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1490501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术后炎性肠梗阻一、概述1995年黎介寿院士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1998年黎介寿院士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了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对EPISBO这一概念的产生、特征及诊断、治疗进行了阐述。目前这一概念已经被临床广泛接受并用于治疗患者,并对其预后、转归有了进一步认识二、概念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因素,但无绞窄情况。三、特点发生在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病人已经恢复饮食,此病多出现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以腹

2、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梗阻体征不典型,很少发生绞窄;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密切相关;X线提示可见多个气液平,腹部CT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特点肠壁水肿、炎性渗出、肠袢间粘连致密。术中可见:腹腔内肠管毫无间隙,浑然一体,如冰冻状。常被描述为“冰冻腹”、“铁板腹”等。黎介寿院士描述为“看似有缝、实则无缝”四、鉴别术后早期肠梗阻:术后30天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寸在肠梗阻的证据。常由于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形成等机械性因素造成,也可由于手术范围广、创伤重、或已有炎症,特别是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间相互粘连,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术

3、后早期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并非术后早期出现的肠梗阻均是EPISBO。鉴别EPISBO发生时间较为固定,常发生于术后2周以内。这是由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所决定的。EPISBO经非手术治疗后可以缓解,而其他类型术后早期肠梗阻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错误认识:术后出现的,经非手术治疗,特别是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后缓解的肠梗阻即是EPISBO。五、治疗完全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肠液分泌;使用地塞米松减轻肠壁炎性水肿;肠外营养支持;在肠道功能恢复后经过适当的肠内营养后即可恢复经口饮食。手术治疗应视为禁忌症。(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六、预后文献报告经

4、非手术治疗后均可治愈;治愈时间26.4+/-11.6天;11.57%肠梗阻复发,个别病人需住院治疗,但均不需要因肠梗阻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长期随访分析(附121例报告)李幼生、黎介寿等2010年)七、临床病例一例脾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流食,术后10天左右出现梗阻症状,以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表现;X-ray提示可见气液平面。考虑术后小肠粘连于脾窝所致梗阻。给予胃肠减压,支持治疗一周后症状缓解。(当时没有EPISBO的概念,差一点再次手术治疗!)临床病例另一例为肠扭转、肠坏死患者,急诊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已经恢复流食,约术后10天左右患者出现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不明显,腹部无明显压痛,x-ray可见气液平面。诊断为: EPISBO;严格按照原则治疗一月后患者病愈。临床病例第三位为妇科行经腹腔镜子宫切术患者。术后恢复通气后进流食,术后一周出现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给予保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逐步加重,再次行剖腹探查见小肠部分被缝合于戳孔处,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病愈。(术后早期肠梗阻)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