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1695142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0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一一 章章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概概述述2006 年大纲要求一、了解管理含义、性质、作用与职能二、了解组织的含义与类型,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人员配备三、了解领导含义、领导方式分类,领导者素质,领导艺术与方法四、了解激励、控制与协调五、了解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古典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六、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07 年新大纲要求第一章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一、了解管理的含义二、了解管理的性质三、了解管理的作用四、熟悉管理原理(新增加内容)第二节管理职能一、熟悉计划(以前都是了解,并且没有计划,要求全部增加)二、熟悉组织三、熟悉

2、领导四、熟悉激励五、熟悉控制六、熟悉协调第三节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了解古典管理理论二、了解行为科学理论三、熟悉现代管理理论(加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熟悉企业(新增)二、熟悉企业文化(加强)三、熟悉学习型组织(加强)四、熟悉虚拟企业(加强)五、掌握风险管理(新增)六、掌握知识管理(新增)七、掌握创新管理(新增)八、熟悉和谐管理(新增)九、掌握企业并购(新增)分值分布:2000-2006 年试题中,从 2000 年出了 1 道单选题,之后一直到2004 年出了 3 道单选,2 道多选,7 分,2005,4 道单选,3 道多选 10 分,2006 年 4 道单选,4 道多选,12

3、 分,分值这两年才有加大的趋势,但是题直接,简单。内容主要是管理含义,组织含义,管理职能,管理理论。原先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如泰罗,韦伯的思想上。但是今年情况不同,增加了许多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而且大纲要求对古典管理理论是了解,对现代管理理论是熟悉和掌握,要紧跟大纲思想的变化进行复习,这章由于主要是理论,发挥和应用不多,注重骨干而非细节。如管理性质,两点一个就是自然属性,另一个是社会属性就可以。第一节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管理的含义、作用与职能(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一般涉及某个定义的时候,都是含义,特点,作用这几点)一、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

4、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概念包括 5 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主要协调人与事、 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若目的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例题:管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组织目标,在组织内开展的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对象是()。(2005) A.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B.组织战略和组织资源C.组织资

5、源和组织活动D.组织目标和组织资源【答疑编号 11010101】答案:C二、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性质二重性:既有与组织作用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社会生产联系为统一整体所必需的活动;是生产活动中必须进行的活动。自然属性。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监督劳动”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三、管理的作用三、管理的作用管理作用可以归结为:(1)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组织的存在。各部门、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如果不一致,化解和协调。将个人利益,个人目标与组织利益结合起来。(2)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管理是各部门、各人员行为协

6、调起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获得最大利益。四、管理原理四、管理原理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管理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一)系统原理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社会生产实践范围扩大,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好的效果。(二)封闭原理组织内部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

7、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形成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三)开放原理系统,组织都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或组织从属于某个更大的系统,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才能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力。(四)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

8、管理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 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

9、企业文化的建设。(五)动力原理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需要有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就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是一种能源,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处理一下几种关系:第一,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三者,综合运用;第二,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协调、平衡;第三,近期动力和远期动力之间的协调。(六)反馈原理反馈是控制系统将其输出的信息结果返送回原始输入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产生影

10、响,使输出的结果更加接近预定目标的控制调节机制。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的可控系统,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对计划、指令、决策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根据判断结果对原来的部属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系统能干预动目标方向不断进行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反馈有两种类型: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的运动扩散加剧。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缩。(七)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应有的弹性和灵活性,即对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要予以实现考虑,在作出决策、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留有余地,使系统对未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动态变化。伸缩性,发挥人的能动作

11、用。(八)控制原理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监督各项活动,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偏差,然后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原定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控制按时点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控制的结构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要反映计划的要求。有效的控制也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类型,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要求。做好控制还要注意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全局观,善于控制关键点。客观公正,使员工能自觉接受监督和控制。(九)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组织在不断经营过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管理活动的出

12、发点是效益。第一,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第二,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是最重要的。第三,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全局效益是一个比局部效益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全局效益很差,局部效益提高就难以持久。局部效益也是全局效益的基础,没有局部效益的提高,全局效益的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第四,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而不以新品种、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就会随时被淘汰或落伍。管理要有远见,要创新。第五,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管理活动要以提高效益为核心。追求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该成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一切管理工作的

13、出发点。习题1.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这体现了管理原理中的()A.系统原理B.开放原理C.弹性原理D.人本原理【答疑编号 11010102】答案:D2.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使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包括()A.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关系B.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关系C.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关系D.近期动力和远期动力的关系【答疑编号 11010103】答案:ACD第二节第二节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六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与协调。1.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2004)A.计划和组织B.领导和激励C.战略和规划D.控制和协调【答疑编

14、号 11010201】答案:BCD一、计划(大纲新增考点)一、计划(大纲新增考点)含义:广义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就是指制定计划。(一)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2.主导性: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管理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进行。3.普遍性: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都有计划指导。4.效率性:计划所耗费的资源和所取得的成效。(二)企业计划的种类(1)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第一,宗旨。活动的目的,基本要求。第二,目标。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

15、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是计划的终点,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等活动的结果。第三,策略。是指对组织确定的长期目标,考虑如何采取行动,分配资源,以达到目标。第四,政策。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和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第五,程序。处理重复发生的方法、步骤。办事手续,行动指南。第六,规则。允许不允许作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区分规则、政策和程序。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程序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政策要指导决策。如出差报销。第七,规划。综合性的计划。是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

16、体。第八,预算。是一份数字表明预期结果的报表。数字体的规划。财务收支预算。(2)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专项计划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如新产品试制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等。综合计划是对组织活动作出的整体安排,如生产计划等。(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一般是战略性计划。较长时间的目标。短期计划一般是年度计划,根据中长期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总体安排。中期介于两者之间。(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17、1.估量机会计划之前要做的工作, 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估计。 是对可能取得的成果的机会成本分析。如新产品开发计划。2.确定目标确定整个企业的目标,确定下属单位的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效果。3.确定计划的前提计划的环境,或者执行的环境。选择关键性的、有战略意义的、对执行计划最有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的时候,不是找可供选择的方案,而是减少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评估,权衡。6.选择方案决策的关键。有时会发现同时有两个可取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定出首先采用哪个方案,将另一个方案也进行细化和完善,并作为后备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派生计划是总计划下

18、的分计划。做出决策之后,就要制定派生计划。总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扶持。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在完成上述各个步骤之后,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二、组织(一)组织的含义与类型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这一网络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和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部门和成次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组织的框架体系。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变革,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科学的组织起来,使

19、每个成员都能接受领导、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例如,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从静态方面理解,是指()。(2005)A.组织变革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原则【答疑编号 11010202】答案:C组织的类型,一般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感情的团体。(二)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出发点和归宿点。市场、财务、人事。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利益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接受权力和承

20、担责任。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现代企业,专业性强,要求配合。4.管理幅度原则: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同管理层次成反比,要考虑有效,考虑管理者的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权力需要监督。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保证统一指挥,分权调动下属积极性。(三)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需要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不需要记忆这个概念)1.人员配备的任务(1)物色合适的人选。首要任务,

21、各部门,各岗位有各自的分工,要求不同能力,知识的人与之相匹配。(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把具备不同素质、能力和特长的人员分别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3)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掘每个成员的内在潜力。2.人员配备的程序(1)制定用人计划,使用人计划的数量、层次和结构符合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组织机构设置的要求。(2)确定人员的来源,即确定是从外部招聘还是从内部重新调配人员。(3)对应聘人员根据岗位标准要求进行考察,确定备选人员。(4)确定人员,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以确保人选适用于组织需要。(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并据此决定员工的续

22、聘、调动、升迁、降职或辞退。3.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以组织需要,保证经济效益提高,不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2)任人唯贤原则: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不能任人唯亲,公平,重视和使用真才实学的人。(3)因事择人原则:以职位的空缺和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4)量才使用原则:根据能力大小安排岗位。(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标准,程序。下列选项中,()不是企业人员配备工作应遵循的原则。(2005)A.社会效益原则B.任人唯贤原则C.因事择人原则D.规范化原则【答疑编号 11010203】答案:A人员配备是保证企业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工作,其任务包括()。(2005)A.物色合适的人选B.促进组

23、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C.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D.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答疑编号 11010204】答案:ABC三、领导(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里,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具有下述特征:(1)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过程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包含着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2)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3)领导的主要职能,是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4)领导的

24、本质,是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主要领导者为核心的、团结一致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股合力。(5)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只由领导者个人,而是由被领导者的群体活动的成效如何而表现出来的。企业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并落实组织目标,指导组织设计并从事人员配备,保证组织维系和正常运行。领导职能是其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二)领导方式的分类按不同标准可对领导类型作不同的分类:1.按权利控制程度可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集权型领导是,工作任务、方针、政策都由领导制定,然后布置给部属执行。分权型领导是领导者只定目标,对部属怎么做不干涉,只问效果,不问细节。均权型领导是分工负

25、责,领导和下属各有各的分工。2.按领导重心所向,可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以事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强调效率。为人为中心:注意发挥部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事并重型:既要重视人,也要重视工作。3.按领导者的态度,可分为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体谅性:十分体谅,关心其生活,互相支持的友谊。严厉型:十分严厉,重组织,轻个人。4.按决策权力的大小,可分为专断性领导、民主型领导、自由型领导专断性:决策权集于一身。民主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自由型: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领导类型作不同的分类。按权力控制程度,可分为()。(2004)A.专

26、断型领导、民主型领导B.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C.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D.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和人事并重的领导【答疑编号 11010205】答案:C(三)领导者素质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不用背)领导者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政治方向、立场、品德和政治思想。2.知识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水平。3.能力素质:筹划、决断、组织和协调,表达。4.身体素质。(四)领导班子的构成(大纲没有要求)领导班子的构成是因为领导效率不仅取决于单个领导者的素质,而且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构成是否合理。合

27、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包括:1.年龄结构根据实际需要把不同年龄的人员组配在一起,优势互补,扬长避短。2.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3.能力结构第一,思想型善于观察、推理、分析和判断。善于从全局出发,作决策。第二,实干型组织指挥能力突出。工作踏实、果断、顽强,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强。能很快理解领导意图,执行力强。第三,智囊型创造力强,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善于想办法,出主意,提方案。第四,组织型人际关系能力和用人能力突出,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协调矛盾。(五)领导艺术与方法1.领导决策的艺术包括:第一,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知己知彼”,心里“有底”。第二,对不同的决策问

28、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程序性的,短期化的,经验判断。战略性的,集体决策。第三,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科学程序,比如确定目标,找方案,论证,选择,反馈。领导决策的艺术表现在()等方面。(2005)A.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B.实现控制工作的规范化C.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D.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答疑编号 11010206】答案:ACD2.合理的用人艺术包括:第一,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第二,有效激励人的艺术;第三,适度治人的艺术,表扬和批评。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包括:第一,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观念,利益,交往频度;第二,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随机

29、制宜,因人而异。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包括:第一,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第二,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如,会议。分析哪些工作有用,哪些是不必要的。四、激励(一)激励的含义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人们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二)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三)激励手段和方法1.物质激励2.职工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五、控制控制是指组织在动态变

30、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一)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类型有: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事先控制、是指通过情况观察、规律掌握、信息收集整理、趋势预测等活动,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其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现场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事中控制等,是指在某项经济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行为给予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而实施的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又称

31、事后控制。2.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指着眼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工作,防止管理不善出现不良后果的控制活动。间接控制是指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3.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二)控制的基本要求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从全局出发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控制的方向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的标准4.控制工作应符合有关参与人员的要求控制系统的运用例:控制是组织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其基本要求包括()。A.确立客观标准B.兼顾各个部门的全部利益C.

32、具有全局观念D.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答疑编号 11010301】答案:ACD六、协调(一)协调的内容与方法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和谐的配合,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内容:1.组织内部协调各生产要素的协调企业与股东关系的协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原则:第一、相互尊重、平等待人。第二、互助互利第三、诚实守信例:下列选项中,属于协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2005)A.经济利益优先考虑B.组织利益至上C.互助互利,诚实守信D.便于管理【答疑编号 11010302】答案:C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协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协调企业与新闻界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33、(二)冲突协调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是:1.回避2.强制解决3.妥协4.树立更高目标5.合作(三)信息沟通首先,信息沟通需要传递;其次,信息沟通要被理解;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作用:(1)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2)解决冲突、协调组织行动(3)有效沟通可以促进组织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和创新2.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是:(1)信息发送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2)接受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3)沟通通道的选择(4)外部噪声3.信息沟通的方式有:(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4.

34、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是:(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2)要善于运用反馈(3)学会积极倾听第三节第三节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思想:1.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化,制度化。3.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管理的精华就是一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工厂方面改变对工作、同伙、雇主的责任观念;管理人员增强责任观念。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友好合作代替对抗和斗争

35、。例: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2004)A.提高劳动效率B.实行职能工长制C.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答疑编号 11010401】答案:A泰罗的管理原理:(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挑选最强壮,效率最高的,动作最标准的工人,将其动作多余的去掉,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和标准的工作量。(2)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按照作业标准培训工人, 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子, 搬运生铁的实验中, 每日个人的搬运量从12.5增加到 47.5 吨。(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定额,超额奖励,不足惩罚(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计划就是管理,执行是工人的劳动职能。专业的计划部门制

36、订标准,下达任务,工人就是执行。(5)实行职能工长制。将整个管理工作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管理职能,管理专业化。(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处理一般事务的权利下放,自己保留对例外事务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例:“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管理原理包括()等。(2005)A.实行计时工作制B.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C.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D.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答疑编号 11010402】答案:BCD(二)法约尔(“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该书突出的贡献是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6 项职能: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37、十四项原则: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用于政府,军队和其他组织。(三)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提出“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最合理的组织形式。1.明确的分工:组织内每个职位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3.人员的任用:职务要求。4.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职业化。5.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

38、权。6.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性原则,不受个人感情影响,公正。例: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具有()等特点。A.明确的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C.遵守规则和纪律D.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答疑编号 11010403】答案:ABCD二、行为科学理论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开始研究人的行为和工作的关系。(一)梅奥及霍桑实验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研究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实验。1.工厂照明实验:改变工作环境。2.继电器装配实验:工作条件变动。3.谈话研究4.观察实验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社

39、会环境的影响。(二)人际关系学说(梅奥)1.职工是“社会人”。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归属感、友情是刺激职工的重要因素。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效率的提高,关键是工人工作的态度,不取决于工作条件。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1.个体行为理论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比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等。二是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主要包括:(1)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 X-Y 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2)美国行为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

40、的()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2004)A.不成熟一成熟B.X-YC.团体行为D.组织行为【答疑编号 11010404】答案:B2.团体行为理论团体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3.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变革、发展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古利克、孔茨等。观点:将管理学说和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认为管理的职能是共同的。(二)经验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观点: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三)系统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洛森茨。观点: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

41、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四)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观点: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以决策为特征的。(五)管理科学学派观点: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六)权变理论学派观点: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第四节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企业流程再造一、企业流程再造目的: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简称 BPR。基本内容: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

42、、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质的飞跃和突破。二、企业文化二、企业文化广义,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 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为谋求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经过绝大多数职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行为和发展,具有导向、激励、自控、内聚和协调的功能。三、学习型组织三、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43、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看见事物的整体,有系统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2.超越自我组织要超越自我,要有更远大的目标。3.改变心智模式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观点、态度。4.建立共同愿望建立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目标,从而发挥每个人的力量。5.团队学习目的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让个人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四、虚拟企业四、虚拟企业仅保留某些关键的功能,其余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如,整车生产商,将设计、零配件供应、销售都外包。虚拟企业大多数是以技术联盟为中心。五、风险管理五、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数学工具,以系统论为科研方法,来研究风险发生规

44、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一门多元交叉新兴学科,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功能:规避风险、避免损失、减低损失的程度。六、知识管理六、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是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过程, 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要,以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目标:(1)知识的发布,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2)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3)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4)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5)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扩散;(6)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知识管理有四个基本特点:(1)知识管理是基于对

45、“知识具有价值,知识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2)是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的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3) 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和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 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有效、全面。(4)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七、创新管理七、创新管理含义:一是管理的创新;二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前者指企业管理活动的创新,即企业管理创新。后者指对企业所有创新活动的管理,它的范围和内容比前者广泛。主要侧重于后者。企业创新管理就是指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竞争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运用创造学原理

46、和方法,对企业的要素、组织形态、经营运行形式及其管理的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创新活动的管理。特点是“创新”。内容:(一)企业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一切企业创新管理行为的前提, 是产生创新的指导思想,理念陈旧,思维定式强烈,不能适应变化,那么就会阻碍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理念包括: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用人理念。(二)企业经营创新为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创造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新型经营模式。包括:企业形态创新、产品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三)企业管理创新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

47、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目的。八、和谐管理八、和谐管理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在以人为本和依法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手段,使管理系统达到最佳协调状态的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从而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一)企业生态和谐管理和谐管理的基本框架:生态和谐管理和人态和谐管理。内容:1.树立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是企业和谐管理的前提,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

48、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开发环保产品环保产品是企业和谐管理的基础。环保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使用以及回收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的健康无危害,并有利于环境再生和和回收利用的产品。3.推行绿色生产是企业和谐管理的关键。在生产中追求节能、省料、无污的综合效果,以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4.推广低耗物流低耗物流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手段。策略:一是选择绿色运输,有效利用车辆提高配送效率;二是绿色包装,即少耗材、可再生、可回收和可循环;三是开展低耗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为集中加工。(二)企业人态和谐管理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2.建立学习

49、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一方面,培养团队学习精神,通过开放型交流,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做到知识和信息共享,互补技能,团结合作,以达到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任务。3.加强关系管理关系管理就是从过去的以资本为中心对顾客、供应商、相关企业的权威命令式组织关系,转变为以资本对顾客、供应商、相关企业的非权威命令式的协作关系管理。具体地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和谐,就是通过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强化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创建新价值和稳固顾客的忠诚度,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和顾客价值目标的一致。4.建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济实

50、力的团体,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的,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多为长期性联合,具有自发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联盟各方仍保持原有企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的自主经营权。九、企业并购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他企业保留或者消灭法人资格。它包括三个方面:兼并、收购和合并。(一)兼并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成为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方法:(1)用现金或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2)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票;(3)对其他公司股东发行新股票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二)收购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者债券等支付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收购的形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1)资产收购: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资产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行为;(2)股权收购:收购股权。和兼并的区别:兼并使目标企业合并购企业融为一体,目标企业的法人主体资格消灭。而收购常常保留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三)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形式:(1)吸收合并:合并后,一个续存,其余消失(2)吸收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企业,原有的全部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