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1479962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学反思 蜡烛教学反思 1: 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及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 因而我将的阅读重点定为 “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在分析蜡烛的主题时,学生们大多不知从何说起,整个课堂气氛十分冷淡。为了顺利解读蜡烛的

2、主题,不至于让学生无从思考,我要求学生用“我被所感动,原因是”的句式说话。以引导他们从内容上去感知文章的美。通过小组讨论,五分钟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 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并且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他们之间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这种超越国界的爱让人感动,催人泪下。 师小结: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和品味将文章的内容与主题完美的统一了起来。的确,作者通过一系列感人情景的刻画,高度赞扬了南斯拉夫的老母亲对红军烈士的真挚而深沉的爱,热情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共同反抗法西斯战争中所建立的崇高的情谊,这种情谊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

3、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不能将课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用自己的情感和知

4、识积淀去激活知识,去感受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 ,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蜡烛教学反思 2: 蜡烛一课教学完毕,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课堂教学在问题设计和内容安排上体现分层,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整体感知中两个问题的设计以及人物分析中的第三个环节(出示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 进行口头表达。 此环节仍是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层,同时强化对写作

5、的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第二,课堂上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层面:1)课前搜集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的了解。2)训练拓展中出示书中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口头表达。3)拓展升华中投示“铸剑为犁”的雕塑,让学生观察,理解雕塑的含义,进行小诗的创作。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不足之处:对教材的挖掘从广度、深度、高度上再挖掘;单元教学的意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还缺乏体现;各环节中老师的点拨尚缺乏灵活。 蜡烛教学反思 3: 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在八年

6、级的第一单元,这是一单元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俄国作家西蒙诺夫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 在设计教学时,我将的阅读重点定为“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我要求学生用“我被所感动,原因是”的句式说话。以引导他们从内容上去感知文章的美。没想到,学生们的富有深情的理解深深地感动了我。 生 1:我被苏联红军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原因是那位牺牲的红军战士是那么的年轻,但是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民族

7、解放事业,他却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 2:我被老妇人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原因是在那么一个炮火连天的环境下,人们想躲避还来不及,可是老夫人却毫不畏惧的走向了炮弹横飞的战场,她走的那样坚定,完全不怕被炮火击中。 生 4:我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的无私的爱所感动,原因是为了表达对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的爱戴和敬意,老夫人把自己珍藏了 45 年的心爱的结婚蜡烛点在烈士的坟前,并且在烈士的坟前守侯了一夜。 生 5:我被老妇人行动所感动,原因是老夫人默默安葬好了契柯拉耶夫烈士以后,又默默地在他的坟前守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当苏联红军发现她时,她仍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向这些红军们鞠了个躬,并点燃了最后

8、一只蜡烛,然后就默默地离开了。此时此刻,语言似乎已是多余的了,老夫人和红军的心是相通的。 生 6:我被文中的德军所感动。 (我愕然,其他同学哗然)我们都以为他说错了。 生 6:我没有说错,大家注意到没有,文中出现过四次这样的语言, 当老妇人在广场时, 炮火都没有在她近旁爆炸。试想连匍匐前进的年轻士兵都难逃的炮弹,为什么没有炸死老妇人, 是德军看不到她吗?不是, 我认为这是德军的人性善的一面。一个老妇人在掩埋红军的尸体,他们没有向无辜开枪,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讲的是二战中在圣诞夜德军和美军的和平相处。 真没有想到孩子们能如此深入的思考问题,刚才找到的这些感动点都能让我们进入到文章中,既感受到了文章主要的写作内容,又感受到了南斯拉夫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崇高而深厚的爱。文章的主题就这样在感动和思考中得到理解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