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1624909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徐选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2010年年5 5月月1515日日 北京北京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提出的背景采暖收费按建筑面积收取 采暖系统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 物权法颁布实施 围绕采暖期室温纠纷的案例时有发生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含义 (1/3)1 室内温度 室内温度即是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155-92 )2 室内设计温度 室内设计温度是供计算采暖房间室内负荷、进行室内采暖末端选型用的一个假设值。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认为计算房间室内各空间点的温度都是相同的且等于设计温度。 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含义(2/3)室内平均温度

2、 它是指室内活动区域内一个或多个代表性位置测得的,不少于24h检测持续时间内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含义(3/3)它是指室内测温区域内一个或多个位置测得的,24h整数倍(但不少于24h)检测持续时间内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 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 3.1 测点高度的确定原则 1) 温度测点的设置高度应该以坐着的状态为准。 2) 应该将坐着时手可能的活动高度范围作为“实用室内评价温度”检测高度范围的依据之一。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3.2 室内活动区域的确定 在室内居住空间内,由距地面或楼面100mm和1800mm,距内墙

3、表面300mm,距外墙内表面或固定的采暖空调设备外轮廓线600mm的所有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 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3.3 区域温度比对检测实验试验房间建筑面积(m2) 房间名称书房起居室南卧室北卧室建筑面积10.3521.710.8910.88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 实验描述 书房温度测点布置 (mm)测点代号距楼面距墙面高度南外墙北隔断东内墙西内墙采暖立管S-118001300880-S-21500-1400-S-318001200980400-S-47001200980400-S-5800-300-300-S-61800-1400-S-7830100-

4、100S-81500-300-300-起居室温度测点布置(mm) 测点代号距楼面距墙面高度隔断北内墙东内墙西内墙L-11800-L-21500-1400L-31670300-400-L-4900-400-L-51000-300400-L-61800-1400-L-7445-300-300L-81500300-300南卧室温度测点布置(mm)测点代号距楼面距墙面高度南外墙北内墙东内墙西内墙SB-118001500-SB-21800 600-300-SB-31500 600-300-SB-4 760-800 300-SB-5 760 800-300-SB-61150 600-300北卧室温度测点布

5、置(mm) 测点代号距楼面距墙面高度隔断北外墙东内墙西内墙采暖立管NB-11800-NB-2930-40(*)-NB-3700-600-300-NB-4930-100-300-NB-5930-100-100NB-6640500-300-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试验时间 2009年2月3日2月8日 检测持续时间 24h48h采样周期 20min书房室温检测结果() 测点编号最大最小平均S-125.119.623.5S-224.118.923.3S-324.120.0 23.3S-424.315.4 22.3S-523.114.6 22.0 S-624.221.1 23.6 S-725.220.2 24

6、.5 S-824.118.1 23.3 起居室室温检测结果() 测点编号最大最小平均L-124.921.623.6L-224.920.123.6L-325.0 21.523.5L-424.6 19.922.9L-524.4 20.722.9L-624.8 21.523.7L-725.6 19.722.2L-824.1 20.423.6南卧室室温检测结果()序号 最大最小平均SB-125.421.424.6SB-225.521.224.8SB-325.219.124.4SB-424.915.824.1SB-524.718.724.0 SB-624.818.924.1北卧室室温检测结果() 序号

7、最大最小平均NB-125.922.625.2NB-221.911.918.9NB-324.717.723.8NB-424.918.724.1NB-525.520.224.9NB-624.916.723.9书房室温检测结果分析一览表序号平均室温仪表分散性误差(25)修正后值与S-1的差高度(mm)S-123.50.20 23.30 0.00 1800S-223.30.10 23.20 -0.10 1500S-323.30.20 23.10 -0.20 1800S-422.30.20 22.10 -1.20 700S-522.0 0.10 21.90 -1.40 800S-623.6 0.20 2

8、3.40 0.10 1800S-724.5 0.20 24.30 1.00 830S-823.3 0.10 23.20 -0.10 1500起居室室温检测结果分析一览表序号平均仪表分散性误差(25)修正后值与L-1的差高度(mm)L-123.60.223.4 0.00 1800L-223.60.123.5 0.10 1500L-323.50.223.3 -0.10 1670L-422.90.222.7 -0.70 900L-522.90.122.8 -0.60 1000L-623.70.223.5 0.10 1800L-722.20.222.0 -1.40 445L-823.60.123.5

9、0.10 1500南卧室室温检测结果分析一览表序号平均仪表分散性误差(25)修正后值与SB-1的差高度(mm)SB-124.60.224.4 0.00 1800SB-224.80.224.6 0.20 1800SB-324.40.224.2 -0.20 1500SB-424.10.223.9 -0.50 760SB-524.0 0.123.9 -0.50 760SB-624.10.124.0 -0.40 1150北卧室室温检测结果分析一览表 序号平均仪表分散性误差(25)修正后值与NB-1的差高度(mm)NB-125.20.225.0 0.00 1800NB-218.90.218.7 -6.3

10、0 930NB-323.80.223.6 -1.40 700NB-424.10.124.0 -1.00 930NB-524.90.224.7 -0.30 930NB-623.90.123.8 -1.20 640 水平温度差异一览表序号测点-1测点-2测点高度点间距离温差温度差异(mm)(mm)()(/m)1NB-3NB-6700/64028150.20.072SB-4SB-576014600.0 0.0 3L-2L-8150011450.0 0.0 4S-2S-8150011450.0 0.0 5S-1S-6180013150.10.086S-1S-3180017350.20.107S-3S-

11、6180014000.30.28L-1L-6180023600.10.049SB-1SB-2180015500.20.13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数据分析可知:书房: 垂直梯度 (1.11.4) /m; 起居室:垂直梯度 (0.61.0) /m; 南卧室:垂直梯度 0.5 /m; 北卧室:垂直梯度 (1.01.3) /m。 水平梯度 (0.00.2)/m 温度测点布局的研究四个房间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均在0.51.4/m,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测点位于距楼面700mm,而另一个测点距楼面1800mm,二者相差1.1m,则因为受垂直温度梯度的影响,二者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0.61.5)的温度差,显然此温度差

12、太大,不利于纠纷双方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将因布点高差产生的检测温度的差异控制在0.5以内,则垂直布点变化范围需要可控制在300mm之内,这时该范围内的垂直温度差异为(0.150.42)。家具高宽尺寸一览表 序号家具名称高度宽度/深度(mm)(mm)1写字台7306002书桌7308003电视组合柜260/500/900/1250/1630/18103004书架-1型180/530/850/1200/1550/18203805书架-2型100/420/740/1060/1380/1700/20202806茶几4505507床头柜6004008低储柜6904409鞋柜100030010餐桌7407

13、50温度测点布置区域温度测点建议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7001000)mm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但温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房间面积大于等于30m2时,测点应多于一个。室温瞬时值波幅一览表序号波幅序号波幅序号波幅序号波幅S-15.5L-13.3SB-14.0 NB-13.3S-25.2L-24.8SB-24.3NB-210.0 S-34.1L-33.5SB-36.1NB-37.0 S-48.9L-44.7SB-49.1NB-46.2S-58.5L-53.7SB-56.0 NB-55.3S-63.1L-63.3SB-65.9NB-68.2S-75.0 L-75.9S-86.

14、0 L-83.7推荐的检测持续时间“实用室内评价温度”不能采用瞬时值,而应该采用某个检测持续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使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检测持续时间建议取24h的整数倍。 室内瞬时温度变化速率测点起始时刻中止时刻持续时间起始温度中止温度温差温度变化速率(h)()()()(/h)S-1090203 13:00090204 7:001824.5 23.2 -1.3 -0.07 090204 8:00090204 15:207.321.9 25.1 3.2 0.43 S-5090203 20:20090204 7:001122.9 21.6 -1.3 -0.12 090204 8:0009020

15、4 15:207.319.6 23.1 3.5 0.47 S-8090203 12:20090204 7:0018.624.1 23.0 -1.0 -0.05 090204 8:00090204 14:00621.6 23.7 2.2 0.36 L-2090204 16:20090205 7:4015.323.5 23.2 -0.3 -0.02 090205 8:20090205 12:20422.9 24.9 2.0 0.50 L-6090204 16:20090205 7:4015.323.7 23.3 -0.4 -0.02 090205 8:20090205 12:20422.9 24.

16、8 1.9 0.47 采样间隔和记录间隔的确定室内瞬时温度变化速率在(-0.30.85)/h之间。 所有安装在“室内活动区域”内测点的温度变化率不超过0.6/h。如果取室内温度变化(0.200.30)的时间段作为采样间隔的话,则室内温度检测时的采样间隔应为2030min。室外气象参数的检测室外气象参数的检测1 室外平均气温和室外平均风速2 检测方法可见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检测仪表选型研究检测仪表选型研究 尽管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文献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法列为仲裁法,但由于玻璃温度计需要人员值守,并抄录数据,且数据读取误差因人而异,

17、所以,在“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检测中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本报告建议采用温度自记仪作为采暖居住建筑“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仲裁检测用仪表。检测仪表不确定度检测仪表不确定度 1)在检测温度范围内,铂电阻测头的绝对误差为(0.20.5),铜电阻为(0.30.5),热敏电阻为(0.20.4),级热电偶为0.5。 2)仪表电气系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3)建议检测仪表的绝对误差限取0.5。 实用室内评价温度评价方法 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和室外平均风速均未超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的话,则此时检测得到的“实用室内评价温度”应该与室内设计温度进行比较,“实用室内评价温度”应该满足下式要求,tpei td+0.5*50%

18、 实用室内评价温度评价方法在进行“室内评价温度”检测期间,当发现室外平均空气温度或室外平均风速有一项或两项均超过我国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此时“室内评价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tpei 16+0.5*50% 建议(建议(1/3)1、室内温度测点应布置在室内活动区域内且距楼面7001000mm的范围内;2、检测持续时间宜为24h的整数倍;3、采样时间间隔可以和记录时间间隔相同,采样时间间隔宜取2030min;4、检测仪表宜采用温度自记仪,温度传感器可为铂、铜、热敏电阻或级热电偶;建议(建议(2/3)5、检测仪表的总绝对误差限可取0.5;6、在检测“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同时,应同时对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和室外平均风速进行检测;建议(建议(3/3)7、评价方法7.1 当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和室外平均风速均未突破我国设计规范的规定值时,要求:“实用室内评价温度”(室内采暖设计温度+0.25) ;7.2 当室外平均空气温度或室外平均风速突破我国设计规范的规定值时,要求:“实用室内评价温度”(16+0.25) 。结论结论 本课题从解决我国居住建筑采暖室温纠纷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用室内评价温度”的概念,通过检测试验,对测点布局、检测持续时间、采样和记录时间间隔、仪表选型、检测仪表总绝对误差限和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得出了推荐性的结论,对解决业已存在的采暖室温纠纷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