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评价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1467056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8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重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权重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权重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权重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权重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重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重评价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权重确定确定体系指标之后需要确定各指标在体系结构中所发挥影响的大小,即各指标的权重。 比较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有层次分析法、 专家打分法、 模糊分析法、最大熵技术法、主成分分析法、特征值法、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等。 2.2.1 层次分析法(AHP 法) 层次分析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Pittsburgh 大学教授 Satie 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它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

2、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 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以下用数学公式来表述具体步骤: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图 2.2 AHP 法结构示意图 构造判断矩阵 目标 A 准则 B1 准则 B2 准则 准则 Bn 指标2 指标3 指标4 指标5 指标6 指标7 指标 指标n 指标1 准则层 B 目标层 A 指标层 C B=12111BBBii22212BBBijjjBBB21,其中 Bij=jibb,表示第 i 个因素与第 j 个因素重要性之比。重要

3、性的确定一般采用 1-9 标度法进行,即对各要素重要性进行人为拟定重要程度,级别分为 1-9 九类程度依次递增。目标层与准则层,准责层与指标层直接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构建矩阵。 权重计算 计算相邻层级之间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就是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即计算满足B=,其中 为特征值, 为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每一个分量即为相对应的要素单排序权重。 一致性检验 CI=1maxnn,RI=1maxnn(其中max为随机从 B 中任取分量构成的矩阵最大特征向量) ,CR=RICI; 当 CRr,则称x 对于同一母序列x 优于x ,记为x x ;r表示第 i 个子序列对母数列特征值。 我国学者阎伍玖(19

4、94)99,张绍良等(1996)100,卜广志等(2002)101,罗党(2005)102都是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 2.3.3 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 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也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方法,它的运算过程是将之前构建的体系中, 不同因子的数值与权重连乘相加, 将得出的数值与标准值或其他对照值作比较。一般公式为CEI=,其中 I 为单项指标评价分值,W 为评价指标 i 的权重,N 为评价指标数,S 为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数。因为计算简便, 故近些年研究有相当数量的分析用这种方法。 使用人有杨学军 (2001)103,谢花林(2003)72,刘新卫(2005)76,许月卿(2007)1

5、04,李丽(2008)85,潘金瓶(2011)81,李珂(2011)82等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之十分类似的多因子标准差综合评价法,由陆书玉(2001)105提出,公式为:P=,其中 P 为所求的综合指数,n 为影响的因素个数,P 为各不同影响因子本身单因子指数数值。 2.3.4 安全度模型 付伟章(2006)84在其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模型分析方法,也比较简单,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即对于已选定的因子构建安全区间模型, 在区间中的指数符合判断条件,不在区间中则不符合。模型如下: 具正功效时 具负功效时 安全度函数: 2.3.5 韦伯-费希纳定律评价模型 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韦伯(Weber E

6、rnst Heinrich) ,和物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 Gustav Theodor)经研究得出: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递增。即: S=KlgR 式中 S-感觉,R-刺激强度,K-常数。 在景观环境评价中,巩如英(2006)106,套用了这个公式,并将其稍加变动,建立如下模型: P= 式中,P-总体评价,即总体感觉;K-指标的权重;R-打分,即环境对人的刺激强度;n-指标的个数。 2.4 总结与展望 几十年来,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环境指标体系构建不仅发展迅速,研究工作也卓有成效,充分展示了此项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但与国外相比,我

7、国的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模型建立上鲜有创新, 一般都是借鉴套用, 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研究专题集中,宏观研究多于中观、微观研究;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队伍。绝大多数学者在此方面发表的论文都在徘徊在 12 篇,仅有少数国家级研究专家发表 10 篇以上相关文章。上述问题都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环境研究还比较稚嫩, 许多工作需要共同努力来逐步完善,同时也充分说明我们有更广阔的的空间来进步。 中国有着独特的景观历史与文化,从地理形态上讲,中国地理地貌的丰富性当属世界第一, 但建设中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景观评估与保护措施, 对国土景观资源不可逆的破坏也达到了高潮, 诸如:盲目改

8、造自然环境; 盲目拆除古城古镇古村落;开发建设中,长官意识浓重,缺乏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方式,无视民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环境的依存感;不顾景观中原有的尺度与肌理,贪大求洋,甚至小区或新城名称都是洋名,致使丢失景观文化自信心;只注重土木建设,不顾相关水体、空气纯净等因素,忽视景观是一个整体等等。 中国特色的国土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应建立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框架内,首先应充分分析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景观类型以及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要素;继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特别是借鉴欧美近年在此课题上的新研究成果,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同时,合理、可行、易操作将是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9、。 国家层面的关注与立法支持是推动景观资源评估体系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主要动力之一, 同时我们作为学者也应该在国家做出决策前尽可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应从国家层面关注本国国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尽快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 在中国新的城镇化开始之前, 通过评估,清点中国的景观资源, 在规划与建设中, 不仅重视诸如矿产资源、 水土农林资源,还应将景观资源也作为国土中的宝藏,悉心呵护、精心开发。 第三章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生态化规划技术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遭遇到逐渐刚化的土地资源约束, 土地再开发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省市政府不得不慎重面对的问题。

10、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主导下的建设用地再开发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失、利益失衡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实践。 2013年4月15日, 国土资源部印发 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确定将在十省(区、市)开展试点,希望通过对城镇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优化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当前的用地格局下,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城市快速扩张对耕地的占用规模居高不下,在占补平衡实施十多年后,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保障,成本也直线上升。另外,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这些都要求尽快转变粗放

11、的外扩型用地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监察力度的加大、技术的改进,地方政府违规用地的风险越来越高,也希望能找到既解决发展空间又不触碰法律高压线的良策。在这种情况下,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成为必然的考虑,因为这部分恰好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107。 在日趋严格的国家土地政策调控下,我国城市增量土地的供应必将趋紧,以旧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为代表的面向存量建设用地的城市土地再开发将是地方政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虽然我国学术界已经对城市土地再开发及其相关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但大多仅立足于空间更新方式或引用介绍国外经验,缺乏理论拓展和对现行再开发体制、政策及运作方式的深刻反思。 因此有必要在对现行土地再开发规划技术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探索土地再开发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以减少此过程中的利益失衡、社会冲突问题,维护安定和谐的发展局面。由于建设用地涵盖多种土地类型, 所以建设用地再开发在实践中有着多种表现。目前主要表现为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在广东的新实践“三旧”改造、旧城土地再利用、工矿用地再开发、褐地再开发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