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1679312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点拨.ppt(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古诗鉴赏点拨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生活诗人诗人意义意义读者读者提供 资源含情创作巧妙鉴赏凝结 寓意古代诗歌的考查点:简要简要评价评价 思想内容初步鉴赏作品形象作品语言作品技巧已知信息已知信息|诗题|注释|生平|意象|情调|题意品品味味语语言言进进入入情情境境 品味语言的凝练性凝练性、形象性形象性 意象 意境诗情定向求索、扣题作答定向求索、扣题作答写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怎样写?为何写?为何写?修辞方法表达方式 结构技巧 其他写作技巧 诗歌的风格 意象、典故、景物、古迹、场面抒发情感、惜别怀人、怀才不遇昔盛今衰、人生易老、时事动荡1 1、知人

2、论诗、以察诗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2 2、把握已知、以明意旨、把握已知、以明意旨3 3、品味语言、进入情境、品味语言、进入情境 4 4、定向求索、扣题作答、定向求索、扣题作答突破策略答答题题注注意意事事项项1 1、紧扣要求、围绕题旨;、紧扣要求、围绕题旨;2 2、理解准确、赏析合理;、理解准确、赏析合理;3 3、术语表达、正确准确;、术语表达、正确准确;4 4、强化书面、表达简明;、强化书面、表达简明;5 5、表述严密、条理清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如何读懂一首古诗?1、总体上:从形象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意象,感受意境意境,体会感情感情。注:把握意象、意境与形象的关系注:把握意象、意境与形象的

3、关系如:如: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形象:深山古寺环境景色意象: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苍苍松柏上的凄冷月色、空寂曲折的潭岸。意境:萧瑟暗淡、幽冷静寂。感情:是作者本身禅寂心境的写照。2、具体步骤:看题目和作者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作总体思考。例:2004年高考湖南考题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

4、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一句写了什么: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怎么写的:“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为什么写:即表达效果: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凤吹声如隔彩霞,例:2004年高考湖南考题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二句写了什么: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为什么写:为什么写: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不知墙外是谁家。例:2004年高考湖南考题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

5、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重门深锁无寻处,第三句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为什么写:为什么写: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例:2004年高考湖南考题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疑有碧桃千树花。第四句写了什么:写了什么:写诗人寻访不得后的想象,与前句呼应,仍然从音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怎么写的:怎么写的:一个“疑”字,写出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意象(通感)为什么写:为什么写:别具一格。例

6、:2004年高考湖南考题(填空,写出对第四句的鉴赏)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大致按照解题:诗歌类型、题中人和事、写作背景逐字解说诗句(仿照上例)总结:表述为: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怎样做到“会答”?失误原因:一方面是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其意蕴;另一方面是很多考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但不知道如何表述或表述不规范,不符合答题的基本要求。怎样做答:认真读提干,一般情况下问

7、什么,答什么。但有时问的较概括(如鉴赏本诗中的形象、这首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谈谈本诗的语言风格、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等),答题时就要全面考虑。一般用“三步定位法”。运用答题格式: 、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思想内容+例证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对关键字的品味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5、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该字的妙处)+怎样表达情感的。6、诗歌意境的表述思路回答:画面描述+意境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7、语言风格的表述思路是:点明特色+具体分析这种特色作者感情

8、。8、两首诗对照阅读:所写内容的同与异/所抒感情的同与异/所用手法的同与异/语言风格的同与异同。一、失误展示:一、失误展示:1.1.完全不看试题要求完全不看试题要求, ,导致答非所问导致答非所问2.2.忽视题干隐含信息忽视题干隐含信息, ,造成要点不全造成要点不全3.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 ,造成理解有误造成理解有误4.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忽视对注释的把握, ,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影响答题的准确性5.5.对关键字体味不深对关键字体味不深, ,以致答题出现偏差以致答题出现偏差二、例说失误:二、例说失误:1.1.完全不看试题要求完全不看试题要求, ,导致答非所问导致答非所问粤秀

9、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06广东卷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错误答案示例:1.“晚”从“带得钟声到海幢”中可以看出, 还有那些小船的归来,可以看出是“晚” “望”是从“远帆片片点归艭”中可以看出失误:没有按要求列举“意象”得分:1分2.远帆片片点归艭;带得钟声到海幢 横空老鹤南飞去失误:没有列举意象;没有体现“晚、望”两个方面得分:0分二、例说失误:1.完全不看试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

10、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1832-1916年),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授徒。问: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错误答案示例:1.描写了作者在驿亭中被猛烈的南风刮 起,感到十分的凄凉,听到瀑布泻下 的巨大声响,也没有什么感觉,只是 躺下静静地听着。失误:误答成三四句描写的情景得分:0分参考: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的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例说失误: 2.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造成要点不全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11、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题干隐含信息: 失分原因: 句句有“怨情” -逐句分析原诗 含混作答 二.例说失误: 2.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造成要点不全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第一句:第一句:第二句:第二句:第三句:第三句:第四句:第四句: 征人怨征人怨 柳中庸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

12、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问: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具体说明。 2 2分分关键词:表现形式: 答题: 边塞诗外部特征 + 内部特征标志字眼 主题内容外:有金河.玉关.青冢 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内: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二二. .2:2: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 ,造成要点不全造成要点不全 喜外弟卢纶见宿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访频。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平

13、生自有分分, ,况是况是蔡家亲蔡家亲。 问:问:明代谢榛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四溟诗话中说:中说:“韦苏州曰: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请简要说明理由. . 注:注: 1.1.分,情分分,情分 2.2.蔡家亲,蔡家亲, 即表亲即表亲巩巩固固练练习习 二二. .2:2: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忽视题干隐含的信息, ,造成要点不全造

14、成要点不全 问:问:明代谢榛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四溟诗话中说中说:“:“韦苏州曰韦苏州曰: :窗窗 里人将老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树初黄叶日, 人欲白头时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头 人人.三诗同一机杼三诗同一机杼, ,司空为优司空为优.”.”你是否同意这你是否同意这种种 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隐含信息:隐含信息: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三诗同一机杼三诗同一机杼” -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司空为优司空为优”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只谈只谈“司空为优司空为优”

15、明代谢榛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四溟诗话中说中说:“:“韦苏州曰韦苏州曰: :窗窗 里人将老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树初黄叶日, 人欲白头时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头 人人.三诗同一机杼三诗同一机杼, ,司空为优司空为优.”.”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请简要说明理由。我同意这种说法我同意这种说法同一机杼同一机杼: : 司空为优司空为优: :都善于状写景物,都善于状写景物, 善于设喻善于设喻(以(以“树树”喻喻“人人”)比韦应物、白居易的诗多了比韦应物、白居易的诗多了雨景雨景和和昏灯

16、昏灯这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大大大大加强加强了了悲凉的气氛悲凉的气氛。 二.例说失误: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 造成理解有误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裴给事)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这首诗中, 诗人是怎样对比的? 题目关键词: 失分原因:白牡丹 -“玉盘”的本体; 紫牡丹的对比对象误解“玉盘”为月亮紫牡丹:白牡丹:前两句描写豪贵们争赏紫牡丹的热闹场面。后两句写白牡丹空对明月、承着冷露而无人观看的情景。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例说失误: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造成理解有误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潾(裴给事) 长安豪贵惜春

17、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对比的?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给事即作者本人 问: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题干关键词:表达方式:答题: 人生感叹 借助白牡丹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人格高洁, 却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二.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造成理解有误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08江苏卷)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

18、联的内容,并说 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巩巩固固练练习习二.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造成理解有误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巩巩固固练练习习题目研读:透露信息:登金陵凤凰台登:登临之作金陵:南京,六朝古都凤凰台:古台阁名 (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19、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 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六朝兴废人事沧桑 自然永恒1 颔联内容:1 颈联内容:2 寄寓感慨:二二.4.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忽视对注释的把握, ,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晓上空泠峡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猎猎南风拂驿亭, ,五更牵缆上空泠。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惯行不解愁风水, ,瀑布滩雷只卧听。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注: :空泠峡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王闿运(1832-1916),(1832-1916),近代

20、著名诗人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他早年 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然而屡遭挫折然而屡遭挫折, , 于是绝意仕途于是绝意仕途, ,归而撰著授徒。归而撰著授徒。 问问: :狄葆贤狄葆贤平等阁诗话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认为此诗“只二十只二十 八字八字, ,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请结合这首 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 .6 6分分 例说例说失误失误二.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王闿运,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

21、的政治抱 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授徒. 问: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 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 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例说例说失误失误题干关键词:答题依据: 傲岸之气、情感内容注释:作者介绍诗句:不解愁风水 卧听瀑布滩雷 答题示例:“愁”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瀑布 滩雷”体现了浩大的场面。上联的阴暗场面, 为下联的场面做反面铺垫。失误:对注释视而不见,没留意“不解”二字 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和行船溯流而上 的艰辛,为描写情怀做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自己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 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 “不解”:不自意,表现久历

22、沧桑后的从容自信。 第四句:典型场景“卧听瀑布滩雷”,充分展现 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得分:得分:0 0分分 巩固练习: 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 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作者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 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 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08江西卷)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

23、,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作者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 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 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08江西卷)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6分) 把握注释:透露信息:虚实含义:背景:南宋与金感怀之作实的是眼前景虚的是心中情(08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作者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 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6分)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难以接触鸥鹭可以南北自

24、由飞翔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对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实景:虚情: 巩固练习: 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 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练习: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5、? 注:持取,捻弄 2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词中人物怎样的 感情变化?(4分)题干关键:注释内容:切合点: 表现手法、感情变化 捻(nin),持取,捻弄 人物动作 -内心感情变化的外化 (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持取,捻弄 2问:划线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爱春-伤春(惜春)-无奈春归 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词

26、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表现手法:感情变化:答题:(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题干关键词 暗含信息(指导答题方向)上阙景物描写无奈之情如何表现答题范围列出所写的景物情与景之间的关系表现手法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落红、弄晴小雨 憔悴杏园、哀啼杜鹃等残春景象, 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上阙描写了铺径落红、弄晴小雨、 憔悴杏园、哀啼杜鹃等残春景象,以寓情 于景的方式表现伤春

27、(惜春)的无奈之情(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铺径落红、弄晴小雨憔悴杏园、哀啼杜鹃景物:答题: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时:比较直接 读后的感受: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情景交融 读后的感受:见景不见情 分析后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 寓于自然景色中 - 一切景语皆情语 5.对作品中的关

28、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 题有偏差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答案示例: 1.“带”的意思是带领,傍晚时分,万物开始归 家,在平静的江面上,泛着归来的孤舟,空中 飞着南去的老鹤,傍晚时分的钟声徐徐飘来, 作者思乡思亲的愁绪正好寄托于老鹤远去. “带”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绵绵离愁,把这感 觉写得生动.活泼.形象,也提升了诗的灵性. 失分原因: 基本没有涉及表现手法-拟人 未直接点出表达效果-具有动感得分:1分 答案示例: 2.“带”字 首先,突出了当

29、时的情景,老鹤南飞, 表现天时、季节已晚。 其次,抒发了作者内心无比期待的心情, 希望老鹤能到海幢寺为他报平安。 失分原因: 没讲清楚老鹤所“带”的对象-钟声 “季节已晚”的说法毫无道理。得分:得分:0 0分分 答案示例: 3.“带”字在诗中表明时间已经很晚, 老鹤已经把钟声带到海幢寺了。 更好地承接上文,体现出时间的飞逝。 失分原因: 未说到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表达效果的理解较离谱 -体现出时间的飞逝。得分:得分:0 0分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手法 写活了写活了老

30、鹤与钟声老鹤与钟声使整首诗在使整首诗在动动与与静静听觉听觉与与视觉视觉实写实写与与虚写虚写几个方面几个方面有机结合有机结合耐人寻味耐人寻味老鹤与钟声 本无联系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比拟或拟人 词语含义 表达作用作品中的“关键字”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也是诗词鉴赏的重点关注对象。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些词与众不同, 阅读时应该能很快找到它们。 三.练习:5.对作品中的关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题有偏差 (08上海卷)

31、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两天)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08上海卷4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雪”隐喻白发 (1分) 与“朱”相对,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1分) 隐含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 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

32、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1分)练习: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 黄州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邃。 拳宿鹭: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邃。 拳宿鹭:白鹭睡眠时一

33、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拳宿鹭: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中两个用得十分传神的字, 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拳:退:好处:二.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34、,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 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时世:当代。 俭:通“险”,怪异。 问: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 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 并指出其写作手法。(不少于80字)例例说说失失误误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咏 蝉 骆宾王 垂绥饮清露,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流响出疏桐.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居高声自远,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非是藉秋风.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中

35、。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写此诗时,本来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书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南冠:指囚徒。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咏 蝉 骆宾王 垂绥饮清露,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流响出疏桐.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居高声自远,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非是藉秋风.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前人评价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你赞同这一评论吗?请结合这两首诗,具体说说你的理解。64【前言】从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诗歌

36、鉴赏题来看,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答题失误却屡屡发生,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除了考生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外,还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在诗歌鉴赏的训练中,认真分析各种答题失误,诊断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指明问题之所在,对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两首诗词,对诗歌鉴赏中的八种常见病因作简要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于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

37、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病例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这两句的回答,只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病因之一: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以译代析,没有鉴赏。病例分析:题干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为内

38、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此题是对属于形式部分中的关于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然而,有的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问答方式。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病因之二: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答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病例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但

39、又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所以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病因之三: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笼而统之,以空对空。答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例分析: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在表现“离恨苦”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燕子的“双飞”是用来反衬孤独,“菊愁兰泣”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明月”则是以“满月”之“圆”暗衬自己的“别离”之“缺”。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考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意的,并作出具体

40、的分析,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宇一带而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病因之四: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答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病例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在“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学生只是将意象当作一个个例子,用来证明自己的某些观点,缺少结合诗句本身进行分析,观点与例子之间只是一种水

41、与油的关系,观点脱离诗句本身,诗句成了观点的外衣,停留在“观点”加“例子”的层面上,不能体现诗句蕴涵的思想内容,没有分析出“意象”的寓意。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病因之五:浮在表面,缺乏分析。答5: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参考答案 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解题指

42、导“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学生优秀答卷例1: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例2: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沾露珠,像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

43、表现了离恨苦。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病例分析:语言的鉴赏也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词语内容的正确理解,第二步才是对其“表现力”也即表达效果的赏析,没有正确理解也就谈不上赏析评价。而正确的理解又来自对诗歌的整体阅读和把握。也就是说,鉴赏词语时眼睛里不能只有词语,而应该兼顾全篇,胸有全局。否则就很容易使分析离谱走调,上一病例便是在整体把握上出现了偏差。学生对揭示题旨、堪称诗眼的“乡梦”二字忽略不见,就海阔天空地去谈“吹”论“逐”,结果误把一首

44、思乡诗说成是“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病因之六:病因之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 说明: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 “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 “逐”有急切的意味,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45、问2:“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病例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领会具体语言环境,常常用词的基本义替代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致误入歧途。如由“春”想到“万物复苏”、想到“希望”、想到“热爱生活”,就是典型的以基本义替代语境义的错误;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任意发挥,结果离题万里。答: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这种任意发挥的答案,无视诗歌鉴赏的根本前提是“鉴”,信马由缰,偏题在所难免。如2002年全国卷要求分析春夜洛城闻

46、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寓意,就有不少考生大发感慨:“诗句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白那高超的艺术手法,更欣赏诗人在幽静的夜晚听着笛声和折柳声的高雅情怀,所以折柳二字是关键。”失分原因如出一辙:胡乱发挥是其失分的症结所在。病因之七:病因之七:望文生义、任意发挥。望文生义、任意发挥。病例分析:在阅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卷时,常常会读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和一些同学在答题时不顾及具体语言环境而妄加揣测大有关系。有的同学总是戴着有色眼镜读诗,无论是一首表现什么内容和感情的诗,也无论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他都先从政治角度切人,绞尽脑汁地去从字缝里发掘诗的所谓政治意义。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

47、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想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如上例,考生由“春”想到了“热爱生命”、“为国效忠”、”怀才不遇”,乃至“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凭着自己的想象随意作答。其原因是把自己想象的名词术语当作万能钥匙,盲目照搬,乱贴标签,而不去认真揣摩品味诗句本身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结果却是和诗意风马牛不相及。高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大多已具备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但由于阅历浅、积累少、认知不深,常常套用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如鉴赏山水田园诗时就套用“隐逸”、“闲适”、“热爱自然”;鉴赏边塞诗则套用“建功

48、立业”、“思乡怀远”;鉴赏咏史诗就认为是“借古讽今,抒发历史沧桑感”;诗词中若有花落飘零之景,就认为是“伤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自居易,则主题多是忧国忧民;若作者是李清照和柳永,则内容离不了离愁别恨这种推测,虽然在某些时候会侥幸“命中”一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风格,尤其是诗歌作品本身等进行理解判断,分析综合,那答题结果往往千人一面,鉴赏格式化、生硬化。缺乏个性与灵性的所谓鉴赏只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厌倦。病因之八:病因之八:无中生有,盲目套用。无中生有,盲目套用。鉴湖泛舟天台顶峰岩泉龙吟 说明: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一如2002年全国卷考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折柳”、20

49、03年全国卷考对王维过积香寺诗眼“咽”、“冷”的理解。参考答案 在整首诗中,“春”字贯穿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发乡梦,吹送乡梦,无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使乡思乡梦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鉴湖泛舟天台顶峰岩泉龙吟学生优秀答案例1:“春”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乡之梦送回家乡。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例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例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