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1703684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功数罪并罚缓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 据以立功的线索、材料来源有下列情形之一据以立功的线索、材料来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认定为立功:的,不能认定为立功:本人通过非法手段或非法途径获取的本人通过非法手段或非法途径获取的本人因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本人因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的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根据犯罪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根据犯罪行

2、为的事实、情节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行为的事实、情节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案件已经判决的,以实际判处的刑罚为准案件已经判决的,以实际判处的刑罚为准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人有法定情节经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人有法定情节经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后判处有期徒刑的,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后判处有期徒刑的,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对下列案件的数罪并罚,哪些是错误的?对下列案件的数罪并罚,哪些是错误的?A A 甲犯甲犯A A罪,处罪,处1010年有期徒刑,犯年有期徒刑,犯B B罪,处罪,处1515年有期年有期徒刑,并罚后决定执

3、行徒刑,并罚后决定执行2222年有期徒刑年有期徒刑B B 乙犯乙犯A A罪,处无期徒刑,犯罪,处无期徒刑,犯B B罪,处无期徒刑,并罪,处无期徒刑,并罚后决定执行死刑罚后决定执行死刑C C 丙犯丙犯A A罪,处罪,处5 5年有期徒刑,犯年有期徒刑,犯B B罪,处罪,处7 7年有期徒年有期徒刑,并罚后决定执行刑,并罚后决定执行1212年有期徒刑年有期徒刑D D 丁犯丁犯A A罪,处罪,处1010年有期徒刑,犯年有期徒刑,犯B B罪,处无期徒刑,罪,处无期徒刑,并罚后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并罚后决定执行无期徒刑甲犯两罪,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甲犯两罪,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15年,附加年,附加罚金罚金5 5

4、万元;另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万元;另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 8年,附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加剥夺政治权利3 3年,则如何确定甲的执行年,则如何确定甲的执行刑?刑?甲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甲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1212年有期徒刑,执行年有期徒刑,执行7 7年后,发现判决前尚有一强奸罪未被判决,年后,发现判决前尚有一强奸罪未被判决,该强奸罪应判该强奸罪应判1010年有期徒刑,则此时对甲的年有期徒刑,则此时对甲的刑期应如何确定?刑期应如何确定?甲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甲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1212年有期徒刑,执行年有期徒刑,执行7 7年后,又因一琐事对同监舍犯人大打出手致年后,又因一琐事对同监舍犯人大打出手致对方重伤

5、,依法被以故意伤害罪而判处有期对方重伤,依法被以故意伤害罪而判处有期徒刑徒刑1010年,则此时对甲的刑期如何确定?年,则此时对甲的刑期如何确定?甲因抢劫罪被判甲因抢劫罪被判8 8年有期徒刑,执行年有期徒刑,执行3 3年后,年后,与同监犯人打饭时将对方达成重伤,被判故与同监犯人打饭时将对方达成重伤,被判故意伤害罪有期徒刑意伤害罪有期徒刑5 5年,同时又发现其在前罪年,同时又发现其在前罪判决前还犯有盗窃罪,判处判决前还犯有盗窃罪,判处3 3年有期徒刑。对年有期徒刑。对甲应如何判决?甲应如何判决?被告人李某在判决宣告前共犯有甲乙丙丁四被告人李某在判决宣告前共犯有甲乙丙丁四罪,但司法机关当时仅侦破了甲

6、乙两罪,依罪,但司法机关当时仅侦破了甲乙两罪,依法判处甲罪法判处甲罪6 6年有期徒刑、乙罪年有期徒刑、乙罪1313年有期徒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刑,决定合并执行1616年有期徒刑。执行年有期徒刑。执行4 4年年后,才发现丙罪和丁罪,人民法院判决丙罪后,才发现丙罪和丁罪,人民法院判决丙罪1010年有期徒刑、丁罪年有期徒刑、丁罪3 3年有期徒刑。则此时对年有期徒刑。则此时对李某的刑罚如何确定?李某的刑罚如何确定?下列关于数罪并罚说法,哪些是错误的?下列关于数罪并罚说法,哪些是错误的?20022002A A 甲犯甲犯AB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14年和年和7 7年,法年

7、,法院决定合并执行院决定合并执行1818年。甲执行年。甲执行8 8年后,又犯年后,又犯C C罪,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判处有期徒刑5 5年。对此,法院应在年。对此,法院应在1414年以上年以上2020年以下有期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年以下有期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减去已经执行的8 8年年B B 乙犯乙犯AB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罪,分别被判处有期1414年和年和1111年,法院决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定合并执行2020年。在执行年。在执行2 2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判决宣告前还犯有判决宣告前还犯有C C罪,并就罪,并就C C罪判处有期罪判处有期5 5

8、年。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过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过2020年年C C 丙犯丙犯A A、B B罪,分别被法院判处罪,分别被法院判处1414年和年和1111年,法院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决定合并执行2020年。在执行年。在执行2 2年后,并又犯年后,并又犯C C罪,罪,法院就法院就C C罪判处有期徒刑罪判处有期徒刑5 5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期徒刑不得超过2020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C C罪的刑罚罪的刑罚D D 丁在判决宣告前犯有丁在判决宣告前犯有A A、B B、C C、D D四罪,但法院只四罪,但法院只判决判决A

9、 A罪罪8 8年、年、B B罪罪1212年有期,决定合并执行年有期,决定合并执行1818年年有期。执行有期。执行5 5年后发现年后发现C C罪和罪和D D罪,法院判决罪,法院判决C C罪罪5 5年有期,年有期,D D罪罪7 7年有期。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年有期。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刑应是刑应是 18 18年而不是年而不是1212年年关于缓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缓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B B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C C 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年

10、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D D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 3年有期徒刑,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甲甲20032003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3 3年有期徒刑,年有期徒刑,缓刑缓刑5 5年。年。20072007年发现年发现20022002年甲还有一盗窃年甲还有一盗窃罪没有判决,该盗窃罪应判处有期徒刑罪没有判决,该盗窃罪应判处有期徒刑6 6年,年,则此时对甲如何处罚?则此时对甲如何处罚?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A

11、 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缓刑 B B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再执行 C C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 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

12、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缓缓刑刑考考验验期期满满后后发现考验期发现考验期内犯新罪内犯新罪发现原判决宣发现原判决宣告前有漏罪告前有漏罪撤销缓刑撤销缓刑数罪并罚数罪并罚不撤销缓刑不撤销缓刑仅处罚漏罪仅处罚漏罪赵某因共同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赵某因共同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 3年,决定年,决定宣告缓刑宣告缓刑3 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司法年。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司法机关查获赵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机关查获赵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值50005000元的财物,对赵某应如何处理?元的财物,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A A 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 B B 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 C C 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 D D 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