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1478142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2015-10-18)(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课新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基于课新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教教育育部部陕陕西西师师范范大大学学基基础础教教育育课课程程研研究究中中心心教教育育部部陕陕西西师师范范大大学学基基础础教教育育课课程程研研究究中中心心陕陕 西西 师师 范范 大大 学学 物物 理理 学学 与与 信信 息息 技技 术术 学学 院院陕陕 西西 师师 范范 大大 学学 物物 理理 学学 与与 信信 息息 技技 术术 学学 院院王较过王较过王较过王较过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电话:电话:电话:电话:13186172286131861722861318617228613186172286E_mail:E_mail:E_m

2、ail:E_mail:2一、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分为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阶段,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技校等。本次课程改革主要涉及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3(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1.新课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

3、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4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的才能表现为外在能力和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尚未开发和显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尚未成熟的人,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5(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有着丰富的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受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巨大

4、差异,学生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经历、体验等方面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6(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只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72.新课程的教学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1)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求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5、;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经历学习的过程;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8(2)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角色作出相应的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9二、二、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现代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的评价,并依据教学的实施效果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10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

6、求 在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分析,力求提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11(2)教学设计要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期待,既要体现教学的基础性,也要体现教学的现代性;(3)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学生间接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4)教学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 12(5)教学设计要符合所教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7、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运用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6)教学设计要符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既要考虑教学能够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共同基础,也要考虑为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打好个性化发展的基础。133.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1)分析并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经验基础、对学习的情感态度等;(2)要特别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3)教学设计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14(4)对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教学设计要关注有效的师生交流;(5)对知识的学习,教学设计要关注其意义的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能给与,知识的学习必

8、须通过学生自身对其意义进行建构;(6)对技能的学习,教学设计要重视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具体操作;(7)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学设计要关注让学生亲自体验。15l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反馈修正设计设计评价评价分析分析16 三、学习需要分析三、学习需要分析三、学习需要分析三、学习需要分析1.教学内容(教材)分析(1)分析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或联系;(2)分析教学内容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其中的知识点及其关系,重点和难点;(

9、3)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和隐含的各种价值;(4)分析对该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172.分析教学对象(学生)(1)分析学生对学习所教内容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如学习所教内容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否具备;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是否具备;(2)分析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及准备情况;(3)分析学生的情感需要;(4)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半知的,哪些是未知的;18四、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规定了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进行的概括和总的说明。教学目的行为主体是教师,主要描述教师所要完

10、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及指导。例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19(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描述,是期待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主要描述学生通过教学能够做什么,或者产生了那些变化,具备了那些特征。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再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0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1)表述的主体不同:教学目的表述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是学生;(2)描述的结果不同:教学目的描述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教学目标描

11、述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21(3)描述的确切程度不同:教学目的的描述比较笼统和抽象,教学目标的描述比较明确和具体;(4)描述结果的测量:教学目的的描述结果不便测量,教学目标的描述结果要能够便于进行测量;(5)适用对象:教学目的一般只对教师适用,而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适用且对学生极有价值。223.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制定,目标要具体。(1)依据教学内容,明确描述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内容,这些内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2)分析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思想方法,明确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哪些学习过程,学习哪些学科的研究方

12、法和思想;(3)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怎样的熏陶,养成哪方面的价值观。234.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目标表述1.明确行为主体2.明确行为指向3.明确行为条件4.明确表现程度存在问题1.目标不明确2.目标不具体、不清晰3.目标不全面、缺层次4.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24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四个因素:一是明确行为主体: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什么; 二是明确行为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 三是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四是明确表现程度。25(1)行为教学目标的ABCD表述

13、法,其中A(Audience)指学习者;B(Behavior)指行为;C(Condition)指行为的条件;D(Degree)指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目标要能够说明教学后学生应能够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表述规范的行为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行为的主体(行为者) 行为目标的主体是学习者。具体行为(做什么?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 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动作的对象是和教学有关的内容。26行为的条件 行为目标的条件是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行为的标准(做到什么程度) 要求行为完成应该达到的质量水平。示例:例1 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行为标准)说

14、明(具体行为)杠杆的平衡条件(行为条件);例2 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学习,能举出(具体行为)生活中至少三种以上(行为标准)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行为条件);27(2)对过程类教学目标,常常用表意性教学目标表述表意性目标的含义:表意性目标所描写的是学生教育上的经历:他们的工作情景、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所要从事的工作。表意性目标是引发的,而不是规定的。表述方法:表意性目标的表述不在于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在于学生经历所确定的情景。示例:例1 学生观察家庭电路的分布,讨论其设计的优缺点;例2 学生观察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弹力使箭由静止到运动。28(3)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

15、目标陈述法含义: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是内在能力和情感的变化,为了能够间接测量这些变化,需要列举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品,使这些目标具体化。表述:先陈述一般目标,然后列举能够表明达到了目标的具体行为的实例。示例:一般目标:“通过教学,学生理解杠杆原理”29具体行为的实例:p学生(行为主体)用自己的语言(行为标准)说明(具体行为)杠杆的平衡条件(行为条件);p学生(行为主体)能举出(具体行为)生活中至少三种以上(行为标准)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行为条件);p学生(行为主体)能准确(行为标准)指明(具体行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力矩与支点(行为条件)并正确(行为标准)写出(具体行为)力矩与力臂

16、的关系式(行为条件)。30五、教学策略设计五、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策略的含义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31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教学策略综合多个方面制定的特定的教学方案;(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是教学中能够实施的教学方案;(3)灵活性:教学策略能够灵活地适应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是生成的。3.教学策略的应用实例:从杠杆到轮轴32六、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设计六、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设计1.科学设计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

17、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如教材、图片、案例、网络资源、教学设备、教具等等,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如教师和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作为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资源建设也成为各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33(2)教学资源的选择:科学合理的选择有效教学资源要考虑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个人的实际和特长(3)教学资源应用实例:眼睛和眼镜34342.科学选择教学媒体(1)教学媒体的含义:所谓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18、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2)教学媒体的常见分类:按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为1)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印刷品、图片、黑板、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35352)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等。3)视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等。4)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3636(3)教学媒体的选择 任何教学媒体都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和重点

19、服务的,也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因此,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选择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方面:(1)选择的教学媒体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2)选择的教学媒体要符合学生的特点;(3)选择的教学媒体要能够发挥教师的特长;(4)选择的教学媒体要切合学校教学客观条件。37七、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2.设计教学过程考虑的主要方面(1)教学内容:主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主题,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思想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各部分内容的大体时间划分

20、。38(2)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及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互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及时发现、准确评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3)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及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互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活动任何人都是无法代替的。学生真正的投入学习表现在学习一定要有思维的参与。393.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引起学生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知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学习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迁移。40根据加涅的9个教学事件,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划

21、分为三个阶段,即导入新课阶段、新课教学阶段和巩固拓展阶段:v导入新课阶段: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教学事件包括:引起学生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导入阶段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唤起已有经验;41v新课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教学事件包括:呈现事实材料给予刺激、向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充分感知事实材料,建立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经历学习过程,掌握技能,提高认知能力。42v巩固拓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教学事件包括:提供学习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和迁移。这个阶

22、段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如何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让学生练习,提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促进学习的积极迁移;注重课堂结束设计,促进学生把所学内容结构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43 八、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八、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1.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1)导入新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关的问题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已有经验或知识呈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即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2)导入新课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具体问题和任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3)导入新课要注意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学习目标。44442.精心设计教学主题和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每节课都应该有重点,并且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围绕教学主题组织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45453.设计好课堂结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每节课都有课堂结尾环节,精彩的课堂结尾设计,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结尾要发挥以下方面的作用。(1)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结构;(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3)梳理本节课研究问题的主要思路方法;(4)强调学

24、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5)明确本节课与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46464.设计好课堂教学板书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决不能包办一切,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ppt代替教学板书。要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1)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2)通过板书引导学生思维。47九、教学设计的呈现九、教学设计的呈现 教学设计的呈现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文本呈现。文本呈现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中包含一些构成要素。1.课题:教学课题一般是章节标题或本节课的核心内容;2.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与

25、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内容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或联系;(2)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其关系,重点和难点;(3)分析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学科思想方法,分析其中隐含的各种价值;48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半知的,哪些是未知的;3.课标要求分析:4.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对学习所教内容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2)分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态度及准备情况;(3)分析学生的情感需要。49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本节课后学生要取得的收获以及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示。6.教学重点:本节课强调的、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7.教学难点:难点是学生学习时要跨越的主要障碍。8.主要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措施。509.教学资源:主要写教学资源的准备。1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一般包括导入新课阶段、新课教学阶段、巩固拓展阶段等方面。11.教学流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12.教学板书设计:13.教学反思: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