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1540256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我们的老师讲座)(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从“指令性活动指令性活动” 走向走向“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活动”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阮 翔 注:部分PPT内容参考2012黄山年会章鼎儿老师讲话内容小学科学课教给孩子们什么?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让孩子们学什么?许多科学课大体停留在 一般观察实验活动水平科学课程开设至今,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了许多科学课的活动还大体停留在一般观察实验活动水平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但与许多人在观察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之间划上等号肯定是有关系的。小学科学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 现代认知理论把学习看作一个构建的过程,在现代认知理论把学习看作一个构建的过程,在儿童与同伴和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

2、中,构建着儿童与同伴和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理解。把科学作为知识内容还是过程方法,这是对科把科学作为知识内容还是过程方法,这是对科学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学的两种不同的理解。 所以,不管是现行的还是正在修订的的所以,不管是现行的还是正在修订的的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都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都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式。 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中落实科学素养,或者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中落实科学素养,或者可以说只有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才能落实可以说只有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才能落

3、实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 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探索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 有什么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只能承担与完成 教学一些科学知识与方法的目标任务不能承担与完成 今天所提出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任务特征之一: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被动参与,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观察标志这是学习主体角度的一个观察标志。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的,老师说一就做一,老师说二才做二,毋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那样的活动不会是科学探究活动。观察标志:活动主体参与

4、状态主动参与反映出学生有动机、有想法,有积极的思维参与进来了自主参与更进一步深入到计划、比较、选择、决策等层面了仅从活动主体思维参与的角度说,也向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向推进 特征之二:活动空间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二个观察标志是“活动空间” (内容空间与价值意义空间)(内容空间与价值意义空间)这是从“主要活动”角度观察的一个标志也出自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预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过小的问题活动空间与自主参与自主活动空间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原是一个活动空间比较大的活动:从小组制定计划开始制定计划会涉及对能溶解多少盐的预测预测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到计划的调整。例如

5、预测能溶解比较多的盐,准备的盐不够,就得改为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预测还会影响实验过程与方法。如预测能溶解30克盐,那就会影响分几次加盐,每次加多少,第一次加多少盐等?如果计划分多次加盐,是每次等量加盐,是递减着加,还是递增着加?这个活动空间比较大的探究活动,确实留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活动空间调整的余地。 但在许多课堂上,老师们以自己的详尽指导与安排,把这个活动变成“请1号同学把一勺食盐加入水杯,请2号同学搅拌,请3号同学观察,请4号同学记录;再请1号同学加盐最后请4号同学汇报溶解了几杯食盐。”把这个活动的空间压缩成简单机械的活动操作与数字统计。把一个蕴含丰富内涵的科学探究活动

6、,肢解成价值意义不大的教学一个能溶解多少盐的结果的活动了。 试想一下,无论是加盐的、搅拌的、观察的、记录的、还是汇报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除了最终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之外(?),还有什么更有价值的长进与发展呢? 特征之三:交流研讨第三个重要观察标志就是“交流研讨”这是活动结构层面的观察标志同样来自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交流研讨不起来,或者忽略、甚至取消交流研讨过程为什么研讨不起来?觉得研讨并不重要观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已经直接指证课的结论研讨已属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忽略研讨,相当于告诉你结论忽略研讨,就是忽略之前辛辛苦苦的活动案例:摆的研究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00 出

7、示长短、摆重不一样的两个摆 数10秒各摆动多少次 次数不一样,和什么有关系?04 学生设计13 拿材料开始活动26 研讨交流35.5 小结 (有一组不一样 课后)37 拓展39 下课教师轻松教师轻松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学生交流研讨充分学生交流研讨充分摆的研究有一组数据第一组第一组 9 9 9 99 9 9 9第二组第二组 9 9 9 99 9 9 9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什么?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什么?生生1 1:可能数据错了;:可能数据错了;生生2 2:可能碰到支架了;:可能碰到支架了;生生3 3:可能时间没有掌握好;:可能时间没有掌握好;师:我们再看其

8、他小组师:我们再看其他小组“ “有一组有不一样,课后再研究。有一组有不一样,课后再研究。” ”为什么会撇开、绕过、忽略呢?当认识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目标时它是不应该出现的干扰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它影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它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防止、避免出现的波折、差错是不是这样呢?如果改变一下我们的认识我们真把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了我们真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学核心了我们真把科学课的教学过程看作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了我们真把学生看作科学探究活动主体了这组问题数据成为教学契机了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这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它告诉我们什么? 1 2 3 4 5这是一组很重要的数据,一组不可以轻易忽

9、略的数据当然,事情会水落石出对学生来说, 以后不会轻易放过了任何一个数据了还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了开始严谨起来了对那个小组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的数据受到重视了后来又自己找出原因来特征 之四:教师的角色演讲者和问题的回答者讨论的引导者活动的指导者和评价者活动的推动者研究的共同参与者从从“指令性活动指令性活动” 走向走向“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活动”(一)学教方式与学教结构:(一)学教方式与学教结构: 问题提出活动设计自主探究交流质疑达成共识(二)实施建议与关键技术: 1、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4、交流质疑、交流质疑 5、达成共识、达成共识 问题的提出也

10、即探究的开始,科学课堂如何实现指令性操作问题的提出也即探究的开始,科学课堂如何实现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究转型,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活动向自主性探索究转型,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 “问题的问题的提出提出” ”这一初始环节。真正自主性的科学探究需要教师引导这一初始环节。真正自主性的科学探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指导下的问题聚焦后展开后续教学。导下的问题聚焦后展开后续教学。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提问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

11、可提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会提问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会提问1、学生自主的问题提出、学生自主的问题提出 2、从、从“扶扶”到到“放放”的活动设的活动设计计 “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环节,在学生提出小组感兴趣的探究问题的前环节,在学生提出小组感兴趣的探究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提下,进行“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它是展开自主探究活动的准备,它是展开自主探究活动的准备,更是学生思维层面上的展示。依据更是学生思维层面上的展示。依据3636年级学生的思维层次年级学生的思维层次与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年级整体教学进行递进式活动设计。与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年级整体教学进行递进式活动设计。 第一层

12、次:模仿式活动设计,适合中年级学第一层次:模仿式活动设计,适合中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 第二层次:借助材料进行活动设计,适合中、第二层次:借助材料进行活动设计,适合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 第三层析:自主活动设计:适合高年级学生第三层析:自主活动设计:适合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进行课堂自主探究活动设计 3、适度开放的自主探究、适度开放的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根据探究方案,选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根据探究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独立

13、或者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独立或者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本阶段应该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一本阶段应该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一般在般在15分钟及以上为宜分钟及以上为宜 延续的大活动进行延续的大活动进行 4、民主宽松的交流质疑、民主宽松的交流质疑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给与学生充分的互动交流时间 围绕互动交流主线,引导学生有效交流 营造和谐交流环境,鼓励生生互动质疑 5、充分尊重的达成共识、充分尊重的达成共识学生所达成的共识应该是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观察结果、实验结论或测量数据等,就是学生探究成果,也是他们的劳动果实。 不要硬塞正确答案出现向左的结论怎么办?适当的拓展案例1:月相变

14、化月相变化的内容解读 画月相画月相给月相排序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观察白天的月相我们看看教师用书教学设计 在生活中,学生对月相信息的了解是零碎的、无序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认为教材还是着眼于“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知识点,而不是过程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最主要的是在上课前布置半个月的观察作业,一般把观察时间定在从农历初一到十五,正式上课时学生带来观察记录,课前可以把学生的观察记录粘贴在教室四周,交流学生的观察记录。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课前半个月的月相观察记录进行精心准备和指导,主要包括观察时间的确定和记录单

15、的设计两个方面。 教材把六年级的宇宙单元安排在下册,即上半年进行教学,本人感觉不是很合适,因为相比较而言,就全国范围来说,下半年晴天数量比上半年更多些,还有下半年的大气通透度和空气湿度更加适合天文观察,所以下半年更加适合教学有关天文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本地的气象情况,选择适当的观察时间,可以把本单元的教学提前或者退后。另外,根据农历要求学生观察记录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情况。 观察记录单的变化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没有位置和高度的记录太小,圆形记录圈是实线圆形记录圈是虚线,并且明确了观察日期我们来看看学生的记录我们来看看学生的记录学生在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怎么来表示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画法)方

16、位的问题高度的问题为什么把画月相变为观察月相直接观察比画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期待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有所发现培养学生天文观察的兴趣 因为学生进行了半个月的观察记录,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归纳出上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那么,有了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两个问题一、我们在相同的时间(16:30)里看到的月亮位置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月亮位置的变化和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是期望 学生能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课外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得出: 月球是在转的! 月相的变化是有月球位置的变化引起的! 这两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模拟实验只是对学生研究结果的验证。我们做了观察记录之后 要仔细去看这个观察记

17、录,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发现 想法 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个观察的价值,同时,这课的价值也不一样了!怎样看待模拟实验将是对孩子们的想法的验证!教材是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去发现今天是期望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发现即使是相同的发现,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要不要讲:公转自转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实践后的再思考 拉长过程,给学生提供参与科学学习的可能 经历过程,帮学生积累足够的认知经验 适度引领,让学生体味科学学习的本质 案例2: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002年版2007年版2007年修订版单元比较2002版 2007版1 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 1、水

18、能溶解一些物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 2、怎样加快溶解、怎样加快溶解、怎样加快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2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3 3、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3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 4、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4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

19、解能力5 5、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 5 5、溶解的快与慢、溶解的快与慢、溶解的快与慢、溶解的快与慢 6 6、100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食盐食盐食盐 7 7、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第四课第五课但在许多课堂上,老师们以自己的详尽指导与安排,把这个活动变成“请1号同学把一勺食盐加入水杯,请2号同学搅拌,请3号同学观察,请4号同学记录;再请1号同学加盐最后请4号同学汇报溶解了几杯食盐。”把这个活动的空间压缩成简单机械的活动操作与数字统计。把一个蕴含丰富内涵的科学探究活动,肢解成价值意义不大的教学一个能溶解多少盐的结果的活动了。 思考:怎么定计划?怎么提供盐?学生怎么加盐?怎么交流研讨?除了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还能发展些什么?指向:活动空间指向:活动空间课后思考:是否给了活动更多的空间?除了结论是否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溶解多少克盐重要吗?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