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1683937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与大一统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2课课战国时期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大一统“百家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 1、知道诸子百家、知道诸子百家2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 3、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儒家儒家- -孟子、荀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家- -墨子墨子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道家道家- - 庄子庄子 法家法家- -韩非韩非 兵家兵家- -孙膑孙膑 历史意义历史意义战战国国时时期期的的百百家家争争鸣鸣知知识识结结构构百家争鸣与大一统经济经济:铁犁牛耕推广,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井田制崩溃,小农小农经济迅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政治:

3、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士。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出现的

4、原因:百家争鸣与大一统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私学兴盛学兴盛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文化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未建未建立立一统观念,学术环境一统观念,学术环境宽松宽松。百家争鸣与大一统1 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 1)政治政治 “仁政仁政”(核心)(核心)(2 2)人性论:性善人性论:性善说说(3 3)义利观:)义利观:养浩然养浩然之气之气;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儒家:儒家:孟子孟

5、子2、地位影响:被尊、地位影响:被尊为为“亚圣亚圣”,有,有孟子孟子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也。”“民为贵,社稷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君为轻”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儒家:儒家:荀子2、思想主张:、思想主张:a.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思想朴素的唯

6、物思想“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b.人性论人性论“性恶论性恶论”c.治国思想:礼法并施治国思想:礼法并施3、地位影响:、地位影响:战国百家战国百家思想的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对,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二、目好色,耳好声,材料二、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马十驾,

7、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金石可镂。材料三:材料三:“治之经,礼与治之经,礼与刑。刑。”“君者,舟也;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水亦覆舟。”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的思想主张:1.“兼爱兼爱”、“非攻非攻”2.“尚力尚力”3.“节用节用”、“节节葬葬”评价:评价:1.1.代表下层劳动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的利益。2.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以后,其思想不再战国以后,其思想不再受重视。受重视。4.“尚贤尚贤”“兼爱兼爱”是没有等是没有

8、等级差别的爱,级差别的爱,与孔与孔子的子的“仁仁”对比对比 “ “非攻非攻”是反对战是反对战国时期不义的兼并国时期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平共处强调生产劳动,反强调生产劳动,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对统治者铺张浪费百家争鸣与大一统1 1、“齐物齐物”:即万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本物齐一,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质上相同,没有区别2 2、“逍遥逍遥”:即对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超然的态度。3 3、天与人、天与人“不相胜不相胜” ” 人必须顺应自然人必须顺应自然(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上与荀子的区别)与荀子的区别)道家:道家:庄子庄子

9、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蝶之梦为周与?百家争鸣与大一统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法、术、势结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张变法革新2、影响、影响成为秦的指导思想成为秦的指导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这种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想的理论基础法不阿贵,刑过不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匹夫法家:韩非法家:韩非法律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是

10、处理政事的基本本,权术权术是君主控御君臣是君主控御君臣的工具的工具 ,势力势力是君主的政权、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威势。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孙膑与兵家孙膑与兵家 孙膑,其军事孙膑,其军事思想被编为思想被编为孙膑孙膑兵法兵法一书。一书。 强调要懂得战强调要懂得战争的争的规律规律,要注意,要注意利用和创造利用和创造有利形有利形势势,重视,重视人人的作用。的作用。百家争鸣与大一统三、影三、影 响响1 1、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11、政治思想和道德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则则则;道家学说:道家学说:道家学说:道家学说:构成了构成了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2 2、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

12、容并包、宽容开放的、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特点3 3、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儒政、道哲、法变革儒政、道哲、法变革”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古为今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爱和平、反对战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国。”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儒家推崇推崇“人治人治”, “, “德治德治”, 即治国时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法家提倡提倡“法治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中央集权国家

14、。道家道家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百家争鸣与大一统第三课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兴起的原因:、黄老之学兴起的原因:材料材料一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分析材料:

15、汉初经济呈现什么景象?分析材料:汉初经济呈现什么景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材料材料二二: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而用刑太极故也。 新语陆贾新语陆贾分析材料: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材料: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吸取了秦朝吸取了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师”的暴政教训的暴政教训百家争鸣与大一统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

16、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 稷下道家改造了老子道,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稷下道家改造了老子道,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虚静不仅是养生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虚静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静谨听,以法为符”。君主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也。君主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也可实现平治天下目标。可实现平治天下目标。 改编自一源三流: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改编自一源三流: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

17、识回答下列问题: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黄老之学主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黄老之学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要思想?有什么特点?派别:道家学说中两派。派别:道家学说中两派。“黄黄”指黄帝学说,指黄帝学说,“老老”是指是指老子学说,二者糅合为老子学说,二者糅合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法;在治国方面主张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积极无为”。2、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内容、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内容百家争鸣与大一统3 3

18、、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的影响的影响材料: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材料: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汉书武帝记武帝记实行黄老之学的修养生息政策之后,汉朝经实行黄老之学的修养生息政策之后,汉朝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百家争鸣与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1、背景:、背景: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和亲瓦当和亲瓦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匈奴

19、未灭,何以为家。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霍去病霍去病霍去病汉武帝在位之时,面对怎样的政治局面?汉武帝在位之时,面对怎样的政治局面?国内国内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威胁中央威胁中央边境边境匈奴威胁,匈奴威胁,边境不宁边境不宁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材料: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材料: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崩,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

20、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分析材料:汉武帝时期,在思想领域出分析材料:汉武帝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儒学逐渐兴起儒学逐渐兴起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1、背景:、背景:随着社会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随着社会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材料二: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天降祥瑞;“与

21、天异者,大乱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天降灾祸。“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 材料三:材料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渊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渊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提出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的“五伦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发挥,提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三

22、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从宋代朱出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常用。熹开始,三纲五常常用。 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中国古代三纲五常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道,人异论,百家殊方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民知所从矣。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内容:内容:1)“大一统

23、思想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伦理道德。2)“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董仲舒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董仲舒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文化专制)“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君权神君权神授授”神化君权,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神化君权,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道的伦理道德德巩固君权、稳定

24、统治秩序的需要(礼)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礼)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最主要的发挥和创新最主要的发挥和创新(1 1 1 1)新儒学)新儒学)新儒学)新儒学“新新新新” ? ? ? ?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特点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以儒学为基础,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神学色彩具神学色彩。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哲学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儒学

25、独尊,思想专制;哲学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百家争鸣与大一统(2)(2)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 (4 4) )作作 用用: :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用。(3)实质: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

26、统,是一,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种思想文化专制。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著作著作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仁、礼仁、礼天人感应天人感应黄老,法、阴阳黄老,法、阴阳维护统治维护统治批判时政批判时政单纯儒学单纯儒学思想来源思想来源对社会对社会态度态度论语论语公羊春秋公羊春秋董仲舒之董仲舒之“儒儒”先秦之先秦之“儒儒”百家争鸣与大一统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影响“及及窦太后窦太后崩,武安侯崩,武安侯田蚡田蚡为丞相,绌黄为丞相,绌黄 、 老老 、刑名、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公孙弘以春秋白以春秋白衣为

27、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史记史记儒林列传序儒林列传序 请回答:请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件大事。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件大事。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利于巩固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重要内容和朝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地位。流地位。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汉初汉初经济残经济残破破休养生息休养生息

28、黄老思想无为而治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武帝时国力渐国力渐强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不甘无为淘汰黄老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利集权、制地方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