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591155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学基本结构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 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 市场交易内部化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 出口、投资与许可证 国际生产综合论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从商品的交换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克服资产专用性的约束 从简单的要素流动到全球化生产国际经济学 v国际直接投资。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投资者在以资本流动的方式转移资源的同时,还获得对投资对象的直接控制权。v当一个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分支企业后,分支企业不仅对母公司承担纯金融上的义务,而且它本身也成为其母公司整个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国际直接投资便不再只是一个资本流动的问题,它同时

2、也是个企业组织问题。国际经济学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 v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出现,首先是为了解释战后美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特别是对西欧的投资。v研究跨国公司相对于当地企业的特有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国际经济学一、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一、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 v企业的特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只有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才能实现。因此,市场不完全性假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跨国公司的优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对某种技术的垄断。这里的技术既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实际运用的具体的技术,也包括了诸如知识、信息、诀窍等以无形资产形

3、式存在的技术。产业组织形式的寡占特点。因为规模经济对通过研究与开发而获得技术上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国际直接投资与行业集中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对已经获得的优势的维持和保护方面,由规模因素而形成的垄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国际经济学企业家才能或管理能力的“过剩”。管理能力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常出现利用不足的现象。这种管理能力的“过剩”是推动企业不断扩大其规模并进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动力源泉。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资金的渠道。如果跨国公司已经有了获得东道国原材料或矿山的特权,那么它就成了企业特有优势。因为跨国企业已经建立了市场购销体系,所以可能会比在工业国没有市场渠道的当地企业从开发原材料

4、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样地,因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有上述提及的各种优势,特别是与其规模优势相联系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等级,使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当地筹资中得到较优惠的条件。国际经济学v企业优势的获得总是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考察企业特有优势就必须与考察国家特有优势联系起来进行。这里所强调的国家特有优势,主要着眼于一国的经济环境对该国企业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因为企业的特有优势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个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其国内经验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二、市场交易内部化二、市场交易内部化v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某种垄断优势,并希望在国外市场实现其价值,那么它至少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在国内生

5、产,将这种优势凝结在商品中并以出口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通过向国外独立企业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将其技术优势(包括其他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特殊优势)有偿转让出去。通过直接投资到国外设分支企业,在当地生产并就地销售,把它拥有的优势就地市场化。国际经济学v跨国公司选择上述最后一种方式而不是前两种的原因为什么不选择出口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 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不完全造成了各区位间成本水平的差异,这些方面市场失灵连同运输成本等因素一起,对解释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选择成本较低的区位进行生产有重要意义。国际经济学为什么不选择向国外企业发放许可证? v无形资产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社会的观点看来,有效

6、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那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样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无形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要么订价不合乎效率原则。 v无形资产的订价受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困绕。这种无形资产的交易或者难以成交、或者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持有人便倾向于自己使用这种资产来实现其价值。v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存在也使上述的不对称现象难以克服。国际经济学 以上分析表明,市场不完全性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达成,或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替代市场的功能。凡是企业内部

7、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跨国企业。而企业创造其内部“市场”的过程,便是所谓的内部化过程。国际经济学v内部化理论的核心原理假定v假设每一个市场交易关系的建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固定成本,同时双方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履约还需付出追加的可变成本,这种可变成本独立于每次交易的规模。v假设每次成交额有一个最高限额,受仓储和分销能力的限制。为了分析的方便,还假定这一最高成交限额都非常小,因此 交易额的扩大直接表现为交易次数的增多。这样交易中所发 生的总可变成本的水平就直接与交易量成正比关系。v假定企业通过内部化过程建立内部“市场”的固定成本比建立 外

8、部市场交易渠道的固定成本高。但是内部“市场”建立以后,随后发生的企业内部交易所需追加的可变成本要比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低,因为在一家厂商内部不会产生违约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原理内容v考虑一种把生产过程的两阶段联系起来的中间产品市场。每一个生产阶段由一家独立的工厂来完成,并且市场上不存在阻碍厂商联合或合并的障碍,证券市场的均衡条件要求这两家工厂的联合利润(joint profit)实现最大化。如果卖方厂家的成本函数和买方厂家的成本及收益函数给定,我们便可以得到中间产品交易对联合利润的贡献的曲线,即图121中的AA曲线。 国际经济学 AA在B点处达到最高点, 这一点所对应的交易量 q0便是没有交易成

9、本情 况下,使联合利润最大 化的中间产品交易量。 CC 代表内部市场 的交易成本曲线,DD 代 表外部市场的交易成 本曲线。根据上面的假 定CC 线的截距比DD 大,而斜率则比DD 低。 图121 CDOAFq1q2GFACDBE交易量q0成本、利润国际经济学v图121中的CC 线和DD 线相交于E点。在E点以左,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较低,最低成本水平由EC表示。因此随着交易量的增长,最低交易成本水平由DE段表示;在E点以右,内部市场的交易成本较低,成本水平由EC 表示。因此随着交易量的增长,最低交易成本沿DEC 线延伸。E点对应的交易量为q1。那么,当交易量低于q1时,中间产品的交易将通过外部

10、市场进行,两个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实体;当交量超过q1时,两个企业合而为一,中间产品的市场将被内部化。v上述分析表明,交交易易究究竟竟是是在在内内部部市市场场还还是是在在外外部部市市场场发发生生,关关键键取取决决于于交交易易的的规规模模,而而交交易易的的规规模模最最终终取取决决于于通通过过交交易易而而实实现现的的利利润润最最大大化化的的均均衡衡点点的的位位置置。图121中AA 曲线与DEC 线的垂直距离,表示交易对利润的贡献与交易成本之差。各交易水平所对应的上述差额由FF 的纵坐标给出。在这个例子中,FF 曲线的最高点G对应的交易量为q2。从图121可以看出q2q1,所以在这样的交易规模下,市场将

11、被内部化。 国际经济学一个推论v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内部化的倾向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增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结果实际取决于同较大交易规模相联系的通过外部市场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从前面的假设条件中我们知道,交易成本同重复出现的交易次数有关,而与每次交易的规模无关。这样,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或者一次性的大规模交易都会减低交易成本的水平,从而弱化企业内部化的动机。v据此推论可直接对跨国公司的许多特点做出解释。一般说来,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研究与开发实力较低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名牌

12、厂家由于同其供应者的交易频率较高,为节约交易成本,往往有较强的动机采取后向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内部化。这一点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上,就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名牌厂家往往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控制下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网络。 国际经济学 第二节第二节 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一、出口、投资与许可证一、出口、投资与许可证 v研究方法:在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基础上,利用简化了的净现值(NPV)方法来概括市场进入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一个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动态过程。 v模型符号含义vR 为企业使用其特有优势(无形资产)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vC 为国内劳动、资本以及其他常规投入的总

13、成本vC* 为国外劳动、资本和其他常规要素的总成本vM* 为出口营销成本,比如了解国外市场行情的信息成本等vA* 表示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附加成本vD* 为企业特有优势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v t 表示时间v r 为选定的贴现率。 国际经济学假定v随时间的推移,各种市场进入方式所特有的成本M*、A*、和D* 都将下降v在发展海外业务的初期,D*是三种成本中最高的一项 ,且M* 要低于A* 企业选择的依据 如果NPVEmax(NPVFDI,NPVL),则企业将选择出口 如果NPVFDImax(NPVE,NPVL),则企业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如果NPVLmax(NPVE,NPVFDI),则企

14、业就会向国外发放许证 不同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企业利润净现值v出口v直接投资v许可证国际经济学结论v当t=0时 M*A*D * (12.4)v进一步假定 (12.5) v为保证(12.4)式成立,a,e,h需满足下列关系 aeh (12.6) 这样,M*、A*、D*的变化便取决于c、g、p了 。 国际经济学v 现实告诉我们,随着企业涉外经营活动的增多和对外国环境的了解,在国外从事生产的附加成本会迅速地降低。而且如果在国外设有分支企业,更加接近国外市场的信息源,A*的下降速度会超过M*的下降速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企业初期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与其他形式的无形资产,在达到了标准化阶段后,对企业的

15、价值会迅速降低,因而它的流失的代价D*也会大幅度降低。上述变动趋势可以表示为: cgp (13.7)v右图中,三条利润曲线显示:在S1对应的时点以前,出口是最佳选择;在S1和S2之间直接投资更为合理;在S2点之后,可以向国外企业发放许可证了 OS1S2时间利润图122 国际经济学 二、二、国际生产综合论国际生产综合论 v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居于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 v该理论把跨国公司的活动视为国际生产的一种方式 v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v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迄今为止对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诸多解释中较为全面的一种,因而被许多学者称为跨国

16、公司的一般理论。 国际经济学v一个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水平和结构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下列四个条件:就进入某一市场而言,企业必须具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特殊优势。这种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企业资产的净现值。 当第一条满足时,企业进行国际生产还取决于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这叫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它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 假设第一条和第二条都得到满足,企业国际生产的水平和结构就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在国外市场创造和使用其所有权优势而有所提高。换言之,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同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同

17、时提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给定时,国际生产只有当其与企业的长期管理战略相一致时才会发生。 国际经济学第三节 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一、从商品的交换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要素跨国移动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更直接地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进程。尽管要素价格均等化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也未必能够完全实现,但依据现代标准经济学的解释,任何朝向这一方向的努力总是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要素流动具有如此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要素受自身特点决定,其流动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古典的三要素的划分来看,土地当然没有地理上的流动性可言。虽然这并不意味着

18、土地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跨国交易,但它的特点在于,当交易发生时,实际上发生跨国移动的是其他要素(如资本)。目前能够支持劳动大规模跨国移动的国际劳动力市场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就普通的要素市场而言,资本市场是相对说来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这使它部分地解决了国际分工发展过程所提出的要素流动问题。这便使国际投资的重要性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出来。它把国际分工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要素的国际间重新组合。 二、克服资产专用性的约束在现代国际分工条件下,要提高生产力,增进资源配置的效率,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将生产要素从“专用性”的约束下解放出来。通过提高要素在地域上的流动性,来抵销其跨行业移动的困

19、难,是一个重要方向。从这个角度看,要素的跨国移动对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避免了专用性资产(人力国际经济学资产和实物资产)在转移到其他行业时所必须放弃其原来所获得的技艺、经验以及所进行的专门性投资的价值;其二,它也节省了在另一场合为重新塑造同类专用性资产所必须进行的专用性投资。所以说,与商品流动相比,要素跨国移动代表着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重要的变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三、从简单的要素流动到全球化生产在经济不断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作为与市场机制并行的一种制度安排,把原本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易内部化,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对协调国际分工的阻力。随着科

20、层制企业的成长和扩大,自觉协调的分工的范围拓宽了,市场自发力量的作用得到了修正。跨国公司由于具备强大的对经济活动的计划能力,代表着组织国际交换的方法的一种跃进。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下,企业将生产和销售活动按最有利的区位分布于世界各地,使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条件下统一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这样,国际间的分工与协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可以说,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跨国公司正象一只只“看得见的手”消除着国际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并带来范围更广,更具生产力的国际分工,因而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 国际经济学小结小结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区位和行业结构特点有关,但要维持一种所有权优势需要以市场不完全为前提。市场的不完全也使企业以内部化的方式实现其优势成为必要。内部化的过程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这为分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余地。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便产生了跨国公司和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推动力量的生产国际化进程。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展过程和格局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决定的。跨国公司对国际生产的协调,使国际分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既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国际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