性为 4.05.51012/L 女性为女性为 3.55.01012/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男性为男性为 120 160g /L 女性为女性为 110150g/L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贫血贫血在末梢血液中在末梢血液中, ,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或其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红细胞形状改变:红细胞形状改变:镰刀镰刀形红细胞形红细胞d(二)(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生理特征、生理特征1)1)膜的通透性膜的通透性 2

8、) 2)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3)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病人病人 正常人正常人 ESRRBC + 血浆血浆 血浆血浆 + RBC 特征特征: : 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 , 与血浆的成分有关。与血浆的成分有关。通常用通常用血沉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男 ESR为为015mm,女,女 020mm意义意义: : 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 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 ,血沉加快血沉加快(3 3) 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概念概念:

9、: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由于由于0.90.9NaClNaCl溶液或溶液或5 5葡萄糖溶液与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功能、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氧和二氧化碳(Hb)缓冲作用缓冲作用(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四)红细胞的破坏(四)红细胞的破坏1.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骨髓造

10、血功能障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再障)造血原料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蛋白质和铁铁:铁:来源来源内源性铁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红细胞破裂外源性铁外源性铁食物食物存在形式存在形式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转运形式转运形式与转运蛋白结合与转运蛋白结合利用形式利用形式FeFe2+2+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蛋白质: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 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

11、需要。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 必要的成熟因子:必要的成熟因子:合成合成DNADNA所需的重要辅酶所需的重要辅酶 叶酸叶酸 VitBVitB1212 :+ +内因子(胃内)内因子(胃内)胃大部分切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胃大部分切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内因子减少内因子减少B12B12吸收障碍;叶酸缺乏吸收障碍;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2.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2)性激素性激素 雄激素雄激素3)3)其他激素其他激素 T3 T3、生长素、生长素1) 1) EPOEPO缺氧、缺氧、RBCRBC或或HbHb肾肾促红细胞生

12、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肾病、肾功能障碍肾病、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肾性贫血 ( (四四) )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120120天天 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肝,脾肝,脾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脾性贫血脾性贫血 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机械损伤,机械损伤,溶血溶血 胆色素胆色素 黄疸出现黄疸出现 +触珠蛋白触珠蛋白肝肝 铁铁铁黄素铁黄素 Hb 经肾排出经肾排出尿尿HbPOPO2 2 RBCRBCHbHb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主)(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雄激素雄激素 T3 T3生长素生长素二、白细胞生理二、白细胞生理Physiology of L

13、eucocytes(一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数值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数值白细胞白细胞 绝对值绝对值(109/L) %粒细胞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2.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00.51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00.10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s0.10.83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phocytes0.84.02040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 (4.010.0) 109/L( (二二)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 1.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 吞噬病原体吞噬病原体( (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特别是化脓性细

14、菌) ),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 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吞噬力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吞噬力 3. 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4.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 5.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免疫免疫三、血小板生理三、血小板生理 Physiology of Thrombocytes( (一一) )数量与功能数量与功能: :1.1.数量:正常成人为数量:正常成人为10010030030010109

15、 9/L/L2.2.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二二) )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 粘附粘附 释放释放 聚集聚集 ADP ADP 收缩收缩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血块回缩,血块回缩,血清血清 吸附吸附血清血清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生理止血生理止血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出血时间出血时间 min一、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血管收缩、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松软止血栓松软止血栓3、血

16、液凝固、血液凝固坚固止血栓坚固止血栓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 血凝血凝: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 ( (一一)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特点凝血因子特点: : 除除FF外外, ,都是蛋白质都是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具活性,正常情况下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具活性, 被激活时被激活时 F F F Fa a; ;除除FF外外, ,都是血浆中都是血浆中; ;FF、在肝内合成,需要维生素参与,在肝内合成,需要维生素参与, 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FF是重要的辅

17、助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 ,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 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二二)血液凝固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凝血过程的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瀑布学说”:血液凝固的基本反应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反应过程: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X Xa)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 2、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II IIa) 3、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I Ia) ) 分分 类类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血管外组织释放

18、因子 凝血因子分布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酶数量参与酶数量凝血时间凝血时间凝凝 血血 小小 结结( (形成凝血块形成凝血块) )网罗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网罗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复合物复合物激活因子激活因子因子因子X X激活因子激活因子 结合因子结合因子激活因子激活因子启动,全在血中启动,全在血中启动,组织和血中启动,组织和血中多多少少慢、约数分钟慢、约数分钟快、快、 约十几秒钟约十几秒钟 ( (三三)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凝血时间与凝血因子种类是

19、否齐备及浓度有关凝血时间与凝血因子种类是否齐备及浓度有关 1.1.加速凝血加速凝血 (1)(1)加钙加钙 (2)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 (3)应用促凝剂应用促凝剂 (4) (4)局部适宜加温局部适宜加温 2. 2.延缓凝血延缓凝血 (1)(1)除钙剂:除钙剂:柠檬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铵或草酸钾草酸铵或草酸钾 (2) (2)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3) (3)应用抗凝剂应用抗凝剂 (4) (4)降低血液温度。降低血液温度。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抗凝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纤溶系统A physiological balance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I

20、ntravascular Anticoagulants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主要:主要: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因子因子IIa、IXa、Xa、 XIa、XIIa属丝氨酸蛋白酶属丝氨酸蛋白酶4、肝素肝素Heparin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作用及其机制:作用及其机制:(1)增强抗凝血酶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2)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而抑制凝血过程(组织因子途

21、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 概念概念: :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 意义意义: :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 ,血流通畅血流通畅, ,防血栓形成。防血栓形成。 过程过程: : _ _激激 活活 物物抑抑制制物物纤纤 溶溶 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 _+ +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浆激活物血浆激活物组织激活物:组织激活物: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尿激酶:尿激酶:主要存在与主要存在与子宫子宫,甲状腺甲状腺,故这些器官手

22、术易出血故这些器官手术易出血临床上常用于临床上常用于溶栓溶栓。治疗心肌梗塞主要用药治疗心肌梗塞主要用药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对输血最为重要的血型是对输血最为重要的血型是ABO系统和系统和 Rh系统系统 ( (一一) )分型原则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凝集原: :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A A,B B凝集原凝集原 凝集素凝集素: :指血清中存在的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指血清中存在的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抗抗A A,抗抗B B凝集素。凝集素。(

23、一一)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型血型 凝集原凝集原(RBC) 凝集素凝集素(血浆血浆)A型型 A 抗抗BB型型 B 抗抗AAB型型 AB 无无O型型 无无 抗抗A抗抗B(二)血型的鉴定(二)血型的鉴定(三)ABO亚型:(1)分型:)分型: A1亚型:有亚型:有A1抗原,抗原,A抗原,抗抗原,抗B A2亚型:有亚型:有A抗原,抗抗原,抗A1,抗,抗B。(2)意义:当)意义:当A型血配血不合时,应首先考虑型血配血不合时,应首先考虑 是否有抗是否有抗A1凝血集干扰。通常在输凝血集干扰。通常在输 血时不考虑,但在妊娠时血时不考虑,但在妊娠时A2亚型抗亚型抗 原性增强,要注意。原性增强,要注意。(二)

24、 Rh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含有一种与恒河猴人类红细胞含有一种与恒河猴 Rhesus Monkey的红的红细胞相同的凝集原称为细胞相同的凝集原称为Rh 因子因子根据此种凝集原而将此种血型命名为根据此种凝集原而将此种血型命名为 Rh血型血型含含Rh凝集原凝集原(主要是主要是D抗原抗原)Rh阳性(阳性(99%)不含不含Rh凝集原凝集原Rh阴性(阴性(1%)抗抗Rh:IgG,IgG,可可通过通过胎盘。胎盘。特点特点: :血清中不存在血清中不存在“天然天然”抗体。抗体。需经后天致敏产生需经后天致敏产生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1.1.输血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Rh血型血型 第二次输

25、血需考虑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Rh血型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同2 2. .妊娠妊娠:RhRh- -的母亲的母亲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Rh+ +者,孕妇的者,孕妇的抗抗RhRh+ +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第一次孕儿为RhRh+ +,胎儿的,胎儿的RBCRBC因某种原因因某种原因( (如如胎盘绒毛脱落胎盘绒毛脱落) )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 ,孕妇体内产生抗孕妇体内产生抗RhRh+ +的抗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体。第二次妊娠时, ,孕妇体内的抗孕

26、妇体内的抗RhRh+ +的抗体,通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输血输血 Blood TransfusionBlood Transfusionu输全血输全血u成分输血成分输血 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三、输血原则:三、输血原则:避免同型抗原抗体相遇避免同型抗原抗体相遇u1、同型输血、同型输血u2、异型输血慎、慢、少、异型输血慎、慢、少 O A、B、AB O、A、B ABu3、在输血之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之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u主侧方面主侧方面即将给血者的红细胞即将给血者的红细胞 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u次侧方面

27、次侧方面把受血者的红细胞把受血者的红细胞 与给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与给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主侧 RBC + RBC + 血清血清 - - - - + + + +次侧次侧 血清血清 + RBC - + RBC - + + - - +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结论:供血者结论:供血者RBC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可可 慎、少慎、少 不不 不不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结结 果果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 1.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2. 2.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8、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3.3.掌握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功能。掌握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功能。4.4.掌握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掌握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5.5.掌握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掌握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6.6.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7.7.掌握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掌握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8.8.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和过程。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和过程。9.9.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掌握凝血因子的概念,了解其种类与生化特性。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掌握凝血因子的概念,

29、了解其种类与生化特性。10.10.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11.11.掌握体内的抗凝系统中的主要抗凝物质及其抗凝机制。掌握体内的抗凝系统中的主要抗凝物质及其抗凝机制。12.12.掌握血型的概念。掌握掌握血型的概念。掌握ABO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13.13.掌握掌握RhRh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14.14.掌握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掌握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案例分析 一个黑人小女孩在早上的体育课上长跑后,感到非一个黑人小女孩在早上的体育课上长跑后,感到非常的

30、疲劳,中午一直处于昏睡状态。被送回家后,父常的疲劳,中午一直处于昏睡状态。被送回家后,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傍晚时分送她去了儿科医生那里。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傍晚时分送她去了儿科医生那里。 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并观察孩子的状态,有以下记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并观察孩子的状态,有以下记录:录:1、孩子仍处于昏睡状态,不能正确的辨别方向和回、孩子仍处于昏睡状态,不能正确的辨别方向和回答一般的问题。答一般的问题。 2、她说自己非常疲劳,肌肉无力且疼痛。、她说自己非常疲劳,肌肉无力且疼痛。3、呼吸有点急促。、呼吸有点急促。4、指尖、手掌、嘴唇的皮肤略现青紫色。、指尖、手掌、嘴唇的皮肤略现青紫色。实验室分析如下:

31、实验室分析如下:1、HCT 偏低,血红蛋白偏低。偏低,血红蛋白偏低。2、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多数变成了镰刀形。、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多数变成了镰刀形。3、电泳法显示出非正常的血红蛋白。、电泳法显示出非正常的血红蛋白。What is your diagnosis?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 50kg的的成成年年男男性性,其其血血液液总总量量和和血血浆浆量量分分别别约为约为A2500ml和和1000ml B5000ml和和2500mlC3500ml和和2000ml D4500ml和和2000mlC C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A与血浆容积之比与血浆容积之比 B B与血管容积之比与血管容积之

32、比C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D D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 B主要由白蛋白形成主要由白蛋白形成C C与血浆容量有关与血浆容量有关 D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D D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A白蛋白白蛋白 B B葡萄糖葡萄糖C CKCl KCl D DNaClNaCl D D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A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 B维

33、生素维生素B B1212和叶酸缺乏和叶酸缺乏C C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 D D红细胞脆性大红细胞脆性大 A A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 A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B B5 5羟色胺羟色胺C CADPADP、组胺、组胺 D D凝血酶凝血酶C C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 A血浆血浆 B B体液体液C C血清血清 D D细胞外液细胞外液C C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A A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B B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C C血细胞凝聚血细胞凝聚 D D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 D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

34、点的重要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原因是 A A血小板不易黏着血小板不易黏着 B B血小板不易聚集血小板不易聚集C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 E 凝血功能减弱凝血功能减弱C C血小板参与血小板参与 A A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B B生理止血生理止血C C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D D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 B血清成分的特点是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 A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 B 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 D D全血除去

35、血细胞后的液体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C C维生素维生素K 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生素K K缺乏时,可能引起缺乏时,可能引起 A A因子因子、V V缺乏缺乏 B B因子因子、X X缺乏缺乏C C因子因子、缺乏缺乏 D D因子因子、缺乏缺乏B B A ACaCa2+2+ B B因子因子 C. C. 因子因子 D D因子因子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 抗血友病因子是抗血友病因子是 C CB B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 A 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B.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C C加

36、强抗凝血酶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的作用 D D与血浆中与血浆中CaCa2+ 2+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D D A ACaCa2+2+ B B因子因子 C C因子因子 D D、因子因子 血液凝固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是 在肝细胞合成必须维生素在肝细胞合成必须维生素K K参与的凝血因子是参与的凝血因子是 D DA A一一男男性性患患者者5656岁岁,血血液液常常规规检检查查结结果果为为:红红细细胞胞数数量量3.03.010101212/L/L、 血血红红蛋蛋白白浓浓度度为为110g110gL L、红红细细胞胞平平均均直直径径为为8.5m8.5m;白白

37、细细胞胞总总数数5.55.510109 9/L/L;血血小小板板10.510.510109 9/L/L。提示该患者最大可能是提示该患者最大可能是 A A各项指标均正常各项指标均正常 B B患有缺铁性贫血患有缺铁性贫血C C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D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C C有有一一大大面面积积烧烧伤伤患患者者创创面面有有大大量量液液体体渗渗出出,血血液液常常规规检检查查结结果果为为:红红细细胞胞数数量量5.55.510101212/L/L、血血红红蛋蛋白白浓浓度度为为160g/L160g/L、红红细细胞胞比比容容为为5656;血血液液黏黏滞滞性性为为水水的

38、的6 6倍倍。血血压压为为12.012.010.7kPa(9010.7kPa(9080mmHg)80mmHg),需需要补液。您认为要补液。您认为 A A宜输全血宜输全血 B B宜输入血浆宜输入血浆C C宜输入红细胞浓缩液宜输入红细胞浓缩液 D D宜输入生理盐水宜输入生理盐水B B献血者为献血者为A 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A AB B型型 B BABAB型型C CO O型型 D DA A型型B B下列关于下列关于RhRh血型中的血型中的RhRh抗体的内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容,错误的是 A ARhRh抗体

39、为天然抗体抗体为天然抗体 B BRhRh抗体属于抗体属于IgG IgG C CRh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抗体可以通过胎盘 D DRhRh抗体能凝集抗体能凝集RhRh阳性红细胞阳性红细胞A A关于关于Rh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A A血清中含血清中含RhRh抗体者为抗体者为RhRh阳性阳性 B B红细胞中含红细胞中含D D抗原者为抗原者为RhRh阳性阳性 C CRhRh阴性者血清中含阴性者血清中含RhRh抗体者抗体者 D DRhRh阴性血不能输给阴性血不能输给RhRh阳性者阳性者B B已已知知甲甲某某的的血血型型为为B B型型,通通过过交交叉叉配配合合试试验验发发现现其其红红细细胞胞可可被被乙乙某某的的血血清清所所凝凝集集,但但甲甲的的血血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乙的血型可能是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乙的血型可能是A AB B型型 B BA A型型C CABAB型型 D DO O型型 D DA A凝集凝集 B B叠连叠连 C C凝固凝固 D D聚集聚集 血管损伤处血小板发生血管损伤处血小板发生 A A型红细胞与型红细胞与B B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发生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发生 D D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