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1662917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62P62一一, ,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 (从古之今从古之今, ,历朝历历朝历代代) )二二,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1,1,见证一见证一: :文字文字2,2,见证二见证二: :史书典籍史书典籍三三,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1,中华文化有过辉煌中华文化有过辉煌, ,但也经历了衰微

2、的过但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程2,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 已夭折;已夭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历史回味: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延续至今

3、,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史上中的遗憾!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从发展结果看,最大其特征是,最大其特征是 A A发源地不同发源地不同 B B传承的民族不同传承的民族不同 C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 D传承的时间不同传承的时间不同只有中华文明是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的古老文明“大风泱泱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大潮滂滂。洪水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双;和天地并存,

4、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摘自中华世纪坛序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发源)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汉朝(进一步发展)隋隋唐(全盛)唐(全盛)宋元明(延续)宋元明(延续)清清(面临(面临冲击)冲击)(2 2)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业文明的冲击。源远流长源远流长, ,为之骄傲为之骄傲再创辉煌再创辉煌, ,任重道远任重道远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中

5、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意义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秦朝 C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2.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与史书典籍 1 1)汉字及其重要性)汉字及其重要性( (即为什么能够见证即为什么能够见证) ) A.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入文明时代 B. B.汉字为书写中华

6、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识 “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们真正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 -台湾诗人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2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 A. 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重要见证 B.B.史书典籍丰富的原因:中华民族自史书典籍丰富的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古

7、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C.C.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为世界所仅有 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诗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左传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国语第一部断代体史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汉书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第一部军事著作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第一部科普作品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8、水经注水经注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论语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部日记体游记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二十四史二十四史 史记史记史记史记 ( ( ( (汉汉汉汉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 ) ) ) 汉书汉书汉书汉书 ( ( ( (汉汉汉汉班固班固班固班固) ) ) ) 后汉书后汉

9、书后汉书后汉书 ( ( ( (范晔、司马彪范晔、司马彪范晔、司马彪范晔、司马彪) ) ) ) 裴注三国志裴注三国志裴注三国志裴注三国志 ( ( ( (晋晋晋晋陈寿陈寿陈寿陈寿) ) ) )晋书晋书晋书晋书 ( ( ( (唐唐唐唐房玄龄等房玄龄等房玄龄等房玄龄等) ) ) ) 宋书宋书宋书宋书 ( ( ( (南朝梁南朝梁南朝梁南朝梁沈约沈约沈约沈约) ) ) ) 南齐书南齐书南齐书南齐书 ( ( ( (南朝梁南朝梁南朝梁南朝梁萧子萧子萧子萧子显显显显) ) ) ) 梁书梁书梁书梁书 ( ( ( (唐唐唐唐姚思廉姚思廉姚思廉姚思廉) ) ) ) 陈书陈书陈书陈书 ( ( ( (唐唐唐唐姚思廉姚思廉

10、姚思廉姚思廉) ) ) ) 魏书魏书魏书魏书 ( ( ( (北齐北齐北齐北齐魏收魏收魏收魏收) ) ) ) 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 ( ( (唐唐唐唐李百药李百药李百药李百药) ) ) )周书周书周书周书 ( ( ( (唐唐唐唐令狐德棻等令狐德棻等令狐德棻等令狐德棻等) ) ) ) 隋书隋书隋书隋书 ( ( ( (唐唐唐唐魏徵等魏徵等魏徵等魏徵等) ) ) )南史南史南史南史 ( ( ( (唐唐唐唐李延寿李延寿李延寿李延寿) ) ) ) 北史北史北史北史 ( ( ( (唐唐唐唐李延寿李延寿李延寿李延寿) ) ) ) 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 ( ( ( (后晋后晋后晋后晋刘昫等刘昫等刘昫等

11、刘昫等) ) ) ) 新唐书新唐书新唐书新唐书 ( ( ( (宋宋宋宋欧阳修、宋祁欧阳修、宋祁欧阳修、宋祁欧阳修、宋祁) ) ) ) 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 ( ( (宋宋宋宋薛居正等薛居正等薛居正等薛居正等) ) ) )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 ( ( (宋宋宋宋欧阳修欧阳修欧阳修欧阳修) ) ) ) 宋史宋史宋史宋史 ( ( ( (元元元元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 ) ) ) 辽史辽史辽史辽史 ( ( ( (元元元元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 ) ) ) 金史金史金史金史 ( ( ( (元元元元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脱脱等) ) ) ) 元史元史元史元史 ( (

12、( (明明明明宋濂等宋濂等宋濂等宋濂等) ) ) ) 明史明史明史明史 ( ( ( (清清清清张廷玉等张廷玉等张廷玉等张廷玉等) ) ) )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总称。总称。总称。这套史书,总共这套史书,总共这套史书,总共这套史书,总共32493249卷,约有卷,约有卷,约有卷,约有4000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史

13、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17年(公元年(公元年(公元年(公元16441644年)止,前后历时年)止,前后历时年)止,前后历时年)止,前后历时40004000多年,可以多年,可以多年,可以多年,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 “编年编年编年编年大史大史大史大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

14、。它不仅记载了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有

15、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皆是。皆是。皆是。皆是。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一脉相传一脉相传”的是(的是( )(1 1)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历经沧桑至今仍存(2 2)今天的汉字是由)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演变而来(3 3)北宋时的资治通)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鉴为后世所传播(4 4)我国民族众多,)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方言也较多 A A(1 1)()(2 2) B B(3 3)()(4

16、4) C C(1 1)()(2 2)()(3 3)()(4 4) D D(1 1)()(2 2)()(3 3)三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原因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西方近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表现表现: :(1)(1)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步思想步思想 (2)(2)清朝清朝: :现代科技水平落后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3)(3)鸦片战争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鸦片战争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圈渐渐消

17、失(4)(4)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结论结论: :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维新运动出现维新运动出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A A、 B B、C C、 D D、2,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1) 振兴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伟大复兴- -根本因素根本因素 (2) (2)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的指引-正确方向正确方向 (3) (3) 建设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然要求必然要求一、古代辉煌的历程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发展时期发展时期文化思想文化思想 影响和作用影响和作用 殷周时期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秦秦 汉汉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宋元明 明清明清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深刻影响 天命神权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敬德保民德保民” 思想思想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化思想雏形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发展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时代意义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气度恢宏的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全盛时代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业文明的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