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教职工的激励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1485624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节教职工的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节教职工的激励(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节教职工的激励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2 2、人的积极性从何而来、人的积极性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人的积极性来自人的需要。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条件及其必要程度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当某个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两种模式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两种模式1、社会需要的模式出发点: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对社会有一定的依存性,需要用集体主义的精神引导每个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责任

2、感的激发调动其积极性;人生活在群体中,受到群体的影响,要运用群体的影响调动人的积极性。社会需要模式的特点:社会需要模式的特点:(1)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调动人的积极性;(2)把思想灌输和模范行为的示范结合起来;(3)注重团体动力,在团体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特点:(1)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调动人的积极性;(2)把思想灌输和模范行为的示范结合起来;(3)注重团体动力,在团体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2 2、个体需要的模式:、个体需要的模式:出发点:以对个体内在需要的考虑为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情感、理智、欲望等因素支配的,个人追求的目标越明确,其行为的动机就越强,就越有动力。因此,管理者要研究人、关心人、理

3、解人和尊重人。特点:把不同层次的不同人的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满足不同类型的教职工的合理要求;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它强调应该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要,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三、行为科学的理论三、行为科学的理论行为科学是以研究人的需要和行为动机为核心的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内在需要,从而寻找一些途径和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理论大致有三种类型:1 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它着重讨论人的需要的内容、结构和其推动人的行为的机制。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论于1942年提出,1954年再次对其进行补充,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

4、要、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和审美的需要;要激发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双因素理论强调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到人的积极性,要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2 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研究如何把人的消极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包括:强化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比如奖励和惩罚),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对积极性的影响不同,包括稳定的因素和不稳定的因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要帮助失败者分析原因,作出客观的解释;挫折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期望理论: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的高低是被激励者的期望值和奖酬对他的效价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公式表示: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美国管理专家亚当斯1965年提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中的合理性、公平性问题。劳动投入是否有合适的回报,拿这种投入回报之比与他人的相比较,其结果的高低会对积极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境界; 2、为激发教职工直接工作动机和见解工作动机创造条件; 3、处理好教职工的心理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