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1664822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出去。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4

2、、真空不能传声 二、乐音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Hz)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85Hz1100Hz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kHz。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

3、增大响度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不同。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 C= m/s= km/s; 光在水中的速度: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108m/s 光在空气

4、中的速度:108m/s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108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等大 (3)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等距 (4) 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光的折射定律 1.

5、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光密介质中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识快递: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2、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

6、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实像 虚像 共同点 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点 能成在光屏上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不能

7、成在光屏上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举例 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倒、正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大小分界点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 仪幻灯机 u=f v / / / 探照灯 获得平行光源虚实分界点 倒正分界点 uu 与物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

8、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2、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电路与电流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带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

9、玻璃棒 B 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 e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倍 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三、电荷的定向移动 1导体和绝缘

10、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2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3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 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四、电流与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3)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3、电源和用电器: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 (电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

11、池、发电机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 (用电器)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5、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6、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 特点: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 (2)、并联:用电器、开关等元件并列相连,连在电路中。 干路:所有电流流经的线路 支路:部分电流流经的电路 特点: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沿不同分支从正极到负极;各支路互不影响。 7、电流表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