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1489213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9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5 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 人小组合作,

2、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 CAI 课件) ,4 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播放录像(或 CAI 课件) ,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 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 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

3、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 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 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 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

4、成 4 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 4 人为 1 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

5、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 根据课本的要求, 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 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 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并提出实验 (重点是抽样)的

6、要求。 2、探究的结果: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 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 CAI 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 ,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

7、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 CAI 课件,并描述归纳。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 上节已讲遗传,本节讲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科学

8、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分析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两个品种的小麦若干,关于变异种类的挂图,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二片叶子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 与遗传现象一样, 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

9、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播放有关的资料,每个学生发放2-3 个花生。学生讨论热烈。

10、提问,讨论:产生花生性状变异的原因? (可多让几个学生回答、讨论,最后老师给予总结。 )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

11、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 (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 (2

1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

13、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

14、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

15、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 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 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16、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 P19 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

17、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 (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 P7 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

18、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A 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

19、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篇四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

20、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

21、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三、 )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另外, “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

22、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 1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1)观看课件 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 (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

23、、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 引导点拨, 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 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 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 (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 92 页讨论题设计。 演示课

24、件 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 、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 全班分成 3 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 4人为 1 小组) ,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

25、组间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 (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 (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 (二、 )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课件 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 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

26、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 (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 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在协作性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

27、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

28、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明确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

29、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五一、教材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中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

30、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自己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建立: 1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情感是重点。3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1 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和讨论, 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

31、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有利于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五、学习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步培养自助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体会同学见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事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语言

32、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每个“福娃”所代表的动物,由此引出新课。 2、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通过展示几组日常所见的动物行为以及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与此同时,深入了解动物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利的。 (2)让学生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从食物链和事物往的角度思考,来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分组讨论,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回答问题,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在这种分为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很容易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

33、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结合旧知识的铺垫,学生对难点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突出也就顺理成章。 (3)复习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内容,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循环的图片展示物质循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深层次的理解。 3、引领知识,知情统一 动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以上讲的作用外,你还知道那些?小组以比赛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延伸出我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4、总结提升,画龙点睛 本节课通过对动物界中动物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生物圈是一个同意的补课分割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整体。对于生物圈的保护,人人有责。 5、练习 6、布置作业:结合实际,办一份保护动物的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